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模式

搜索文档
事关造车!这家A股公司,牵手天猫
证券时报网· 2025-07-02 21:09
战略合作内容 - 天猫与山子高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智能汽车定制化新零售模式 [1] - 合作核心在于打通"线上定制—数据洞察—智能制造"全链路 [1] - 天猫将开放新品创新中心的智能调研系统,包含10大核心功能模块,为山子高科提供市场需求数字化分析能力 [1] - 消费者可通过天猫平台直接参与车辆配置定制,山子高科基于实时用户反馈优化产品设计和生产流程 [1] 合作项目细节 - 首个合作项目V17定制车型已进入样车测试阶段 [1] - 合作首期将覆盖2000多个细分市场洞察数据点,为V17车型提供全生命周期数据分析能力支持 [2] - 2025—2026年度重点推进三大方向:完成V17车型开发和投产、建设天猫独家线上销售渠道、实施线下批量交付 [3] - 双方将共建"智能汽车消费者洞察实验室",探索汽车订阅制、会员服务等创新业态 [3] 公司战略与行业背景 - 天猫汽车整车业务负责人表示,此次合作是天猫"科技赋能产业"战略的重要落地,依托平台近10亿活跃用户的消费洞察能力 [2] - 山子高科V17项目负责人强调,合作将加速公司向用户驱动型制造转型,未来还将在车联网服务、用户运营、售后服务等领域展开更多探索 [2] - 合作正值《浙江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加速落地之际 [2] - 山子高科认为"数据驱动+高端智造"的双轮创新模式将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2] 公司背景与业务布局 - 山子高科2011年在上交所上市,下辖国内外百家子公司 [3] - 公司近年来布局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双产业链,打造智能网联整车制造、自动驾驶、半导体先进封装材料、汽车高端零部件、出行服务等多产业互联互动的高端制造生态圈 [3] - 公司前身为银亿股份,2022年完成重整并成立山子汽车,业务涉及汽车零部件及整车制造 [3]
天猫与山子高科达成战略合作
快讯· 2025-07-02 16:09
战略合作 - 天猫与山子高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智能汽车定制化新零售模式 [1] - 合作基于天猫新品创新中心的数字化能力与山子高科的汽车全产业链优势 [1] 合作项目进展 - 首个合作项目V17定制车型已进入样车测试阶段 [1]
中国大陆市场关店收缩,日本家居一哥怎么了?
36氪· 2025-07-02 15:55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度销售额928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59.11亿元),同比增长3.7%,营业利润120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9.46亿元),同比下降5.8%,纯利润768.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8亿元),同比下降11.1% [2] - 品牌事业主体纯销售额821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05.81亿元),同比增长4.5%,连续2年增收减益 [2] - 2014-2019年销售额平均增长9.4%,纯利润增长12.2%,2019-2024年销售额平均增长8.1%,纯利润增长4.9%,显示成长性下降 [6] - 营业利润率13%,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经常利润率13.6%,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 [6] 渠道结构变化 - 实体店铺占比76.6%,下降2.5个百分点,线上渠道占比11.5%,增长0.4个百分点 [3] - 海外业务占比6.3%,增长1.5个百分点,综合EC化率13.2%,增长1.1个百分点 [3] - 中国大陆市场业务变数较大,2025年3月有100家店,占海外店铺47%,但6月减少至84家 [4][8] 国际市场战略调整 - 原计划2024-2025年在中国大陆开设100家新店,实际关闭近40家,调整为2026年3月目标102家 [8][11] - 