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效应
搜索文档
求职者入职越快,BOSS直聘越赚钱?
搜狐财经· 2025-11-21 13:24
三季度营收达到21.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2%;净利润7.75亿元人民币,同比上涨67.2%。利润的改善主要源于销售与营销费用 的控制得当,第三季度销售与营销费用同比下降了24.6%。 综合研报观点看,市场需求恢复、用户增长、AI和成本控制带来的利润水平改善,是驱动BOSS直聘今年股价上涨的几个关键因素。 但与此同时,市场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AI又带来新的变量,招聘赛道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成立多年的BOSS直聘为何能实现持续增 长?增量从何而来? 这篇文章会尝试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理清BOSS直聘的增长原理,包括BOSS直聘平台的商业模式、利润来源、增长动力和未来趋 势。 01 BOSS直聘,靠什么赚钱? 作者|市象 景行 一轮业绩利好驱动的上涨。 11月19日,BOSS直聘港股上涨接近2.5%。前一日晚间,BOSS直聘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 可以说,BOSS直聘基本就是一个为企业客户服务获取收入的公司,普通求职者用户的营收,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在BOSS直聘招股书中,有对这两部分收入的详细解释,对企业客户的线上招聘服务收入,是为企业客户提供的服务,包括职位发 布、批量邀请等增值道具。其他服务收 ...
冯卫东:当年投周黑鸭,拿到了20倍投资回报
创业家· 2025-11-15 18:30
公司投资策略演变 - 自2011年起聚焦消费领域投资,源于复盘发现消费项目成功率符合预期且结果可预测[1] - 此前为多元化投资,但科技类项目成功存在偶然性,因果关系难以复制[1] 消费企业护城河理论 - 消费企业护城河存在但不同于科技企业,并非依靠单一核心专利或创意,而是综合性复杂系统[4][5] - 需求端四大护城河包括品牌效应(专业领域决策成本高时尤为重要)、网络效应(用户规模带来使用价值提升,易形成赢家通吃)、迁移成本(用户已投入时间精力形成转换壁垒)、范围经济(一站购齐优势)[7][8] - 供应端四大护城河包括规模经济(先发者通过规模获得成本优势压制后来者)、学习曲线(累计产量形成知识壁垒)、要素垄断(配方工艺、行业牌照、门店位置优势)、供应端范围经济(供应网络统筹优化成本)[10][11][12][13][14] - 护城河构建核心在于消除短板而非比拼长板,任何明显纰漏都可能引发致命危机[14] 消费领域创业者特质 - 消费企业创始人需能力全面,不同于可偏科的科技企业天才型创始人[16] - 内部建立"VISIBLE"分析框架,涵盖远见、正直、分享精神、创新能力、品牌能力、学习能力、执行力七大要素[17] - 投资策略倾向于产品型创始人,虽发展速度较慢但更稳健,案例显示营销型创始人企业爆发快但易跌跟头,存在估值上涨10倍后迅速归零的情况[19][20] - 产品型创始人案例鲍师傅糕点在多数网红品牌销声匿迹背景下持续向好发展[21]
冯卫东:当年8000多万投资周黑鸭,很多人都不理解
创业家· 2025-11-01 18:33
投资策略聚焦 - 公司自2011年起专注于消费领域投资,源于历史项目反馈分析显示消费类投资成功率符合预期且结果可预测 [1] - 科技类项目虽可能获得高回报,但成功因果关系难以复制,被视为不可控的运气 [1] - 消费领域投资具备可复制的成功模式,例如周黑鸭项目获得20倍投资回报 [2] 消费企业护城河理论 - 消费企业的护城河是综合性复杂系统,而非依赖单一核心专利或创意 [4][5] - 需求端四大护城河包括品牌效应(在专业领域如医疗、教育中尤为重要)、网络效应(用户规模带来价值,如小红书)、迁移成本(用户转换系统的代价)、范围经济(一站购齐优势,如百果园) [7][8] - 