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AD
icon
搜索文档
维宏股份(300508) - 300508维宏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1113
2025-11-13 17:26
战略投资布局 - 设立嘉兴宏溥旨在加大股权投资力度,围绕工业软件和智能硬件领域进行布局 [1] - 投资范围包括CAD、CAM、CNC、CAE等工业软件及工业传感器、机器视觉、控制器等核心硬件 [1] - 采用与专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作设立并购基金的模式,借助外部专业能力进行标的筛选和投资决策 [1] 机器人业务发展 - 完成对一家电机公司的控制权收购,产品包括无刷电机和丝杆电机,可应用于机器人领域 [1] - 被收购电机公司与维宏股份的驱动器产品形成互补 [1] - 已实现向机器人客户的正式批量出货,但受保密协议约束未透露具体客户名称 [2] 业绩目标 - 公司目标为努力完成2025年设定的股权激励业绩目标 [2]
博时基金王萌:解析AI加持、国产替代下的工业软件“智造”浪潮
新浪基金· 2025-11-10 16:21
工业软件市场关注度攀升的原因 - 政策层面,国家明确2027年更新约200万套工业软件的目标,为市场增长提供明确空间 [1] - 产业层面,企业为应对市场竞争需借助工业软件实现精细化管理以降本增效,内生需求强烈 [1] - 外部环境上,美国对EDA等软件的多轮管制凸显供应链安全重要性,推动自主可控从硬件延伸至软件 [1] - 技术融合创新也为工业软件发展注入动力,其战略地位远超一般软件,成为连接传统制造与智能化、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 [1] 外部环境推高工业软件战略地位的路径 - 全球制造业竞争转向高效率、高柔性、个性化定制,使ERP、MES等工业软件从“可有可无”变为优化生产、加速创新的“数字大脑” [1] - 国际科技竞争加剧,EDA、CAE等研发设计类软件作为高端制造“源头活水”,断供可能导致产业链停摆,战略地位上升至“国家安全和产业链安全命门” [1] - 设备、产线产生的海量数据需工业软件处理以实现数据驱动创新,软件开始定义和创造新业务模式 [1] AI大模型对工业软件的影响 - 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开源大模型缩短了传统工业软件迭代周期,同时降低AI应用门槛,推动AI向工业软件快速渗透 [2] - 投资机会集中在多维度AI应用与产品服务体系,生成式设计、质量根因分析、动态生产排程是企业AI投资前三方向 [2] - ERP厂商构建了多层次AI产品服务体系,包括垂类AI模型、无代码/低代码AI开发工具、封装Agent能力的AI应用模块及全周期AI服务,商业变现路径多元 [2] 工业软件产业生命周期阶段 - 产业处于不同类别发展不均衡、整体向高端突破的阶段 [3] - 嵌入式软件市场体量较大但多模仿海外产品,仍难与海外抗衡 [3] - 经营管理类和生产控制类软件国产化较普遍,但仍需进一步发展以占据高端市场 [3] - 研发设计类软件(如EDA、CAD、CAE)与海外差距明显,国产化程度低,突破关键在于满足用户可用性需求 [3] 工业软件分类及核心作用 - 研发设计类软件是工业创新核心工具,服务于产品设计研发阶段,让工程师在虚拟环境构建产品模型,实现精准设计与仿真 [4] - 生产控制类软件是工业生产核心控制系统,管控从物料投入到成品产出的全过程,保障生产高效、稳定、高质量 [4] - 数字化管理类软件是企业核心管理系统,对企业内部资源、业务流程、财务数据等进行统一数字化管理,提升运营效率 [4] - 嵌入式软件嵌入在控制器、通信、传感装置中,负责采集、控制、通信等功能,主要应用于工业通信、能源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 [4] EDA、CAD、CAE等技术壁垒 - 算法与理论壁垒:核心涉及复杂数学与物理问题,如EDA布局布线需解决天文数字级解空间的优化问题,依赖图论、离散数学等算法 [5] - 工程与架构壁垒:理论转化为可用软件难度大,需极致优化算法,利用并行计算和硬件加速保证超大规模电路仿真速度,且要确保软件稳定性 [5][6] - 知识与数据壁垒:工业软件是工业知识的结晶,国产软件难获取一线顶级制造商的核心数据和经验,陷入负循环 [6] - 生态壁垒:用户习惯与产业生态绑定紧密,工程师切换软件学习成本高,EDA与芯片设计流程、晶圆厂工艺深度绑定形成铁三角,新玩家难切入 [6] 工业软件板块核心投资逻辑 - 国产替代与需求释放:外部技术封锁与国内政策催化加速国产替代进程,核心工业软件长期依赖进口,替代空间巨大,为行业发展提供底层确定性 [6] - 产品力提升驱动增长:国内厂商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外延并购双轮驱动提升产品力,从“能用”向“好用”“增值”转变以释放商业价值 [7] - AI赋能带来新机遇:AI为国产工业软件提供跳跃式发展可能,推动SaaS化、订阅制、云仿真等模式落地,是行业估值溢价的重要来源 [7] 国证工业软件指数特点 - 市值分布以中小盘为主,总市值500亿元以下股票权重占比超七成,1000亿元以上超大盘股、500-1000亿元大盘股权重占比分别为10.76%、17.20% [8] - 行业覆盖第一大行业为计算机,同时覆盖机械设备、电力设备、通信等制造业行业,横向通用软件子行业权重仅5.95%,“toB”特征鲜明 [8] - 市场属性上,科创板、创业板成份股权重合计超2/3,与板块科技成长属性匹配,研发投入高且稳步提升 [8]
PTC(PTC) - 2025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1-06 07:0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四季度固定汇率计算年经常性收入增长8.5%,自由现金流增长16% [7] - 2025财年自由现金流达到8.57亿美元,同比增长16%,并吸收了约2000万美元与市场进入模式重组相关的流出 [23] - 2025财年运营效率百分比提升310个基点至45% [24] - 第四季度平均合同期限从2024年第四季度约2年增加至2025年第四季度约3年 [21] - 第四季度收入比指导范围中点高出1.4亿美元,比高端高出1.1亿美元 [20] - 剩余履约义务同比和环比均增长超过5.5亿美元 [22] - 2026财年自由现金流指引约为10亿美元,包括Kepware和ThingWorx业务 [11][26] - 2026财年资本支出预计增加约2000万美元,主要用于研发中心搬迁 [27]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赢得汽车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Codebeamer交易,客户决定放弃传统流程并投资下一代产品数据基础 [8] - 在医疗技术领域赢得大型Windchill竞争性置换交易,并伴随ServiceMax的扩展 [8] - 赢得有史以来最大的Onshape交易,为竞争性置换,客户拥抱云原生SaaS产品的工作流和协作优势 [8] - 近期在ServiceMax、Servigistics、Onshape和Arena中发布了新的人工智能功能,并制定了强大的Creo人工智能路线图 [12] - 即将在未来几周发布新版本的Windchill、Windchill Plus和Codebeamer [12]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达成最终协议,将Kepware和ThingWorx业务出售给TPG,以增强对智能产品生命周期愿景(CAD、PLM、ALM、SLM)以及SaaS和AI的专注 [5][6] - 战略核心是帮助客户充分利用其产品数据的价值,并转变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构建产品数据基础并应用人工智能 [6][12] - 市场进入模式转型显示出早期效益,通过销售、技术和客户成功团队之间更好的协调,改善了大型战略协议的执行 [7][10] - 任命Jon Stevenson为首席产品官,以建立清晰的产品运营节奏,支持市场进入活动,并加强产品与研发的联系 [10] - 2026财年资本配置策略包括每季度回购1.5亿至2.5亿美元的股票,从第一季度2亿美元开始,同时保持对研发和补强收购的投资灵活性 [13]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第四季度需求捕获在充满挑战的宏观环境中保持健康,进入新财年的渠道比2025财年初更强劲,递延年经常性收入余额稳健 [30] - 2026财年固定汇率计算年经常性收入增长指引范围为7%-9%(包括Kepware和ThingWorx)或7.5%-9.5%(不包括Kepware和ThingWorx) [11][25] - 指引范围的高端考虑了市场进入进程的持续改善、资产剥离带来的最小客户干扰以及相对稳定的宏观环境;低端则考虑了宏观环境恶化和资产剥离带来的意外干扰 [11] - 人工智能正在巩固结构化产品数据基础的重要性,公司处于独特地位来实现这一点 [12] - 市场进入转型预计需要18-24个月才能全面发力,目前不到一年,可控因素正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10] 其他重要信息 - Kepware和ThingWorx业务在2025财年的年经常性收入约为1.6亿美元,固定汇率计算增长为-1%,收入贡献约为2亿美元,自由现金流贡献约为7000万美元 [16] - 交易预计在2026年上半年完成,总现金对价最高可达7.25亿美元,预计前期支付5.65亿或6亿美元,未来潜在获利支付1.25亿美元基于买方未来交易的相关标准 [15] - 假设2026年4月1日完成交易并以5.65亿美元前期支付,预计净前期收益约为3.65亿美元 [15] - 与交易相关的一次性现金流出预计约为1.6亿美元,包括约3500万美元的剥离相关费用和约1.25亿美元的现金税 [17] - 假设4月1日完成交易,2026财年报告的自由现金流约为8.4亿美元 [18]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出售IoT业务的决策背景以及剩余投资组合的战略重点 [33] - 决策是为了将公司所有资源和注意力集中在执行智能产品生命周期愿景上,该愿景创造了最大的客户机会且公司拥有最高的胜算 [33][34] - Kepware和ThingWorx是良好的业务,但TPG有深入工厂车间和运营的战略,这些产品在该框架下会发展得很好,使PTC能够专注于核心优先事项 [34] - 公司对当前投资组合与智能产品生命周期愿景的关联性感到满意,包括构建产品数据基础、应用生成式和代理人工智能等 [35][36] 问题: 2026财年10亿美元自由现金流指引中OBBA(海外分支业务活动)收益的预期影响 [39] - 新的第174条决定带来的OBBA收益已包含在该数字中,但最终选择哪种税务处理方式(一年摊销、两年摊销或让摊销自然进行)将在本财年晚些时候决定 [40] - 该数字也包含了与主要研发设施搬迁相关的增量资本支出等增减因素 [40] 问题: 本季度交易结构的特点,客户是否因不确定性而倾向于采用阶梯式交易或更长期限的协议 [43] - 第四季度完成了管道中的多数大型交易,交易结构的可变性影响了年经常性收入 [44] - 大型交易中包含阶梯式交易,这些是合约规定的承诺部分,公司选择为客户和自身做正确的事,即捕获需求并拥有大量的递延年经常性收入 [45][46] - 捕获客户需求并使其承诺(即递延年经常性收入)比单个季度的收入确认时间点更为重要 [46] 问题: 出售业务后对CAM(计算机辅助制造)业务的看法,以及整体环境对2026财年净新增年经常性收入指引的影响 [49][51] - 公司对智能产品生命周期所覆盖的可寻址市场比两年前更看好,客户正在推动数字化转型,以澄清产品数据并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应用人工智能 [49][50] - 2026财年指引的制定考虑了强劲的已承诺递延年经常性收入、市场进入转型的进展、资产剥离可能造成的干扰以及宏观环境 [51][53][54] - 指引范围的低端考虑了资产剥离干扰和宏观恶化,中点是基于当前业务势头和客户需求的良好参考,高端则基于市场进入进程的持续改善、宏观稳定和资产剥离无干扰 [53][54][55] 问题: 实施垂直化销售组织一年后,未来还有哪些重大的市场进入变化计划 [58] - 市场进入转型的基础已于去年奠定,今年的重点是提升信息传递、确保一致性、扩大规模并使其可持续 [58][59] - 今年首次举办了全球启动会,并将合作伙伴纳入其中,旨在更紧密地合作并通过系统集成商扩大覆盖范围 [60][61] - 计划按垂直行业将人工智能融入话术,以产生更好的共鸣和赢率 [62] 问题: 路线图执行的具体改进措施,以及剩余履约义务的当前部分情况 [66] - 改进包括围绕新产品(如Windchill的新UI/UX)执行路线图,确保按时交付并产生客户价值,以及严格地将人工智能功能嵌入核心产品 [67][68][69] - 团队正围绕人工智能路线图与智能产品生命周期愿景保持一致,为客户提供独特价值 [69] - 剩余履约义务中约有55%预计在未来12个月内确认 [70] 问题: 出售IoT业务和回购股票意味着加倍投入核心业务,对未来业务增长的关键杠杆的看法 [73] - 公司正通过确立智能产品生命周期愿景、调整组织、奠定实践基础以及清理业务焦点来构建增长势头,为可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74][75] - 当前重点是确保这些基础要素到位并使其具有持久性,此后增长结果将不言而喻 [75][76]