转向东南亚市场扩张,菲律宾计划从2024年1家增至2026年10家,2032年目标65家 [12] - 调整中国大陆策略:缩小家具卖场、强化国际化商品开发、转向小型高收益店铺、优化供应链 [11] 经营效率问题 - 收购的岛忠家居中心收益较低拖累整体运营质量 [7] - 库存周转率下降,日元贬值未能转化海外业务高收益 [7] - 产品质价比创新不足,新品难以形成消费热点 [7] - 客单价连续两年下降,一季度涨价后销售额和客数同步下降 [5] 同业比较 - 无印良品健康与美容业务销售同比增长40%,占整体业绩21%,形成明显对比 [15] - 宜得利缺乏无印良品贴近生命质量维护的刚需商品 [16] - 选择进入饱和的日本家电市场,目标中期销售额1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9.51亿元) [18][19] 数字化运营 - 坚持"制造物流IT零售模式",内部培养IT人才,2022年数字化中心升级后拥有400多名专业人员 [21][23] - 计划2026年IT团队达500人,采用外聘、内部转岗、新毕业生各占1/3的招聘策略 [23] - 强调员工需具备IT专业技能、企业系统技能和商业操作技能三重能力 [23]
帝卡姆环球严选,全球采购+量贩折扣,打造新型零食零售模式
搜狐财经· 2025-06-29 10:43
商业模式创新 - 公司通过全球直采体系直接对接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地的优质食品厂商,砍掉多级流通环节,采购成本降低30%-40%,终端售价留出20%以上的折扣空间 [3] - 采用"集装箱级采购"策略,如一次性订购50吨马来西亚猫山王榴莲冻干,进一步压低单位成本 [3] - 产品结构形成"3:5:2"黄金比例:30%独家代理海外网红零食,50%国内头部代工厂定制产品(价格低40%),20%季节性限定商品,每月SKU更新率保持在15% [3] 消费心理学实践 - 门店设计采用"仓储式场景+精品店体验"混合模式,货架高度2.8米,客单价达68元,远超传统便利店35元水平 [5] - 价格策略采用"三价对比法",如250g装印尼小鸡面标注市场参考价19.8元、电商平台价15.9元和会员价9.9元,刺激购买欲 [5] - 通过"每周二会员日折上折""拼单满减"等机制,门店复购率达63%,远超行业平均38% [5] 数字化运营体系 - ERP系统实时监控2000多个SKU动销数据,自动生成补货订单,将补货周期从45天压缩至18天 [7] - 会员系统为不同门店定制选品方案,高校周边店增加小包装低单价商品,社区店提升家庭分享装配置 [7] - "前店后仓"模式将30%店面面积改造为立体仓储区,坪效达8000元/㎡/年,是普通便利店两倍 [7] - "社群预售+到店自提"模式为单店新增15%-20%线上营收渠道 [7] 加盟商赋能机制 - 提供"五维支持体系":选址算法模型、90小时沉浸式培训、智能订货系统、营销素材库(200+套模板)、督导巡查制度(每月2次) [8] - 加盟店平均3个月回本,年利润率18%-25%,2024年新开200家门店中47%为老加盟商推荐 [10] - 统一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库存周转率、损耗率等18项核心指标,避免传统加盟模式松散弊端 [10] 行业变革启示 - 公司模式分流传统商超客流,某区域性连锁超市引入专柜后自有零食销售额下降22%,但整体客流量增15% [10] - 未来趋势:供应链向上游延伸、场景融合(如"零食+咖啡茶饮")、可持续消费理念(环保包装、清洁标签产品占比提升) [12] - 公司计划2025年推出"碳中和零食系列",提前卡位消费升级需求 [12]
77%受访酒企市场遇冷!当消费者定义价值,白酒业从何雄起?丨封面观酒
搜狐财经· 2025-06-19 19:50
行业现状 - 中国白酒行业面临产能增长与需求放缓、消费动能不足与价格下行、消费场景弱化与产业增长压力等多重挑战 [1] - 行业核心命题从"企业主导"转向"消费者定义价值",产品品质和服务能力成为关键竞争力 [1] - 2025年一季度全国白酒产量103.2万千升,同比下降7.2% [2] - 59.7%的企业营业利润减少,仅2%企业感知市场回暖 [2][13] 消费需求 - 仅21.1%的企业客户数量提升,白酒消费群体萎缩成为共识 [5] - 61.5%经销商反映春节及节后消费量减少,五一期间仅11.5%经销商消费量增加 [5] - 77%企业认为市场遇冷,较去年同期80%略有改善 [13] - 消费者更加追求性价比,中低端价格带向100-300元下沉 [8] 价格表现 - 动销最好价格带为100-300元、300-500元、100元及以下 [8] - 价格倒挂最严重区间为800-1500元、500-800元、300-500元 [8] - 