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吸引

搜索文档
被改写的中国迁徙版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7 19:50
人口流动趋势 - 2024年我国有8个省份实现人口正增长,较2023年减少3个,20个省份出现人口负增长,总量降低304万人 [1] - 2020-2024年浙江人口增量超200万居首,广东以156万增量位列第二 [4] - 2024年重庆人口机械增长超8万人,河北省常住人口由长期净流出转为净流入2万人 [6][13] 高校毕业生流向 - 长三角、珠三角持续吸引人才,2024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前50位中长三角占20个(76.9%),珠三角占7个(77.8%) [4] - 2020年以来杭州累计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223.3万人,广东计划2025年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4][5] - 安徽、江苏2020年以来人口增量分别为18万和49万,部分毕业生因竞争压力选择返乡就业 [5][6] 农民工流动变化 - 202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973万人,跨省流动占比降至38.3%(6840万人),较2014年下降8.5个百分点 [10] - 重庆提出2025-2027年每年新增农民工就近就业30万人以上,通过政策支持吸引劳动力回流 [13][14] 省会城市吸引力 - 2024年27个省会城市中23个实现常住人口正增长,贵阳(19.96万)、广州(15.1万)、合肥(14.9万)增量居前 [16][17] - 一线城市人口分化明显:2024年广州、深圳分别增长15万和20万,北京、上海分别减少3万和7万 [17][18] - 北京、上海、深圳位居2024年人才吸引力前三,但应届生投递一线城市简历占比降至17.4% [20] 区域经济差异 - 山东2022-2024年人口连续负增长(-7万、-40万、-43万),部分人口大省因经济转型压力导致就业吸引力不足 [6] - 河北通过基建改善和北京经济溢出效应扭转人口外流趋势,陕西、重庆、四川等中西部省份经济增长潜力释放 [8][14]
21深度|被改写的中国迁徙版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7 17:39
人口流动趋势 - 2024年我国有8个省份实现人口正增长,较2023年的11个减少3个,20个省份出现人口负增长,总量降低304万人 [1] - 2020-2024年保持人口正增长的省份从15个降至8个,负增长省份从19个增至20个,人口增长省份数量持续下降 [5] - 省会城市吸引力增强,27个省会中25个公布数据,23个在2024年实现常住人口正增长 [12] - 四大一线城市呈现"两减两增"格局:北京、上海分别减少3万和7万人,广州、深圳分别增长15万和20万人 [14] 区域人口格局 - 长三角、珠三角持续集聚人才,2024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前50位中长三角占20个、珠三角占7个 [4] - 2020-2024年浙江以超200万人口增量位列第一,广东以156万增量位列第二 [4] - 2020年以来杭州累计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223.3万人,广东计划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 [4] - 山东人口从快速增长转为持续流出,2022-2024年分别减少7万、40万和43万人 [5] 人才流动特征 - 高校毕业生呈现多元化选择,部分倾向家乡就业,部分流向长三角、珠三角 [3][4] - 硕士及以上人才23.2%投向一线城市,50%投向二线城市,省会城市吸引力提升 [18] - 农民工流动模式变化,跨省流动占比从2014年的46.8%降至2024年的38.3%,省内流动占比升至61.7% [8] - 重庆2024年人口机械增长超8万人,计划每年新增农民工就近就业30万人以上 [9] 城市发展动态 - 广州地铁2024年运送乘客32.8亿人次,日均客流898万人次,一线城市通勤压力仍存 [17] - 北京连续多年位居人才吸引力榜首,上海、深圳紧随其后,成都、武汉等省会进入前十 [18] - 河北通过基础设施改善和北京溢出效应,2024年实现人口净流入2万人 [6] - 远程办公兴起使二三线城市吸引力提升,生活成本成为人才流动重要考量因素 [17][18]
为民生“加码” 让幸福“升温” 这些“关键小事”留下留住年轻人
央视网· 2025-07-16 15:27
