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
搜索文档
财政部:继续实施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经济观察网· 2025-11-07 17:59
压实预算执行责任链条,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保障资金安全有机结合起来,推动资金和政策尽 快落地见效。 继续实施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对重点领域的个人消费贷款和相关行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 息,激发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潜力。 积极发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作用,加强财政与金融协同配合,将更多公共服 务纳入投资支持范围,积极鼓励民间投资发展。 经济观察网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财政部发布2025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下一步,财 政部将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
财政部:对重点领域的个人消费贷款和相关行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凤凰网· 2025-11-07 17:48
11月7日,财政部发布2025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下一步,财政部将用好用足更加积极 的财政政策。压实预算执行责任链条,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保障资金安全有机结合起来,推动资金和 政策尽快落地见效。继续实施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对重点领域的个人消费贷款和相关行业经营主体贷 款给予财政贴息,激发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潜力。积极发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作 用,加强财政与金融协同配合,将更多公共服务纳入投资支持范围,积极鼓励民间投资发展。 ...
内蒙古:将民生蓝图变成幸福实景
中国发展网· 2025-11-06 14:26
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显著提升。"四横十二纵"综合交通主骨架建成率达到84.3%,综合交通网里程达到 23.8万公里,自治区东西高速公路大通道全线贯通;集大原高铁开通运行,包银高铁开通运营进入倒计 时,群众的出行效率大大提高;呼和浩特盛乐国际机场即将建成完工,民用机场达到46个,覆盖全部盟 市,"空中道路网"越织越密。建成17条新能源外送通道,6条"沙戈荒"大基地配套外送通道纳规,电力 外送能力达到7500万千瓦,居全国第一位。引绰济辽工程隧洞段全线贯通,主要支流、中小河流治理、 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扎实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支撑的跃迁。新型基础设施加速 布局,"东数西算""东数西训"等场景加速落地,5G、大数据释放出巨大的乘数效应。 文化体育服务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内蒙古坚持"以文化人、以体育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图 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城乡,三级公共体育设施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 圈"、旗县级全民健身中心全覆盖。乌兰牧骑将党的声音和关怀送到草原深处;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 园(内蒙古段)、红山遗址群、万里茶道(内蒙古段)让历史文脉在北疆大地焕发新生;第十四届全国 ...
每日投行/机构观点梳理(2025-10-29)
金十数据· 2025-10-29 20:47