PTC(PTC) - 2025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1-06 07: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四季度年化经常性收入(ARR)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增长8.5% [5] - 全年自由现金流达到8.57亿美元,同比增长16% [22] - 第四季度自由现金流为1亿美元 [22] - 运营效率百分比在2025财年提升310个基点至45% [23] - 第四季度平均合同期限从2024年第四季度的大约2年延长至大约3年 [20] - 递延年化经常性收入(Deferred ARR)和剩余履约义务(RPO)同比增加超过5.5亿美元 [21] - 第四季度营收比指导范围中点高出1.4亿美元,比高端高出1.1亿美元 [20]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赢得有史以来最大的Codebeamer交易,客户来自汽车行业 [6] - 在医疗技术领域赢得大型Windchill竞争性置换交易,并伴随ServiceMax的扩展 [6] - 赢得有史以来最大的Onshape交易,为竞争性置换 [6] - 近期在ServiceMax、Servigistics、Onshape和Arena中发布了新的人工智能功能 [11] - 即将在未来几周发布Windchill、Windchill+和Codebeamer的新版本 [12]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战略聚焦于智能产品生命周期愿景,核心领域为CAD、PLM、ALM和SLM,并日益重视SaaS和AI [4] - 达成最终协议,将Kepware和ThingWorx业务出售给TPG,以增强对核心业务的专注 [4] - 市场推广转型初见成效,销售、技术和客户成功团队之间更好的协调改善了大型战略协议的执行力 [5] - 任命行业资深人士John Stevenson为首席产品官,以建立清晰的产品运营节奏,加强产品与研发的联系 [9] - 人工智能正在巩固结构化产品数据基础的重要性,公司处于独特优势地位 [11] - 2026财年资本配置策略包括每季度回购1.5亿至2.5亿美元的股票,并从第一季度开始回购2亿美元 [12]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第四季度执行稳健,市场推广势头加速,团队加强了高管层面的客户关系,并看到跨行业的多产品采用证据 [9] - 对2026财年的ARR增长指导范围为7%-9%(含Kepware和ThingWorx)或7.5%-9.5%(不含) [10] - 有信心在2026财年实现约10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 [10] - 需求捕获在充满挑战的宏观环境中保持健康,新财年伊始的渠道比2025财年开始时更强劲,且递延ARR余额雄厚,主要集中在第四季度 [30] - 年度ARR指导范围的高端考虑了市场推广进程的持续改善、资产剥离带来的最小客户干扰以及相对稳定的宏观环境 [10] 其他重要信息 - Kepware和ThingWorx业务在2025财年的ARR约为1.6亿美元,按固定汇率计算的ARR增长为-1% [16] - 该业务在2025财年的收入贡献约为2亿美元,自由现金流贡献约为7000万美元 [16] - 交易总对价最高可达7.25亿美元,取决于是否达到某些门槛;预计前期支付为5.65亿或6亿美元,另有1.25亿美元的潜在未来获利能力支付 [14] - 假设交易于2026年4月1日完成,预计净前期收益约为3.65亿美元 [15] - 与交易相关的一次性现金流出预计约为1.6亿美元,其中3500万美元为资产剥离相关费用,1.25亿美元为一次性现金税 [17] - 假设2026年4月1日完成交易,2026财年报告的自由现金流预计约为8.4亿美元 [18]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剥离IoT业务的决策背景以及剩余投资组合的战略考量 [32] - 决策基于将资源集中于能创造最大客户机会和公司最具胜算的领域,即智能产品生命周期愿景 [32] - Kepware和ThingWorx是良好的业务,但TPG有深入工厂车间和运营的战略,这些产品在该框架下会发展得更好 [32] - 当前产品组合与智能产品生命周期愿景一致,公司有能力专注于执行该愿景 [33] 问题: 2026财年10亿美元自由现金流指导中OBBA(可能指税收优惠)收益的预期贡献 [38] - 新的Section 174决策(可能在OBBA中)带来的顺风已包含在该指导中,但最终选择哪种税收处理方式(一年、两年或让摊销自然进行)将在本财年晚些时候决定 [39] - 该数字也包含了与搬迁主要研发中心相关的大约2000万美元增量资本支出 [39] 问题: 本季度交易结构中是客户主动推动(pull)还是公司主动推动(push),以及客户是否因不确定性而倾向于长期协议 [42] - 第四季度完成了管道中的多数大型交易,交易结构的差异导致了ARR的波动 [43] - 部分大交易是斜坡交易(ramp