城市人才吸引政策 - 长沙市推出青年人才驿站提供14天免费住宿,并可申请人才礼包包括茶饮免费尝、特定景区免费游、地铁免费坐 [3] - 青年人才可凭借实习入职证明申请最长两年的低价租房福利 [3] - 长沙市升级"人才政策22条"为45条,提供低成本场地支持、低门槛融资保障、全周期创业奖补等政策 [5] - 长沙市20家新青年人才驿站紧邻产业园区和交通枢纽,提供就业交流会和招聘信息平台 [5] 婚育支持政策 - 宜昌市推出"婚前引导—婚中服务—婚后保障"全链条服务模式,解决青年婚恋交友和幼儿托育问题 [6] - 宜昌市社区开设364个免费暑期托管班,缓解双职工家庭带娃难题 [8] - 宜昌市对二孩、三孩家庭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购房补贴,并提供5000元一次性生育补贴和每月500元育儿补贴 [10] - 宜昌市设计剧本杀、露营派对等新潮活动打造青年交友场景 [10] 城市软基建建设 - 成都市推广腰旗橄榄球等潮流运动,目前有20多个俱乐部和近万参与者 [13] - 成都市21个"青年之家"开设超百节夜校课程包括爵士舞、非遗体验等 [14] - 成都市2025年第一季度引进148家海内外首店,营造时尚与烟火气交融的氛围 [14]
多个千万人口城市,落户门槛放宽至45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1 22:39
核心观点 - 全国多地逐步降低落户门槛,千万人口城市如重庆、西安、郑州、青岛已全面取消人才落户年龄限制,东莞计划取消大专以上学历人才落户年龄门槛 [1][2] - 杭州、南京、成都、深圳、武汉、苏州、长沙、合肥等地将本科学历人才落户年龄放宽至45周岁,深圳对专科以上学历人才落户年龄放宽至35周岁 [1][3] - 产业进入技术竞争为核心的发展期,各地加大人才吸引政策力度,降低落户门槛成为必然趋势 [1] 城市落户政策变化 - 东莞发布《东莞市在职人才入户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计划取消硕士、大专以上学历及境外学士以上学位人才落户年龄限制 [2] - 重庆2019年放宽人才界定标准,取消年龄、就业年限等限制,截至2024年末常住人口达3190.47万人 [2] - 郑州2023年全面放开人才落户年龄限制,允许引进人才及其家属户口迁入 [3] - 深圳落户政策相对宽松,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且年龄45岁以下、专科以上学历且年龄35岁以下人员符合人才引进条件 [3] 人才吸引力因素 - 深圳对应届生提供免费住15天公寓等福利,专科以上学历毕业两年内可直接落户 [1] - 深圳城市环境包容性强,政策友好,如应届生创业有资金补贴 [4] - 薪资水平、地理位置、大湾区发展前景是吸引人才的关键因素 [4] - 企业岗位与专业契合度、薪酬待遇、城市发展机会影响人才选择 [8] 人才需求趋势 - 2025年1-5月,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岗位需求占比分别达38%和33.9%,深圳、杭州等城市跻身全国用人需求TOP20 [7] - 技术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最为紧缺,AI商用加速导致搜索算法、编译器开发等高门槛岗位紧缺度翻倍 [7] - 珠三角地区对高技能人才、复合型人才需求增加,专业技术工程师招聘需求增长约10% [7] 城市人才政策优化方向 - 加快生活补助、创业就业奖项等补贴审批环节,提升政策响应速度 [8] - 产业品牌成为城市人才品牌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产业定位和亮点企业品牌可吸引更多求职者 [9] - 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品牌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问题 [9]
济南首批433套配售型保障房本月发售,市民看房热情高涨,9月还将有项目入市
搜狐财经· 2025-06-15 21:25
济南配售型保障房市场热度 - 济南首批配售型保障房项目凤鸣新筑和清河新筑样板间开放后吸引大量看房群体,轮候库申请人家庭超过2700名,首批433套房源相当于每6个申请人家庭竞争一套[1] - 凤鸣新筑项目前5天接待209组看房家庭,单日最高接待143组,126平方米三室两厅两卫户型最受欢迎[2][30] - 清河新筑项目开放首日吸引140余组家庭参观,主打70平方米中小户型,采用全明设计和交房标准装修[2][31] 青年人才住房需求 - 2024年济南新增青年人才超过15万人,配售型保障房成为青年人才安居的重要选择[3] - 凤鸣新筑看房群体中年轻情侣占比显著,引进人才申请家庭审批流程仅需3天[3][32] - 部分年轻购房者关注项目价格和通勤便利性,126平方米户型被多组家庭考虑作为婚房[3][32] 保障房项目供应规划 - 除凤鸣新筑和清河新筑外,彩石片区七彩新筑项目计划9月入市,将提供1900套房源[6] - 不同项目定位差异明显,凤鸣新筑以大户型为主,清河新筑侧重中小户型满足多样化需求[2][31] 城市人才吸引力建设 - 济南在2024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中排名全国第11位,青年人才引进政策成效显著[58] - 通过住房保障、文化活动等多维度措施提升城市软硬件,2021年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87.5万[58]
