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社区团购
icon
搜索文档
社区团购数据化选品逻辑:郑州团队锁定枣仁派,年销破千万关键?
搜狐财经· 2025-10-28 04:32
核心观点 - 引入数据化选品分析系统后,公司选品命中率从40%飙升至82%,滞销率从30%降至8% [3][8] - 核心产品“枣仁派”实现1分钟售罄1500单,全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并带动4款衍生单品实现百万级销量 [3][8] - 数据化选品系统通过三大核心动作,帮助公司从“盲目跟风”转变为“精准爆单”的运营模式 [3] 数据化选品系统应用成效 - 选品命中率提升42个百分点至82%,商品滞销率大幅下降22个百分点至8% [3][8] - 每月仓储和损耗成本节省近20万元,有效降低了试错成本 [8] - 系统应用后成功打造出年销售额超1000万元的王牌单品 [3][8] 数据抓取与分析 - 系统抓取本地消费数据,聚焦区域特定需求,发现“健康零食”类别中“无添加”和“坚果组合”产品搜索量3个月内增长67% [4] - “枣仁派”品类因兼具健康属性和地域特色,热度涨幅突破120%,成为重点锁定目标 [4] - 基于精准的本地消费偏好数据,公司得以摆脱跟风选品模式,笃定市场潜力 [4][5] 供应商筛选与评估 - 系统对比12家工厂数据,评估维度包括供货价、毛利空间、用户好评率、售后投诉率和发货时效 [6] - 最终合作方“好想你”凭借89%的用户好评率(高于行业平均15个百分点)和28%的合理毛利空间脱颖而出 [6] - 数据化评估替代了传统的样品品尝方式,使供应商选择过程更为可靠 [6] 市场测试与策略优化 - 采用小批量测试模块,首次推出1000单产品迅速售罄,并根据市场需求反馈及时调整供货和推广策略 [8] - 第二次上架1500单产品在1分钟内售罄,创下销售新纪录,验证了数据驱动的市场测试有效性 [8] - 小批量测试模式以最低成本摸清市场需求,避免了盲目囤货带来的潜在损失 [8]
反内卷需要法律“明文规定”
人民网· 2025-10-16 12:32
法律修订核心内容 -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于10月15日正式施行,历经三次修改以应对数字经济时代的挑战 [1] - 法律明确规定平台经营者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1] - 要求平台建立不正当竞争举报机制,形成“平台自查+监管监督”的双重防线 [1] “内卷式”竞争的定义与表现 - “内卷”被定义为一种非理性的、消耗性的、无序的竞争状态,市场主体陷入“比谁更低价、比谁更能耗”的零和博弈 [3] - 充电宝行业出现“2万毫安14.5元包邮”的极端低价产品,价格远低于合格电芯成本,导致电芯虚标、劣质外壳等偷工减料行为 [3] - 茶饮、咖啡、社区团购等领域出现“1元奶茶”、“1分钱买菜”等极端促销活动,使中小商家陷入两难困境 [4] 恶性竞争的负面影响 - 价格战突破质量安全底线,从商业竞争演变为对社会公共安全的潜在危害 [3] - 极端低价竞争导致市场被少数巨头垄断,消费者最终可能面临更高的价格和更少的选择 [4] - 这种竞争模式系统性地破坏了市场生态,损害了市场活力、公平及长远健康发展的根基 [4] 法律规制的意义与目标 - 将低于成本价销售且扰乱秩序的行为界定为违法,为市场主体提供清晰的行为准则,为监管部门提供明确的执法依据 [5] - 法律规制的核心意义在于重塑市场竞争逻辑,引导竞争围绕质量、技术、服务、品牌和创新等价值展开 [5] - 通过让破坏市场生态者付出法律代价,保护坚持长期主义、专注产品质量的企业,促使“良币驱逐劣币” [5] - “反内卷”有法可依是保障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策,旨在引导市场回归理性 [6]
社区团购小程序商城系统哪一家好?
