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斗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长株潭走访记:工业老城如何焕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1 20:2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冉黎黎 工业老城如何转型?这是记者在走访位于湘江畔的长株潭三城时,脑海中经常萦绕的问题。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跟随工业和信息化部"新型工业化媒体调研行"湖南站采访活动走访了长沙、 株洲、湘潭三地的多个企业。 如何发展?记者注意到,其中一大关键在于长株潭三地借助产业基础和政策服务,从空间与时间两个维 度上发力。 空间维度上,株洲与长沙借助产业集聚,让近距离的产业配套成为培育新兴产业的空间优势。 株洲方面,近年来,湖南省高度重视北斗产业发展和规模应用,株洲市被明确为全省北斗产业发展的主 要承载地。株洲尽管在北斗产业上没有基础,但本地的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等国家先进制造 业集群远近闻名。这一优势,便成为了吸引企业入驻的一个切入点。 因为卫星需要精密加工、需要航天材料,株洲的产业基础与卫星制造形成天然的适配性。 长沙方面,则在上下游产业配套上下功夫,"不用去外地"被当地企业反复提及,作为文旅全产业链综合 服务商的明和集团便是其一。 从历史上看,这三座城市是我国工业版图上的重要坐标,在工业领域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长沙的工程 机械产业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积淀与磨砺,而株洲、湘潭均为老工业 ...
长株潭走访记:工业老城如何焕新?丨记者观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1 20:05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跟随工业和信息化部"新型工业化媒体调研行"湖南站采访活动走访了长沙、 株洲、湘潭三地的多个企业。 从历史上看,这三座城市是我国工业版图上的重要坐标,在工业领域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长沙的工程 机械产业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积淀与磨砺,而株洲、湘潭均为老工业基地,在钢铁、轨道交通等产业上 也积累深厚。 工业老城如何转型?这是记者在走访位于湘江畔的长株潭三城时,脑海中经常萦绕的问题。 但是,曾经的辉煌既有可能是发展的动力,也有可能是发展的包袱。这次走访中记者发现,这三地都在 积极发展新兴产业。 如何发展?记者注意到,其中一大关键在于长株潭三地借助产业基础和政策服务,从空间与时间两个维 度上发力。 因为卫星需要精密加工、需要航天材料,株洲的产业基础与卫星制造形成天然的适配性。 湘潭是"一五"时期建设起来的工业城市,制造业基础较好,但在医疗器械产业上却没有产业基础。 怎么办?那就从服务上"下手"。记者了解到,医疗器械产业园组建了15人团队,企业对接后,3天内便 可出具标准化落地建议书。通过全流程解决问题,让企业的一个产品能够提前上市,企业就有可能提前 占领市场。 长沙方面,则在上下游产业配套上下功 ...
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着力构建“北斗+低空经济”“北斗+人形机器人”“北斗+人工智能”等新场景
证券时报网· 2025-11-17 20:19
行业战略方向 - 强化机遇意识,抢抓航天强国建设机遇,加快壮大产业规模能级 [1] - 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入实施“链长+链主+链创”融合机制 [1] - 加快构建“芯、星、端、网、数、用”全产业链的发展格局,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1] 研发与创新重点 - 强化研发创新,集中力量开展联合攻关,突破更多“卡脖子”难题 [1] - 加大行业龙头企业引育力度 [1] 应用场景拓展 - 强化场景应用,着力构建“北斗+低空经济”、“北斗+人形机器人”、“北斗+人工智能”等新场景 [1] - 以北斗系统应用赋能千行百业 [1]
11.11犀牛财经早报:存储产业链上下游迎“超级周期” 全球首款2nm手机渲染图出炉
犀牛财经· 2025-11-11 09:33
银行业与信托业 - 截至11月10日,年内商业银行各类债券发行规模达2.95万亿元,同比增长14.79% [1] - 二级资本债与永续债合计发行约1.38万亿元,成为主力品种 [1] - 10月份标品信托产品成立规模环比增长12.86%,行业加速向标品信托业务转型 [1] 北交所公司动态 - 北交所10余家企业召开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包括民士达、同惠电子等 [1] - 多家公司在半导体、机器人、新能源等新兴领域布局展现出良好增长潜力 [1] 存储产业链 - 海外存储厂商闪迪宣布调涨闪存合约价格,涨幅高达50% [2] - AI技术迅猛发展是推动存储市场需求高涨的根本动力,高端存储产品需求井喷式增长 [2] 消费电子市场 -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为849万台,同比增长10.9% [2] - 消费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12.3%,产品迭代上新有效刺激市场需求 [2] 北斗与时空信息产业 - 工信部将加速推动北斗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新场景的深度融合应用 [3] - 北斗规模应用已进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关键阶段 [3] 文旅与消费市场 - 东北地区依托冰雪资源,期待通过丰富活动和服务吸引游客,新一轮冰雪游热潮蓄势待发 [3] - 截至11月10日,2025年电影市场总票房达450.18亿元,后续4部大IP电影上映有望助力全年票房突破500亿元 [4] 能源与大宗商品 - 国内成品油价迎年内“第七涨”,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调125元/吨和120元/吨 [4] -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容量达到4461万千瓦,已连续四年保持世界第一 [5] 科技与互联网 - 三星Galaxy S26系列将全球首发Exynos 2600芯片,这是全球首款2nm手机芯片 [5] - 抖音电商治理“虚假低价”违规引流行为,已封禁异常低价商品100余个,限制经营商家52个 [5] - 工信部通报39款APP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唱吧因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被通报 [6] 公司经营与资本运作 - 西贝自10月以来在全国多地累计闭店近10家,门店闭店为统一安排 [6] - 上港集团成立上海长滩之光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4亿元 [7] - 手术机器人企业康诺思腾完成约2亿美元C+轮融资,其腔镜手术机器人已获NMPA批准上市 [8] - 中国联通控股子公司智网科技重启IPO,由中国联通直接持有68.88%股份 [8] - 兴业科技股东春宏股权拟减持不超过3%股份,减持原因为资金需求 [9] - 江南化工成功竞得顺安爆破100%股权,以挖掘西南地区市场机遇 [10] - 科陆电子宜春储能基地年产能约10GWh,正在印尼建设初期规划产能3GWh的储能生产基地 [11] - 剑桥科技悉数行使超额配股权,H股发行股份由6701.05万股增加至7706.2万股 [11] - 瑞玛精密设立全资孙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等 [12][13] 全球金融市场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道指涨0.82%,标普500指数涨1.54%,纳斯达克指数涨2.27% [14] - 芯片股和AI概念股大涨,芯片指数涨3%,英伟达涨近6% [14] - 原油盘中涨超1%连续两日反弹,黄金涨近3%至两周新高 [14]