deals),这是客户承诺的合同内容,公司选择满足客户需求并捕获需求,从而产生了大量递延ARR [43] - 捕获客户需求并获得其承诺(体现为递延ARR)比交易在哪个季度开始更重要 [44] 问题: 出售Kepware和ThingWorx后,对CAM(计算机辅助制造)业务的看法 [47] - 公司对智能产品生命周期所覆盖的潜在市场比两年前更看好 [48] - 通过CAD、ALM、PLM、SLM能力构建产品数据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应用AI,存在巨大的执行广度 [48] - 将ThingWorx和Kepware安置到合适的归宿后,公司能更专注于现有战略 [49] 问题: 如何看待2026财年净新增ARR指导与去年实际完成额相近,以及得出此指导的考量 [50] - 指导采用了严谨的方法,考虑了进入新财年时强劲的已承诺递延ARR(作为稳定基础),以及进行了约10个月的市场推广转型仍需变得可重复和持久 [50] - 考虑了资产剥离可能在未来6-9个月造成的干扰,以及宏观环境可能恶化等因素,设定了指导范围 [52] - 如果市场推广进程持续改善、宏观环境不恶化、资产剥离不造成干扰,则有达到指导范围高端的可见性 [53] 问题: 垂直化销售队伍实施一年后,新财年是否有其他重大的市场推广变化,以及垂直化专注将如何带来额外收益 [56] - 去年的市场推广转型奠定了基础,新财年的重点是重复第四季度的势头,使其保持一致性和持久性 [56] - 今年首次举办了全球启动会,并首次邀请合作伙伴参加,旨在更紧密地合作并通过系统集成商扩大覆盖范围 [58] - 去年的潜在干扰已消除,今年将专注于提升信息传递至高管层,并按行业更具体地融入AI话术以创造更好牵引力和胜率 [59] 问题: "路线图执行"的具体含义及其与多产品销售的关联,以及当前RPO的情况 [63] - 改进包括确保路线图项目(如Windchill的新UI/UX)按时交付,并在销售团队急切要求之前完成,以及严格推进AI路线图与核心产品的整合 [65] - 目标是让人工智能利用核心系统中的情境数据,为客户提供只有PTC能带来的成果 [67] - 剩余履约义务(RPO)中约有55%预计在未来12个月内确认 [68] 问题: 剥离IoT业务和启动回购是否意味着加倍投入核心CAD和PLM业务,以及使业务重回两位数增长的关键杠杆 [71] - 公司正围绕智能产品生命周期愿景建立基础,该愿景正引起客户共鸣 [72] - 清理业务焦点(剥离IoT业务)是为了建立在去年势头的基礎上,确保执行所有关键事项 [73] - 当前重点是打好基础,使其具有持久性,届时业务的可持续增长率将自然体现 [74]
美元及其风险The Dollar and its Risks
2025-10-31 08:59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行业:全球外汇市场,特别是G10货币对美元的交易策略 [1][2][9] * 公司:摩根士丹利及其全球宏观策略团队,报告由该团队的多位策略师(如Andrew Watrous, David S Adams, Molly Nickolin, Koichi Sugisaki)撰写 [6][9][71] 核心观点和论据 * 核心观点:预计美元在未来一年将走弱,尤其是对风险敏感货币,主要驱动因素包括美国实际收益率下降以及美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利率差收窄 [8][11] * 利率与收益率:预计10年期TIPS收益率将从1.71%降至第二季度末的1.25%,并在明年年底进一步降至0.9% [14] 预计10年期TIPS盈亏平衡通胀率将从2.25%小幅扩大至第二季度末的2.35% [15] 预计2年期美国收益率将从3.50%降至2.0%,2年期德国收益率将从1.9%降至1.6%,利差从1.6%收窄至约0.4% [20] 预计美联储在未来一年将降息五次,而欧洲央行将降息两次 [21] * 增长差异:预计美国2026年经济增长率为1.3%,低于彭博调查的1.9%中值预测,并与海外增长率趋同,使美元处于"美元微笑"理论的中间位置,这通常是美元疲软的环境 [27][32][33] * 政策不确定性:美元相对于收益率隐含公允价值的折价近期已收窄,但预计将重新扩大,原因是贸易政策和美联储独立性的不确定性持续存在 [38][40] 美元与美股的相关性在4月2日之前就已开始上升,导致最小化投资组合波动所需的最优外汇对冲比率在过去一年显著上升 [43][44] * 财政可持续性:预计美国以外地区(日本、英国、法国)的财政担忧将缓解,这将对美元构成压力 [50][51][52][53] 这些担忧曾导致英镑和日元与本国国债收益率的相关性转为负值,这种负相关的持续将支撑美元 [54][59][61] * 头寸:美元头寸目前已转为略微看涨,这降低了因空头或多头挤压而导致美元大幅波动的风险 [67] 其他重要内容 * 具体交易建议:推荐做空美元兑欧元、日元、英镑、加元和澳元 [12] 提供了具体的交易点子,例如做空美元/日元(入场151.71,目标135.00),做多英镑/美元(入场1.3358,目标1.4500),做多欧元/美元(入场1.1614,目标1.2000),做空美元/加元(入场1.3990,目标1.3000),做多澳元/美元(入场0.6482,目标0.7100) [16] * 风险情景:美元上行风险包括美国经济增长强于预期(如消费强劲、AI投资、财政支持)[34] 或海外增长放缓(如中国出口压力、欧洲财政刺激有限、中国消费放缓)[35][36] 美元下行风险包括美国企业因无法转嫁关税成本而发布盈利预警 [37] 或海外出现更强的财政刺激 [37] * 政策风险:美元负面政策风险包括美国最高法院支持IEEPA关税授权、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离任、或美元与风险资产的相关性未能回归负值 [45][46][47] 美元正面政策风险则与上述情况相反 [48]
软件ETF(515230)盘中领涨超1.7%,核心软硬件国产化大势所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8 12:15
行业宏观背景 - 大国科技博弈背景下核心软硬件国产化成为大势所趋,国产算力与国产软件有望共振,共同推动国产化生态构建[1] - 政策支持加速信创产业发展,政府采购对国产产品给予价格优惠,推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市场增长[1] 国产算力发展 - 国产算力生态持续完善,寒武纪等企业通过适配最新AI模型并优化计算效率,显著降低长序列场景成本[1] 基础软件市场前景 - 2025年中国操作系统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50亿元[1] - 2025年中国数据库市场规模预计达到512亿元[1] 工业软件进展 - CAD领域国产厂商市场份额已提升至27%[1] - EDA工具国产化在模拟电路设计和数字电路设计方面取得突破[1] - 全球EDA市场规模在2025年预计达到200亿美元[1] 软件ETF概况 - 软件ETF(515230)跟踪软件指数(H30202),该指数从市场中选取涉及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1] - 软件指数注重配置具有高成长性和创新能力的软件企业,反映软件行业相关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1]
机构预测国产化软件市场2027年规模将达1.2万亿,软件ETF(159852)涨超2.1%,冲击4连涨
新浪财经· 2025-10-28 11:53
指数与ETF表现 - 截至2025年10月28日,中证软件服务指数强势上涨2.19% [1] - 软件ETF(159852)当日上涨2.19%,冲击4连涨,近1周累计上涨3.28% [1] - 软件ETF近3年净值上涨9.90%,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39.35%,最长连涨涨幅为69.40% [3] 成分股表现 - 指数成分股金山办公领涨,涨幅达8.77%,同花顺上涨3.65%,用友网络上涨3.51% [1] - 中证软件服务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2.41%,其中科大讯飞权重最高,为13.80% [4] -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科大讯飞、同花顺、金山办公、指南针、恒生电子等 [4] 资金流动性与规模 - 软件ETF盘中换手率为7.77%,成交额为4.51亿元 [3] - 软件ETF近2周规模增长9239.44万元,份额增长7600.00万份 [3] - 软件ETF最新资金净流入1184.50万元,近10个交易日合计资金净流入1.12亿元 [3] 行业前景与政策驱动 - 预计到2027年,中国政府采购带动的国产化替代市场规模将达1.2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18% [3] - 政策支持加速信创发展,政府采购对国产产品给予价格优惠 [4] - 2025年中国操作系统市场规模预计达250亿元,数据库市场规模预计达512亿元 [4] 细分领域进展 - 工业软件领域,CAD国产厂商市场份额提升至27% [4] - EDA工具国产化在模拟/数字电路设计取得突破,全球EDA市场规模2025年预计达200亿美元 [4] - 国产算力生态持续完善,相关企业通过适配最新AI模型优化计算效率,显著降低成本 [4]
