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固态/固态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私募调研记录】保银投资调研博力威
证券之星· 2025-09-01 08:08
公司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增长 主要受益于两轮车换电细分赛道快速切入及与共享换电头部客户深度合作 [1] - 欧洲市场恢复拉动电动两轮车出货量增长 北美储能客户出货量增加带动储能业务同比增长 [1] - 大圆柱电芯产能利用率提升且已达满产状态 自用比例约80% [1] 产能与技术进展 - 印尼工厂已建成投产 正在进行本地供应链建设 即将获得首张原产地证 [1] - 半固态/固态电池进入中试阶段 加速推进半固态技术在大圆柱产品中的产业化应用 [1] 行业市场前景 - 2031年全球两轮车换电服务市场销售额预计达1074.8亿元 未来年复合增长率为17.1% [1] - 公司致力于成为两轮车换电细分领域龙头企业 积极把握行业发展机会 [1] 调研机构背景 - 调研机构保银投资持有香港9号牌照 专注权益类和大宗商品投资 [2] - 机构通过基本面分析和深度研究获取超额回报 团队拥有大中华地区及全球商品市场丰富经验 [2]
湘潭电化:目前控股子公司与部分固态电池企业就锰酸锂应用于半固态/固态电池领域开展合作研发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5 19:13
公司业务进展 - 控股子公司广西立劲新材料有限公司正与部分固态电池企业开展合作研发 涉及锰酸锂在半固态/固态电池领域的应用 [1] - 目前合作研发项目仍处于小批量试验阶段 [1] 技术合作方向 - 锰酸锂材料技术路线正探索应用于半固态/固态电池领域 [1] - 合作研发模式为企业与固态电池企业直接开展技术对接 [1] 行业技术发展 - 固态电池技术研发存在半固态向全固态过渡的阶段性特征 [1] - 锰基电池材料在新型电池技术路线中保持应用潜力 [1]
人形机器人电池的技术、生态与经济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13:13
人形机器人行业概况 - 人形机器人市场热度持续攀升,相关企业融资活跃,估值达上百亿元,互联网大厂成为重要资方 [2] -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达63.39亿元,2035年将增长至380亿美元(高盛预测) [2] - 当前增长驱动力来自制造业、物流仓储等场景的自动化需求,特斯拉计划部署数千台Optimus机器人执行焊接、搬运任务 [2] - 未来45%市场空间将集中于家庭服务与医疗康养场景 [2] - 国内极氪、美的、北汽、比亚迪等制造企业正探索人形机器人在产线的应用 [2] 电池技术的关键作用 - 电池是人形机器人的"心脏",决定其经济性、实用性和应用边界,厂商态度从观望转向积极布局 [3] - 宁德时代、欣旺达、国轩高科等头部电池企业已将人形机器人纳入技术布局范畴 [3] - 电池占人形机器人成本约1%(特斯拉Optimus电池成本2180元,占比0.5%),低于减速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部件 [4] - 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预计500万台,电池需求达12.5GWh(按每台2.5度电计算),相当于25万辆续航500km纯电动汽车的电池量 [4] 电池性能与商业化挑战 - 电池性能直接影响机器人续航、充电频率和工作效率,需从全生命周期成本考量(包括能源消耗、停机时间、维护成本等) [5] - 主流动力电池续航仅3~6小时,频繁充电推高运营成本,成为商业化落地的关键障碍 [5] - 天工Ultra机器人完成半程马拉松需更换3次电池,凸显续航短板 [6] - 当前70%人形机器人采用三元圆柱锂电池(能量密度250~300Wh/kg),部分厂商试点磷酸铁锂及半固态/固态电池 [6] 电池技术升级路径 - 欣旺达通过高镍高硅材料创新目标将电芯能量密度提升至350Wh/kg,并布局固态电池(理论能量密度500Wh/kg以上) [6][7] - 2025年或成技术路线分水岭,半固态电池若成本控制在150美元/kWh以下有望率先普及 [7] - 