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现金为王
icon
搜索文档
“新兴市场之父”麦朴思:约50%持仓为现金,宜观望中国市场
格隆汇APP· 2025-08-05 11:48
麦朴思称,市场已经升得太高,难以找到便宜的资产;大部分公司的估值都非常高。期望值也很高,而 持有现金仍然可以获得4%-5%非常好的回报。今年4月底时,麦朴思表示旗下基金95%的仓位是现金。 格隆汇8月5日|号称"新兴市场之父"的麦朴思(Mark Mobius)维持4月时现金为王的观点,表示目前投资 组合中约50%为现金,其余50%投资于股票,又指暂时对中国市场持观望态度是一个好的做法。 麦朴思认为暂时对中国市场持观望态度是一个好的做法,以待中美谈判形势更加明朗。他又建议,可以 有选择地投资如人工智能、中国科技行业等领域。 ...
帮主郑重:李嘉诚40万“甩卖”400套房,是跑路还是抄作业信号?
搜狐财经· 2025-08-02 18:37
老铁们,帮主郑重来了!97岁的"李超人"又出招了——大湾区400套房骨折价甩卖,最低40万一套,香港人连夜包车抢房!表面是"惠港大促销",内里却暗 藏资本撤退的硝烟味。今天咱就唠透这波操作,看明白大佬葫芦里卖的啥药。 一、清仓价背后,是捂了20年的"土地红利收割机" 三、十年大撤退的终章:从地产教父到"现金流赌徒" 这批房可不是新货,全是陈年库存: • 惠州泷珀花园:2019年开盘价1.4万/㎡,现在8632元/㎡甩卖,但对比2016年拿地成本仍赚2倍; • 东莞海逸豪庭:1999年拿的地,别墅单价从6.8万腰斩到1.8万,但土地成本早被时间摊薄到近乎零。 说白了,李嘉诚玩的是"时间炼金术":低价囤地几十年,即便打4折抛售,利润率仍超30%。这不是亏本甩卖,是赶在楼市彻底凉透前,把最后一口肉啃干 净。 二、专坑港人?不,是精准割最后一茬韭菜 为啥主攻香港客户?真相扎心: • 价差诱惑:40万在香港不够首付,在惠州却能全款买精装房,中介直接打广告"首付价换套房"; • 需求错配:内地人早不接盘这些偏远盘(惠州去化周期超40个月),但香港中产还做着"双城生活"美梦,养老、通勤需求正旺; • 政策便利:港澳居民购房 ...
专家再预测中国楼市走势,或大概率是正确的,提前做好这2个准备
搜狐财经· 2025-08-02 09:14
凛冬将至,现金为王:楼市变局下的生存法则 昔日繁华的楼市,如今寒意渐浓。一位老同事的电话,更是让我深切感受到这股寒流的侵袭。 前天,接到老同事邢姐的电话。她告知我已将深圳唯一的房产出售,计划明年回老家考察创业项目,手头的资金足够启动一桩小生意。当问及她的住所 时,她坦然表示租房即可,一年租金不到五万,非常划算。然而,在通话的尾声,她也带着一丝焦虑询问:"你说这房价还会接着大跌吗?"原来,她已在 老家看中一套小别墅,正准备购置。挂断电话,我不禁思忖,连一线城市的中产白领都开始"用脚投票"了,楼市的风向是真的变了。 1. 楼市寒冬:刺破泡沫,回归理性 如今的房地产市场,早已告别了黄金时代,刺破了过往的虚假繁荣。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全国百城新房价格相较于2021年的高点,已 经下跌了23.7%, 77%的城市房价甚至回落到了2017年之前的水平。楼市泡沫正如缓慢泄气的气球,过程虽然令人不适,但从长远来看,却有利于市场的 健康发展。 3. 政策托底:稳字当头的楼市调控 面对持续下行的楼市,政府并非无动于衷,而是积极出台各项政策,试图稳定市场。 近期出台的新政策,如对近三年内出生的婴儿提供补贴,每年36 ...