供应端四大护城河包括规模经济(通过先发优势获得成本领先)、学习曲线(通过累计产量形成知识壁垒)、要素垄断(如配方工艺、行业牌照、门店位置)、供应端范围经济(通过供应网络优化成本) [10][11][12][13][14] - 护城河构建关键在于消除短板,任何明显纰漏都可能引发致命危机 [14] 创业者特质偏好 - 消费企业创始人需具备全面能力,与科技领域偏科天才型创始人不同 [16] - 公司内部采用"VISIBLE"模型评估创业者,涵盖远见、正直、分享精神、创新能力、品牌能力、学习能力、执行力七方面 [17] - 投资组合显示营销型创始人企业爆发快但易跌跟头,有项目估值涨10倍后迅速归零 [20] - 公司倾向于投资产品型创始人,虽发展较慢但更稳健,例如鲍师傅糕点在多数网红品牌消失后持续向好 [21][22]
冯卫东:当年8000多万投资周黑鸭,很多人都不理解
搜狐财经· 2025-11-01 17:38
投资策略聚焦 - 公司自2011年起专注于消费领域投资,源于反馈分析显示消费类项目成功率与预期高度吻合,结果可预测 [2] - 相比之下,科技类投资成功存在偶然性,因果关系难以把握,成功不可复制 [2] - 以周黑鸭为例,该项目获得了20倍的投资回报,印证了消费领域存在投资价值 [2] 消费企业护城河:需求端 - 品牌效应在专业性强的领域(如医疗、教育)尤为重要,能降低顾客决策成本和失误风险 [4] - 网络效应体现为用户规模越大使用价值越高,易形成赢家通吃局面,例如小红书 [4] - 迁移成本指顾客因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或配套资源而难以切换至其他系统或产品,例如Windows用户 [5] - 范围经济为消费者提供一站购齐的优势,例如百果园在提供普通水果之外还供应新奇特水果 [5] 消费企业护城河:供应端 - 规模经济使先进入者可通过初期高售价弥补成本,再通过规模化获得成本优势并降价压制后来者 [7] - 学习曲线是一种特殊的规模经济,通过累计产量形成知识壁垒,熟能生巧,时间积累和迭代使后来者难以弯道超车 [8] - 要素垄断包括深加工食品的配方工艺、行业牌照以及门店位置优势,即使租约也能形成一定先发优势 [9] - 供应端范围经济通过供应网络统筹实现产品联合供应或副产物利用,从而优化成本 [10][11] 消费企业护城河本质与创始人特质 - 消费企业的护城河更侧重于消除短板而非比拼长板,任何明显纰漏都可能引发致命危机 [12] - 消费领域创业者需要能力全面,与科技领域偏科天才型创始人不同 [14] - 公司内部总结的“VISIBLE”分析框架涵盖七大创业者特质:远见、正直、分享精神、创新能力、品牌能力、学习能力、执行力 [15] 创始人类型偏好 - 公司投资组合中同时存在产品型创始人和营销型创始人 [17] - 营销型创始人企业爆发快但易跌跟头,有项目估值涨10倍后迅速归零的案例 [17] - 公司倾向于投资产品型创始人,发展更稳健,例如鲍师傅糕点在众多网红品牌中持续向好 [17]
冯卫东:当年投周黑鸭,拿到了20倍投资回报
创业家· 2025-10-25 18:38
投资策略聚焦 - 公司自2011年起专注于消费领域投资,源于历史项目反馈分析显示消费类项目成功率及回报可预测性最高 [1] - 科技类项目虽可能获得高回报,但成功因果关系难以把握,被视为不可复制的运气,不符合公司的成功标准 [1] 消费企业护城河 - 消费企业存在护城河,例如投资周黑鸭获得了20倍回报,证明了其价值 [2] - 消费企业的护城河并非依赖单一核心专利或创意,而是解决密集问题的综合性复杂系统 [4][5] - 护城河可分解为需求端与供应端各四大方面 [6] 需求端护城河 - 品牌效应:在专业性强的领域(如医疗、教育)尤为重要,能降低顾客决策成本和失误风险 [8] - 网络效应:用户规模增大提升使用价值,易形成赢家通吃局面,例如小红书 [8] - 迁移成本:顾客因投入时间、精力或配套资源(如Windows系统及软件)而难以切换 [8] - 范围经济:为消费者提供一站购齐的优势,例如百果园提供普通及新奇特水果 [8] 供应端护城河 - 规模经济:先发者通过高售价起步,再以规模化降低成本、降低价格,压制后来者 [10] - 学习曲线:通过累计产量获得知识壁垒(熟能生巧),时间积累和迭代形成优势,持续创新至关重要 [11] - 