500-800元价格带产品生存最为困难 [8] 企业经营策略 - 80%以上经销商选择"重点保住现金流"策略,仅12.5%选择"利润为王" [14] - 66.7%白酒企业下半年主要经营思路为"优先扩大规模" [14] - 64.9%企业集中资源投入核心产品,33.3%积极开发新品 [18] - 40.4%企业选择以大众价格段提高销量 [18] 渠道变革 - 1-5月白酒线上总销量超6000万瓶,总销售额超30亿元 [21] - 42.9%企业线上业务占比增长,37.1%持平,20%减少 [21] - 电商平台促销导致名酒品牌均价持续走低,区域酒企面临份额萎缩压力 [25] 行业建议 - 厂商合作应向"价值共同体"进化,渠道职能转为"服务商" [25] - 线上聚焦流量转化与数据沉淀,线下强化服务体验与场景深耕 [25] - 通过"酒+新业态"、"酒+新科技"重塑消费场景,迎合年轻群体 [25] - 加强文化认同,构建多元化人才储备体系 [25] - 推动白酒国际化,适应本土化消费场景与生产渠道融合 [25]
新股消息 | 极易科技闯关港交所 中国跨境进口电商运营服务商中排名第一
智通财经网· 2025-06-18 21:19
公司定位与行业地位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数字零售综合运营服务商及丝路电商服务商,同时也是AI与数智驱动的品牌资产管理商[3] - 按2024年GMV计,公司在中国数字零售综合运营服务商中排名第二,在中国电商运营服务商中排名第五[3] - 按2024年跨境进口电商运营GMV计,公司在中国跨境进口电商运营服务商中排名第一[3] - 按2024年来自大健康品类的GMV计,公司在中国所有电商运营服务商中排名第一[3] 业务模式与增长 - 公司完成从以流量为导向到以消费人群为导向的电商运营能力迭代,重构新零售模式[4] - GMV从2022年82亿元增长35.1%至2023年111亿元,并进一步增长35.3%至2024年150亿元[4] - 累计与全球超过200个大健康、美妆个护、大快消等品类的国际头部品牌合作[3] - 为全球大型商超提供数字零售综合运营服务,打通线上线下全域渠道[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1.17亿元、13.56亿元、14亿元[4] - 2022-2024年年内利润分别为3758.3万元、2487万元、4982.2万元[4] - 2022-2024年经营利润分别为6877.3万元、5855万元、6693.4万元[6] - 2024年所得税抵免324.5万元,显著改善税务成本[6] 成本结构 - 2022-2024年销售成本占比持续高于85%,2024年达11.98亿元[6] - 2024年销售开支同比下降18.5%至6810.1万元,行政开支同比增长14.9%至7207.5万元[6] - 融资成本稳定在2000万元左右,2024年为2008.2万元[6]
“小米方法论”研究Ⅰ:雷军何以通杀手机、家电、汽车三条赛道?
搜狐财经· 2025-06-16 09:37
小米方法论的核心架构 - 公司构建的护城河由"高端产品方法论"、"爆品模式"、"新零售模式"三大相互咬合的模块组成,分别对应设计逻辑、性价比策略和营销能力 [1] - 三大模式协同作用:爆款依赖零售渠道改革,高端化依赖爆款积累的资本与技术基础 [1] - 方法论已扩展至家电、汽车、智能硬件三大领域,形成"中国先进制造范本"的跨行业复制能力 [2][21] 产品下限:工业设计创新 - 公司以苹果式工业设计为起点,通过美学语言弥补早期技术短板,满足用户对实用性与情绪表达的双重需求 [4][5] - 早期IoT产品(如充电宝)通过统一设计语言实现市场差异化,显著提升产品辨识度 [4][7] - 在技术停滞背景下,工业设计成为替代性创新手段,推动传统制造业审美升级 [3][4][7] 中流砥柱:快速迭代机制 - 采用"小单快反"模式,首代产品以设计+低价兜底,通过快速迭代(保留80%功能+更新20%)优化产品力 [7][8][13] - 与传统家电企业对比:放弃10-20年生命周期策略,转向互联网式高频迭代,期间费用率保持稳定 [9][11] - 迭代聚焦大众需求最大公约数,节省成本用于实用性打磨,形成"初代尝鲜-迭代普及"的销售曲线 [13][14] 力出一孔:少品策略协同 - SKU管理极度克制(如电视品类各价格带型号最少),降低消费者决策成本与渠道营销复杂度 [16][18] - 执行"80%用户"原则:放弃长尾需求,通过价格带正态分布集中资源撬动主流市场 [18][19] - 供给侧成本优化:少品策略降低库存/营销支出,结合硬件利润≤5%准则形成价格优势 [18][19] 方法论复制与底层支撑 - 汽车业务(SU7/YU7)复用相同逻辑:设计借鉴+大众需求满足+少车型摊薄成本 [21] - 成功关键在于组织执行力,其他企业模仿失败多因缺乏"新零售"与"高端化"模块的协同 [21] - 方法论本质是金字塔架构:设计保下限、迭代定中枢、少品策略实现三端协同 [19][21]
