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七巨头
icon
搜索文档
恒生科指聚齐“科技七巨头”,比拼美国科技七姐妹!
智通财经网· 2025-06-09 16:21
恒生科技指数调整 - 恒生科技指数于6月9日实施季度检讨调整,比亚迪股份(01211)纳入成分股名单,同时剔除阅文集团,成分股数量维持在30只不变 [1] - 调整后恒生科技指数成功集齐"科技七巨头",包括小米、联想、比亚迪、中芯国际、阿里巴巴、腾讯、美团 [1] 港股科技核心资产 - 中国科技核心资产正在向增值链上游迈进,具备明显的相对盈利优势和经营韧性,有望成为"蓝筹发动机"带动更多核心资产重估 [2]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兼具硬科技与新消费属性,成分股深度聚焦AI产业链上中下游,包含阿里、腾讯、小米、美团、中芯国际、联想等 [2] - 恒生科技指数超一半权重分布在电商零售、汽车、家电、消电、旅游等可选消费板块,包含"蔚小理"、小米、联想等硬件厂商 [2] 科技七巨头受益逻辑 小米(01810) - 端侧AI落地主要受益者,2024年切入智能电动车行业 [3] - 2025年关注点包括新车发布推动汽车业务增长、手机业务毛利率和全球市占率提升、大家电出海推动智能硬件增长、DeepSeek在边缘AI落地 [3] 联想(00992) - AI投资带动PC等业务需求回暖,关注中东等新兴市场增长机遇 [4] - 2025年关注点包括AI助理/AI智能体落地推动AI PC和AI手机渗透率提升、DeepSeek商业化落地带动企业IT投资、中东市场布局加速 [4] 比亚迪(01211) - 2024年全球销量427万辆同比+41%,全球第五大、中国第一大销量车企 [4] - 2025年挑战550万销量目标,加速高阶智驾功能在中低端车型渗透,推进高端化与出海战略 [4] 中芯国际(00981) - 中国最大、全球第三大晶圆代工企业,产业链重构主要受益者 [5] - 主要驱动力包括在地化生产需求驱动成熟产线稼动率饱满、先进产线良率稳步提高 [5] 阿里巴巴(BABA US/09988) - 国内领先云服务厂商,受益AI需求迸发 [5] - 2025年关注点包括引领国内云服务厂商及互联网AI应用价值重估、电商场景强化应用探索 [5] 腾讯(00700) - AI赋能社交广告,混元大模型未来可期 [6] - 2025年关注点包括AI+视频号广告加载率提升、AI+游戏加速研发进度、AI+云商业化落地 [6] 美团(03690) - 本地生活消费龙头,外卖下沉市场仍有增量 [6] - 2025年关注点包括外卖UE利润释放、到店业务利润修复、闪购和出海业务带来成长期权 [6] 港股市场展望 -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走出"N"型走势,中美元首通话释放积极信号,全球资金看待中国资产的长期态度有所改变 [1] - 中国科技核心资产地位上升,外资趋势性回流中国资产只是节奏和时机问题 [2]
恒生科指聚齐“科技七巨头”,这些就是中国科技核心资产!