优化金融服务供给 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金融时报· 2025-11-07 09:05
调研活动概况 - 金融监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于11月3日至5日赴湖南、湖北进行调研,重点围绕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强化央地监管协同等议题 [1] - 调研活动包括与地方党委和政府座谈交流,实地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并看望慰问基层干部职工 [1] 金融政策导向 - 强调金融监管总局将引导金融机构优化金融服务供给,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以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 - 要求持续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健全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系 [2] 区域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重点(湖南) - 在湖南实地调研先进装备制造业、北斗产业、数字产业等相关企业 [1] - 强调银行保险机构需聚焦新型工业化重大战略任务,优化金融服务模式,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助力湖南“三个高地”建设 [1] 区域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重点(湖北) - 在湖北实地调研集成电路、激光设备等相关企业,关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 - 强调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强化全周期综合金融保障,以更好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2] 金融监管体系建设 - 调研期间前往湖南、湖北金融监管局及下属分局、支局,了解基层党建和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2] - 强调要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实施“四新”工程巩固提升年行动,并不断提升支局履职能力,将“四级垂管”优势转化为监管效能 [2]
丁薛祥在湖南调研
央广网· 2025-09-26 15:23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 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1] - 指出制造业是立国之本 强国之基 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集群 推动产业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 [2] - 做好企业科技创新这篇大文章 以颠覆性创新支撑“换道超车” [2] 新型研发机构与文化科技融合 - 新型研发机构需总结经验 着力探索新型体制机制 实现市场化运行 [1] - 推动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 智能化转型 以新技术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1] 北斗产业与重点技术融合 - 集中力量攻克北斗关键技术难题 推动北斗与卫星互联网协同发展 [1] - 加快北斗成果转化运用 促进北斗与人工智能 低空经济等深度融合 推进规模应用 [1] 调研企业与具体实践 - 调研湖南先进技术研究院 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 了解新型研发机构运行 文化与科技融合情况 [1] - 调研湖南中电星河电子有限公司 了解北斗产业发展和规模应用情况 [1] - 在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实地察看智能制造生产线和重型机械展示 [2]
丁薛祥在湖南调研时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新华财经· 2025-09-25 13:42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 - 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1] - 新型研发机构需探索新型体制机制,实现市场化运行以释放创新活力 [1] - 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供需对接,提高共性技术研发能力 [1] 文化与科技融合 - 推动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智能化转型,以新技术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1] - 调研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了解文化与科技融合情况 [1] 北斗产业发展 - 湖南省是北斗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和应用示范区 [1] - 需集中力量攻克北斗关键技术难题,推动其与卫星互联网协同发展 [1] - 加快北斗成果转化运用,提升全产业链发展水平,并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深度融合 [1] 制造业升级 -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需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 - 统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和未来产业培育,发展特色产业集群 [2] - 企业需突破原创性、引领性关键技术,以颠覆性创新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 企业调研实例 - 调研湖南中电星河电子有限公司,了解北斗产业发展和规模应用情况 [1] - 在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实地察看智能制造生产线和新能源、智能化重型机械 [2]
武汉发展曲线何以昂扬向上 ——大城奋进·武汉“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实践
长江日报· 2025-09-15 10:56
