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技术推广
icon
搜索文档
睢宁综合发力让更多农民种出高产田
新华日报· 2025-06-26 07:34
小麦高产表现 - 睢宁县凌城镇胜利村种粮大户陈宏尚的小麦亩产达806.2公斤,刷新江苏稻茬小麦亩产纪录 [1] - 其他种植大户的稻茬小麦亩产分别为774.31公斤、771.18公斤和725.05公斤 [1] - 全县111万亩小麦总产预计达51.3万吨,较去年增加1.11万吨 [1] - 田河村种植的徐麦2100品种实测亩产672.01公斤 [2] 高产驱动因素 - 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全县153.44万亩耕地中已建成130.22万亩高标准农田,覆盖率83.5% [1] - 2024年计划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46万亩,同步推进灌区续建改造 [1] - 高产田主要种植"徐麦185"和"徐麦2100"等品种,亩产量潜力在600公斤以上 [2] - 全县小麦主体品种覆盖率达98.5%以上 [2] 农业技术推广 - 睢宁佳禾农业公司已有多品种通过国家及省级审定 [2] - 每年从周边引进新品种进行种植筛选,推荐高产高抗优质品种给农民 [2] - 推广成熟高效的种植方法,如拔节肥施用提升抗倒伏能力 [2] - 建立专家指导机制,通过微信群和农技耘平台提供实时技术咨询 [3] - 每个镇有示范片,每个村有责任农技员,组织专家团队解决生产问题 [3] 农业机械应用 - "布谷鸟"耕播机实现精准排种,播种深浅一致,出苗整齐 [3] - 使用该机械每亩比其他地块多收100多斤,综合增收150元/亩 [3] - 该机械可一次性完成翻地、灭茬、开沟、施肥、播种等数道工序 [4] 未来发展重点 - 农业农村部筹划在睢宁建设黄淮地区粮食生产技术集成创新高地 [5] - 重点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模式的集成创新与熟化 [5] - 农民散田是接下来单产提升的重点领域 [5]
科技服务为创新添动力(科技视点)
人民日报· 2025-06-13 06:00
科技金融服务 - 云遥宇航计划发射90颗自主研发气象卫星组建全球商业气象监测星座[1] - 单颗卫星重量控制在15千克但发射费用仍达数百万元量级[2] - 农业银行天津分行为云遥宇航提供3000万元授信额度支持研发[2] - 目前"云遥气象星座"已成功发射46颗卫星掩星数据产能国内领先[2] 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 青岛农业大学杨建明团队光合固碳产能技术通过产学研对接实现快速转化[3][5] - 技术经理人段继文协助团队完成股权融资并成立喜海生物科技公司[5] - 喜海生物已完成100升、1吨发酵放大中试正推进工业量产[6] - 青岛市工研院提供"超前孵化-产品工程化-全链条孵化-企业赋能"服务体系[6] 技术推广服务 - 中国农科院王力荣团队培育的黄金蜜蟠桃等新品种使农民收入从每亩五六千元增至两万多元[9] - 团队年均开展科技服务50余次培训果农和技术人员2000余人次[7] - 针对雨季问题提出彩条布铺地、"帽子袋"等解决方案提升果实品质[9] 知识产权服务 - 南京保护中心专利预审服务帮助摄像器材企业快速获得专利证书顺利参展[10] - 预审需评估技术领先性(1-2年建议专利保护5-6年建议商业秘密保护)[11] - 预审员需持续学习行业技术文献以应对快速变化的技术领域[12]
稻浪千重:一位中国农业专家的非洲守望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1 16:18
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的推广成果 - 中国杂交水稻高产示范基地在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附近迎来新一季丰收,农民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1] - 2007年启动的中国援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示范中心已运营18年,培育出5个适应当地气候的高产、抗旱、耐淹、抗倒伏稻种 [1] - 杂交稻产量是本地稻的两到三倍,被当地农民称为"擦拉贝"(意为"最好的东西") [1] 技术推广与本土化进程 - 通过对比种植示范打消农民疑虑,采用田间实践与理论教学结合的方式推广技术 [1][3] - 袁氏马达加斯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累计推广杂交水稻面积达9万公顷,成为非洲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 [2] - 胡月舫团队在马希齐镇农业专业培训中心每月开展理论教学,培养本土技术人才 [3] 人才培养与社会影响 - 中国专家已举办数百场技术培训,累计培训2000余人,间接传授技术给数万农民 [3] - 马达加斯加农业部门认可中国技术对实现水稻自给和粮食安全的贡献 [3] - 本土化制种项目正在推进,目标包括建立高产示范基地和完成种子本地化生产 [4] 长期战略与行业意义 - 项目坚持18年,克服气候多样性和文化差异,实现从育种到推广的全链条技术输出 [1][4] - 技术推广直接提升农民收入,部分农户从温饱不足到有余粮销售并扩大生产 [2] - 项目承载"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愿景,持续推动非洲粮食安全体系建设 [4]