搜狐财经· 2025-10-15 08:31
社区团购小程序商城系统选哪家?懂行的都看这几家 现在做社区团购,核心就靠一个好用的小程序——团长要能快速建群发链接、核订单,居民要能秒打开选品、查自提点,后台还要能轻松管库存、算佣金, 少一样都难做好。但找系统的时候,坑真不少:有的打开慢,居民点半天进不去,转头就去别家买了;有的功能不全,连"团长分佣自动结算"都没有,每月 对账能累吐血;还有的售后差,团购高峰小程序崩了,找客服半天没人理,白白丢了生意。 其实选对系统,能省一半力,结合做社区团购老板的真实反馈,挑出几家真能解决问题的,也提醒大家避开不靠谱的,帮你少走弯路。 做社区团购选云丰网,几乎是行业里的共识,口碑和实力都在线。最关键的就是打开速度,不管是早高峰居民抢新鲜蔬菜,还是晚高峰囤日用品,几百人同 时点链接都能秒加载,不会出现"转圈半天进不去"的情况——要知道社区团购拼的就是时效,慢一秒可能订单就跑了。它的社区团购案例多到能当参考库, 从小区生鲜团购、零食百货团购,到本地水果产地直供团购,甚至是宝妈专属的母婴用品团购,各个细分场景的成熟案例都有,不用你从零跟技术说需求, 对着同类型案例改改自提点、佣金比例,很快就能上线。而且口碑特别扎实,身边做了3年 ...
中年女性成“人肉补丁” 亲历乡村团购退潮
搜狐财经· 2025-10-14 09:04
讲述者供图 摘要: 我在暨南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和浙江台州、广西桂林的同学交流起来,他们村里都没有乡村团购。我好奇我们村的阿姨为什么做团长?2022年冬天,我妈 妈骑着小电驴载着我,拿着鸡蛋、牛奶和烟,去她们家里拜访。 第一个去的是吴春芳家,她不是最早的团长,第二个也算不上,但做得最积极,最会来事儿,一开始就主动送货上门。她让丈夫教她开三轮车,拿着清单一 家家送上门。三轮车是个技术活,个别的路没有做硬化,坑坑洼洼,甚至一些都很颠簸,没弄好,车都要翻。 平时村里红白喜事,吴春芳会做帮厨,她47岁,1米6,扎了一个马尾,总是笑脸相迎对待所有人。遇到小学生,都可以跟人家说上两句,"你们去哪玩去 了?""赶紧回去,都快要天黑了。"你就能明显感受到她跟所有人的热络。 我们村送货上门就是由她卷起来的。最开始的赵团长是不上门的,当吴春芳开始送货上门,她肯定也得做起来,不然就没有人在她这下单了——很明显的例 子就是赵团长对面的一家,哪怕只隔一条马路,但他们不太会用手机,去提货就嫌麻烦,就不再找赵团长了。 到后面卷得多了就都要送货了。除了吴春芳,其他团长都不会开三轮车,三轮车是男人开的,只能改造小电驴,前后放两个篮筐子送货。 ...
社区团购再战最后500米
每日商报· 2025-10-10 06:56
社区团购市场格局演变 - 杭州社区团购市场从2021年的百团大战经历迅猛扩张与战略收缩后,在2025年进入以社区为核心的新阶段 [2] - 市场竞争焦点从早期的团长争夺与价格补贴转向供应链效率与价值竞争,例如平台团长提成曾一度被哄抬至15% [3] - 本地玩家与全国平台同台竞技,避免了巨头通吃的局面,40余家本地工坊企业通过对接会实现年销售额增长20% [5] 供应链深度重构 - 供应链环节进行极限竞速,实现从临安山区采摘春笋到西湖区社区自提点仅需数小时的鲜度与效率提升 [3] - 采用产地直采与主播直销模式缩短链路,百姓渔港将阿拉斯加帝王蟹采购时间缩短至48小时,客单价288元的海鲜套餐售出万份 [3] - 平台策略转向SKU精简与仓储一体化以压缩成本,例如阿里推出硬折扣店超盒算NB,美团则以上午下单午饭到桌的时效性竞争 [4] 团长职能专业化升级 - 团长角色从自提点管理员升级为全链路服务顾问,需承担社群运营、售后调解及代下单等职责 [4] - 团长月收入从2023年的8000元增长至2025年的1.2万元,但考核指标新增复购率与客诉响应速度等五项维度 [4] - 行业通过系统培训与智能工具投入提升专业化,团长月流失率从18%降至9%,头部平台用户复购率突破60% [7] 社区商业生态融合 - 传统商业业态与社区团购深度融合,高端酒店后厨每日产出数百份单价8元的红烧肉,社区便利店化身前置仓 [5] - 政府政策支持精细化治理,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将6374个摊位纳入浙里办APP系统,推动团购自提点向社区便民服务站转型 [6] - 出现社区协同型商户,通过微信群与线下摊位结合或小程序实现线上转型,甚至实现跨区域渗透如九龙县牦牛肉干卖至上海 [6] 本地化与信任经济深化 - 团长通过超预期服务构建社区信任,例如组织烘焙沙龙与代购药品,使单个团长年销售额突破百万 [7] - MCN机构与直播带货成为新渠道,纳德大酒店通过抖音直播间单场销售39元红烧蹄髈超千份 [3] - 行业进入在地化深水区,团长被视为社区关系的路由器,修复被电商割裂的邻里信任 [7]
