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监管趋严
icon
搜索文档
英国劳动力市场三大痼疾:成本高企、监管趋严和技能不足
新华财经· 2025-09-18 09:36
这一放缓体现在雇员薪资上。16日,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5—7月份,不包括奖金在内,英 国雇员的薪资同比上涨4.8%,低于4—6月份5%的涨幅。 英国劳动力市场在继续放缓也显示为企业的用工需求不足上。数据显示,6—8月,在18个工业用工分类 中,有9种工业用工需求在下降。这和现阶段英国制造业持续处于萎缩状态基本一致。由于企业用工需 求不足,5—7月份,英国的就业率为75.2%,高于一年前的平均水平,但失业率还保持在4.7%,为近4 年来的最高水平。 英国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Liz McKeown表示,市场用工需求的减少和雇员薪资上涨幅度的回调,显示 出英国劳动力市场在进一步走冷。英国智库国家经济和社会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NIESR)的副研究员Monica George Michail指出,英国的失业率已达到4.7%,为四年来 的最高水平,企业的招聘势头正在迅速放缓,求职人数是现有职位空缺的两倍多。这将引发英国雇员的 工资增长率继续放缓,到今年底可能将在4%左右。 英国劳动力市场的这一放缓模式已经持续数年,既有经济 ...
2025年中国保险公司市场价值排行榜
13个精算师· 2025-08-25 18:09
中国保险公司市场价值排行榜 - 排行榜涵盖173家保险公司 市场价值总额达88202.23亿元[3][8] - 采用保险公司定价模型(ICPM) 基于40多个显著性变量进行动态非线性一般均衡定价[9] - 榜单数据基准日为2025年7月31日 未披露2024年报的公司未纳入研究[12] 头部企业市场价值表现 - 阳光集团以744.49亿元位列第19位 阳光人寿以737.53亿元紧随其后[4] - 国寿财险以725.65亿元排名第21位 中华财险以415.45亿元位列第22位[4] - 平安养老以406.86亿元排名第23位 中华保险集团以400.02亿元位列第24位[4] 中游企业市场价值分布 - 中信保诚以379.38亿元位列第25位 大地财险以352.16亿元排名第26位[4] - 中再财再以343.41亿元位列第27位 中英人寿以341.35亿元排名第28位[4] - 华泰集团以339.79亿元位列第29位 民生人寿以338.18亿元排名第30位[4] 尾部企业市场价值情况 - 瑞再企商以9.45亿元排名第161位 海峡金桥以8.28亿元位列第162位[7] - 合众财险以8.23亿元排名第163位 建信财险以8.14亿元位列第164位[7] - 安盛环球再保险以2.07亿元位列榜单末位 市场价值最低[8] 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 - 头部企业加大科技投入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提升运营效率[11][13] - 数字化手段实现精准风险评估与定价 推动个性化产品定制[13] - 线上化服务模式普及 提升客户购买及理赔便捷性[13] 健康险与养老险市场发展 - 人口老龄化加速推动健康险/养老险市场快速增长[14] - 健康险领域重疾险/医疗险持续升级 长期护理险等新险种受关注[14] - 养老险领域商业养老保险/养老社区等多元化服务模式涌现[14] 监管环境变化影响 - 偿付能力监管强化 产品开发销售行为规范 信息披露要求加强[15] - 头部企业凭借合规优势更好适应监管要求 实现稳健发展[15] - 监管政策促进行业整合优化 提升整体竞争力[15] 绿色保险新兴领域 - 绿色保险作为支持环保的金融工具逐渐受到关注[16] - 环境污染责任险/可再生能源险等产品为企业提供风险保障[16] - 绿色保险有助于优化业务结构 拓展新业务领域[16] 排行榜应用场景 - 为二级市场投资及一级市场投资入股提供参考[18] - 用于增资/IPO/并购定价/换股对价等资本运作场景[18] - 辅助股东/董事会评估管理层经营业绩[18] - 为高校研究机构提供行业研究基础数据[18]
这一板块,大涨
中国基金报· 2025-07-29 19:30
港股指数表现 - 恒生指数下跌0.15%至25524.45点 [2][3] - 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35%至5644.38点 [2][3] - 恒生国企指数下跌0.34%至9145.92点 [2][3] 医药板块表现 - 药明康德涨11.25% 因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8亿元同比增长20.64% 归属净利润同比大涨101.92% [4][5] - 科伦博泰生物-B涨3.19% 映恩生物-B涨2.17% 百济神州涨2.48% 康方生物涨3.32% 凯莱英涨1.87% [4][5] - 药明合联预计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超60% 