尾山俊介:丰田汽车全球化经验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0 11:29
丰田汽车全球化发展历程 - 公司1933年设立汽车部,1937年成立丰田汽车工业公司,1955年自主研发生产皇冠轿车[3] - 上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出口海外,1980年海外销量超过日本国内,目前海外销量占比超80%[3] - 全球化分为四个阶段:日本本土生产、海外出口、本地生产、本地开发[6] 美国市场开拓策略 - 1958年首次进入美国市场但因发动机功率不足等问题暂停出口,1965年改进后重新进入[4] - 专注小型车细分市场,完善售后服务,销量大幅提升导致日美贸易摩擦[4] - 1981年自愿限制对美出口至168万台,1984年与通用合资建厂,1988年独资生产凯美瑞[4] 技术研发与法规应对 - 为满足美国Muskie法案排放标准,投入大量资源研发三元催化器后处理系统[5] - 开发兼顾大功率/低油耗的发动机,多档自动变速箱提升传动效率[5] - 1989年推出雷克萨斯品牌填补高端市场空白[5] 本地化研发体系 - 1977年起在美国、比利时、泰国、中国设立R&D中心,2010年中国研发中心成立[6] - 2023年中国研发中心升级为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强化三电系统国产化[6] 电动化技术推广 - 1998年为应对加州ZEV法规推出RAV4BEV(续航215公里),但因基础设施不足未获成功[7] - 同期推出普锐斯混动,通过降低成本及扩充产品线(小型车至皮卡)实现快速推广[7] - 技术推广需结合区域市场差异,通过本地化开发满足用户需求[7]
科技赋能 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召开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观摩会
新京报· 2025-05-26 12:32
小麦单产提升技术 - 中麦578在2024年秋播后经历冬春夏三季干旱条件下预计亩产超650公斤,示范田面积超500亩[1] - 采用精细整地、适期晚播、种子包衣、肥水调控等综合技术,通过"田间课堂"形式推广技术[2] - 应用"多级联动"推广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应对2025年春季低温冻害和干旱逆境[2] 技术推广体系 - 2024年在河南省8个地市13个示范县设立20个百亩核心示范区和40个展示基地[2] - 技术辐射周边480多万亩小麦生产,形成"多技术集成、大面积普及"的均衡增产格局[2] - 睢阳区示范方辐射面积达3万亩以上,田间长势均匀[1] 品种选育与推广 - 选用中麦578、郑麦1860、郑麦136等主栽优良品种进行示范种植[2] - 通过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融合推进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新机制[2] - 示范田采用播期播量控制、播种方式优化、病虫害综合防控等关键技术[1]
茶香里的匠心!林伟秋荣获 “全国先进工作者” 称号
南方农村报· 2025-05-06 22:35
日前,庆祝中华 全国总工会成立 100周年暨全国 劳动模范和先进 工作者表彰大会 在北京举行, 1670名全国劳动 模范和756名全 国先进工作者荣 获表彰。其中, 饶平县农业技术 推广中心副主 任、农业技术推 广研究员、高级 技师林伟秋荣获 中共中央、国务 院授予的"全国 先进工作者"称 号。 右一为林伟秋。 茶香里的匠心! 林伟秋荣获 "全 国先进工作者" 称号_南方+_南 方plus 彼时,饶平的茶 叶产业条件优 异,但是很多茶 农茶园管理不科 学,林伟秋意识 到提升茶叶品质 的关键在于革新 茶农观念、提高 茶农种茶技术。 为此,他查阅了 大量文献,并结 合自身所学,因 地制宜自编《单 丛茶加工技术及 制作原理》《饶 平县茶树防寒抗 冻保护技术措 施》《饶平茶园 病虫害绿色防 控》《单丛茶品 种特点和审评技 术》等"干货"培 训教材。随后, 他将这些农业实 用技术资料编 印,并下发到当 地农户及茶叶生 产企业,有效促 出生农村的林伟 秋,从小就对土 地有一种特殊的 情怀。1997年, 从华南农业大学 茶学专业毕业 后,林伟秋怀揣 着一腔热血,回 到饶平开展基层 茶叶农技推广工 作,希望为家乡 的茶产业发 ...