汇川技术:当前中国工业软件的发展难点主要集中在核心技术积累不足、平台化能力弱等压力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27 19:40
工业软件行业现状 - 工业软件涵盖PLM、CAD、CAM等多个类别[1] - CAX类软件的核心难点在于底层数学和物理模型的积累[1] - 中国企业在底层数学和物理模型方面的基础相对薄弱[1] 本土企业竞争力分析 - 在应用层面,部分本土企业能够基于客户需求快速实现定制化、简洁化的产品开发[1] - 本土企业在部分细分领域表现良好[1] - 但在构建大型软件集成平台方面仍难以与国际巨头竞争[1] 中国工业软件发展挑战 - 当前发展难点主要集中在核心技术积累不足[1] - 平台化能力弱是主要压力之一[1]
四中全会学习体会:十五五规划与行业机会
2025-10-27 08:31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广泛,核心围绕中国“十五五”规划(2026-2030年)期间的政策导向与投资机会 [1] * 重点行业包括科技(广义科技、人工智能、新能源、核电、储能)、先进制造业、服务型消费(金融、医疗、旅游、餐饮)、战略性金属(铜、铝、稀土)、高端制造(工业软件、工业母机、半导体设备)、通信(卫星互联网、6G)、国防信息化以及出海产业链(工程机械、工具五金、油服)等 [1][6][12][18][22][23] 核心观点与论据 **宏观经济目标与增长模式转变** * “十五五”规划需保持GDP年均增速4.7%-5%,以实现2035年经济总量翻番的目标 [1][2] * 经济增长模式将从规模驱动和传统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主因是人口老龄化和负增长使传统模式难以为继 [1][4] * 规划强调“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保持合理增长的同时注重高质量发展 [2] **供给侧与需求侧政策** * 供给侧将淘汰落后产能,提升先进制造业水平 [1][4] * 需求侧将通过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消费,尤其关注服务型消费,因人均GDP已达1.37万美元,消费升级势在必行 [1][4][6][7] * 提振内需不会依赖一次性刺激,而是通过改善民生、缓解社保压力等方式释放消费潜力 [9] **科技与创新驱动** * 科技创新成为国家战略重点,强调高水平自立自强,核心是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 [1][2][9] * 中美科技投资竞争加剧,尤其在AI领域,GPU是核心卡脖子环节,中国公司正加快研发以缩小与英伟达的差距 [3][9][22] * “新质生产力”被纳入规划,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体被视为提升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 [2][15][17] **对外开放与国内市场建设** * 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出海产业链,加强法治和营商环境建设以吸引国际投资 [1][5] * 国内着力建设统一大市场,未来更多资源将集中在中央层面以破除市场障碍 [10] **风险防范** * 将继续防范房地产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1][5] * 房地产政策会优化,但不会回到大规模刺激模式 [11] 其他重要内容 **具体行业机会与时间点** * **通信与网络**:卫星互联网建设需加快以缩小与美国Starlink的差距;6G技术预计2026-2029年是突破关键期,2027-2028年或开启产业和投资周期,6G标准预计2029年上半年冻结 [3][22] * **国防军工**:为实现2027年建军百年目标,预计从2026年起将是国防信息化等领域的关键启动期 [3][23] * **高端制造与自主可控**:工业软件(CAD、CAE、EDA)、半导体设备、工业母机是自主可控重点,已取得部分突破,各地方政府有提高国产化比率的政策指引 [12][13][14][16][20] * **出海产业链**:工程机械、工具五金、油服等出海公司估值普遍在12至13倍,但订单增长率接近25%到30%,受益于新兴国家资本开支旺盛 [18] * **新消费**:2025年以情绪价值驱动为主,2026年更注重品质提升,线下零售业态改革和线上兴趣类消费是方向 [19] **资本市场启示** * 具有低估值、高成长性特点的出海行业是重点关注方向 [18] * 在经历需求订单波动后,国防信息化等板块公司业绩虽平淡,但在新的发展周期中值得关注 [23]
