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内河航运
icon
搜索文档
河南平顶山港开港 豫西实现“通江达海”
中国新闻网· 2025-11-05 19:23
河南平顶山港开港 豫西实现"通江达海" 中新网平顶山11月5日电 (王宇)11月5日,河南平顶山港正式开港运营,这是继周口、信阳、漯河之后, 该省第4个货运通航城市。 近年来,河南大力推进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截至2024年底,河南省内河航道通航里程约1825公里,沙 颍河、淮河实现通江达海,航道里程399公里,占总里程的22%,沙颍河、淮河具备常年通航500至1000 吨级单船、万吨拖队的能力,构筑起2条沟通华东和长三角地区的出海水运航道,初步形成河南的东向 出海水运通道。(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熊思怡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平顶山港是河南省最西端的内河港口,总投资7.05亿元人民币,总占地面积562.8亩,南北港区共11个泊 位,年设计吞吐能力435万吨,现已开通通往周口、蚌埠、合肥、南京、上海等5条货运航线。 11月5日,河南平顶山港正式开港运营。 河南交通投资集团供图 平顶山市交通运 ...
晶采观察丨前三季度多项数据表明 新质生产力加速成长
央广网· 2025-10-30 22:02
重大工程与科技突破 - 神舟二十一号船箭组合体已于本月24日转运至发射区 计划于近日择机发射 [2] - 世界首艘 载电量全球最大的内河万吨级纯电动运输船"葛洲坝号"在湖北宜昌下水 标志着内河绿色航运与智能船舶领域实现新突破 [2] 新质生产力发展现状 - 前三季度全国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2% 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 [2] - 机器人制造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1.7% 无人机制造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9.8% 表明人工智能正在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 [2] - 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工业经济稳增长的重要力量 [4] 区域新质生产力表现 - 河南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增速靠前 一家品牌在郑州的生产基地1分钟能下线1台新能源汽车 [3] - 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9.5% 清洁能源产业投资增长6.4%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9% [3] - 浙江限额以上单位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同比增长105.6% 江苏省智能家电零售额增长53.5% [3] 国家政策与规划支持 - 国家"两新""两重"政策红利向生产端传导 推动智能制造 数字技术领域扩产迭代 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4] -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 强调"抢占科技制高点" [4] - "十五五"规划建议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战略任务第一条 提出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4] 产业发展影响与展望 - 前三季度产业结构调整提速 对四季度经济保持稳健运行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5] - 产业结构调整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为"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积蓄持久动能 [5]
宁德时代打造航运电动化样板,示范效应加速航运绿色转型
经济网· 2025-10-29 17:10
项目核心成就 - 宁德时代电船科技有限公司的“6006纯电动多用途运输船”入选“2025年全国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创新发展优秀典型案例” [1] - 项目深度融合公司在“船、岸、云”一体化的全场景技术能力与合作伙伴的港口物流资源 [4] - 项目推动我国内河航运绿色转型从“概念验证”迈入“样板推广”的新阶段 [6] 技术与解决方案 - 采用创新的“船站一体”整体解决方案,系统性破解内河船舶电动化在续航、效率上的核心瓶颈 [4] - 船舶配备两箱总容量3919kWh的电源,满电航程达230公里,并可在15分钟内完成快速换电 [4] - 船舶运营效率媲美传统燃油船舶 [4] 经济与环境效益 - 项目每年可替代50.4吨燃油,实现全程零碳排放 [4] - 项目以其完整的产业闭环推动京杭大运河新能源运输先行区建设 [4] 行业影响与前景 - 以宁德时代“6006”为代表的电动船舶解决方案,有望在全国内河网络加速复制 [6] - 该案例标志着我国内河航运业迈向规模化、网络化的零碳未来 [6]
江苏交通驶向全域“智”联
新华日报· 2025-10-27 07:24