要素垄断:包括深加工食品配方工艺、行业牌照、门店位置优势(即便短期租约)也能形成先发优势 [12][13] - 供应端范围经济:通过供应网络统筹实现联合供应或副产物利用,进行成本优化 [14] - 消费企业护城河的核心是消除短板而非比拼长板,任何明显纰漏都可能引发致命危机 [14] 创业者特质偏好 - 消费领域创业者需能力全面,不同于可偏科的科技企业天才创始人 [16] - 公司内部总结创业者关键要素为"VISIBLE"模型,涵盖远见、正直、分享精神、创新能力、品牌能力、学习能力、执行力 [17] - 公司倾向于投资产品型创始人,因其发展更稳健;营销型创始人企业爆发快但易跌跟头,曾有项目估值涨10倍后迅速归零 [20][21] - 产品型创始人案例鲍师傅糕点在多数网红品牌销声匿迹后持续向好发展 [22]
用巴菲特视角来看:新能源汽车势力长出护城河了吗?
36氪· 2025-09-12 20:14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淘汰赛预计将持续五年时间 目前没有企业确保胜出 包括特斯拉[1] -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最终可能仅剩5-8家品牌 呈现赢家通吃格局[2] - 行业洗牌加速 近两年退出市场的品牌数量明显增加[2] 护城河理论框架 - 企业护城河包括品牌优势 技术优势等差异化能力 需具备足够差异性和可持续性[3] - 新能源汽车行业护城河整体降低 导致行业内卷加剧[4] - 中国强大供应链优势使新势力与旧势力站在相对平等的起跑线上[6] - 行业竞争最终将取决于企业护城河的强度[8] 特斯拉竞争优势分析 - 特斯拉为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值最高企业 具备多重优势[10] - 技术优势体现在FSD领先同行 成本控制能力突出 品牌效应和创始人影响力显著[11] - 技术领先优势难以形成持续护城河 中国品牌如小鹏XNGP与华为ADS表现亮眼[14] - 核心护城河体现在成本控制+超级创始人+品牌效应组合[16] - 通过垂直供应链实现成本下降 Model Y生产成本比2020年降低30%[16] - 销量增长带来供应链议价权增强 形成降价-放量-再降价的良性循环[17] - 马斯克全球影响力超越雷军 品牌效应强于国内新能源车企[17][20] 比亚迪竞争优势分析 - 比亚迪为价格战领导者 优势超越特斯拉[21] - 核心护城河建立在供应链优势+规模效应基础上[22] - 垂直整合程度极高 覆盖锂矿 电池 电机 电控 芯片等全产业链环节[23] - 全产业链布局使成本压缩至最低点[24][26] - 全球新能源销冠地位带来强大原材料议价能力[25] - 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占率达33.2% 每三辆新能源车就有一辆比亚迪[29] - 重资产模式存在风险 每天需投入巨额资金维持运营[30] - 技术体系围绕刀片电池及DM-i混动技术构建 面临固态电池等新技术替代风险[31][33] - 品牌优势在7-20万元价格区间较强 但高端市场表现平平[34] 新势力护城河分析 - 华为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 提供技术赋能而不直接造车[39][42] - 技术优势可转化为护城河 在ICT技术赋能领域国内无人能及[47][48] - 通过技术重新定义汽车 成为传统巨头"续命"的选择[49] - 小米凭借"超级创始人+小米生态"构建护城河[62] - 小米SU7创下18小时锁单24万台记录[50] - 雷军作为超级产品经理 实现手机信任向汽车业务的迁移[56][58] - 小米之家生态体系培养未来潜在车主 形成品牌认知优势[62] - 蔚小理三家各有特色但护城河尚未完全形成[63] - 蔚来换电成本高 高端服务可复制性强[65] - 理想增程路线存在窗口期 爆品逻辑难以持续[66] - 小鹏智驾技术领先但难以转化为销量领先[68]
圣贝拉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3.27亿元 同比扭亏为盈
智通财经· 2025-08-20 16:56
