Workflow
补贴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正视汽车价格战
第一财经· 2025-05-27 23:51
汽车行业价格战分析 - 比亚迪启动"6·18"限时促销活动,涉及数十款车型,最高补贴达5.3万元,并连续3个月开展限时补贴活动,覆盖车型从10款非智驾扩展至22款智驾车型 [1] - 吉利、上汽等车企跟进降价,汽车价格战再度升级 [1] - 资本市场反应消极,26、27日汽车股承压收绿 [2] 价格战的行业意义 - 价格战反映中国汽车行业发达程度和活跃水平,是行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3] - 历史案例表明价格战能促进行业增长,如本世纪初中国家电行业通过价格战实现崛起 [3] - 价格战加速行业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技术突破 [3] 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 - 新能源汽车行业已成熟,政策扶持或可退出,价格战表明企业无需依赖公共政策激励 [4] - 建议取消新能源汽车补贴和优惠政策,如购置税减免、以旧换新补贴等 [4] - 中国新能源汽车具备国际竞争优势,比亚迪等车企成为全球市场重要玩家 [5] 汽车商业生态变革 - 汽车消费从商品买卖转向可持续服务,成为移动多场景消费堡垒 [5] - 新能源车智驾趋势推动功能丰富化,衍生消费场景拉长,服务成为核心价值 [5] - 未来商业运营模式将从商品销售转向服务满足,可能出现"买服务送汽车"新模式 [5] 价格战的未来展望 - 价格战承载行业与时俱进、求生谋变的内容,需警惕恶性竞争但非全盘否定 [6] - 市场本质是破坏性创新,需明辨价格战是否侵害其他主体权益或具有创造性 [6] - 公正合法的竞争是行业壮大的必经之路,应拥抱变化并包容市场竞争 [6]
一财社论:正视汽车价格战
第一财经· 2025-05-27 22:15
应该如何看待这次价格战? 价格战能在中国汽车行业频繁打响,这本身就反映出近年来中国在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上的巨大进步, 证明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发达程度和活跃水平。 不论是中国行业发展史,还是世界经济发展史,都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佐证了价格战聚敛的是行业核 心竞争力。如本世纪初中国家电行业频繁启动的价格战,用事实说明了,企业竞争力,行业向上的增长 力,都是靠公平竞争的价格战打出来的。当年的价格战没有影响中国家电行业的蒸蒸日上,反而造就了 中国制造的一次崛起。 我们当然要警惕价格战发展到"内卷式"恶性竞争的地步,但并非所有的价格战都是"内卷式"竞争。 汽车市场再次刮起了价格战。 23日比亚迪宣布启动"6·18"限时促销活动,数十款车型在促销之列,最高补贴达5.3万元。3月底以来、 比亚迪连续3个月开展限时"一口价"或者限时补贴活动,通过厂家补贴、现金补贴等方式降价,涉及车 型从10款非智驾车型延展至22款智驾车型。26日吉利、上汽的部分车型开始跟进,汽车价格战再度硝烟 四起。 面对车企价格战重启,资本市场上26、27日两日汽车股承压收绿。 因此,有关部门可以明确,价格战与国家补贴不能鱼与熊掌兼得,打价格战就不应享受国 ...
今年北京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申请超10万辆,新车销售2.6亿元
新京报· 2025-05-27 21:44
每年春夏本就是电动自行车的销售旺季,今年上半年,北京各个电动自行车门店的工作人员比往年还要 更忙一些。年初,北京市商务局发布了《北京市2025年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记者获 悉,截至5月25日,北京全市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申请量已经突破10万辆,带动新车销售额2.6亿元,日 均申报近1000辆。 此外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近2000家电动车销售门店中,还有约400家可实现购买、上牌等一站式服 务。5月27日,记者实探北京城区内两家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销售人员正手把手地指导消费者申请线 上以旧换新补贴。据他们介绍,目前每辆新购车辆可获得政府补贴500元,此外更换购买铅酸蓄电池、 旧车电池通过健康评估的消费者,还能享受额外150元的补贴费用。 探访 电动自行车销售火爆,门店销量同比增长约两成 27日,周二工作日,在西城区一家雅迪电动自行车门店,走进店内咨询购买电动车的市民仍是一茬接着 一茬。市民王先生上午专程赶来,准备购置一台新车。"原来的旧车骑了好多年了,刹车也不太灵敏 了,总觉得骑起来不安全。以旧换新的活动之前也有过,但当时没赶上。这次听说补贴活动又来了,就 又给了我换新车的动力。"王先生说,自己家住 ...