以城市更新吸引并留住青年
中国青年报· 2025-06-15 17:14
城市更新的核心目标 - 城市更新是通过改造物理格局、功能系统和产业结构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活动 [1] - 核心目的是实现城市"新陈代谢",增强宜居宜业舒适度,提升人力资本累积效率 [2] - 以青年需求为导向的空间重构与功能再造形成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 [3] 青年人才流动趋势 - 青年定居选择更看重城市发展潜力和生活舒适性,中小型城市吸引力显著提升 [2] - 《57城生活舒适榜2024》显示长三角城市通过控制居住成本、改善交通条件形成人才优势 [2] - 2019-2023年长三角地级市本科毕业生接收比例逐年上升,呈现"逆中心化"流动趋势 [2] 新兴产业生态演变 - 物理空间改造催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业态(如艺术园区、智慧商业体) [4] - 新生态衍生运维工程师、旅拍定制师等平台化职业,要求青年提升跨界协作能力 [4] - 青年凭借数字原生优势从产业参与者转变为生态共建者,适配跨界行业需求 [4] 城市情感连接价值 - 历史建筑、文化空间等载体强化新老居民集体记忆,增强地方依恋感 [5][6] - 情感连接通过提升社区参与度、文化传承效率促进社会凝聚力 [5] - 未来城市更新需加强情感维度建设以提供青年归属感与身份认同 [6]
2025新一线城市大洗牌:成都杭州“争霸”,苏州无锡掉队,郑州合肥晋升
吴晓波频道· 2025-06-13 08:21
城市评价指标转变 - 传统经济指标如GDP、房价、税收等重要性下降,转向更具"人味儿"的维度:城市人消费力、大品牌青睐度、商业配套成熟度、城市枢纽地位、人才吸引力 [1][2][3] - 第一财经发布《2025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基于五大维度(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新经济竞争力、未来可塑性)对337个城市评分 [3][12] - 新一线城市Top15依次为: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南京、长沙、郑州、天津、合肥、青岛、东莞、宁波、佛山 [3][30] 成都与杭州的竞争格局 - 成都连续十年稳居新一线榜首,优势集中在"城市人活跃度":夜间消费占比54.6%居全国第一,春熙路商圈夜间客流占全天40%以上,青年人口占比45.87% [18][26][27][29] - 杭州在数字经济领域领先: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三年增长280%,43家人工智能上市公司全国第四,产业协同指数领跑新一线 [20][22][23] - 成都商业资源集聚度排名第五,国际品牌首店入驻时间差仅比上海晚1.5个月;杭州在GYBrand城市综合榜中位列第五,超越成都 [20][29] 新一线城市排名变动 - 佛山回归新一线:计算机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6%,31.6%规上企业完成数智化转型,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1.4% [33][34][37] - 无锡跌出榜单:GDP1.6万亿但商业资源集聚度排名第25,年轻人比例低于长三角同类城市 [38][39] - 合肥实现"四连跳":GDP达13507.7亿元(+6.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9%,新增就业大学生超35万人,首店数量达270家 [40][41][43][46][47] - 青岛排名上升2位至第12,海洋经济与区域协同成效显著;苏州新经济竞争力第一但传统指标下滑,被武汉反超 [49][51] 排名下滑城市分析 - 东莞跌至第13位:商业核心指数下降超10名,城际流动指标下跌11位 [56] - 宁波降至第14位:交通联系度与人才吸引力存在短板 [56] - 天津连续四年下滑,交通枢纽性指标拖累表现;郑州航空港货运量82.5万吨(+55.8%)推动排名上升 [51][53]
打造人才吸引“强磁场” ——来自湖南湘江新区的调查
经济日报· 2025-06-04 05:58