兔宝宝上市20周年:新零售模式下的数字化赋能之路
搜狐财经· 2025-06-07 09:42
公司数字化战略 - 公司深刻认识到数字化时代的机遇与挑战,积极投入资源进行全方位布局 [3] - 数字化赋能战略已超越企业边界,开始重塑行业生态 [7] - 通过"技术+产品+运营"组合输出模式,使中小经销商具备头部企业竞争力 [7] 经销商赋能 - 搭建数字化平台为经销商提供产品信息、库存情况、销售数据等实时支持 [5] - 平台提供在线培训课程帮助经销商提升销售技巧和服务水平 [5] - 数字化平台向经销商开放环保板材技术和客餐卧一体化整家方案 [7] 新零售模式 - 积极拥抱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趋势 [5] - 线上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媒体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 [5] - 线下优化门店布局和服务体验打造沉浸式购物场景 [5] - 实现线上线下无缝衔接为消费者提供便捷高效购物体验 [5] 公司发展历程 - 上市20周年坚守品质初心 [1] - 生产端智能革新、经销商端精准赋能、新零售端深度融合 [8] - 未来将以更开放姿态和前瞻视野继续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 [8]
雷军分享造车“成功学”:揶揄有车企一年做几十款,是在“赌”
搜狐财经· 2025-06-04 09:00
小米SU7成功经验总结 - 创始人亲自带队保证战略定力和资源协调能力 [2] - 董事会和管理层承诺650亿投资确保团队专注长期发展 [3] - 提出对标特斯拉和保时捷在机械架构、智能化、电动化三个维度学习 [5] - 采用小米方法论和爆品模式第一款车即成为行业爆款 [5] - 超长续航、天际屏全景显示、Thor芯片等配置均为标配 [5] YU7市场表现与预期 - 留资用户数是SU7同期的3倍其中60%为首次留资用户 [7] - 超过40%留资用户从未使用过小米产品显示产品出圈效应 [7] - 定价明确排除网传23.59万元对标Model Y配置预计30多万元 [7] - 被网友戏称为"法拉米"因造型与法拉利Purosangue相似 [8] SU7市场表现与争议 - 月销量反超Model 3和比亚迪汉位居细分市场第一 [8] - 5月交付量超2.8万辆创历史新高 [8] - 造型被调侃为"保时米"因与保时捷Taycan相似 [8] - 面临辅助驾驶功能和加速性能宣传的质疑 [8] 财务与业务展望 - 一季度智能电动汽车营收181亿元毛利率同比提升10.6个百分点至23.2% [10] - 创新业务分部经营亏损5亿元 [10] - 预计三四季度汽车业务将实现盈利 [10] 行业对比与战略定位 - 苹果造车失败案例被提及但原因未明确 [2] - 特斯拉从Model 3/Y开始成为行业龙头的路径被参考 [10] - 强调"少而精"路线反对一年推出几十款车的行业现象 [5]
MemeSwap用“新零售”模式打通加密资产最后一公里
搜狐财经· 2025-06-03 10:58
在线上,MemeSwap运营团队深谙当代年轻人的网络习惯,积极布局短视频平台、Telegram社群、微信 小程序等多元媒介,以生动、简洁的形式推广区块链知识与平台功能。例如,用户只需完成平台任务 (如注册、邀请好友、参与跟单等)即可获得$TESTA代币奖励;每日解锁任务则鼓励持续互动,提升 社群黏性。这种游戏化设计让新人用户在轻松氛围中完成了从"观望者"到"参与者"的身份转换。 而在线下,MemeSwap选择在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等地开设线下门店,作为社群教育、服务 转化与DAO治理的实体载体。这些门店不再只是客服中心,更是结合了线上流量转化、产品实操体 验、DAO活动投票与社区聚会的综合空间。用户可以预约进店学习DeFi知识、参与限时投票活动,甚 至直接使用$TESTA兑换实体周边或服务体验。这样的互动性与实用性,让MemeSwap与用户之间的关 系不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共建。 这种从线上内容渗透到线下场景的"链上+门店"融合策略,不仅提升了用户参与度,也极大增强了品牌 信任感。相比只存在于手机屏幕内的应用,MemeSwap的门店成为用户与平台建立信任、深入了解的重 要触点。这对于尚处于教育初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