崔东树:1-4月汽车行业收入32552亿元,同比增7%
快讯· 2025-05-27 18:39
据乘联会崔东树公众号消息,在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带动下,2025年1-4月汽车生产1012万台,同比 增11%。2025年1-4月的汽车行业收入32552亿元,同比增7%;成本28636亿元,增8%;利润1326亿元, 同比下降5.1%;汽车行业利润率4.1%,相对于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5.6%的平均水平,汽车行业仍偏 低。其中,4月的汽车行业收入8530亿元,同比增5%;成本7517亿元,增6%;利润379亿元,同比下降 2.2%;汽车行业利润率4.4%。汽车行业需要有效的降本增效,加大成本控制水平。 ...
4月锂电下游应用市场概况:动力市场表现一般,美国储能出货不及预期
鑫椤锂电· 2025-05-27 16:23
-广告- 关注公众号,点击公众号主页右上角" ··· ",设置星标 "⭐" ,关注 鑫椤锂电 资讯~ 本文来源:鑫椤锂电 4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22.6万辆,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102.5万辆,环比下降5%,同比增长39.3%。 新能源汽车出口20万辆,环比增长27%,同比增长76%。 美国关税扰动储能出货不及预期,国内抢装、欧洲户储爆单对冲部分下滑。 新能源汽车 | 中汽协: 4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2 2.6 万辆 数据来源:中汽协,鑫椤资讯整理 动力电池 | 4 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5 4.1 GWh,同比增长 52.8 %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显示,4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54.1GWh,环比下降4.3%,同比增长 52.8%。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9.3GWh,占总装车量17.2%,环比下降7.0%,同比下降6.3%;磷酸铁锂电 池装车量44.8GWh,占总装车量82.8%,环比下降3.8%,同比增长75.9%。 1-4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84.3GWh, 累计同比增长52.8%。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34.3GWh, 占总装车量18.6%,累计同比下降15.9%;磷酸铁锂电池累 ...
日政府7至9月将实施电费燃气费补贴,每月减一千日元
快讯· 2025-05-27 15:59
日本政府宣布将于7月至9月实施电费燃气费支援措施,为普通家庭每月补贴约1000日元(约合人民币50 元)费用,以减轻其生活负担。日本政府还表示,将在高温高峰期的8月提高补贴额。 ...
二手车微增长透露了哪些信号?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7 10:19
"我在国外出差,晚上微信语音联系。"近日,记者联系广西二手车商吴先生时,他正在泰国考察当地二手车市场。他告诉记者,因为国内的二手车生 意做得越来越"难受",所以决定走出去看看,听同行推荐第一站选择到东南亚市场考察。对于国内二手车市场的现状,他用四个字总结——购销两难。 去年在国家"两新"政策拉动下,二手车在四季度迎来回暖,全年艰难迈过1900万辆门槛,实现同比6.52%的增幅。然而今年以来,"两新"政策继续加 力扩围,但直接利好尚未传导至二手车市场。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1~4月,全国二手车市场累计交易量630.86万辆,同比微增0.47%,与同期相比增加了2.93万辆,累计交易金额为 4134.37亿元,同比减少了116.24亿元。4月,全国二手车市场交易量170.13万辆,环比下降3.05%,同比增长1.33%。整体交易量同比微涨,但交易金额却 在下滑,这背后是一家家二手车经营企业盈利承压。 二手车乘用车市场不景气 "经济适用型的新车与二手车的价格接近倒挂现象,在今年表现得格外突出。考虑到以旧换新补贴不低,消费者当然更倾向于买新车了。"吴先生 说,"目前来看,以旧换新政策的置换补贴对二手车析出的刺激 ...
