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产业
搜索文档
【西安】发布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
陕西日报· 2025-11-19 07:04
比对《目录》中不同产业的紧缺岗位占比数据,西安市当前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与数字产品服务业的 紧缺岗位占比最高,均为10.3%;电子信息产业、航空航天产业及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紧随其后,紧缺岗 位占比均达9.8%;汽车产业(7.9%)、数字产品制造业(6.5%),以及食品和生物医药产业、氢能与 储能产业(均为6.1%)的紧缺岗位占比也相对较高。 整体来看,重点支柱产业的紧缺岗位对各层级学历人才需求广泛,未来产业的紧缺岗位对博士研究 生学历人才需求强烈,数字经济产业的紧缺岗位对学历要求相对均衡。 本次《目录》围绕西安市产业发展布局,明确覆盖重点支柱产业领域、数字经济产业领域以及未来 产业领域,共收录紧缺岗位214个。其中,重点支柱产业相关的岗位有115个,数字经济产业相关的有53 个,未来产业相关的有46个。 《目录》指出,西安市电子信息产业紧缺岗位包括模拟IC设计工程师、算法工程师等;高端装备制 造业紧缺岗位包括电力电子研发工程师、机械研发工程师等;汽车产业紧缺岗位包括嵌入式开发工程 师、汽车项目经理等。 11月13日,记者从西安市人社局获悉:《2025年西安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近日发布。 《目录》旨在精准匹配 ...
中央重磅文件点题四大新兴支柱产业,这些城市已领跑→
第一财经· 2025-10-24 22:33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家“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将催生数个万亿元级或更大规模的市场,为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注入强劲动力 [3] - 新兴产业的发展呈现鲜明的区域集群化特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在特定产业领域形成显著集群效应 [3] -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在多个甚至全部四个产业中处于领先地位,部分城市如苏州、西安通过在单一领域深耕建立起强大竞争力 [3] - 抢占先机的城市有望迎来新一轮政策红利,并重塑未来中国城市竞争格局,进而影响区域人口流动、就业和消费市场 [4] 新能源产业 -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占据新能源产业城市竞争力前四席位,西安位列第五,共同组成第一阵营 [6] - 北京产业竞争力居首,在优质企业、创新能力、融资能力上表现优异,拥有中核集团、国家电网、中国华电等大型央企 [6] - 上海产业竞争力排名第二,产业规模和融资能力突出,正侧重打造核电装备全球供应链中心和智能电网标准输出高地 [6] - 广州产业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三,成长能力领先于北京和上海,构建了“垃圾发电+深远海风电”双循环体系 [6] - 深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表现出色,2024年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达293.5万辆,蝉联全国第一 [7] - 西安在新能源产业效益细分指标中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在光伏设备和核电设备制造具备竞争优势 [7] - 华东地区在新能源产业城市竞争力TOP50中占据压倒性优势,有25个城市上榜 [7] 新材料产业 - 中国新材料产业区域竞争格局呈现明显梯队特征,长三角和珠三角为第一梯队,环渤海为第二梯队,东北及中西部为第三梯队 [9] - 苏州在新材料产业领域领先全国,高居2024新材料产业城市竞争力年度TOP50排行榜榜首,新材料产业已成为苏州市第三个突破万亿的产业集群 [9] - 长三角新材料产业以科技创新与产业集群协同为核心,聚焦半导体、新能源材料,形成全产业链领先、国际化程度高的特色 [9] - 珠三角新材料产业以应用端创新见长,在电子化学品、新能源汽车材料等领域呈现“小而精”特色,拥有一批细分领域明星上市公司 [10] - 环渤海地区科研资源密集,产业基础雄厚,是国内新材料产业的主要策源地,在特种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等领域拥有长期研发生产积淀 [10] 航空航天产业 - 北京在商业航天十大影响力城市榜单中位居榜首,凭借头部企业总部与子公司数量双领先以及总部企业估值优势 [12] - 从2014年到2025年一季度,北京获得融资的商业航天企业达160家;2024年至2025年一季度,北京以58个商业航天融资事件远超其他城市 [13] - 截至2025年一季度,国内商业航天领域共有12家独角兽企业,其中5家位于北京 [13] - 上海、西安、成都、广州等城市展现出强劲竞争力,长三角、西北地区、成渝地区正逐渐形成商业航天的区域集聚效应 [13] - 深圳、合肥成为航空航天产业新兴势力,深圳在微小卫星研发设计制造及卫星系统应用等领域取得较大突破;合肥从0起步,已系统构建完整产业体系,集聚企业和机构超150家 [14] 低空经济产业 - 低空经济是区域经济竞争热门赛道,2025年有30个省份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国有250多个地市州政府提出发展低空经济 [16] - 深圳、北京、成都在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水平中位列前三;北京、深圳、上海三大城市已形成“头雁效应”,引领产业发展 [16] - 北京拥有1240家低空经济企业,企业在产业链上中下游布局最为均衡,形成高效产业协同效应 [16] - 深圳在低空产业规模上领跑全国,已聚集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超1900家,2024年低空经济年产值超过900亿元 [17] - 上海聚焦低空经济“高端制造与现代服务”赛道,聚集了全国约50%的eVTOL创新企业,拥有全国70%的民航体系专业人才,目标到2027年核心产业规模力争达500亿元以上 [17] - 国内低空产业形成以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成渝地区为四大组团的庞大城市“雁阵” [17]