格隆汇· 2025-06-09 16:14
恒生科技指数调整 - 恒生科技指数于6月9日实施季度检讨调整,比亚迪股份纳入成分股,阅文集团被剔除,成分股数量维持在30只 [1] - 调整后恒生科技指数成功集齐"科技七巨头",包括小米、联想、比亚迪、中芯国际、阿里巴巴、腾讯、美团 [1] - 华泰证券观点认为,美股"科技七巨头"(苹果、谷歌等)因业绩和创新能力成为核心资产,港股科技七巨头同样受到投资人关注 [1] 港股市场走势与外资回流 -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受DeepSeek、关税等因素影响呈现"N"型走势 [1] - 中信证券观点称,中美元首通话释放积极信号,出口链压力缓和,中国增长预期抬升,全球资金对中国资产的长期态度改善 [1] - 中国科技核心资产地位上升,具备相对盈利优势和经营韧性,外资趋势性回流中国资产只是节奏问题 [2] 恒生科技指数ETF配置逻辑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兼具硬科技与新消费属性,在外围扰动下具备韧性 [2] - 硬科技方面,恒生科技代表中国AI核心资产,成分股聚焦AI产业链上中下游,阿里、腾讯等有望成为"七巨头" [2] - 新消费方面,恒生科技超一半权重在电商零售、汽车等可选消费板块,包含"蔚小理"、小米、携程等 [2] 科技七巨头受益逻辑 小米(1810 HK) - 端侧AI落地主要受益者,2024年切入智能电动车行业 [3] - 2025年关注点:新车发布推动汽车业务、手机业务毛利率和市占率提升、大家电出海、DeepSeek边缘AI落地 [3] 联想(992 HK) - AI投资带动PC等业务需求回暖,中东等新兴市场增长机遇 [4] - 2025年关注点:AI PC和AI手机渗透率提升、DeepSeek商业化带动IT投资、"中国+N"供应链优势、中东市场布局 [4] 比亚迪(1211 HK) - 2024年全球销量427万辆,同比+41%,全球第五大车企 [4] - 2025年挑战550万销量目标,推进智能化转型、高端化与出海战略 [4] 中芯国际(981 HK) - 中国最大、全球第三大晶圆代工企业,产业链重构主要受益者 [5] - 主要驱动力:在地化生产需求、先进产线良率提高 [5] 阿里巴巴(BABA US/9988 HK) - 国内领先云服务厂商,受益AI需求迸发 [5] - 未来展望:引领云服务及互联网AI应用价值重估、电商场景强化应用探索 [5] 腾讯(700 HK) - AI赋能社交广告,混元大模型未来可期 [6] - 关注点:AI+视频号广告加载率提升、AI+游戏加速研发、AI+云商业化落地 [6] 美团(3690 HK) - 本地生活消费龙头 [6] - 关注点:外卖下沉市场增量、到店业务利润修复、闪购与出海业务规模扩大 [6]
美股策略周报:就业稳定盈利双位数增长,大盘历史新高指日可待-20250609
艾德金融· 2025-06-09 13:46
经济数据 - 5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加13.9万,高于预期12.6万,失业率4.2%符合预期;私营非农部门员工平均时薪环比增0.4%、同比增3.9%,均好于预期[3][12] - 5月ISM服务业PMI指数49.9、制造业PMI指数48.5,均低于预期且陷入萎缩;当周初请失业救济金人数24.7万,高于预期[7] - 4月职位空缺约740万,较3月增加19.1万,空缺率由4.3%升至4.4%;职位空缺数与失业人数之比为1.03,略有上升[9] 市场情绪 - 散户看跌股市占比41.4%,看涨占比32.7%,看涨与看跌比值为0.79;持中性态度散户占比25.9%[3][20] -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周移动均值501,整体呈下降趋势;恐惧与贪婪指数收报63点,情绪高涨[3][20] 市场表现 - 全球权益市场周涨1.4%,新兴市场(2.2%)>发达市场(1.3%);标普500周涨1.5%,科技七巨头指数周涨2.1%,金龙指数周涨3.7%[3][26] - 36个二级行业中29个上涨,跑赢标普500的有20个;风格上小盘成长和价值优于大盘成长和价值[3] 估值与策略 - 标普500 Q1 EPS同比增约13%,PE(TTM)当前26.9倍,十年分位数80%;动态PE升幅0.7%,距高点约15%[3] - 预计大盘将很快创出历史新高,配置上维持多类别资产组合策略,推荐科技七巨头等ETF[3] 风险提示 - 存在宏观经济下行、通胀失控、利率高企、政策不确定、地缘政治冲突等风险[42]
摩根大通改口看多美股!上调标普500年底目标至6000点,称美股仍有新高空间
华尔街见闻· 2025-06-07 01:20