上门回收、补贴加码 青海农机报废“加速跑”
快讯· 2025-05-27 01:48
农机报废更新 - 青海省2024年全年报废老旧农机达3148台套 [1] - 2024年报废数量是2018年政策实施以来六年报废总量的近40倍 [1] - 截至目前全省又报废6000多台套老旧农机 不到半年时间实现报废数量翻番 [1] 农机购置需求 - 当地村民在播种土豆时节忙于添置新农机 淘汰旧农机 [1] - 国家农机报废补贴政策在青海实施后显著加速老旧农机更新 [1]
全球头部电池厂竞争力解码与展望
2025-05-25 23:31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电池行业、锂电池行业、新能源汽车行业、储能行业 - **公司**:宁德时代、比亚迪、LG化学、松下、三星SDI、SK、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中航锂电、欣旺达、台湾辉能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中国电池企业全球市场表现优异**:过去几年中国电池企业优势不断扩大,宁德时代港股上市获正向评价,全球市占率和营收持续提升;21 - 24年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动力电池装机量增速分别达77%和103%,远超海外竞争对手;2024年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五家中国公司在全球市场表现出色,尤其在乘用车领域[1][5][15]。 2. **中国磷酸铁锂技术优势明显**:近几年在中国乘用车领域渗透率逐步提升,比亚迪和特斯拉是主要推动者,产品力和成本优势在客户招标中显现;海外LG化学预计2025 - 2026年投产,国内企业有望拉大出货差距[1][6]。 3. **固态电池领域中国企业进展显著**:2025年CIBF展览展示国内固态产品多端进展,产业化与海外差距缩小,全固态产品中外差距不大;台湾辉能科技已量产,但技术路线多样;中国锂电材料供应链份额高,生态完备程度优于海外[7][8]。 4. **海外政策影响企业发展**:美国IRA补贴逐年提升本土化要求,审批暂停增加海外企业获补贴难度;2025年韩国政府提出本土产业链补贴;政策变化影响企业发展策略和市场竞争力[1][9]。 5. **中国电池产业竞争优势突出**:具备供应链完整性、产品多样化和技术路线多元化优势,无补贴时仍能低成本生产,美国本土生产成本比中国高约22%;储能市场需求激增,磷酸铁锂电池成主流[1][2][10]。 6. **关税政策影响有限**:虽对中国电池产业有扰动,但已被二级市场充分计价;中国电池有成本安全边际,考虑美国本土建厂因素后仍具竞争力,近期关税波动不影响出海风险[4][11]。 7. **锂电池未来需求增长乐观**:在储能、重卡等非汽车领域渗透率提升,需求权重上升;2025年宁德时代等公司海外业务预计有积极变化[12]。 8. **中国动力电池全球化前景乐观**:虽面临挑战,但2025年海外乘用车客户开发周期缩短,企业财务报表将有积极变化,有望提升全球市场份额[13]。 9. **宁德时代核心竞争力领先**:股价表现优于日韩主要厂商,年初至今股价增长率跑赢同行;产品指标有优势,推出多种新型电池技术,创新和市场适应能力强;产品多样性突出,涵盖多市场,2024年研发投入676亿人民币领先;电池安全性高,2023年以来几乎无批量召回或起火事故[18][19][21][22]。 10. **国内外企业扩产周期有差异**:国内锂电池企业扩产周期一到两年,简单扩产可缩短至一年以内;海外企业通常需两年半以上,因国内行政审批效率高和产业链成熟[23]。 11. **中国锂电池企业海外建厂成趋势**:出海建厂合作方式多样,地缘政治下自建工厂减少;宁德时代在多地布局新厂,2025年匈牙利工厂部分已封顶调试,未来海外产能将释放[24][25]。 