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软件

搜索文档
金融护航新型工业化,基础软件迎发展新机遇
Wind万得· 2025-08-22 06:38
政策支持与金融保障 - 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基本成熟[3][4] - 基础软件被列为重点支持对象,引导银行为其提供中长期融资,并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适用上市融资等"绿色通道"[4] - 政策推进投资端改革,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推动长线资金围绕未来产业布局,基础软件企业有望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获得更多融资机会[17][18] 基础软件发展现状 - 基础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是软件产业的技术根基,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重要性凸显[5] - 国产桌面操作系统市场份额较低,2024年Windows全球份额72.9%,OS X为15.2%,Linux为4.1%,国产系统多基于Linux二次开发但存在硬件兼容性和生态问题[6] - 华为鸿蒙HarmonyOS移动市场份额从2023Q1的8%升至2024Q1的17%,首次超越iOS,2024Q4进一步增至19%,并推出首款鸿蒙电脑实现PC领域自主可控[7][8] 细分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数据库市场规模596.16亿元,占全球7.3%,预计2027年达837.4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1.99%[10] - 国产数据库在党政领域替换率接近85%,能源、制造等行业替换率较低但加速国产化进程[11] - 2024年中国中间件市场规模116.9亿元,同比增长14.0%,国产厂商竞争力快速增强[14] 投融资动态 - 2025年以来国内基础软件领域发生20起融资案例,涉及金额超40亿元[15] - 基础软件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回报周期长特点,政策实施后有望获得更多资金支持[16] 未来展望 - 政策持续发力将推动基础软件领域产学研结合,加速技术落地和商业化进程[17] - 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将关注长期价值和科技创新,基础软件作为底层技术有望吸引更多资本[18] - 国产化替代持续推进和产业链金融服务深化,基础软件企业有望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19]
金融护航新型工业化,基础软件迎发展新机遇
来觅研究院· 2025-08-21 14:34
行业投资评级 - 基础软件行业被列为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重点支持对象,政策明确引导金融机构提供中长期融资并开通资本市场"绿色通道" [4][5] 核心观点 - 政策驱动: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建成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成熟金融体系,基础软件作为关键技术领域获得专项支持 [3][4] - 技术自主可控: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在信创政策推动下加速替代,但桌面操作系统仍面临Windows(72.9%份额)和OS X(15.2%份额)的生态壁垒 [6][9] - 市场增长潜力:中国数据库市场规模2024年达596.16亿元(占全球7.3%),预计2027年增至837.42亿元(CAGR 11.99%);中间件市场规模2024年为116.9亿元(同比增长14.0%) [9][13] 基础软件发展现状 操作系统 - 桌面端:国产系统基于Linux开发(如统信UOS、麒麟KylinOS),但全球份额仅4.1%,远低于Windows(72.9%)和OS X(15.2%) [6] - 移动端:华为HarmonyOS市场份额从2023Q1的8%升至2024Q4的19%,超越iOS成为国内第二大移动操作系统 [7][10] - 生态突破:华为推出鸿蒙PC,实现跨设备互联互通,推动自主可控进程 [7] 数据库 - 国产化进展:党政领域替换率已达85%,能源、制造等行业因技术要求高替换率较低(约20%-70%) [9][12] - 技术升级:分布式、云原生、AI等技术推动产品迭代,多元数据形态刺激需求 [9] 中间件 - 市场规模:2024年达116.9亿元(同比+14.0%),国产厂商竞争力快速提升 [13] 投融动态 - 2025年国内基础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发生20起融资,总额超40亿元,但行业仍面临高投入、长周期挑战 [14][17] - 典型案例:光亚鸿道获2.8亿元战略融资(操作系统)、国科础石获近1亿元Pre-A轮融资(数据库) [17] 未来展望 - 政策支持:金融工具优化、产学研结合(如"一月一链"路演、"千帆百舸"上市培育计划)将加速技术商业化 [18][19] - 资本助力:长线资金(政府基金、险资等)未来将围绕基础软件等底层技术布局,推动IPO、并购等多元化融资 [19][20]
强化技术支撑 发展数字经济
经济日报· 2025-06-05 06:03
全球数字技术认知与我国发展现状 - 全球86%受访者认为我国数字技术具有先进性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分别为92.2%和75.2% [1] - 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 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软件/基础软件取得重大突破 [1] - 6个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在要素流通机制/新型生产关系/产业集聚模式等领域开展探索 [1] 政策支持体系与区域实践 - 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聚焦数字基础设施优化/数据要素作用/产业数字化转型 [2] - 中共中央国务院2023年发布《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强调数字技术应用与实体经济融合 [2] - 北京出台《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纲要》 安徽发布《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形成政策组合拳 [2] 当前发展挑战与应对方向 - 面临核心技术攻关难度大/数据要素流通不畅/产业数字化转型不均衡三大挑战 [2] - 需从体制机制/技术创新/生态构建三方面协同发力破解发展瓶颈 [2] 体制机制创新举措 - 将数字技术纳入国家创新体系核心 建立覆盖研发/应用/转化的全链条政策 [3] - 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制度 构建兼顾安全与效率的数据治理体系 [3] - 深化"放管服"改革 建立包容审慎监管机制完善数字经济统计监测体系 [3] 核心技术攻坚路径 - 瞄准人工智能算法/高端芯片设计/量子信息科学等前沿领域实施攻关工程 [3] - 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建设开源社区和共性技术平台培育数字科技领军企业 [3] - 加强数字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提升国际规则制定话语权构建开放合作生态 [3] 产业融合应用拓展 - 推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全链条渗透 加快"智改数转"打造新型工业体系 [4] - 拓展生物制造/智慧能源/数字金融等领域融合型新业态 [4] - 布局数字孪生/元宇宙等未来产业 构建跨行业协同平台促进要素流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