给家人最稳妥的未来:为什么“现金为王”才是硬道理
搜狐财经· 2025-07-13 18:23
核心观点 - 存款是普通人最稳妥的财务保障方式,能够提供抗风险能力和生活底气 [1][3][6][8][9][12] - 投资、房产和保险存在流动性风险、市场波动风险和条款限制等潜在陷阱 [3][4][5] - 在极端经济环境下,黄金和白银可作为补充性避险资产 [10][12] 资产流动性分析 - 投资和房产等资产的价值取决于变现能力,市场波动可能导致资产价值大幅缩水且难以变现 [3] - 举例说明:价值数百万的房产在市场下跌50%后可能无法变现,导致持有者背负巨额债务 [3] - 强调流动性是资产价值的核心,无法变现的资产"毫无意义" [3][4] 存款价值论证 - 50万存款可使失业者维持数月甚至数年的基本生活开支,而零存款者可能面临立即的生存危机 [8] - 即使考虑通胀因素,存款仍比无存款状态更具保障性(举例:50万存款在物价飞涨时可购买1000碗500元的面条) [8] - 存款不需要专业金融知识,是最简单直接的财务保障方式 [9] 避险资产补充 - 在经济动荡时期,黄金和白银作为历史验证的避险资产具有特殊价值 [10] - 贵金属相比房产和股票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和保值性,是"最后防线" [10][12] - 建议有余力者可适当配置贵金属资产 [10] 财务策略建议 - 反对盲目追逐投资风口或高负债投资行为 [1][12] - 强调在不确定性中建立确定性财务基础的重要性 [12] - 提出"现金为王"的核心原则,认为这是对家庭负责的体现 [6][12]
首批自由现金流 ETF 上市四月记:从投资新物种到资金 “吸铁石”,发生了什么?
Morningstar晨星· 2025-06-18 17:40
导语 - 自由现金流ETF自2025年2月27日首批产品挂牌交易后,短短四个月内迅速成为市场焦点,展现出惊人的资金吸引力 [1] 打破常规:自由现金流ETF的核心优势 - 自由现金流作为企业支付运营成本与资本开支后的净剩余,是衡量企业长期生命力的核心指标,自由现金流ETF通过"现金为王"的筛选机制重构A股优质资产评价体系 [2] - 与传统红利策略或低估值选股不同,自由现金流ETF聚焦扣除必要开支后仍能产生充沛现金的企业,规避高杠杆企业的财务风险 [2] - 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排除金融、地产等高负债行业,筛选现金流与ROE双优的实体企业,富时中国A股自由现金流聚焦指数通过量化模型剔除流动性不足与经营风险高的公司 [2] - 自由现金流ETF持仓企业在经济周期中展现更强的抗风险韧性,具备低费率、T+0交易流动性与透明持仓特征 [3] - 美国市场首支自由现金流策略Abacus FCF Leaders ETF近五年年化夏普比率达0.86,显著优于多数宽基指数 [3] - 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自2015年以来年化收益达12%,跑赢沪深300(0.9%)及中证红利(4.6%),且在2019-2024年连续6年实现正收益 [3] - 富时中国A股自由现金流聚焦指数自2015年至今年化超额收益约11.3%,年化波动率和最大回撤均处于较低水平 [3] 现象级爆发:四个月规模激增的背后推手 - 华夏国证自由现金流ETF和国泰富时中国A股自由现金流聚焦ETF上市首日成交额超10亿元,规模从6.94亿元跃升至37亿元,日均资金流入近千万元 [6] - 市场上共有23支自由现金流类ETF产品,追踪5个指数,其中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指数最受欢迎,12支基金追踪该指数 [6] - 15支基金选择在4月扎堆发行,其余在5月和6月零星发行 [6] - 自由现金流指数4%的股息率在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的背景下形成显著利差优势,吸引险资与养老金配置 [7] - 建信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保险产品持有华宝沪深300自由现金流ETF 800万份,成为第五大持有人 [7] - 现金流充裕企业如美的集团、中国海油近三年平均分红率超50%,契合长期资金对确定性的需求 [7] 