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问题

搜索文档
PMI连续回升彰显经济韧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1 06:10
经济整体表现 - 上半年中国经济展现韧性 制造业PMI与综合PMI连续两个月回升 非制造业保持稳健扩张态势 [1] - 6月制造业PMI为49.7% 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 景气水平连续两个月回升 [1] - 生产端采购量指数显著上升2.6个百分点至50.2% 原材料库存回升0.6个百分点至48% 为今年以来最高水平 [1] - 需求端新订单指数回升0.4个百分点至50.2% 重回荣枯线以上 市场需求整体改善 [1] 重点行业表现 - 装备制造业PMI为51.4% 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0.9% 消费品行业PMI为50.4% 均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 [2] - 装备制造业产需两端活跃 带动上下游相关行业协同发展 [2] - 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发展 为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2] - 消费品行业稳健扩张 反映消费者信心改善和市场需求恢复 [2] 建筑业与服务业 -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8% 环比上升1.8个百分点 景气度明显提升 [2] -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 仍保持扩张水平 [3] - 电信服务、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及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稳居6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 [3] 政策支持 - 财政政策方面 新增专项债发行速度加快 超长期特别国债迎来发行高峰期 重点聚焦"两重"领域 [4] - 货币政策方面 年内第一轮降息降准政策已全部落地 缓解银行体系资金压力 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4] - 提振消费方面 央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 聚焦消费重点领域加大金融支持 [4] 房地产领域 - 国常会明确要求"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对全国房地产已供土地和在建项目进行全面摸底 [5] - 下半年预计更多专项债资金将用于棚户区改造、土地储备、老旧小区改造等领域 [5]
网购服装的尴尬如何破解
经济日报· 2025-06-30 06:08
前段时间,"为什么衣服越来越难买"的话题登上网络热搜,评论区网友现身说法,"以前一件衣服穿3 年,现在洗两次就变形""图片上是仙女裙,实物像抹布"……质量不佳、款式趋同、货不对板、尺码混 乱是消费者不满的主要原因。此外,服装退货率居高不下,库存、物流、人力等成本不断挤压利润空 间,也让商家苦不堪言。在网购愈加便利的当下,为何出现这样的双重困境? 这折射出当下服装行业的结构性问题。对消费者来说,由于担心质量等问题不敢轻易网购高价服装;对 商家来说,不高的售价也让其没有动力提升品质。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当前,亟需修复服装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互信,服装行业不妨对症下药,迈出第一步。 依赖流量不如提高质量。将成本花在追爆款、刷好评、修美图上,不如精进版型、提高质量。在穿两次 就变形的衣服和用料扎实、做工讲究的衣服之间,消费者无疑更愿意选择后者进行复购。相较于"走捷 径"买来的流量,实实在在的口碑为商家吸引的客流才能更长久。这其中不仅需要商家和行业的自律, 也需要平台发挥监管作用,堵上用低劣产品赚快钱的路。 找准用户群体打造优质品牌。当前服装市场呈现"低端劣质"和"高端天价"的两极分化,中间品质断层严 重。针对不同 ...
日元贬值未解,结构性问题仍困扰,日本经济难摆脱困局
搜狐财经· 2025-06-25 17:51
文丨陆弃 自2025年年初以来,日元兑美元的升值趋势似乎为市场带来了些许喘息。然而,尽管美元的贬值为日元 的强势提供了外部支撑,但这一局面并非一帆风顺,且背后的结构性问题依旧复杂且深远。近年来,日 元的长期贬值局面虽然有所缓解,但根深蒂固的结构性因素仍然困扰着日本经济,而全球经济形势的变 化,也注定了日元的价值依旧存在剧烈波动的风险。 首先,日元的升值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美元自身的贬值。美国为了应对国内经济衰退和高通胀问 题,采取了一系列货币宽松政策,导致美元相对其他货币贬值。这一背景下,日元在短期内得以反弹, 但这并不意味着日元的贬值趋势已经结束。实际上,日元兑美元的升值不过是一种暂时的现象,背后依 然潜藏着严重的经济结构性问题。 日本国内的经济政策与企业结构问题,是导致日元持续贬值的深层次原因之一。尤其是"结构性日元抛 售"现象,已经成为日本经济长期难以摆脱的困局。日企为了扩展海外市场、实现全球化战略,长期以 来大量进行海外直接投资。这种资本外流不仅使日元供给增多,造成日元贬值,还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经 济的疲软。日本政府虽试图通过货币宽松政策来刺激国内需求,然而,随着资本的大量流失,国内消费 和投资始终未 ...