财务表现 - 收入4.5亿元 同比增加25.6% [1] - 毛利1.69亿元 同比增加38.9% [1] - 股东应占溢利3.27亿元 上年同期亏损4.81亿元 同比扭亏为盈 [1] - 每股基本盈利17.31元 [1] 业务驱动因素 - 月子中心业务收入3.87亿元 较上年同期3.08亿元增长25.3% [1] - 品牌效应提升与全面品牌组合推动业务规模增长 [1] - 多元化服务及产品组合策略增强协同效应 促进增值业务增长 [1] - 月子中心数量增加及现有中心业绩爬坡带动收入增长 [1]
a16z合伙人:AI正将10倍工程师“降级”为2倍,应用层已无技术护城河,未来在基础设施和业务深耕
36氪· 2025-08-13 16:32
AI行业竞争格局 - 当前AI大模型竞争格局与当年云计算大战相似,可能形成寡头垄断[3] - 少数巨头将凭借雄厚资本和算力定义整个市场,赢家通吃法则将再次上演[3] - 云服务发展史可作为参照,AWS曾占据70%-80%市场份额,最终形成寡头垄断格局[11] - 模型巨头公司可不计成本地补贴业务,商业逻辑与独立公司完全不同[11] 投资策略与市场动态 - 风险投资应追随业务基本面而非市场情绪,避免零和思维[7] - AI领域出现史上增长最快的公司,巨大价值正向新领域迁移[7] - 投资人需接受更高风险,因公司创建是资本密集型的且增长极快[16] - 必须参与AI投资浪潮,否则将错过近20年来最迅猛的价值增长[16] - 投资决策应聚焦各赛道领导者,为领导者付出溢价是值得的[21][23] 技术发展与应用影响 - AI让10倍工程师变成2倍工程师,改变工作性质而非直接加速产出[3][39] - 代码模型发展速度超预期,能外包编程杂活,让开发者回归创造本质[34][35] - 困难任务仍非常困难,如创建新前沿模型需要大量实验[40] - AI帮助创建更健壮、可维护、bug更少的代码库,影响与加速开发同等重要[40] - 企业应用平均代码改动仅2行,困难在于理解特定部署环境和市场[44] 商业模式与市场扩张 - 理性商业决策是牺牲利润换取分销,抢占市场关键时刻[27] - 当前AI公司盈亏平衡多是董事会优先考虑分销的主动选择[28] - 市场处于巨大扩张阶段,品牌效应回归,领头羊凭认知度获分销优势[17][18] - 市场边界不断扩大,家喻户晓品牌率先触达新用户[20] - 市场增长放缓后竞争将基于产品差异化,品牌重要性下降[19] 技术细分与市场分化 - 不同类别模型商业模式完全不同,需具体分析[14] - 扩散模型如11 Labs、Midjourney等经济效益很棒,是好投资[14] - 前沿语言模型领域复杂因有大量补贴,是高风险游戏[15] - 市场倾向于分化,子市场会成长为独立领先市场[25] - 图像领域已出现多家能独立存活的公司,专注于不同细分需求[25] 开发者工具与基础设施 - Cursor等工具让编程回归原点,开发者可专注核心逻辑[35] - 应用开发没有核心技术,业务核心是理解领域长尾需求[42] - 基础设施公司需要真实技术权衡,AI难以加速开发[41] - 模型难以被复制因需对特定用例权衡有深刻理解[42] 行业生态与公司案例 - OpenAI是最早做代码通过GitHub Copilot,但最终失去该市场[24] - OpenAI仍然是语言领域绝对霸主,因语言是最大市场[25] - Anthropic在代码模型领域表现出色,将其变成很棒业务[25] - Midjourney没有拿机构投资,仍是市场领导者[17] - Google的Gemini 1.5 Pro是出色模型,性价比优于Anthropic[12]
散户必知:大消费板块藏着哪些赚钱机会?投资逻辑是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6-12 14:07