布局“隐形冠军”的ETF来了
格隆汇· 2025-10-24 16:44
工业软件行业概述与“隐形冠军”概念 - 工业软件是制造业的大脑,包括CAD、CAE、EDA等工具,贯穿产品设计、生产规划、制造执行全流程 [1] - 在细分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市场份额领先的企业被称为“隐形冠军”,它们是推动中国制造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力量 [1][2] - 工业软件应用于无人工厂、设计中心、晶圆厂等多个场景,实现数据驱动的精准操作和虚拟调试 [1] 行业发展驱动力:国产替代与政策支持 - 核心工业软件领域长期被国外巨头垄断,当前国际环境下,自主可控已上升到战略高度 [4] - 美国对华的EDA领域管控持续加码,加速了国产替代进程,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发展窗口 [5][6] - 工信部等部门明确提出到2027年完成约200万套工业软件更新换代任务,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6] 宏观经济与行业基本面复苏 - 2025年1-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6929.7亿元,同比增长0.9%,释放制造业回暖的转正信号 [7] - 工业软件需求与下游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密切相关,宏观经济复苏带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回暖,IT需求增强 [8] - 2025年上半年,工业软件指数成份股营收增速平均值升至2.15%,净利润增速同比增幅平均值达到141.21% [9] -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缓解,企业内部管理优化,形成“收入成本剪刀差”,有助于降本增效 [8] AI技术赋能与商业模式变革 - IDC预测2024-2029年中国核心工业软件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9%,市场规模从318.6亿元增长至765亿元 [13] - AI+工业软件细分市场增长率高达41.4%,AI技术不仅提升软件性能,更驱动SaaS化、订阅制等新商业模式 [13] - AI技术带来的范式变革是国产软件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机遇,以ERP厂商为例,通过构建多层次AI产品服务体系实现多元化商业路径 [13] 产品力提升与技术突破路径 - 国产工业软件正经历从“可用”到“好用”的转变,以中望软件新品为例,参数化设计效率提升1000倍,智能化出图操作简化100倍,AI识图效率提升100% [15] - 产品力提升形成良性循环,用户选择意愿增强,更多用户反馈促进产品进一步优化 [17] - 外延式发展和并购整合是技术突破的重要路径,例如华大九天通过收购快速补齐在数字设计和晶圆制造EDA工具领域的技术短板 [16] 工业软件ETF产品特征 - 首只工业软件ETF(159108)于10月27日公开发售,跟踪国证工业软件主题指数,为投资者布局“隐形冠军”企业提供便捷工具 [3][17] - 指数覆盖工业软件产业链,垂直应用软件权重达35.01%,IT服务占比15.54%,工控设备占据12.93%的权重 [18] - 指数成份股中科创板和创业板公司权重合计达67.95%,前十大权重股集中度较高,合计权重58%,包括华大九天、汇川技术、中控技术、中望软件等 [18] - 指数成份股总市值在500亿元以下的股票权重占比超过七成,平均市值为255.26亿元,偏中小盘市值结构保持较好成长性 [19] 指数历史表现与研发投入 - 截至2025年9月末,工业软件指数自2013年以来累计收益达251.95%,显著高于中证软件指数的201.28% [22] - 2025年以来截至三季度末,工业软件指数涨幅31.76%,跑赢中证软件指数(24.01%),反映市场对赛道的高度认可 [24] - 研发投入持续加强,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指数成份股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平均值分别为15.95%、16.81%和19.55%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