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交房
icon
搜索文档
上半年房企交付力高位回落,“保交房”进入最后关键期
36氪· 2025-07-11 22:14
行业交付趋势 - 2021-2024年全国房屋竣工面积分别为101412万平方米、86222万平方米、99831万平方米、73743万平方米,2022年下降后因"保交房"政策反弹,但2024年将加速下降[1] - 2025年1-6月房企交付量高位回落,前10房企交付38.08万套占50家房企总量的56.46%,头部房企进入保交付最后冲刺期[1] - 2025年房企交付套数普遍同比下降超50%[1] 融创交付表现 - 2022-2024年累计交付66.8万套(18.6万套、31.2万套、17万套),2025年上半年交付15000套含西安揽月府等标杆项目[2] - 2025年目标交付超5万套,年底基本完成保交付任务,公司经营将进入开发-销售-交付正循环[1][2] - 机构评价融创三年完成近70万套高品质交付,是行业深度调整期最努力的企业代表[1] 公司发展里程碑 - 融创将以债务重组完成、销售回稳与保交付收官三大成果标志经营进入新阶段[2]
住建部组织召开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推进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2 09:46
住建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 住建部召开推进会强调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完善制度创新机制 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好政策和法治环境 [1] - 会议方向包括破除市场准入壁垒 优化政策环境 与多地助企措施形成协同效应 [1] - 政策多维度发力有望缓解民企"多小弱散"行业痛点 但执行效率和市场对新赛道适应能力仍需观察 [1] *ST金科重整进展 - 公司及全资子公司重庆金科重整计划获法院裁定批准 进入执行阶段 [2] - 若顺利执行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提升持续经营及盈利能力 [2] - 作为A股首家完成司法重整的全国化房企 其"资产隔离+债务重组+战略转型"路径为行业风险化解提供样本 [2] - 通过设立信托计划承接留债 兼顾保交楼与债权人利益平衡 [2] 远洋集团债券复牌 - 7只公司债券自5月12日起复牌 代码维持不变 [3] - 复牌或为债务重组争取流动性空间 但转让限于专业机构投资者及全价结算模式可能影响市场定价效率 [3] - 映射房地产行业信用修复进程的复杂性 房企通过多渠道缓解压力 [3] 碧桂园经营动态 - 集团召开月度管理会议 强调保交房、保主体目标 [4] - 向碧桂园服务借款10亿元定向投入国内保交房工作 [4] - 凸显房企"交付优先、债务缓释"的生存逻辑 更依赖资产处置与债权人博弈 [4] 上海住房市场供应 - 6个商品住房项目集中入市 供应总量8.55万平方米 共计734套房源 [5] - 覆盖杨浦、普陀、嘉定、松江、青浦五大区域 含3个全新项目 [5] - 多元产品供给加速市场出清 具备差异化产品力及土储成本管控能力的房企将受益 [5]
住建部组织召开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推进会;*ST金科重整计划获法院裁定批准丨房产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2 07:30
住建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 住建部召开会议强调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完善制度创新机制 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好政策环境 [1] - 会议提出破除市场准入壁垒 优化政策环境 与多地助企措施形成协同效应 缓解民企"多小弱散"痛点 [1] *ST金科重整计划获批 - 公司及全资子公司重庆金科重整计划获法院裁定批准 进入执行阶段 若顺利执行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提升经营及盈利能力 [2] - 作为A股首家完成司法重整的全国化房企 其"资产隔离+债务重组+战略转型"路径为行业风险化解提供样本 [2] 远洋集团债券复牌 - 7只公司债券自5月12日起复牌 代码维持不变 此次复牌或为债务重组争取流动性空间 [3] - 转让限于专业机构投资者及全价结算模式 可能影响市场定价效率 映射房地产行业信用修复复杂性 [3] 碧桂园保交房策略 - 集团董事会主席杨惠妍表示将坚实完成保交房目标 近期向碧桂园服务借款10亿元定向投入保交房工作 [4] - 公司采取"交付优先 债务缓释"策略 通过交付量维系市场信用 债务重组效率及销售复苏节奏是关键 [4] 上海商品住房集中入市 - 6个商品住房项目集中入市 供应总量约8.55万平方米 共计734套房源 覆盖五大区域 3个全新项目首次亮相 [5] - 多元产品供给加速市场出清 具备差异化产品力及土储成本管控能力的房企将受益 [6]
碧桂园最新发布!亏损大幅收窄超八成,债务重组进行中
券商中国· 2025-03-30 23:21
