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通证化
icon
搜索文档
国泰君安国际(01788.HK)首批结构化产品通证完成“蚂蚁链-以太坊”跨链发行
格隆汇· 2025-08-26 18:24
核心观点 - 国泰君安国际成功推出首批结构化产品通证 包括固定收益可赎回通证产品和挂钩美股ETF保本型通证产品 标志着公司金融科技创新取得重要突破 [1] 产品特性 - 固定收益可赎回通证产品采用T+0交割机制 按日累计利息 [1] - 美股ETF保本型通证产品收益与美股ETF表现挂钩 兼具美股资产参与性与本金保障特性 [1] 技术架构 - 通证产品采用蚂蚁数科的区块链技术和RWA解决方案 [2] - 创新实现结构化产品通证从蚂蚁链到以太坊的跨链安全流转 [2] - 所有交易数据公开透明不可篡改 投资者可随时自主验证 [2] - 依托链上基础设施显著降低传统发行中间环节成本 大幅提升清算与交割效率 [2] - 通证化架构具备高度可扩展性 能灵活适配未来技术迭代与产品创新 [2] 战略规划 - 公司将持续拓展通证产品种类 深度融合前沿数字金融技术 夯实底层安全架构 [2] - 打造一站式数字资产服务平台 助力香港巩固国际数字资产枢纽地位 [2] - 推动监管科技+创新金融双轮驱动模式在全球范围内的实践与创新 [2] 行业环境 - 香港积极推动金融科技发展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监管环境 [1] - 香港具有开放包容且稳健的监管环境 为通证产品创新提供良好基础 [2]
蚂蚁集团CEO,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7-27 14:11
公司战略与AI转型 - 公司确立支付宝双飞轮、AI first、加速全球化三大战略,全力向AI时代转型 [2] - 过去21年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十年推动移动支付普及,第二个十年实践数字普惠金融,第三个十年聚焦AI应用 [2] - 未来将围绕生活服务、金融服务和医疗健康服务三大垂直领域,打造生活管家、金融管家和医疗健康管家 [2] AI应用与技术创新 - 公司认为AI驱动的智能化服务需具备专业性、个性化和自动化特征,并实现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协同 [2] - 积极探索具身智能领域,通过蚂蚁灵波科技研发服务机器人 [2] - 2024年研发投入达234.5亿元,创历史新高,连续三年研发投入占比超营收10% [4] - 推进核身、安全、数据要素等底层技术,支撑AI大规模应用 [4] 支付领域创新 - 提出从数字支付向数智支付升级,认为传统数字支付无法完全适配AI时代需求 [3] - 2024年5月发布国内首个支付MCP,探索智能体间自然语言调用支付 [3] - 跨境支付领域通过Alipay+实现"一个钱包走遍全球",万里汇参与浦东丝路电商先行试验区 [3] - 研究通证化技术推动跨境支付进入秒级结算时代,实现7×24小时运转并降低成本 [3] 区域发展与全球布局 - 公司在上海设立支付宝全球总部、数字科技中心和财富中心 [4] - 计划以上海为基地探索通证化路径,支持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建设 [3][4]
蚂蚁集团CEO韩歆毅:从数字支付走向数智支付,打通AI服务最后一公里
新浪科技· 2025-07-27 12:32
公司战略与AI布局 - 蚂蚁集团确立支付宝双飞轮、AI first、加速全球化三大战略 全力向AI时代转型 [1] - 公司聚焦AI应用 围绕生活服务、金融服务和医疗健康服务打造三大智能管家 [2] - 积极探索AI从数字世界到物理世界的跃迁 如设立蚂蚁灵波科技研发具身智能和服务机器人 [2] - 2024年研发投入达234.5亿元 创历史新高 连续三年研发投入超营收10% [3] AI支付创新 - 发布国内首个支付MCP 探索智能体间自然语言调用支付的变革趋势 [2] - 移动支付曾推动移动互联网发展 现在需创新支付方式适配AI时代 [2] - 通过通证化实现跨境支付秒级结算 7×24小时运转且成本大幅降低 [3] - Alipay+全球跨境支付解决方案让全球游客一个钱包走遍天下 [3] - 万里汇参与浦东丝路电商先行试验区 助力中小微企业贸易出海 [3] 浦东新区AI产业生态 - 浦东已形成从芯片到终端、从技术到应用的全链路AI产业集群 [4] - 推出模力社区、张江机器人谷等产业集聚空间 集聚数百家创新主体 [4] - 2024年底浦东新区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1600亿元 占上海全市40% [4] - 蚂蚁集团在上海设立支付宝全球总部、数字科技中心和财富中心 [4] 行业趋势与展望 - AI驱动的智能化服务呈现专业化、个性化和自动化特征 [2] - 从数字化到通证化的趋势正在推动跨境支付进入秒计时代 [3] - 多技术融合创新将提升人工智能的下限 需发展核身、安全、数据要素等底层技术 [3]
香港拟引入虚拟资产衍生品交易
搜狐财经· 2025-06-06 15:36
香港虚拟资产政策发展 - 香港特区政府正考虑为专业投资者引入虚拟资产衍生品交易,并制定稳健的风险管理措施以丰富市场产品选项 [2] - 监管部门拟修订"虚拟资产"命名问题,在对外沟通中使用"电子货币"或"电子资产"等更易接受的术语 [2] - 香港将发表第二份虚拟资产政策宣言,探讨传统金融与虚拟资产技术结合,鼓励企业创新应用 [3][5] 香港虚拟资产市场现状 - 香港金融科技生态已涵盖1100家企业,包括8家数字银行、4家虚拟保险公司和10家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 [3] - 香港证监会2022年12月批准首批虚拟资产期货ETF,2024年4月认可亚洲首批现货虚拟资产ETF,2024年7月推出亚洲首只虚拟资产期货反向产品 [3] - 2025年2月香港证监会ASPIRe路线图重点扩展虚拟资产产品类型,提升国际竞争力 [4] 监管框架与制度完善 - 香港自2023年6月实施虚拟资产服务提供者发牌制度,2024年6月结束过渡期后未持牌平台禁止运营 [6] - 持牌交易平台需对上线虚拟资产进行尽职审查,确保符合持续合规准则 [4] - 2025年5月《稳定币条例草案》获立法会三读通过,为稳定币监管奠定法律基础 [6] 政策里程碑与未来方向 - 2022年10月首份虚拟资产政策宣言推动发牌制度、散户交易咨询及ETF引入,2025年将发布第二份宣言 [7] - 新政策宣言预计延续Web3监管的稳健创新取向,可能纳入通证化和人工智能相关内容 [7] - 香港计划利用国际金融中心优势,通过虚拟资产技术促进跨境融资和数字经济发展 [9] 行业影响与机遇 - 虚拟资产发展将为香港律师、会计师等专业服务业创造新机遇,推动争议解决中心建设 [9] - 加密货币多样化应用(如稳定币、资产代币化融资)可吸引国际人才并助力实体经济 [9] - 香港通过司法创新如"代币化禁制令"强化虚拟资产领域国际司法地位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