12. **中国锂电池行业前景向好**:全球新能源车需求回升,2025年二季度中国主要电子厂稼动率走高,若重启海外投资,产业链优势将进一步发挥[26]。 13. **美国生产电池包成本高**:美国生产电池包成本比中国高22%(加34%对等关税情况下),中国在负极材料等供应链占比超90%,有明显优势[2][27]。 14. **IRA法案影响全球电池厂商**:要求企业本地化,日韩企业绕不开中国供应链,获取美国补贴难度增加,宁德时代等有竞争优势[28][29]。 15. **中国电池厂商全球市场份额有挑战**:积极扩展份额,但海外车企电动化或使国内市占率持平或下滑,韩国强力补贴政策也有影响[30]。 16. **海外政策对中国锂电产业有潜在风险**:包括海外车企电动化、韩国补贴政策、进出口贸易政策变化,但目前影响有限[31]。 17. **国内退税政策影响总体有限**:退税比例下降,企业可传导部分成本,头部电池厂受影响不大[32][33]。 18. **整车厂自建电池产能挑战大**:新能源需求增速放缓后,上游供应链固化,目前自建产能不如早期进入者有优势[33]。 19. **储能系统集成化趋势明显**:注重匹配下游需求,产业链各环节竞争加剧,中国电池厂在系统集成有优势,市占率预计提升;海外LG计划2025年中量产磷酸铁锂产品,但无明显领先性[35][36]。 20. **新技术研发国内外有差距**:海外全固态硫化物体系有专利壁垒,国内企业在追赶并取得进展,有超越潜力[37]。 21. **中国电池公司全球化竞争优势明显**:宁德时代资产报表有优势,有望修复与LG差距;中国主要电池公司估值普遍低于20倍,有增长潜力和估值提升空间[38]。 22. **中国锂电产业机遇大于挑战**:虽面临销量、技术、竞争、贸易政策等风险,但出海和全球竞争能力强,未来发展乐观,估值有望提升[3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4年第四季度去除政府补贴后,仅松下盈利,其他海外公司亏损;宁德时代财务处理严格,质保金计提比例高,未来可能成潜在利润[16]。 - 中国出口到美国电池比例较低,进出口贸易政策影响有限;欧盟因地缘政治环境变化快,对赴欧建厂态度积极,风险较低[31]。 - 车企自建电池厂主要为在液态电池时代获话语权,最佳窗口期已过,策略有风险但总体影响不大;未来储能业务成重点,中国电池厂铁锂路线优势将提升,海外磷酸铁锂产能投放对国内市场份额冲击预计不大;中国在高压密度铁锂和磷酸锰铁锂技术有突破[34]。
每周股票复盘:节能环境(300140)2024年员工总数同比增加37%,生产人员占比下降至51%
搜狐财经· 2025-05-24 16:31
股价表现与市值 - 截至2025年5月23日收盘价为5 91元 较上周下跌1 01% 本周最高价6 12元 最低价5 9元 [1] - 当前总市值183 15亿元 在环境治理板块市值排名7/105 在两市A股市值排名836/5148 [1] 员工结构与业务情况 - 2024年底员工总数4578人 较2023年底4632人略有下降 生产人员2415人占比51% [1] - 公司主业不涉及危废处理业务 生产经营稳定 [1] 财务表现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2 27% 净利润同比降低16 14% [1] - 2024年政府补助占净利润比例为27% [2] - 2025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2 82亿元 同比增长42 72% [2] 债务与融资 - 2024年末短期借款余额7406 83万元 同比降低94 07% [2] - 货币资金同比下降63 42% 融资成本随LPR下行逐步降低 [2] 发展战略 - 将通过市场开发 并购整合 精细化管理等方式拓展多元化收入来源 [2] - 持续做优做大垃圾焚烧主业 提升盈利能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