文章核心观点 碧桂园2024年业绩披露,虽仍面临挑战但亏损大幅收窄,债务重组有序推进,公司积极应对并履行保交付责任,有望在未来恢复正常经营 [1][2][3][4] 分组1: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总收入约2528亿元,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约472亿元,权益合同销售面积约492万平方米,净亏损351亿元,同比大幅收窄82.5%,利润数据出现筑底迹象 [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1.04万亿元,高于总负债金额,净资产仍有513亿元 [4] 分组2:市场环境与信心 - 各地因城施策落地,市场回暖向好,购房者购房意愿提升,2025年上半年市场指标有望持续向好 [4] - 公司董事会主席杨惠妍对公司恢复正常经营有信心,认为市场部分区域上升,公司自身有资产、团队、文化和家族支持 [4] 分组3:公司应对措施 - 积极筹措资金保交房,2022年以来处置难销类资产及盘活沉淀资金回笼超600亿元 [5] - 削减支出,压降非核心非必要经营支出,优化组织架构,2024年营销及市场推广成本和行政费用下降40.2% [5] - 积极履行保交付责任,2024年交付房屋超38万套,面积约4608万平方米,近三年累计交房约170万套 [2][5] 分组4:债务重组进展 - 积极与利益相关方沟通,探讨境外债务整体重组、延长债务期限、降低融资成本等举措,正与债权人磋商重组方案细节 [7] - 今年1月9日公告境外重组提案关键条款,完成后有望化解违约风险,确认数百亿大额重组收益,增加净资产 [8] 分组5:行业动态与影响 - 2025年以来,碧桂园、融创等房企在债务重组及企业重整方面有进展 [8] - 房企债务重组有助于改善财务状况,保障房屋交付,增强购房者信心,政策利好推动债务重组和行业健康发展 [8] 分组6:公司未来规划 - 2025年上半年重点保交房,下半年保交房和保主体并重,为2026年进入正常经营状态做准备 [2][8]
碧桂园最新年报:亏损收窄82.5%,三年累计交房170万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30 18:44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总收入约2528亿元,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约472亿元,权益合同销售面积约492万平方米 [2] - 2024年净损失额同比2023年收窄82.5%,利润数据"初现筑底迹象" [2][4] - 通过处置难销类资产及盘活沉淀资金回笼超600亿元,营销及市场推广成本和行政费用下降40.2% [7] 债务管理 - 境外债重组正在有序推进,重点与债权人磋商重组方案细节,有望确认数百亿大额重组收益 [5] - 1月9日公告境外重组提案关键条款,完成重组后将化解控股公司境外债务违约风险 [5] - 控股股东及家族累计支持集团416亿港元,2021年至今提供约96亿港元无息无抵押借款 [8] 保交房进展 - 2024年累计交付房屋超38万套,面积约4608万平方米,涉及31省242个城市 [7] - 近三年累计交付房屋约170万套,交付量在第三方榜单持续领先 [2][7] - 2025年上半年重点工作仍是保交房,下半年保交房和保主体并重 [7] 市场环境与展望 -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稳住楼市股市",政策效果逐步释放,市场"底部共识"增强 [10] - 1-2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降幅较去年明显收窄,交易量、房价、库存等指标有望持续向好 [10] - 公司称有信心恢复正常经营,基于大量资产、优秀团队及家族支持 [10]
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山西2025年行动计划来了!
券商中国· 2025-03-18 19:04
文章核心观点 山西省7部门联合印发《山西省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2025年行动计划》,要求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落实政策支持住房需求,优化供应,推进保交房,完善制度构建新模式,明确4方面19项重点工作并提出相关要求 [1] 各目录总结 正向引导市场预期 - 提前谋划“十五五”住房发展规划 [2] - 编制发布住房发展年度计划和住宅用地供应计划 [2] - 做好住宅用地信息公开 [2] - 加强房地产政策宣贯 [2] 优化土地及住房供应 - 支持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 [2] - 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 [2] - 做好闲置存量土地处置 [2] - 强化房地产“净地出让” [2] - 打造“好房子”建设试点 [2] 鼓励居民住房消费 - 组织商品房促销活动,利用重要时间窗口开展促销月活动,支持企业优惠让利、创新模式、宣传政策、推介房源,支持家电家装企业促销 [2] - 支持住房“以旧换新”,用足公积金提额、个税退税等政策释放改善性需求 [2][3] - 发挥住房公积金支持作用,优化使用政策,规范管理,拓展数字化场景,推动新增贷款发放额正增长,做好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 [3] - 提升在售项目基础设施配套 [2] - 提升物业服务质量 [2] 加快项目建设交付 - 推进保交房项目交付销号,发挥专班作用,用好“白名单”制度,年底前完成任务,督促重点难点项目交付 [3] - 加快实施城中村改造 [3] - 加快房地产项目开工建设 [3] - 推动商品房销售制度改革 [3] - 推动实现“交房即交证” [3] 行动计划要求 - 省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有关单位加强协调,靠前服务,跟踪指导,建立联络员机制,加强信息共享 [4] - 各市压实责任,统筹推进任务,定期通报进展 [4] - 各市住建(房管)部门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制定市级计划并报送省住建厅备案 [4]
大利好!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全部纳入城市更新改造范围