被遗忘的社区团购
投资界· 2025-08-31 15:15
社区团购行业兴衰 - 2020年社区团购经历爆发式增长与急速退潮 互联网巨头包括美团 拼多多 阿里 京东 滴滴等纷纷入场并投入巨额资金 但行业整体陷入严重亏损 美团优选所在新业务板块2020-2024年累计亏损超800亿[3] - 大厂竞争策略包括高额补贴和激进扩张 京东京喜拼拼悬赏2000万争夺区域市场份额第一 阿里淘菜菜为进入前三投入至少200亿 滴滴将车辆改为广告牌 美团和拼多多广泛招募乡镇团长[4] - 行业在2021年后快速降温 京喜拼拼 橙心优选 淘菜菜出现巨额亏损 中小平台如呆萝卜 十荟团倒闭 2020年底"九不得"条例限制无序竞争 但刷单等内部乱象也加剧行业困境 京喜拼拼单日GMV曾出现90%水分[10] 商业模式与成本控制 - 社区团购采用"次日达+自提"模式显著降低履约成本 单均履约成本仅为前置仓模式的1/20 运营成本比即时零售低40%[6] - 供应链环节通过精简SKU和预售制归集订单 上游减少中间环节 采用产地直采或单层批发 将整体加价率从45%压缩至20%以内[8][9] - 生鲜品类作为引流产品面临盈利难题 2020年底主要平台生鲜SKU占比降至40% GMV占比降至30% 接近传统商超水平[17] 生鲜品类固有挑战 - 生鲜行业利润空间有限 美团闪电仓通过销售日用百货将券前毛利率提升至50%以上 而社区团购因生鲜特性难以盈利[14] - 生鲜具有强区域属性 全国饮食习惯分散 供应链高度本地化 导致规模化扩张困难 区域企业如兴盛优选 朴朴 叮咚买菜 胖东来均呈现地域性特征[15] - 社区团购尝试拓展非生鲜品类如女装和数码未成功 用户核心需求仍集中在低价生鲜产品[18] 竞争格局与战略分化 - 2022年行业形成双寡头格局 多多买菜市占率44% 美团优选32% 2024年双方均以减亏为目标 美团优选于2024年6月停止服务[12] - 拼多多与美团战略定位不同 拼多多以农产品销售为核心目的 持续投入供应链优化 美团则将社区团购作为商品零售延伸尝试 现已转向新模式业务[22] - 即时零售快速发展对社区团购形成挤压 2023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6500亿 是社区团购的两倍 2024年主要平台单日总订单量突破2亿[22][24] 行业价值与前景 - 社区团购面临即时零售的全面竞争 即时零售凭借日用百货为主品类 外卖引流优势及闲置运力利用 展现出更清晰的盈利路径[24] - 该模式既未能成为互联网企业的战略船票 也未能实现稳定盈利 最终陷入增长空间被侵蚀的双重困境[24]
巨头撤场,“湖南胖东来”绝地求生
虎嗅· 2025-08-30 15:09
行业格局演变 - 社区团购行业热潮散去 互联网巨头调整业务 阿里3月砍掉淘宝买菜次日提服务 美团优选6月末退出亏损区域转向高效模式 多多买菜入局即时配送 [1][2] - 美团优选退出后行业格局调整 兴盛优选由防守转为进攻 7月敲定扩规模战略 让出两个点毛利率抢夺美团腾挪市场 [12][13] - 美团优选占据32%市场份额 多多买菜占44% 兴盛优选占17% [18] 公司战略调整 - 兴盛优选2023年后全国多地撤城 从鼎盛时期覆盖18个省收缩至湘鄂赣三省 [2][4] - 2024年初定下激进年增长目标 年中战略重心从追求规模转为追求盈利 [6] - 收缩战略恢复造血能力 2024年收获近17%毛利率和3%净利率 但GMV规模继续下滑 [9] 财务与融资状况 - 2018至2021年累计融资超50亿美元 资本方包括今日资本、红杉中国、真格基金等头部机构 [8][22] - 2023年12月投资方仅剩KKR和京东 目前知情人士称投资方只剩下一个 [7] - 按官网数据2024年GMV增长600倍达216亿元 但实际规模约150亿~160亿元 较2021年400亿~500亿规模大幅下滑 [10][11] 运营数据表现 - 湖南市场团点营业额显著上浮 长沙某团长7月单量增长三成 日均营业额从不足500元升至千元 [16][17] - 湖北江西两地年交易规模不足1亿元 团点密度和销售额远不及湖南 [19][20] - 