摩根大通调高标普500指数目标位 - 摩根大通将标普500指数年底目标位从5200点上调至6000点,较周四收盘价涨幅不到1%但预期显著改善[1] - 首席策略师认为只要没有重大政策意外,股市将继续创新高[1] - 高盛、德银、巴克莱等机构近期也转向看多美股[1] 机构转向乐观的驱动因素 - AI热潮持续发酵成为美股上涨核心动力[2] - 量化基金和CTA基金因市场波动率下降和动量信号增强而持续买入[2] - 主动基金在市场回调时逢低吸纳带来资金流入[2] 市场情绪转变背景 - 4月初因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混乱导致策略师集体下调预期,为2020年以来最大规模下调潮[2] - 机构投资者4月恐慌抛售股票给企业和散户后现正追高回补,可能引发逼空式上涨[2] - 大型科技股尤其是"科技七巨头"和半导体等AI受益公司将领涨[2] 潜在市场动态 - 经济放缓可能促使美联储提前降息,市场或炒作小盘股和周期股的短期反弹[2] - 当前美股估值已处于高位[2]
清仓花旗集团、抛售美国银行,巴菲特1季度新建仓股票为零
环球网· 2025-05-17 08:44
伯克希尔哈撒韦一季度持仓变动 - 清仓花旗集团1463万股及金融公司Nu Holdings [1] - 减持美国银行4866万股 [1] - 维持苹果持仓3亿股不变 [1] - 增持酒业公司星座品牌638万股,增幅达113.5% [1] - 加仓西方石油76万股 [1] - 增持泳池用品股Pool Corp 86万股 [1] - 一季度新建仓股票数量为0 [1] - 美国银行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被持续减持 [1] 伯克希尔现金持仓变化 - 现金及等价物持仓从2024年末的2125.91亿美元增至2025年3月31日的2198.98亿美元 [3] - 现金占保险业务投资组合比重从42.77%扩大至44.29% [3] 市场分析观点 - 标普500指数较4月低点录得两位数涨幅 [3] - 科技"七巨头"收入增长放缓及盈利势头减弱可能限制市场上涨 [3] - 特朗普政策持续发酵或加剧市场波动 [3]
“扫货”!外资,重返中国股市!
券商中国· 2025-03-10 07:22
韩国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投资热情 - 2月份韩国投资者投资A股和港股的月度交易额达7.82亿美元,环比增长近200% [1][3] - 2月17日至28日韩国投资者净买入规模前10的海外股票中,中国股票占据6席,多为电动汽车、人工智能、芯片等科技行业龙头企业 [1][3] - 韩国交易所上市的中国指数ETF基金共44只,涨幅最大的ETF基金近一个月收益率高达62.8% [4] 外资对中国市场的阶段性回流 - 近期外资正阶段性回流中国市场,主要以短线灵活型外资为主 [1][6] - 1月13日至2月21日北向资金估算合计净流入接近200亿元 [6] - 2月5日至2月18日外资合计流入港股约180亿港元 [6] 外资对港股科技板块的参与度 - 外资对港股科技板块的参与度较高,软件服务与技术硬件是外资流入较多的方向 [7] - 稳定型外资流入软件与服务65亿港元、灵活型外资流入272亿港元、南下资金流入约125亿港元 [7] - 外资主要流出零售、银行、汽车等泛消费、红利行业 [7] 中国科技股的估值优势 - 中国科技"七巨头"的平均市盈率为32.3倍,低于英伟达的37.6倍 [8] - MSCI中国指数未来12个月市盈率为12倍,低于标普500的22倍 [8] -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总市值预计将从现在的3500亿美元上升到4800亿美元 [8] 中国科技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 中国在人工智能、新能源、5G、汽车等战略领域的积极投资正在带来回报 [9] - 中国科技创新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跃迁 [10] - 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在新能源领域表现出色,宇树科技机器人崭露头角 [10] 外资机构对中国市场的乐观预期 - 高盛预测未来10年AI的广泛普及有望推动中国股票整体盈利每年提高2.5% [9] - 摩根大通认为中国科技股价值重估将持续,未来10至15年平均年回报率可达7.8% [9] - 摩根士丹利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关注将持续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