数字交通建设成效 - 江苏交通运输系统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和智能交通技术应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1] - 数字交通建设全面提速,呈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智慧图景 [1] 智慧高速与自由流收费 - 国庆假期江苏高速公路网出口总流量突破3400万辆,日均流量达434.67万辆,同比增长10.39%,首日峰值达495.10万辆,较2024年国庆峰值增长14.11% [2] - 通过“自由流收费”和“人—车—路—云”深度融合,破解传统收费痛点,实现车辆“秒过”通行 [2] - “准自由流”模式作为智慧大脑,在云、路、车三端协同发力,设备故障智能诊断准确率达90%,具备72小时预警能力 [3] - 智慧站点建设使全省高速公路通行效率提升10%,车辆特情率下降至0.5%以下 [3] 绿色智能内河航运 - 全国首条内河集装箱运输绿色航线正式开通,采用充电模式的120TEU纯电动集装箱船 [4][5] - 在南京龙潭港、徐州港等5个码头建成充换电设施,形成“五站联动”充电网络 [5] - 苏北运河通过智能化系统使船舶待闸时间降低超20%,饱和船闸船舶通过量日增加3万吨,全线年通过量可增加1亿吨 [6] - 打破数据孤岛,在全国率先形成覆盖全省的一体化、智能化、协同化水上监管新格局 [6] 智慧物流体系升级 - 智慧物流体系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将公路货运调度效率提升40%,货车空驶率降至18% [7] - 构建货运物流AI大模型,打造以自动驾驶重卡为核心的智慧运力体系 [7] 政策支持与未来规划 - 交通运输部明确将辅助驾驶、智能铁路、智慧航运、智慧物流等七大交通场景作为重点应用方向 [8] - 江苏正编制《江苏省“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创新应用行动方案》,聚焦行政执法、政务服务、运输服务、公路港航等重点场景 [8] - 下一步将紧扣数据、算法、场景、机制四大关键要素,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交通运输全周期 [9]
全球最大内河万吨级纯电动运输船在湖北宜昌下水
中国经济网· 2025-10-24 11:43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水路交通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严新平表示,该船的意义远超单一产 品创新,不仅在我国率先实现远程驾控、自动靠离泊功能,更打通了新能源动力、智能驾控、配套基础 设施等关键环节,成功验证大容量电池、分布式直流综合电力系统等多项核心技术,体现了在长江大保 护战略下,航运与能源领域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为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撑与创新范式。 "葛洲坝"号总长129.98米、型宽22米、型深7.7米,设计吃水6.5米,最大载重量达1.374万吨。该船搭载 12组锂电池箱式电源,载电量约24000千瓦时,可快速充换电,续航里程可达500公里。同时,船舶首次 在内河大型船舶中搭载智能驾控系统,通过远程控制航行功能,大幅提升航行安全性与运营效率;采用 浸没式多级冷却方式,舱内配置七氟丙烷灭火系统,配套研发箱式电源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实现 电池系统本质安全。按运营测算,该船每年可替代约617.5吨燃油,减少约2052吨二氧化碳排放。 记者从10月23日在湖北宜昌举办的2025绿色能源发展大会上了解到,目前全球最大的内河万吨级纯电动 运输船"葛洲坝(600068)"号,近日在秭归顺利下水。作为 ...
河南港航集团揭牌成立
新京报· 2025-10-22 18:37
据河南日报消息,10月21日,河南港航集团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郑州举行。 河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守刚出席仪式并揭牌。 组建河南港航集团有限公司,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强国重要论述和在河 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对于推进我省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 物流降本增效,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绿色低碳转型,构建中部便捷出海水运通道,加快建设交通强省具 有重要意义。 河南港航集团有限公司由河南交投港航有限公司重组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未来将全面承接并整合全 省航道和港口的"投建运养"一体化管理职责,锚定高等级航道建设、主要港口扩容、安全能力提升、智 慧港航建设、现代航运和新能源船舶发展等六大任务,加快实现全省港航资源"统一建设、统一运营、 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对外",加快构建具有"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的港航 综合平台。 揭牌仪式后,河南港航集团有限公司与10家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今年7月16日,河南交投集团召开港航公司改革重组工作会议,会议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省 河港资源优化整合的决策部署,为加快构建现代化河南内河航运体系凝 ...
