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供应链调整
icon
搜索文档
美对日商品关税再加码,日本谈判代表急赴美能否挽回一局?
搜狐财经· 2025-08-19 06:53
美国对日本关税政策 - 美国在现有15%关税基础上额外加征15%关税 日本汽车零件和电子设备出口成本大幅上升[1] - 日本谈判代表紧急赴美谈判 美国态度强硬导致谈判结果存在不确定性[1] - 日本企业强烈反对关税叠加措施 认为将严重损害在美市场竞争力[1] 差异化贸易待遇 - 欧盟享受优惠贸易待遇而日本面临双重关税 美方解释称缺乏书面协议导致待遇差异[3] - 瑞士遭受39%惩罚性关税 钟表和精密仪器等出口商品价格上涨近四成[5] 日本企业应对策略 - 丰田汽车和索尼等企业考虑在美建厂以规避关税风险 但需面对巨额投资和技术转移问题[3] - 企业为规避芯片产品100%关税风险被迫在美建厂 对全球供应链布局产生深远影响[5] 货币政策与汇率风险 - 美联储可能年底前降息两次 与关税政策形成政策矛盾[7] - 若美元贬值导致日元升值 日本出口商品在美价格将进一步上涨[8] 贸易依赖与反制措施 - 日本对美出口依赖度远高于美国对日依赖 导致日本缺乏反制谈判筹码[10] - 日本反制选项有限 可能引发美国报复性加税[10] 全球产业链影响 - 企业被迫调整全球供应链布局 导致供应链成本上升和效率下降[10] - 全球消费者最终承担成本上升压力 面临商品涨价和选择减少的局面[10]
国金高频图鉴 | 7月外需强于内需&韩国出口高频走弱
雪涛宏观笔记· 2025-08-17 17:56
7月经济数据公布 - 7月经济呈现外需强于内需、生产强于需求、不变价强于现价格局 工增和服务业生产指数不变价同比分别增长5.7%和5.8% 但价格处于年内低位 [2] - 需求端出口表现突出 7月社零同比增长3.7% 较前值4.8%回落 固定资产投资1-7月累计同比下滑1.2个百分点至1.6% 制造业/基建/房地产投资均回落 [3] - 7月社融同比增长9% M1同比增长5.6%创年内新高 估算GDP不变价增速约5% 平减指数-1.4% 现价GDP增速约3.6% 均低于二季度水平 [4][5] 8月初汽车销量转负 - 7月因"以旧换新"政策力度减弱及促销优惠缩减 汽车销量显著回落 8月1-10日乘用车零售45.2万辆 同比下滑4% [6][9][10] - 第三批补贴资金下发后部分地区重启"以旧换新" 但汽车价格战减弱导致购车成本上升 消费者观望情绪浓厚 [10] 美国关税税率动态 - 6月美国整体关税税率升至10% 对中国关税从5月48.2%降至40.3% 较2024年仍提高29.3个百分点 预计后续稳定在40%左右 [12][13] - 越南/日本/德国等主要贸易国关税分别达9.3%/15.9%/11.8% 未来可能继续上行 压制美国进口需求 [14] 韩国等出口高频数据 - 韩国8月前10日出口同比转负至-4.3% 结束连续两月正增长 主因美国对其加征15%关税 [15][16] - 中国港口数据出现分化 8月前两周货物/集装箱吞吐量环比回升10.9%/19.6% 但发往美国/越南的集装箱船数量维持低位或回落 [17] 8月大宗商品表现 - 8月上旬50种生产资料中18种上涨/29种下跌 焦炭焦煤领涨 农产品有色偏弱 PPI同比或回升至-3% 主因低基数及生活资料价格环比上行 [17]
宏观经济点评:7月经济数据公布,汽车销量转负
国金证券· 2025-08-17 16:21
宏观经济格局 - 7月经济数据呈现外需强于内需、生产强于消费、不变价强于现价的格局,工增和服务业生产指数不变价同比分别增长5.7%和5.8%[4] - 7月GDP不变价增速估算为5%左右,平减指数为-1.4%,现价GDP增速为3.6%,均低于2季度水平[4] - 7月社零同比增长3.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7月累计同比下滑至1.6%,其中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为-12%[4] 行业表现 - 8月1-10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45.2万辆,同比下降4%,7月汽车零售同比-1.5%[7] - 8月上旬焦炭、焦煤价格环比7月下旬分别上涨9.6%和3.6%,天然橡胶、棉花等农产品价格回落3.9%和3.5%[16] - 8月前两周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分别为3.3%和0.3%,低于7月的10.9%和5.6%[13] 国际贸易与关税 - 6月美国关税税率上升至10%,对中国关税税率从5月的48.2%降至40.3%,较2024年提高29.3%[11] - 8月韩国前10日出口同比-4.3%,对美出口同比从7月的6.2%下滑至-14.2%[13] - 自中国出发前往美国的集装箱船数量8月1-16日均值环比7月下滑10.6%[13] 风险提示 - 中美贸易摩擦和关税上调可能导致出口波动及企业利润下滑[3] - 全球地缘政治局势变化可能持续影响大宗商品价格[3] - 出口下滑压力加剧或造成行业景气度回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