新项目"百万兴店"进展不如预期 投入资金门槛过高 扩张缓慢 [6][33] 人事管理动荡 - 2024年间互联网空降高管几乎全部离职 包括技术、产品、运营、财务、HR负责人 年薪80万元以上高管均离开 [3] - 2023年末COO熊卫等多名高管离职 创始人内部整风摒弃大公司文化 [4] - 高管离职潮直接源于2024年战略转变导致的变相降薪 薪资包拆解为16个月 其中4个月年终奖与绩效挂钩 [5][6] 市场竞争策略 - 重启BD招聘筛选宝妈做金牌团长 提供运营维护、小区独家保护、直播间导流和最高12%抽成(普通团长6%) [14][15] - 依靠湖南市场熟人圈子优势 但出省作战能力不足 难以复制全国模式 [24] - 用户忠诚度极低 价格是唯一驱动因素 如12罐雪花啤酒美团售29元兴盛售36元 [28] 业务模式挑战 - 社区团购核心矛盾在于优质团长与服务难以规模化 [30] - "百万兴店"项目要求"驿站+超市+线上社群"复合业态 对经营者能力要求极高 [33] - 公司陷入两难:要规模需牺牲利润 要利润需放弃大规模扩张 [35]
被遗忘的社区团购
远川研究所· 2025-08-28 21:06
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 2020年社区团购行业爆发后迅速退潮,从战火燎原到监管介入用时不足一年[3] - 2022年行业形成双寡头格局,多多买菜与美团优选市占率分别达44%和32%[31] - 大厂旗下社区团购业务普遍严重亏损,2020-2024年间美团优选所在新业务板块累计亏损超800亿元[3][4] 商业模式与成本结构 - 社区团购采用"次日达+自提"模式,单均履约成本仅为前置仓模式的1/20[21] - 运营成本相比即时零售降低40%,通过团长承担"最后一公里"配送实现[22] - 供应链环节精简SKU并采用预售模式,将整体加价率从45%压缩至20%以内[25] 生鲜品类固有挑战 - 生鲜品类利润空间极其有限,客单价难提升、损耗率难控制、毛利率难保证[39] - 区域属性明显导致规模化扩张困难,全国饮食习惯高度分散[41][42] - 生鲜占社区团购SKU比重下降至40%,GMV占比降至30%,接近传统商超水平[45] 企业战略差异 - 美团将生鲜作为向商品零售延伸的手段,2024年将减亏作为首要目标[32][55] - 拼多多以农产品起家,将卖菜作为核心目的,持续优化供应链[54] - 京东曾设UE模型目标毛利率15%,配送成本10%,最终挤出2-3个点利润[33] 外部竞争环境变化 - 2023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6500亿元,是同期社区团购规模的两倍[57] - 即时零售以日用百货为主,美团闪购因盈利清晰被调整至核心本地商业[60] - 即时零售依托外卖高频流量和闲置运力,性价比优于前置仓模式[61] 行业衰退原因 - 疯狂补贴引发监管关注,2020年底"九不得"条例限制无序竞争[28] - 刷单灰产盛行,某平台1000万日GMV中900多万为水分[28] - 高频带低频预期未实现,非生鲜品类面临电商和即时零售双重挤压[47][49]
美团二季度营销开支大增77亿 三季度将加大投入应对竞争
南方都市报· 2025-08-27 23:46
核心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收入91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1.7% [2][3] - 第二季度经调整净利润14.93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89% [2][3] - 上半年收入178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4.7% [2] - 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124.4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41% [2] - 经营溢利率仅0.2% 较去年同期13.7%下降13.5个百分点 [3] - 经调整EBITDA利润率3.0% 较去年同期18.2%下降15.2个百分点 [3] 核心本地商业表现 - 收入65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7% [4] - 