谁是公募基金中的“偏科王”?“重固收、轻权益”的结构性问题,是市场的选择还是机制束缚下的无奈之举?
搜狐财经· 2025-06-23 20:12
银行系公募基金固收占比过高现象 - 银行系公募基金固收类产品平均规模占比高达90%,远超行业平均的73%水平 [1] - 15家银行系公募中有9家固收占比超过九成,上银基金以98.75%的固收占比成为最"偏科"机构 [1][2] - 头部机构如中银基金、建信基金管理规模超6000亿,但权益类占比不足5% [1] 银行系公募基金规模数据 - 上银基金固收规模2236.26亿,占总规模2264.66亿的98.75% [2] - 建信基金固收规模8457.07亿,占总规模8954.02亿的94.45% [2] - 招商基金固收规模7334.7亿,占总规模9252.13亿的79.28% [2] 银行系公募基金转型压力 - 银行系公募长期依赖母行渠道,形成"躺赢"模式,客户偏好保守导致固收产品路径依赖 [2] - 监管层要求提升权益投资占比,当前"规模虚胖"模式不可持续 [2] - 部分机构开始觉醒,如上银基金2025年密集推出权益类产品,浦银安盛2024年非货规模增速达14% [3] 银行系公募基金改革方向 - 需建立"固收保规模、权益创利润"的双轮驱动模式 [3] - 引入市场化职业经理人,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 [3] - 彻底摆脱"靠山吃山"依赖心理,寻找新的增长点 [3]
“穷游族”扎堆?香港旅游"平替危机"暴露包容性短板
36氪· 2025-05-26 18:13
香港旅游市场现状 - 五一假期期间香港出现"穷游族"现象 内地游客选择在24小时快餐店过夜以节省住宿费用 旺角 尖沙咀等热门区域的麦当劳成为指定过夜点 [1] - 社交平台上"0元住宿"攻略和24小时流浪体验分享阅读量动辄上万 热门选择包括旺角百老汇午夜场电影和24小时超市donki donki [1] - 香港高星酒店价格高企 五一期间喜来登酒店最低价1869元起 金域假日酒店最低价2836元起 且早餐需额外付费 [3] - 经济型酒店价格同样飙升 日常300多元的宜必思酒店五一期间涨至千元以上 且房型选择有限 [4] 香港酒店行业问题 - 香港平价酒店供给严重不足 经济型酒店价格涨幅至少3倍 普遍千元起步 [5] - 香港酒店普遍空间狭小 展开行李后无下脚空间 品质感较差 [6] - 香港青年旅舍床位不足5000个 且多分布偏远 难以满足平价住宿需求 [7] 游客消费行为变化 - 部分游客选择港深往返以节省费用 往返交通成本约110元 配合深圳四五百元酒店 可节省近一半预算 [6] - 香港本地特色餐饮价格相对合理 如华嫂冰室人均消费约70元 且无预制菜 出餐速度快 [6] 零售行业表现 - 2024年上半年香港珠宝首饰 钟表及名贵礼物销货价值同比下跌12.8% 耐用消费品同比下跌12.5% [11] - 零售企业压力增大 佐丹奴等品牌采取关店 裁员等措施降低成本 [11] - 摩根士丹利预测香港2025年全年零售额将继续负增长 [11] 香港旅游业结构性挑战 - 香港旅游业80%收入依赖购物 但"购物天堂"标签面临海南 日本 韩国等竞争对手冲击 [7][10][11] - 香港旅游市场存在"只欢迎土豪"的生态 难以满足普通游客需求 [8][9][10]
30年日债这么跌,会把30年美债一起拖下水?