贵金属价格预测 - LBMA预测未来12个月黄金价格将达每盎司4,980美元,较当前水平上涨约27%,白银价格将从每盎司46美元升至59美元,铂金从1,544美元升至1,816美元,钯金从1,364美元升至1,709美元 [1] - 汇丰银行预计金价涨势将延续至新一年,并在2026年上半年达到峰值,突破每盎司4400美元关口,预计今年剩余时间金价将在3700至4050美元区间波动,年底目标价为3950美元 [1] - 花旗银行将0至3个月黄金价格预测从每盎司4000美元下调至3800美元,白银价格预测从每盎司55美元下调至42美元,理由是全球市场环境发生变化 [2] 原油市场展望 - 华泰证券维持2025—2026年布伦特原油均价预测为68、62美元/桶,预测2025年第四季度—2026年第二季度布伦特均价分别为63、61、60美元/桶 [2] - 华泰证券认为产油国"利重于量"诉求未改,60美元/桶的布伦特油价中枢在南美供应力量话语权大幅增强、全球能源转型提速之前仍有望得到长期支撑 [2] 人形机器人产业 - 中信建投看好机器人重回科技成长配置主线,特斯拉Optimus V3生产线启动时间推迟至2026年底前,但量产指引积极,目标2026年底启动百万台级产能,最终目标是Optimus 5.0实现年产0.5亿至1亿台 [3] - 中信建投认为特斯拉链仍是首选配置方向,其次为具备批量能力的主机厂供应链,推荐具备技术升级迭代的增量环节、有实质产品客户送样进展及预期差标的 [3] 电解铝行业 - 中信证券看好电解铝行业投资机会,预测2025-30年印尼氧化铝/电解铝产能年均增量将达320/56万吨,印尼项目投产将改变全球氧化铝成本曲线 [3] 消费领域政策展望 - 银河证券指出"十五五"时期服务消费是提振消费的重要着力点,文旅、养老、托育等消费领域有望迎来政策加码 [4] 汽车行业趋势 - 中信建投称乘用车"金九银十"数据向好但市场预期钝化,结构上仍看好高端化、智能化和出海主线,商用车则受益于补贴落地与出口放量 [5] - 中信建投预计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AI端侧产业有望受益于"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的科技自立自强、新质生产力等发展重心 [5]
银河证券:“十五五”时期文旅、养老、托育等消费领域有望迎来政策加码
证券时报网· 2025-10-29 08:35
宏观经济背景 - 有效需求不足是制约国内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 [1] - 经济结构性调整导致传统投资增速趋缓 [1] -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使出口依赖型企业面临压力 [1] 消费的作用与现状 - 消费在"三驾马车"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加凸显 [1] -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居民消费率仍然偏低 [1] - 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和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的重中之重 [1] 政策预期与方向 - "十五五"规划或将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1] - 规划将提供高品质消费供给和完善促消费长效机制 [1] - 供需两端协同发力下新消费浪潮正蓬勃兴起 [1] 重点发展领域 - 服务消费是提振消费的重要着力点 [1] - 文旅、养老、托育等消费领域有望迎来政策加码 [1]
中国银河证券:“十五五”时期 文旅、养老、托育等消费领域有望迎来政策加码
新浪财经· 2025-10-29 08:27
中国银河证券指出,"十五五"时期,有效需求不足仍是制约国内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随着经济结构性 调整,传统投资增速趋缓,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出口依赖型企业面临压力,消费在"三驾马车"中的 作用和地位更加凸显。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居民消费率仍然偏低。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做大做强国 内大循环的重中之重。"十五五"规划或将围绕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高品质消费供给、完善促消 费长效机制等方面释放消费潜力。供需两端协同发力下,新消费浪潮正蓬勃兴起。服务消费是提振消费 的重要着力点,文旅、养老、托育等消费领域有望迎来政策加码。 ...
“保楼市”还是“保孩子”?高层动真格,开始向住房“出手”了
搜狐财经· 2025-10-28 22:19
刚看到央行一季度报告时我愣了神: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已达40.7万亿元,占居民总负债的57.3%,1.72 亿购房者里31-35岁群体占比超六成。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报告显示,一线城市房价每降10%,生育意愿仅提升1.8%,但教育支出每降 10%,意愿能升4.2%。 可另一边,国家统计局刚公布的2025年出生率仅6.71‰,创下历史新低。 高层密集出台首付15%、利率3.5%的救市政策,可年轻人真会因为买房容易了就愿意生娃吗?这恐怕是 个伪命题。 第一个疑问:低门槛购房真能激活生育意愿? 上周跟杭州中介朋友聊,他说二季度改善型住房成交涨了12%,但31-35岁购房者里72%明确说"先换 房,再等等生孩子"。 这组数据戳中了关键——央行数据显示25-35岁群体债务收入比高达138.6%,每月还款额占收入的 53.7%,早已超国际警戒线。 我前同事小杨就是如此,今年用15%首付在苏州买了房,月供8900元占月薪七成,原本计划生娃的存款 全补了装修,"现在连奶粉钱都没着落,哪敢要孩子?" 政策只解了"买房难",没解"供房+养娃"的双重枷锁。 第二个疑问:楼市政策是否忽略了生育的隐性成本? 这组数据太真实了——我邻居 ...