大消费板块细分行业 - 食品饮料行业是大消费的"常青树",包含白酒、乳制品和休闲食品,其中高端白酒品牌市场认可度高且利润可观,乳制品因健康需求持续增长,休闲食品如薯片、坚果等市场潜力巨大 [1] - 家电行业包含大家电(空调、冰箱、洗衣机)和小家电(电饭煲、榨汁机、扫地机器人),产品智能化和节能化趋势推动行业发展 [3] - 服装纺织行业受时尚潮流和健康意识驱动,运动服装需求大增,线上线下融合趋势明显 [3] - 医药生物行业包含药品、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药品需求稳定且随老龄化加剧增长,高端医疗器械利润空间大,医美等服务受欢迎 [3] - 旅游酒店行业受益于旅游需求旺盛,形式多样化(观光游、休闲度假游、研学游),酒店从经济型到高端满足不同需求 [5] 大消费板块投资逻辑 - 需求稳定性高,基本消费需求不受经济周期显著影响,企业业绩稳定 [5] - 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收入提高推动对高品质、特色产品需求,高端白酒等品类价格和销量同步增长 [5] - 品牌效应显著,知名品牌和老字号因质量保障和文化底蕴更受消费者青睐 [8] - 政策支持如乡村旅游、家电下乡等促进内需扩大和行业发展 [8]
华鑫证券:给予宝立食品买入评级
证券之星· 2025-05-14 18:10
核心观点 - 华鑫证券发布宝立食品研究报告 给予买入评级 公司2024年营收稳健增长 但盈利因产品结构调整和非经常性因素承压 新客户快速放量 空刻意面竞争格局优化 餐饮渠道加速增长 并推进商超渠道布局 [1][2][3][4][5][6] 财务表现 - 2024年总营收26.51亿元 同比增长12% 归母净利润2.33亿元 同比下降23% 主要因2023年同期收到一次性政府房屋征收补偿款 扣非净利润2.15亿元 同比下降2% [2] - 2024年第四季度总营收7.21亿元 同比增长18% 归母净利润0.60亿元 同比下降0.5% 扣非净利润0.56亿元 同比增长47% [2] - 2025年第一季度总营收6.69亿元 同比增长7% 归母净利润0.58亿元 同比下降4% 主要受政府补助减少影响 扣非净利润0.58亿元 同比增长10% [2] - 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毛利率分别为32.81%和32.61% 主要受产品结构变化影响 净利率分别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至10.08%和10.06% [3] - 销售费用率分别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至14.52%和14.38% 管理费用率分别同比下降0.05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至2.76%和2.12% 费用率基本保持稳定 [3] 业务分部表现 - 2024年复调营收12.96亿元 同比增长13% 2025年第一季度复调营收3.01亿元 同比下降1% 百胜业务维持稳定 达美乐等新客户快速放量 [4] - 2024年轻烹解决方案营收11.30亿元 同比增长10% 2025年第一季度轻烹解决方案营收3.02亿元 同比增长13% 主要受益于B端调理类产品贡献和空刻意面持续上新 [4] - 2024年饮品甜点配料营收1.47亿元 同比增长3% 2025年第一季度饮品甜点配料营收0.47亿元 同比增长35% 高增长主要因产品划分口径变化影响 [4] 渠道发展 - 2024年直销渠道营收21.38亿元 同比增长12% 2025年第一季度直销渠道营收5.48亿元 同比增长8% 餐饮流通客户开发持续推进 食品工业端稳健增长 [5] - 公司已与山姆、盒马、胖东来等商超渠道建立初步合作 有望承接商超调改红利 [5] - 2024年非直销渠道营收4.35亿元 同比增长7% 2025年第一季度非直销渠道营收1.02亿元 同比增长3% 随着春节错期影响消除和C端产品迭代加快 公司成长能力有望体现 [5]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69元、0.79元和0.90元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9倍、17倍和15倍 [6] -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8家机构给出评级 买入评级12家 增持评级6家 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17.51元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