经营溢利37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75.6% [4] - 经营利润率5.7% 同比下降19.4个百分点 [4] - 外卖业务通过拼好饭和神抢手提升性价比餐品供给 [4] - 美团闪购业务订单量和交易金额实现强劲增长 [4] - 美团闪电仓已布局超过50000家门店 [4] 新业务发展状况 - 收入26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2.8% [5] - 占总收入比例28% [5] - 经营亏损19亿元人民币 同比扩大43.1% [5] - 经营亏损率环比改善3.1个百分点至7.1% [5] - 美团优选进行战略转型 退出亏损区域 [5] - 小象超市延长营业时间满足夜间需求 [5] - 海外品牌Keeta在香港巩固市场地位 在沙特扩展至20个城市 [5] 成本与费用结构 - 销售成本61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7.0% [6] - 销售成本占收入比例66.9% 同比增加8.1个百分点 [6] - 销售及营销开支22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51.8% [6] - 营销开支占收入比例24.5% 同比增加6.5个百分点 [6] - 成本增加主要源于骑手补贴提高和海外业务扩张 [6] 竞争策略与展望 - 公司坚决反对内卷 专注保障履约可靠性和价格实惠性 [3][6] - 预计第三季度核心本地商业将出现较大规模亏损 [7] - 将持续加大投入应对高补贴竞争环境 [7] - 认为行业补贴回归理性后外卖利润将恢复正常水平 [7]
京东换个“姿势”再战社区团购,剑指多多买菜、叮咚买菜
36氪· 2025-08-25 08:10
京东拼拼重新入局社区团购 - 京东通过"店中店"轻资产模式重启社区团购业务 新品牌京东拼拼在北京悄然布局 要求合作门店提供10平方米面积并位于600户以上小区入口附近[1] - 采用低价策略直接对标多多买菜 依托京东供应链和规模化采购优势发起价格战 例如1KG海天蚝油/1.8KG维达卫生纸/12瓶农夫山泉均比多多买菜便宜2元[1][2] - 此次重启属于战略必选项 旨在争夺下沉市场和高频消费场景 与京东外卖业务形成互补 避免将巨大市场拱手让人[1][9] 京东社区团购业务发展历程 - 2018年曾孵化蛐蛐购/友家铺子/京东区区购等项目 但受限于分散资源和局部供应链协同 未能成为新增长点[2] - 2020年底整合成立京喜拼拼 三个月内入驻12个省70多个城市 后因行业盈利难题于2021年中开始收缩 2022年6月京喜事业群解散[4] - 2023年整合京喜拼拼/七鲜等业务成立创新零售部 由闫小兵负责直接向CEO汇报 凸显战略重视程度[4] 行业竞争格局与主要玩家 - 多多买菜凭借农产品上行网络和极致成本控制已实现盈利 美团优选通过地推团队和运营效率占据市场份额 二者形成双寡头垄断格局[4][6][8] - 叮咚买菜采用前置仓模式侧重品质与即时性 2023年Q2GMV达65亿元(同比增4.5%) 营收59.8亿元(同比增6.7%) Non-GAAP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23.9%)[7] - 行业头部效应显著 竞争维度升维为供应链深度/运营精度/商品差异化的持久战[15][17] 京东拼拼差异化策略 - 商品层面强化自有品牌如京东京造/七鲜/京鲜坊/京悦 提升竞争力而非单纯低价白牌货[11] - 物流履约采用"次日9点提货"模式 通过轻资产店中店降低扩张成本[2][5] - 与京东主站生态深度融合 共享供应链资源实现互相引流 高频生鲜消费带动低频全品类销售[10][16]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行业存在低毛利/高运营复杂度痛点 高度依赖订单规模效应 头部玩家亦难以轻松盈利[4][8] - 用户习惯趋于稳定 后来者需付出更高成本改变心智 且需找到可持续商业模式而非追求规模[9][12] - 机会在于通过生鲜高频需求吸引下沉市场用户 积累区域消费数据反哺主站 协同产地仓/本地仓降低供应链成本[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