湖南湘江新区经济与人才发展 - 2024年经济总量超5000亿元,稳居全国新区第一方阵 [1] - 汇集各类人才超100万人,高层次人才占长沙市48%,包括两院院士36人、国家级计划人才175人等 [1] - 形成工程机械、新材料和电子信息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打造10条重点产业链 [2] 人才吸引政策与产业支持 - 推出"人才政策十条",对顶尖科学家及团队最高给予1亿元综合资助 [6] - 提供高层次人才创业最高100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设立50亿元规模的人才与科创基金(20亿元人才支持基金+30亿元科创引导基金) [7] - "柳枝行动"和"红枫计划"累计为300多个科创项目融资100亿元,孵化111个科技型初创企业 [7][11] 创新创业生态与案例 - 圣湘生物2025年一季度营收4.75亿元,同比增长21.62%,推动精准医疗产业升级 [4] - 大学生创业项目获50万元种子轮融资,享受3年免租金、水电费政策,如潇湘智控科技首创铝电解机器人技术 [9] - 湖南自院科技自主研发"激光法顶空氧分析仪"填补国内空白,新增3名工程师 [10] 服务平台与孵化体系 - 建立国际人才服务之家,提供一站式引进评估服务 [4] - 大学生创业园1万平方米空间"0元入驻",1小时完成企业注册,累计招引44个项目 [11] - 设立1亿元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首创"风险共担+失败豁免"机制 [11] 产业与人才协同成果 - 2024年新增研发机构328家(占长沙市46%),有效发明专利3.3万件(占湖南省30%) [8] - 培育圣湘生物、三诺生物、水羊股份、华曙高科等多家上市企业 [7] - 计划3年内孵化1000个大学生创业项目,拓展"1+N"模式至更多园区和高校 [12]
长沙为青年人才送上“星荷礼包”
长沙晚报· 2025-06-01 09:21
长沙青年人才政策 - 长沙推出"星荷礼包"为青年人才提供多项免费体验权益 包括特色茶饮 景区门票 交通出行和文化活动等 旨在通过沉浸式体验展示长沙的文化底蕴和城市魅力 [1] - "星荷礼包"权益包含梅溪湖艺术博物馆门票 天心阁景区门票 湘江观光巴士 长沙地铁乘坐权益以及浏阳市天空剧院周末焰火秀等具体项目 [1] - 政策目标是通过"星荷礼包"增强城市"青和力" 打造青年向往之城 体现长沙从精神尊重到物质投入的全方位人才吸引策略 [1] 人才政策实施效果 - 首批体验者反馈积极 江西财经大学学生李杨名在领取礼包后免费使用地铁参加招聘会并享受茶颜悦色饮品 对政策体验表示高度认可 [1]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生马靓瑄将长沙作为就业首选地 在获得两份面试邀请后计划使用礼包权益观看浏阳焰火秀 体现政策对人才留长的促进作用 [1] - 政策通过"城市情书"的创意形式向全国青年发出邀请 强化"奋斗青春被温柔以待"的城市品牌形象 [2] 配套政策体系 - 长沙同步发布三项人才政策十条 包括青年创业"双肩包"行动计划 湘江科学城人才措施和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人才措施 形成政策组合拳 [2] - "星荷礼包"权益内容将进行动态调整 具体信息通过"长沙人才星梦想"公众号和"长沙新青年人才驿站"小程序官方渠道更新 [2]
企业人才吸引与获取研究报告
智享会· 2025-05-21 12:35
企业人才吸引 获取研究报告 与 新媒体招聘:触达关键人才 & 人才库运营:变现"人才流量" 调研主办方 © 版权声明 本调研报告属智享会所有。未经智享会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 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本调研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转载、复制、编辑或发 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 Enterprise Talent Attraction and Acquisition Research Report © Copyright ownership belongs to HR Excellence Center.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part without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HREC is prohibited. 顾问团·ADVISOR GROUP 人力资源智享会感谢以下调研顾问团成员在本次调研及案例采访过程中提出的宝贵建议。(顾问排名不分先后) 曾赟昀 雇主品牌和人才招募总监 高管人力总监 博世中国 凌妮 人才招聘运营 雇主品牌建设以及 校园关系高级经理 丹纳赫 费森尤斯医疗 李琪 中国区人才招聘负责人 邹羽 亚太区人才吸引与招聘总监 开利集团 方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