武汉全省首发“绿色船舶贷”,为航运企业绿色升级步伐提速
长江日报· 2025-10-22 09:28
发布现场 "不是不想换新能源船,而是更新船舶的融资压力实在太大。"这曾是许多航运企业负责人的共同心声。近日,武汉农村商业银行率先 推出全省首个"绿色船舶贷",以多元化融资方案精准破解航运企业"造新船、买新船"的资金难题,为长江绿色航运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内河航运作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绿色转型直接关系到长江大保护和"双碳"目标的实现。随着环保要求日益严格,船舶 的更新升级与技术改造成为航运企业的迫切需求。然而,传统的融资模式难以适应船舶行业特点,抵押物评估难、风险量化难、融资周期 长、担保方式有限等痛点,严重制约了船舶企业的绿色升级步伐。 这一创新产品迅速获得了市场积极响应。发布当日,武汉鑫隆泰船务有限公司、长荣船舶等多家企业就与武汉农商行达成授信合作意 向。"这可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鑫泰隆船务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正计划建造一艘新能源货船,但前期投入巨大,资金压力很大。"有了 这个专门为我们设计的'绿色船舶贷',感觉流程更对口,办起来也更快,我们发展的底气更足了。" 武汉农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该行将围绕绿色航运产业链,加大数智化引领,进一步优化迭代需求模型,持续深化与政府部门、 科研院所及 ...
30分钟换电,全球首款水运“高铁”来了
环球时报· 2025-10-21 11:47
"河豚蔚蓝01"圆满完成定型试验。(受访者提供) 环球时报消息,"十四五"期间,我国建成世界最大的综合立体交通网,运输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交通强国建设全面提速。全球首艘 标准模块电池换电船"河豚蔚蓝01"今年4月在安徽长江芜湖段顺利下水,前不久该船圆满完成定型试验。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河豚蔚蓝01"是合裕线 3000T多功能PACK换电标准船型。该船为何被称为水运"高铁"?它的顺利下水与完成定型试验将对中国在内河绿色智能航运领域带来哪些提升?国际上相 关领域的研发、应用进展如何? 为何被称水运"高铁" 国际上研究应用进展如何 一位业内专家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称,在全球航运业向绿色零碳转型的浪潮中,新能源船舶换电技术正成为突破续航瓶颈与降本压力的核心 方向,但其发展路径因应用场景差异呈现出鲜明的技术分野。 专家表示,从国际实践来看,以荷兰ZES公司为代表的集装箱式换电模式是主流探索方向。其为"阿尔芬纳"号打造的ZESpack系统,将2MWh容量的电池组 集成于标准20英尺集装箱中,通过专用码头充电站实现15分钟快速更换,适配莱茵河流域的货运需求。ABB公司也推出类似"即插即 ...
前三季度三峡枢纽累计通过量超1.28亿吨 同比增长11.15%
证券时报网· 2025-10-02 22:30
三峡枢纽通航核心数据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通过船舶32018艘次,同比增长4.03% [1] - 同期累计货物通过量达12832.18万吨,同比增长11.15% [1] - 累计通过旅客48.61万人次,同比增长17.28% [1] 民生物资运输保障 - 共保障3330.45万吨民生物资过坝 [1] - 持续助力长江黄金水道发挥"黄金效益" [1]
省级老同志参观调研我省内河航运建设
河南日报· 2025-09-29 07:34
调研活动概况 - 活动于9月26日至28日举行,组织省级老同志赴郑州市、开封市、周口市、郑州航空港区参观调研 [1] - 调研主题围绕内河航运建设、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1] - 调研地点包括郑州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黄河悬河文化展示馆、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郑州国际陆港、比亚迪工业园、沙颍河航道、周口港、益海嘉里(周口)现代食品产业园 [1] 行业发展与建设成效 - 行业在构建现代化交通运输大通道上取得显著成效 [1] - 规划建设贾鲁河复航工程、推进周口港转型升级获得高度评价,被认为是构建中部便捷出海水运通道的关键之举 [1] - 上述举措对推动国家重大战略互联互通、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重大意义 [1] 公司参与情况 - 比亚迪工业园作为调研地点之一,公司业务与地区产业发展紧密相关 [1] - 益海嘉里(周口)现代食品产业园作为调研地点之一,公司业务受益于当地交通物流建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