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长超67% [5] - 药明生物预计2025年上半年收益增长约16% 毛利率提升约3.6个百分点 利润同比增长约54% [5] 券商板块表现 - 中金公司涨1.17% 招商证券涨1.15% 中国银河涨1.42% 国泰君安涨1.86% [6] - 华泰证券涨0.64% 中信建投证券涨0.76% [6] - 证券行业监管趋严 多地监管部门开出超30张经纪业务罚单 [6] 半导体板块表现 - 上海复旦涨9.87% 贝克微涨2.67% 中电华大科技涨2.04% [7] - 中芯国际涨0.47% 华虹半导体涨0.36% [7] 银行板块表现 -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跌3.5% 中信银行跌2.13% 建设银行跌1.8% 重庆银行跌1.98% [8] - 招商银行跌0.85% 交通银行跌0.96% 工商银行跌0.82% 邮储银行跌0.7% [8] - 银河证券研报称银行板块受益ETF提质扩容和中长期资金壮大 [8] - 中信证券研报称银行板块保持高景气度因避险情绪上升和保险资金入市 [9] 科网股表现 - 网易-S跌1.81% 哔哩哔哩-W跌1.86% [10][11] - 京东集团-SW跌0.61% 美团-W跌0.62% 腾讯控股跌0.09% [11] - 阿里巴巴-W微涨0.08% [11] 黄金股表现 - 中国白银集团跌6.19% 灵宝黄金跌1.73% [11][12] - 富达国际预测金价可能升至每盎司4000美元因美联储降息和央行增持 [12] 市场制度变化 - 香港证券市场下调最低上落价位 第一阶段于8月4日生效 [12] - 股价10-20港元股票最低变动单位由0.02港元调整为0.01港元 [12] - 股价20-50港元股票最低变动单位由0.05港元调整为0.02港元 [12] - 措施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并提升市场效率 [13]
10余人被罚没近6000万,一批监管罚单剑指内幕交易
第一财经· 2025-06-23 18:39
根据证监会日前集中披露的罚单,上述内幕交易涉案人员主要涉及利用上市公司筹划控制权变更、签订 重大合同以及业绩预增等敏感信息进行交易。 内幕交易监管持续趋严 证监会日前披露了一批行政处罚决定书,剑指内幕交易。罚单显示,10余名涉案人员利用上市公司控制 权变更、重大合同签订以及业绩预增等敏感信息进行内幕交易,合计被罚没近6000万元。 从涉案人员来看,不仅有内幕信息知情人,也有与相关内幕信息知情人关系密切或存在联络接触的人 员。其中,陈金全因与某公司签订重大合同的相关内幕信息知情人多次联络接触,内幕交易获利579万 元,合计被罚没金额达到3473.94万元。 近年来,涉及内幕交易等监管持续趋严,近三年来每年查处的内幕交易案件均有上百件。据第一财经记 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今年以来仅证监会官网披露的行政处罚中,涉及内幕交易的罚单就超过30 张。 10余人涉内幕交易被罚没近6000万 内幕交易行为利用内幕信息谋取非法利益,使证券交易信息失去平等性和及时性,严重扰乱证券市场秩 序,向来是监管部门从严打击的重点领域。 根据证监会此前披露的数据,2022年至2024年,证监会查办的内幕交易案件分别为170件、194件、1 ...
国盛证券市场化选聘总经理,拟为新国盛证券布局;国泰海通回购466万股,金额8658万元 | 券商基金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8 08:11
国盛证券市场化选聘总经理 - 国盛证券发布市场化选聘总经理公告,拟为新国盛证券布局,吸收合并后公司名称将变更为新国盛证券 [1] - 选聘条件要求应聘者担任过省属证券公司或相当及以上规模证券公司经营班子正职或副职不少于2年,年龄应在55周岁及以下 [1] - 国盛证券原总裁徐丽峰因年龄原因辞任后,总裁职务由副总裁唐文峰代行职责,唐文峰年龄恰好满足选聘要求 [1] - 市场化选聘显示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可能提升管理层市场经验,增强公司竞争力 [2] 保荐代表人D类名单更新 - 中证协更新保荐代表人D类名单,国金证券2名保代程超、宋乐真因IPO项目职责缺位被暂停执业资格 [3] - 目前被暂停执业资格的保代增至17人,涉及11家执业机构 [3] - 监管对IPO项目质量把控趋严,可能引发市场对相关券商风控能力的关注 [3] 基金经理变更情况 - 多家公募基金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部分基金经理"清仓式"卸任 [4] - 格林基金吴慧娟离任3只基金,淳厚基金祁洁萍卸任4只基金,鹏华基金刘太阳卸任3只产品 [4] - 部分知名基金经理卸任绩差产品,如前海开源基金曲杨离任人工智能主题混合,鹏华基金蒋鑫卸任消费优选混合 [4] - 基金经理变更频繁反映行业人才流动性和市场对基金业绩的担忧 [4] 国泰海通股份回购 - 国泰海通6月17日回购股份466万股,金额8658万元 [5] - 6月初公司累计回购金额约5.57亿元(不含交易费用) [5] - 持续回购显示公司对自身价值的信心,可能影响投资者预期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