江山股份20250429
2025-04-30 10:08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江山股份,所处行业为农化行业[1][2][4]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业绩情况**:2025年一季度业绩超预期,整体毛利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亿元;杀虫剂毛利约8000万,氯碱与热电联产毛利超1亿,酰胺类产品毛利增加约1000万;线下产品线一季度毛利接近6000万元,毛利率约20%;2024年杀虫剂板块销售收入约6亿元,毛利约1.5亿元,毛利率稳定[2][6][13][14] - **业务贡献预期**:热电与绿电业务全年贡献预计相对稳定但有季节性波动,2024年全年绿电与热电联产毛利约2.6 - 2.7亿,较2023年的2亿有所提升[2][7] - **新品情况**:205新品在湖北枝江完成装置建设并试生产,登记证争取年底前拿到,今年计划生产200吨,明后年提升产量,海外推广进行中[2][7][8] - **草甘膦生产**:甘氨酸法草甘膦满产,IDA法稍未满产,两种工艺装置利用率80% - 90%;对美出口受20%关税影响不大,主要市场在其他地区[2][8][9] - **项目进展**:之江项目试生产,进行工艺和成本优化;贵州项目完成主厂房土建建设,预计年底前试生产,采用先进工艺,成本更具优势[2][3][10][11] - **战略方向**:坚持“3 + 1”产业方向,即农药原药、新材料(阻燃剂、水处理剂、纳米氧化铝粉体材料)以及制剂,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发展动力;配合国家转基因技术推广及种业振兴工作,参与相关研究[4][17] - **制剂板块战略**:深耕中国市场,提供制剂产品和技术服务,构建现代农业模板和样本,将制剂与乡村振兴和农业发展结合[15] - **阻燃剂业务**:受国外关税影响,毛利率稍低,但凭借产业链和制造端优势仍有市场,未来发展高端转换力[16] - **业绩展望**:做好整体运营和基地建设,尽早大规模投产,聚焦主业保持业绩稳定并积极提升[2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董事长延迟退休由南通市政府提出,正在推进,后续告知具体情况[19] - 公司一季度三费费率改善按日常管理进行调整,未采取具体举措[17] - 农化行业季节性强,一季度因春耕备货销售好,二三季度销量可能减少[18]
为乡村全面振兴培育壮大人才队伍
经济日报· 2025-04-20 06:08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城市白领等返乡入乡创业,目前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近1300万 人。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强则乡村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完善乡村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进行部 署,重点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吸引和支持各类人才在乡村广阔天地施展才华,激活乡村全 面振兴新动能。本期特邀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农业农村发展对人才需求日益迫切 当前乡村人才供给状况如何?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相比存在哪些不足? 曾俊霞(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人才是第一资源,直接决定着乡村全面振兴的质 量与速度。近年来,我国乡村人才队伍规模持续壮大、结构逐步优化、素质稳定提升,为乡村全面振兴 提供了有力支撑。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实用型人才超2300万人,其中约八成是高素质农民;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等新型生产经营服务主体带头人超620 万人,人力资本总体水平逐步提升。在科技人才方面,"十三五"时期,农业科技研发人员和技术推广人 员分别达到7万人和51万人,有效推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3%,助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迈入世 界第一方阵。在产业人才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