凤凰网财经· 2025-03-09 21:4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更新 - 将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旧小区纳入城市更新改造范围 鼓励居民自主更新改造老旧住宅 [2] - 城中村改造范围扩大到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 在去年新增100万套基础上继续扩大改造规模 [3] - 大力推进完整社区建设 重点完善"一老一小"配套设施 包括无障碍适老化设施和政府托育服务设施 [4] 房地产市场稳定措施 - 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政策稳定楼市 释放降息、增贷、减税等政策效应 [6] - 继续推进"保交房"攻坚战 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 [6] - 加大房地产项目"白名单"贷款投放力度 按照"应进尽进、应贷尽贷"原则提供融资支持 [6] 住宅建设标准提升 - 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7] - 住宅层高标准将调整为不低于3米 [7]
野村陆挺详解房地产:出清是关键!以保交房为主的市场出清方式是最合理的
聪明投资者· 2025-03-07 00:52
房地产行业现状与调整背景 - 房价从2021年顶点至今官方统计下行15% 商业统计估算平均价格下行25-30% 导致家庭财富缩水与流动性下降[1][22][23] - 房地产行业过去面临限售、限购、限价等限制 近两年已取消绝大部分地方限制 行业正回归市场化[1][33][34] - 2021年开始的调整周期受多重因素影响 包括中美博弈背景下"三道红线"和"两道红线"政策对融资的限制[3][5][6] - 政策初衷是引导资源从房地产转向芯片、新能源等高科技行业 但产业切换未能实现"占补平衡"[6][8][9] - 人口老龄化、城市化速度放缓及2015年货币化棚改政策导致中小城市供需失衡加速行业下行[11][13][16] 房地产下行对经济的影响 - 房地产占家庭财富比例达50-60% 2021年住宅财富估算300万亿(当时GDP三倍) 价格下行导致财富效应收缩[22][23] - 建筑企业首当其冲受影响 农民工就业减少数百万 上下游供应商、装修公司等连带受损[24][25][26][27] - 地方政府卖地收入从2021年8.7万亿(占GDP8%)下降50% 扣除平台购买后实际降幅达80% 财政占比从38%大幅下滑[28][29][30] - 地方财政困难导致"第二轮冲击" 部分区域出现趋利性执法 对营商环境造成负面影响[31] 行业回暖关键与政策建议 - 保交房成为共识和关键环节 预售制度下购房者预付款占开发商负债1/3 是最大债权人[19][34][45] - 需恢复市场信心 包括购房者对期房交付信心、上下游对开发商信心、对地方政府监管信心[37][38][39][40] - 建议以保交房为核心推动市场出清 明确盖房成本(2000-3000元/平方米) 分类处理不同销售率楼盘[41][57][59][60] - 需从母公司层面处理房企债务问题 对资不抵债企业实施破产或并购 流动性问题企业给予政府救助[63][64][65] - 参考2008年金融危机处理经验 大型房企资产负债表规模堪比中型银行 需认真对待出清问题[71][72] 行业特殊性与制度背景 - 预售制度极致化 购房者支付100%现款为开发商提供超一半融资 形成独特债务结构[18][19] - 市场问题并非供给过剩 而是已售期房未完工 90%新房销售已收预付款但施工滞后[48][49] - 收储面临实际困难 符合标准的现房数量有限 未完工房屋涉及保交房问题 土地收储定价复杂[50][51][53][56]
快评|《政府工作报告》房地产相关九点解读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03-05 14:43
房地产政策核心方向 - 防范化解风险与发展并重 强调在发展中逐步化解风险 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3][4] - 2025年政策从"三稳"转向构建"新模式" 注重存量盘活能力和绿色科技实力[5] - 明确"防风险、稳市场、促需求、优供给、保交房、建好房、促城镇、稳经济、调政策"九大方向[1][3] 需求端政策 - 因城施策调减限购限贷等限制性措施 一线城市将进一步优化政策 二线城市降低落户门槛[6] - 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通过"房票"安置和货币化安置提高支付能力 江苏、安徽等地已推进落地[6] - 预计通过"以旧换新"、"购房补贴"等工具刺激改善置换需求[6] 供给端政策 - 优化增量供应 合理控制高库存城市新增土地供应 加大核心地块和改善型住房供给[8] - 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 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 地方政府获更大自主权[8][9] - 2025年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同比增加5000亿元)重点用于土地收储和存量房收购[8][24] 金融与财政支持 -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 年内仍有降准降息空间 PSL等结构性工具定向支持城中村改造[22] - 2025年赤字率拟按4%安排(同比+1个百分点) 赤字规模5.66万亿元(同比+1.6万亿元)[24] - 居民住房信贷政策继续优化 存量贷款利率或进一步下调 首付比例仍有下降空间[22] 行业发展新模式 - 构建"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 推动多元化住房供给 平衡市场与保障、租售、增量存量关系[14] - 15个省份明确提及"好房子"建设要求 开发企业需向高品质、新科技、好服务转型[14][15] - 房企需从增量开发转向存量运营 发展代建、运营等轻资产业务[15] 中长期支撑因素 - 新型城镇化战略持续推进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将释放刚性需求 县域市场潜力显著[16] - 房地产市场份额向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成渝等核心城市群集中[17] - 2025年GDP增长目标5% 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 居民收入增长夯实住房消费基础[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