多维驱动:资金蜂拥而入的深层逻辑 - 华夏基金将旗下自由现金流ETF管理费降至0.15%,托管费低至0.05%,压缩投资成本至市场最低水平 [11] - 新"国九条"对上市公司分红和市值管理提出严格要求,现金流充裕企业更受市场青睐 [14] - 监管层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自由现金流ETF"重质量、稳收益"的特性与政策导向契合 [14] - 债券收益率持续走低,险资、养老金等机构资金转向自由现金流ETF [14] 展望未来 - 个人投资者有望成为自由现金流ETF新的增量资金来源,基金公司竞争将推动产品创新,细分领域如高股息行业、ESG可持续现金流ETF或应运而生 [15] - 经济深度调整可能考验企业现金流韧性,极端行情下的流动性问题可能放大短期净值波动 [15] - 规模快速膨胀需确保投资组合流动性,避免大额申赎影响产品运作效率 [15] - 自由现金流ETF能否持续领航取决于企业现金流创造能力的持续性、基金策略执行的纪律性及市场生态对长期资金的吸引力 [16]
攒了50万元,今明两年应该买房还是存钱?国家重磅会议说透了
搜狐财经· 2025-06-05 11:24
房地产政策与市场现状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政策工具箱包括降息 降首付 补贴等措施 [3] - 郑州首套房商贷利率降至3% 公积金贷款额度最高130万 多子女家庭可上浮20% 高层次人才购房补贴最高300万 本科毕业生补贴2万 [3] - 金水区新房均价19736元/㎡ 连续三个月持平 次新房价格坚挺 而中牟 新郑等远郊房价跌至6000-8000元/㎡ 去化周期超30个月 部分项目降价15%仍无人问津 [4] 购房与存钱的经济性对比 - 金水区100万房产首付15万 贷款85万 月供3581元 比2023年高峰期少还1200多元 [4] - 国有大行三年期定存利率1.25% 50万存三年利息1.875万 但2025年5月CPI同比涨3.7% 实际购买力每年缩水 三年损失约5.5万 [4] - 大额存单利率2.5% 50万存三年本息53.8万 扣除通胀后实际购买力仅50.3万 基本未增值 [5] 投资渠道与资产选择 - 股市 基金波动大 P2P暴雷 普通人难找到比房产更稳健的投资渠道 [6] - 核心区优质房产仍是抵御通胀的重要手段 如郑州金水区地铁沿线 国企开发的四代宅项目 得房率高 品质好 转手容易 [7] - 远郊房产及老破小流动性差 存在砸手里的风险 [8]
巴菲特最新持仓曝光:防御性调仓背后的“护城河”逻辑
搜狐财经· 2025-05-17 22:17
持仓调整策略 - 伯克希尔清仓花旗集团全部1463.95万股持仓,减持美国银行4866.01万股(减持比例超7%),削减第一资本金融公司约4%股份 [2] - 金融股持仓占比仍达35%,但减持动作延续2024年趋势(当时已减持美国银行15%) [2] - 消费板块增持显著,星座集团持仓增幅达113.5%至1200.90万股,首次重仓酒精饮料行业 [2] - 能源股西方石油和泳池设备供应商Pool Corp获得增持,前者因页岩油资产和需求复苏逻辑被看好 [2] 核心持仓分析 - 苹果持仓保持稳定,仍持有3亿股市值666亿美元,占投资组合25% [3] - 苹果兼具科技与消费属性,持续分红能力符合"理想企业类型"标准 [3] - 可口可乐自1988年买入后从未减持,累计分红超70亿美元 [3] - 美国运通自1991年持有至今未减持,凭借高端客户群和全球支付网络抵御周期波动 [5] 现金管理策略 - 现金储备规模达3340亿美元,其中超3000亿美元投资于短期美债 [4] - 美债持仓占美国国库券市场近5%,超过美联储持仓规模 [4] - 现金储备策略既为应对宏观风险(如关税政策冲击),也为捕捉市场动荡中的机会 [4] 行业配置特征 - 投资组合行业分布:科技28%、金融35%、消费15%、能源11% [6] - 日本五大商社持仓未披露,但2024年已通过优先股锁定8%股息收益 [7] - 消费类资产在经济不确定性中显现配置价值,科技股需平衡估值与业务韧性 [7] 投资哲学演变 - 早期"烟蒂股"策略因德克斯特鞋业等失败案例被摒弃 [5] - 转向"护城河"策略,典型案例包括喜诗糖果(累计贡献超19亿美元税前利润) [5] - 富国银行和摩根大通过早抛售导致错失股价翻倍机会,强化"聚焦能力圈"原则 [5]
新旧动能转换 普通投资者如何守护"钱袋子"?