华尔街见闻· 2025-05-23 17:20
日本国债收益率飙升 - 3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急剧上升至历史高位,目前已与德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相当,这一上升趋势始于4月中旬并持续至今 [1] - 自4月初以来,30年期日债收益率已经飙升了85个基点,同期3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升了60个基点 [3] - 30年期日债货币对冲后收益率对美元投资者高达7.03%,高于30年期美债的4.96%;对欧元投资者高达4.68%,较该地区同期限债券高出162个基点 [4] 价值陷阱与供需失衡 - 结构性供需失衡导致日债陷入"价值陷阱",即便货币对冲后债券看起来"便宜"但可能进一步下跌 [2] - 日本央行持有日本国债市场52%的份额,但随着央行开始逐步缩减其庞大的债券持有量,日本国债需求面临考验 [6] - 技术性和仓位因素加剧了抛售,包括杠杆做空和长期债券需求问题,抛售主要集中在长期债券 [6] 全球债市的结构性问题 - 全球债市面临共同的三重压力:持续通胀压力、ALM投资者需求下降、政府融资需求高企 [2] - 日本核心通胀率已连续两年超过日本央行2%的目标 [8] - 各国政府的大规模融资需求对长期债券供应造成巨大压力,大多数发达市场国家的财政赤字率仍远高于疫情前水平 [8] - 30年期日债对G4债券产生了约80个基点的上行压力,是G4市场中最大的看跌冲击源 [9] 对美债市场的影响 - 日债持续走弱暗示美国长期国债也面临同样命运,美债收益率曲线可能进一步陡峭化 [3] - 长期美债的收益率与久期风险相比性价比不高:2年期及以下美债每单位DV01风险收益率为0.91个基点,21年期以上仅为0.28个基点 [12] - 对冲后的日债收益率对美国投资者具有明显吸引力,可能导致投资组合重新配置,进一步打压美国长期债券市场 [12] 日本央行可能的政策应对 - 降低发行债务期限(类似英国DMO做法),但不太可能改变长期债务的根本价格 [14][15] - 财政约束短期内不太可能 [16] - 调整量化紧缩(QT)路径,包括对长期债券的购买 [17] - 预计日本央行将在通胀压力下最终回归渐进式加息路径,终端利率将达到1.5% [18]
30年日债这么跌,会把30年美债一起拖下水?
华尔街见闻· 2025-05-22 19:12
日本长期国债市场动态 - 3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急剧上升至历史高位,目前已与德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相当[1] - 自4月初以来30年期日债收益率飙升85个基点,同期3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升60个基点[3] - 日本央行持有日本国债市场52%份额,但正逐步缩减债券持有量导致需求面临考验[7] 价值陷阱与供需失衡 - 货币对冲后30年期日债收益率对美元投资者达7.03%,高于美债4.96%;对欧元投资者达4.68%,较同地区债券高162个基点[4] - 结构性供需失衡导致日债陷入"价值陷阱",可能进一步下跌[1][7] - 抛售集中在长期债券,10年期-30年期收益率曲线变陡程度异常[7] 全球债券市场联动效应 - 30年期日债对G4债券产生约80个基点上行压力,是最大看跌冲击源[9] - 全球债市共同面临三重压力:持续通胀、ALM需求下降、政府融资需求高企[1][8][9] - 日本核心通胀率已连续两年超过央行2%目标[9] 美债市场潜在影响 - 30年期日债收益率上升强化美债收益率曲线趋陡观点[11] - 长期美债风险收益比劣化:21年期以上每单位DV01风险收益率仅0.28基点,远低于2年期的0.91基点[11] - 对冲后日债收益率吸引力可能导致资金从美债市场分流[11] 日本央行政策选项 - 可能降低发行债务期限,但效果有限[13] - 预计维持量化紧缩步伐,2026年4月起降至每月2万亿日元[13] - 可能重启加息周期,预测2026年1月加息至终端利率1.5%[13]