48V电压平台难以满足高负荷动能需求,需向更高电压、更强动力方向升级 [7] - 电池需实现3C级持续放电能力,循环寿命从200次提升至600次以上 [8] - 欣旺达采用全极耳设计降低内阻,开发智能BMS系统提升安全性与动能稳定性 [8] 电池适配性与行业协作 - 现有电池存在电芯一致性差、异形结构适配弱等问题,欣旺达创新"主躯干电池+关节微型电池"混合架构解决空间限制 [9] - 人形机器人电池需平衡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安全性、环境适应性和成本,推动技术向物理化学极限突破 [9] - 欣旺达通过定制化方案聚焦工业和服务高频场景,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加速商业化 [9]
湘潭电化:子公司与固态电池企业合作研发锰酸锂应用
新浪财经· 2025-08-04 17:05
公司动态 - 湘潭电化控股子公司广西立劲新材料有限公司正与部分固态电池企业合作研发锰酸锂在半固态/固态电池领域的应用 [1] 行业趋势 - 锰酸锂作为电池材料在半固态/固态电池领域的研发合作显示该技术路线在新能源电池行业的发展潜力 [1]
5连板湘潭电化:控股子公司与部分固态电池企业就锰酸锂应用于半固态/固态电池领域开展合作研发
快讯· 2025-06-25 18:21
公司动态 - 公司股票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 触发交易异常波动 [1] - 公司前期披露信息无需更正或补充 当前不存在应披露未披露重大事项 [1] - 控股子公司广西立劲新材料正与部分固态电池企业合作研发锰酸锂在半固态/固态电池领域的应用 [1] 业务进展 - 锰酸锂合作研发项目目前处于小批量送样测试阶段 尚未形成营业收入 [1] - 该业务领域面临激烈市场竞争 未来商业化存在不确定性 [1] - 当前合作研发项目对公司业绩暂无实质性影响 [1] 技术合作 - 锰酸锂作为关键材料正探索在半固态/固态电池技术路线的应用场景 [1] - 合作研发涉及前沿电池技术领域 体现公司材料研发的前瞻性布局 [1]
科尔尼锂电行业洞察:价格战缓解,增量与增效仍是长期课题
科尔尼管理咨询· 2025-05-12 09:01
锂电池行业核心观点 - 锂电池行业仍处于高增长阶段,2024年全球出货量增速超25%,需求超预期 [1] - 动力电池仍是首要应用市场,2024年出货量超1TWh,商用车锂电达100GWh,储能出货350GWh同比增60% [2] - 2025年多元化应用(低空经济、电动船舶、AI驱动市场)将推动需求结构性调整 [4] - 价格战缓解推动产业链价格理性回归,材料环节涨价,电芯价格企稳 [5][9] - 行业需通过增量拓展(多元化场景+全球化)与降本增效(材料创新+极限制造)构建可持续竞争力 [10][11] 需求与市场结构 - 2021年全球锂电需求550GWh同比增90%,供应缺口导致上游材料价格快速上涨 [6] - 2023年产能过剩导致去库存,电池企业议价权提升 [6] - 商用车电池需求多元化,宁德时代推出"天行"品牌四款针对性产品 [11] - 储能市场2024年价格内卷(电芯跌破0.4元/Wh),政策转向质量导向,大容量电芯(500Ah+)和半固态/钠电技术加速落地 [12][13] - 低空经济推动航空锂电池技术升级(400-500Wh/kg目标),船舶电动化需求增长 [14] 技术创新与制造升级 - 材料创新:磷酸锰铁锂装车验证、9系高镍量产、预锂化硅基负极增长、复合铜箔测试尾声、半固态电池冲刺GWh装机 [15] - 极限制造:干法电极降本20%,叠片工艺提升能量密度与安全性 [16] - 智能制造:数字孪生+AI质检+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十亿分之一不良率目标 [16][17] - 精益运营:超级工厂(单基地20GWh+)、柔性制造(3天换型)、产品标准收敛降低成本 [18] - 供应链垂直整合:锁定矿产+回收业务+合资研发增强抗风险能力 [19] 商业模式与生态构建 - 电池厂商与车企深度绑定:合资建厂(宁德时代&广汽)、车企自研(蜂巢能源/吉曜通行) [22] - 生态联盟:宁德时代与山东重工合作商用车电动化,与滴滴合资推动换电业务 [23] - To C营销:宁德时代通过赛事营销建立终端用户心智,反向影响B端合作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