中国经营报· 2025-05-17 17:36
宏观政策与市场影响 - 当前政策思路为"消费稳当下,创新赢未来",通过稳定股市、楼市及设立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工具稳定短期消费,同时通过科创债等政策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1] - 中国已连续4年处于逆周期调控,政策在短期托底与长期转型间寻找平衡,包括降准、科创债、稳楼市等措施[4] - 监管调整公募基金考核标准,引导行业注重长期业绩,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2] 经济结构与挑战 - 中国经济呈现"生产强、消费弱、政策托底"特征,制造业增加值全球占比超30%,但存在"以价换量"问题导致盈利水平不高[3] - 投资端面临"接棒难",制造业投资增速达9%,但房地产与基建投资进入存量时代,扩张空间有限[3] - 经济"冰火两重天":传统经济如房地产增长乏力,新兴行业如AI、芯片增长迅速但尚未对经济总盘子产生决定性影响[4] 居民储蓄与资产配置 - 2024年12月居民存款余额152.25万亿元(同比+10.42%),其中定期存款110.44万亿元(同比+12.17%),活期存款41.82万亿元(同比+6.09%)[4] - 资产配置应遵循"先保障、后投资"原则,建议组合覆盖股票、债券、商品、黄金等资产以对冲风险[5] - 三类宏观配置方向:黄金/利率债等"穿越周期"资产、文化娱乐股票等"抚慰周期"资产、科创债/新兴产业股权等"跨越周期"资产[6] 行业发展趋势 - 新能源等高端产品面临"以价换量"问题,工业领域整体盈利水平不高[3] - 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军事、芯片行业增长迅速,但需与传统行业转型协同以实现经济持续向上[4] - 科创债与新兴产业股权投资是布局未来科技与产业升级机遇的重要方向[1][6]
BBMarkets蓝莓外汇:巴菲特成美国第四大债主,每年坐收数十亿利息
搜狐财经· 2025-05-12 16:24
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国债持仓 - 伯克希尔哈撒韦已成为美国国债市场第四大持有主体,持有短期国债规模占流通总量的5%,相当于3140亿美元 [1] - 国债持仓规模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20%,超越外国央行、美联储及美国地方政府投资基金等传统持有方 [1] 国债配置策略 - 通过高频参与美国财政部每周国债拍卖构建债券帝国,单次增持操作常达百亿美元级别 [3] - 当前美国短期国债收益率普遍突破4%(期限1个月至1年),为债券组合提供稳定利息收入 [3] - 利率水平虽较2023年峰值回落,但相比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负利率环境仍具吸引力 [3] 现金储备战略 - 巴菲特强调保持充足现金储备以等待合理估值标的出现,市场机遇可能在未来五年内显现 [4] - 公司近期曾接近动用百亿美元进行重大投资,但最终选择保持战略定力 [4] 投资筛选标准与市场判断 - 投资标的需符合三大标准:可理解性、价值合理性、长期前景,符合条件时千亿美元级投资也会果断出手 [5] - 国债配置策略反映对经济周期的独特判断,在美联储政策转向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背景下,保持流动性优势可抵御市场波动并抄底优质资产 [5] - 随着美国财政部持续扩大国债发行规模,伯克希尔的国债持仓动态或将继续影响全球资金流向 [5]
世间不会有第二个巴菲特
第一财经· 2025-05-11 21:32
巴菲特60年财富增长 - 1930年出生的巴菲特6岁开始推销口香糖和可口可乐 30岁成为百万富翁 1962年以45万美元净资产投入合伙企业 1964年该企业市值增至1700万美元 巴菲特持有180万美元股份 [3] - 1965年购入伯克希尔·哈撒韦控股权 43岁时个人净资产达3400万美元 1978年达1亿美元 1989年达36亿美元 2001年达323亿美元 2018年初达840亿美元 2024年4月达1349亿美元 2025年5月达1680亿美元 [3] - 1965-2024年60年间 伯克希尔股票市值年均增长19.9% 同期标普500指数年均回报率仅10.4% 巴菲特持续跑赢大盘 [4]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与方法 - 核心是不断学习 通过年度股东信传授投资智慧 细致承认错误 这在华尔街极为罕见 [5] - 可持续成功在于避免失误而非天赋 强调合适性格比高智商更重要 需认真评估并有勇气行动 [6] - 价值投资是其传世经验 从格雷厄姆处学得选股技巧 但更注重公司质量 1988年投资可口可乐并长期持有 2024年底该股份价值约250亿美元 2024年股息回报7.7亿美元 [7] 巴菲特的投资案例 - 2016年以67.47亿美元成本买入苹果1.1%股份(6124.3万股) 2024年出售约一半时价值超1500亿美元 成为最赚钱投资 [8] - 投资苹果体现其原则:洞察企业本质 前景出现时大规模投资 市场波动中保持纪律 65岁后投资艺术趋于完美 86岁投资成长股 [8] - 1993年收购德克斯特鞋业因忽视竞争损失150亿美元 2012年投资乐购因延迟出售损失4.44亿美元 [15][16] 巴菲特的投资架构 - 伯克希尔作为公开上市控股公司 可持有任何资产:上市股票 国债 非上市公司 曾是全球最大白银持有者之一 [19] - 伯克希尔现金流来自内部 资金从所持资产流入流出 无新投资者资金涌入或撤资 这种架构赋予结构性优势 [19] 巴菲特的成功因素 - 65岁后积累815亿美元 50岁后积累842亿美元 90岁后积累845亿美元 时间是其秘诀但需结合学习 [9] - 健康身体延长投资时间 系统性思维把握大势 不固守价值投资而错失机会 近年成长股碾压价值股 [10] - 2024年11月减持苹果囤积现金应对动荡 现金从2769亿美元增至3252亿美元 特朗普上任100天标普500跌7.3% 道指跌6.8% 纳指跌11%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