经济总量与增长 - GDP从2021年的17716.76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万亿元,成为中部地区首个“2万亿俱乐部”成员 [4][6] - 2022年GDP达18866.43亿元,位列全国第八,GDP增速在全国经济总量前十城市中连续两年位居第一 [5] - 2024年GDP增速为5.2%,经济总量继续保持中部地区城市首位,2024年上半年GDP达10592.80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7][8] - 过去5年,GDP每年跃上一个千亿台阶,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城市前十、中部第一 [3][7] 产业结构与创新驱动 - 连续4年“新春第一会”均聚焦科技创新,2024年将市科技局改革重组为市科技创新局以整合资源推动创新 [11] - 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北斗五大优势产业 [11][12] - 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达50%,近3年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数字经济跃升全国十强,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居中部城市之首 [12] - 2024年民营企业数量突破百万家,达到102.5万家,民营经济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79.3% [16] 新兴产业发展 - 低空经济领域汇聚170余家代表性企业,覆盖研发制造、核心零部件、低空应用等全链条,御风未来研发的E40无人机具备50公斤级有效载重能力、超100公里满载航程 [2][16] - 人工智能产业近千家企业覆盖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全链条,汉江湾人工智能产业园实现“开园即满园”,23家企业首批入驻 [12][16] - 建设10个湖北实验室,其中8个落地武汉,专注于光电科学、空天科技等领域,九峰山实验室运营2年多已吸引30多家创新企业聚集,总估值超过百亿元 [17] 区域经济与资源集聚 - 武汉都市圈经济总量达3.6万亿元,占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比重从2020年的23.6%提升至29% [18] - 武汉拥有全省近二成的人口、超三成的GDP、近四成的企业数量、超五成的财政收入、近六成的进出口额、近七成的科创资源 [8] - 各中心城区加速发展都市工业,碳汇大厦汇聚72家“双碳”领域企业,光明中心聚集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垂直厂房实现研发、生产、销售“一楼通达” [17]
在这里,乘“数”而上
金融时报· 2025-09-03 09:07
企业规模与增长 - 2025年上半年宜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四上"企业总数达860家 增速居湖北省第一 [1] - 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年营收目标突破1000亿元 [1] 算力集群建设 - 2024年在建算力规模超10000P 规模居湖北省第一 [1] - 2025年上半年建成智算规模突破3000P [1] - 宜昌正加快成为湖北省最大规模算力集群 [1] 产业发展优势 - 三大核心优势包括绿电资源 地理优势 安全保障 [1] - 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1] - 打造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和北斗规模化应用示范区 [1] 重点项目进展 - 北斗产业园项目以"北斗七星"为概念设计 2023年9月开工 预计2025年9月建成运营 [1] - 获得财政部专项债支持9.22亿元 [1] - 首批签约企业包括依讯北斗 青葵智造等10余家企业 总投资约10亿元 [1] - 采用"边建设 边装修 边入驻"模式推进 [1]
发展航船破浪行则必至
长江日报· 2025-08-19 10:03
经济表现 - 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0592.8亿元 增速5.5% 高于全国水平0.2个百分点 规模和增速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5 [3][15] -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3% 在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1 [16] - 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民间投资增长13.5% 上半年召开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对接会52场 [16] 新质生产力发展 - 低空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同比增长20%以上 汇聚170余家代表性企业 获批32条商业试点航线 [4][17] - 北斗产业规模约339亿元 同比增长31% 集聚企业超300家 全球首款北斗优先全频点高精度芯片发布 [5][16] - 生命健康产业规模同比增长约20.1% [5][16] - 构建超630家创新平台 形成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 [7][16] 现代化产业体系 - 实施"965"产业链链长制 形成"一链一表"任务清单 建立"链长+链主+链创"长效机制 [7] - 市级重大项目中产业项目总投资占比58.5% 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较上年增长26.7个百分点 [16] - 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武钢等重点企业能效改造后单位GDP能耗较2021年累计下降超10% [12] 物流枢纽建设 - 成为全国首个集齐"五型"国家物流枢纽的省会城市 物流业增加值增长37.1% [7][9] -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低于全国整体水平1.9个百分点 达12.2% [9] - 中欧班列连续两年发行超千列 辐射欧亚大陆40国120城 [9] - 阳逻港设计通过能力超280万标箱 合作覆盖国内35个港口 120余个铁路场站 [9][17] 区域协同发展 - 印发《武汉都市圈发展2025年重点工作清单》 明确103项年度任务 [10] - 武汉都市圈"一圈通办"办件量超80万件 设立6个离岸科创园 支持8个协同创新项目资金400万元 [11] - 形成"主链在武汉 配套在都市圈"的产业发展格局 光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跨市协同 [10] 绿色低碳转型 - 氢能示范线累计加氢超120吨 车辆行驶超125万公里 减碳约1300吨 [11] - 上半年建设改造新能源汽车充电桩4.9万个 超时序进度11.2个百分点 [17] - 1-5月绿电购买量同比增长55% 绿证购买量为去年全年的2.6倍 [17] - 构建15个氢能创新平台 在3.8平方公里核心区聚集70余家机构 [12] 营商环境优化 - 实施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 推动市场法治开放政务产业科创等6方面111条工作任务 [7] - 加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 持续优化对外贸易营商环境 [7] - 19家供应链平台运行平稳 其中长江国贸营收同比增长62.1%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