更好发挥财政促消费的作用
经济日报· 2025-10-16 06:17
文章核心观点 -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扩大内需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 [1] - 财政政策在提振消费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多维度政策体系推动消费提质升级 [1][2] - 当前消费潜力尚未完全释放,需从收入保障、税制优化、服务供给等方面精准施策 [7] 系统性财政政策赋能消费 - 完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2014年的5.01亿人增至2023年的5.45亿人,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70元提升至123元 [2] - 通过税收优惠和专项补贴刺激大宗消费,2024年投入1500亿元支持设备更新项目超4600个,带动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5.7% [3] - 投入1500亿元支持汽车、家电等领域消费品以旧换新,拉动相关消费品销售额超1.3万亿元 [3] 培育服务消费与绿色消费 - 服务消费占比显著提升,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从2013年的39.7%提升至2024年的46.1% [4] - 通过税收优惠扩大服务消费供给,如生活性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由10%提高到15% [4] - 政府采购引领绿色消费,2023年优先采购环保产品575.1亿元,占同类产品采购规模的84.9% [5] -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明确公务用车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占比不低于30% [5] 优化财政资源配置以提振消费 - 强化财政支出导向,加大转移性支出力度,聚焦中低收入群体和关键民生领域 [8] - 完善税制结构,优化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 [9] - 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10] - 强化财政金融协同联动,通过贴息、风险补偿等机制降低居民贷款成本,鼓励信贷投向消费领域 [11]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蕴含重大机遇(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的中国经济专论)
人民日报· 2025-10-03 06:13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经济长期平稳健康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确定性和正能量 [1] - 中国从不缺乏投资机会和市场空间,经济转型升级将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1] 产业转型升级 - 中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其中80%为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将加速释放投资机遇 [1] - 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新产业新动能加快培育,多款人工智能大模型位居全球前列,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1] 科技创新和人才红利 - 2024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超3.6万亿元,投入强度接近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 [2] - 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发明专利数量均居世界首位,每年培养STEM专业毕业生超500万人 [2] 消费扩容升级 - 中国人均GDP达1.3万美元以上,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超50万亿元 [3] - 网上零售额连续12年全球第一,汽车、空调等销量全球第一,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消费占比达46.1% [3] 基础设施建设 - 中西部地区铁路、公路密度远低于东部沿海地区,传统基建仍有长期需求 [3] - 算力网络、移动通信、智慧城市等新型基础设施领域保持快速增长 [3] 新型城镇化和城市更新 - 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将提高质量水平,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 [4] - 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对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加强防洪排涝、地下管网等建设 [4] 保障和改善民生 - 2025年将实现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5个 [4] - 60岁以上人口超3亿人,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执业医师数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4]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圈”出幸福生活 打通城市经济“毛细血管”促消费增动能
央视网· 2025-09-19 12:36
政策扩围升级 - 商务部等9部门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向主城区和有条件县城社区延伸扩围,并升级为全龄友好型品质生活圈 [1] - 政策覆盖范围从地级以上城市扩大到有条件的县域地区,实现更基层群众覆盖 [3] 业态发展与民生服务 - 政策聚焦"一老一小",推动适老化适幼化改造,发展银发金街、童趣乐园、旅居康养、托育托管等品质提升业态 [5] - 鼓励发展银发列车、家政服务、社区食堂等为老服务,以及社区嵌入式托育、儿童书店、亲子餐厅等育幼业态 [7] - 推广共享会客厅、社区寄存仓、宠物服务等新业态模式 [9] 试点建设与服务覆盖 - 近五年已确定四批共210个全国试点,其中45个城市开展全域推进先行区建设 [10] - 平均每个生活圈覆盖便利店、超市等15种以上基本保障业态,养老机构、电影院等20种以上品质提升业态 [12] 消费促进与经济联动 - 推动便民生活圈与养老托育圈、健身圈、文化圈等相融合,形成综合消费布局 [12] - 发展街巷经济,打造活力街巷、银发金街、童趣乐园,举办社区市集、美食节等活动激发消费活力 [16] - 便民生活圈作为城市经济毛细血管,网点通达度与经济活力和消费拉动作用正相关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