Vatee万腾 :欧洲央行降息25个基点 降息潮中的机遇与风险
搜狐财经· 2025-05-16 17:19
欧洲央行降息决策 - 欧洲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标志着欧元区加入全球"降息潮" [1] - 此次降息被视为推动宽松货币政策蔓延的核心力量 [1] - 市场预期此轮降息周期远未结束,全球央行将持续调整货币工具应对经济放缓 [1] 欧元区经济现状 - 2024年第四季度GDP增速仅为0.9%,通胀率回落至2.3%但仍高于2%目标水平 [3] - 核心通胀连续三月维持3.1%,显示内需疲软与薪资压力并存 [3] -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强调降息旨在平衡通胀回落与经济增长风险 [3] 全球央行连锁反应 - 加拿大央行已连续两次降息,墨西哥、智利等新兴市场跟进 [3] - 市场押注美联储将于9月启动降息,预计2025年累计降息75个基点 [3] - 日本央行暗示将调整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以避免日元过度升值冲击出口 [3] 降息政策效果与风险 - 欧元区制造业PMI连续12个月低于荣枯线,企业投资意愿低迷 [3] - 德国商业银行测算此次降息或使家庭房贷成本每年减少80亿欧元 [3] - 降息可能加剧资产泡沫风险,欧元区股市估值达历史均值1.5倍标准差,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年涨幅超10% [3] 未来政策预期与分歧 - 欧洲央行暗示若通胀持续回落,2025年或再降息两次 [4] - 奥地利央行行长警告过早放松可能重燃通胀,意大利央行行长呼吁更激进行动 [4] - 国际清算银行指出全球央行同步宽松可能导致货币政策效力下降30%-50% [4] 结构性经济问题 - 欧元区劳动年龄人口自2018年以来年均减少0.3% [4] - 数字技能缺口导致35%企业面临招聘困难 [4] - 欧洲智库建议各国应将财政刺激与结构性改革结合而非过度依赖货币政策 [4]
专栏丨阿根廷汇改:破局新生还是历史轮回?
搜狐财经· 2025-04-27 23:16
新华社记者王钟毅 近日,阿根廷政府启动了新一轮汇率制度改革,取消了个人每月200美元的购汇额度上限,并实行区间 浮动汇率制度。这是阿根廷总统米莱经济改革议程中的关键一步,旨在稳定经济、吸引外资。在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IMF)等机构大额融资背书下,这场改革能否带领阿根廷经济走出困境,打破历史循环, 仍面临严峻考验。 新华社布宜诺斯艾利斯4月27日电 题:阿根廷汇改:破局新生还是历史轮回? 放宽外汇管制是米莱的重要竞选承诺。政府希望通过简化外汇手续,特别是方便外国投资者汇出利润, 进一步吸引外来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米莱就职以来推出号称"休克疗法"的紧缩财政政策,以期减少财 政赤字和控制通胀。然而国内通胀难抑,民众生活成本飙升,政府试图将稳定汇率作为抑制通胀 的"锚",缓解改革带来的阵痛。 阿根廷政府推行此番改革的重要底气,来自IMF约200亿美元、世界银行约120亿美元以及美洲开发银行 约100亿美元的融资支持,这些融资协议本身就要求阿根廷进行货币和外汇制度改革,增强汇率灵活 性,并推进更广泛的市场化结构性改革。阿根廷经济部长卡普托预计,这些资金将主要用于稳定汇率和 偿还外债。 尽管目标明确且有外部资金加持,但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