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
证券时报· 2025-10-24 11:23
规划总体框架 - 《建议》共15个部分61条分为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是总论阐述十四五成就和十五五总体要求 第二板块为分论部署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 第三板块部署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等任务 [2] 宏观经济与市场环境 - 国内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 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3] - 提出统一市场基础制度规则 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充分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红利 [5]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 打造新兴支柱产业 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将催生数个万亿级或更大规模市场 [4] -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讯等成为新经济增长点 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4] 基础设施投资 - 十五五时期预计建设改造地下管网超过70万公里 新增投资需求超过5万亿元 [6] 海洋经济发展 - 海洋经济总量已突破10万亿元 将加强海洋开发利用保护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海洋强国建设 [7] 对外开放与贸易 - 以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市场准入和开放领域 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8] - 推动贸易创新发展 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三大支柱均有部署 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 [8]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 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11] - 建设开放共享安全的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 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11] - 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 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 [11] 人口与社会发展 - 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优化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励政策 发挥育儿补贴个税抵扣等政策作用 [9][10] - 发展普惠托育和托幼一体化服务 完善落实生育保险和生育休假制度 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10]
“能级”定“薪级” 创新有回报 镇江首个产业集群产改联盟薪酬激励集体协商举行
镇江日报· 2025-09-15 07:35
协商事件概述 - 镇江经开区航空航天产业园举行产业集群产改联盟“能级工资与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协商 [1] - 协商由行政方和职工方代表参与,以数据和政策为依据达成共识 [1] - 协商采用“上代下”模式,由市总工会、经开区总工会全程指导并深度参与 [2] 协商达成的具体协议 - 签订协议包括建立学历津贴、职称技能岗位津贴、师带徒津贴、创新争优奖补等 [1] - 协议惠及职工2370人 [1] - 建立三档学历薪级起点和职称技能等级(岗位)双通道津贴 [1] - 师带徒奖励可达千元,创新争优最高奖励3万元 [1] 协商模式与实施意义 - 协商模式通过搭建大平台明确最低标准和基础条款,为产改联盟企业“二次协商”提供参照 [2] - 该模式解决了基层协商“不会谈、不敢谈”的难题,提升了协商效率和可操作性 [2] - 旨在将技能等级、创新成果、岗位贡献等要素转化为工资结构中可衡量、可兑现的组成部分 [2] - 目标是打通“创新投入-价值创造-个人收益”的良性循环,使薪酬体系反映产业工人实际价值贡献 [2]
黑龙江出台政策 支持航空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10 08:14
黑龙江省航空航天产业支持政策 - 推动构建现代化航空航天产业集群,目标为特色鲜明、要素集聚、智能高端、开放自主 [1] 航空装备发展措施 - 加快"整机+配套"协同发展,支持整机产品适航取证和市场开拓 [1] - 将取得民航局PMA认证和工程批准书的产品纳入省重点新产品目录 [1] 航天产业发展方向 - 推动研发制造服务一体化,包括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1] - 支持卫星制造企业发展和卫星运营服务基地建设 [1] 产业创新支持政策 - 对研发投入超50万元企业按存量和增量给予补助 [1] - 支持企业牵头攻关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领域包括新材料、核心部件、通用航空装备等 [2] - 鼓励产学研共建创新平台,建立协同创新体系 [2] 技术装备攻关专项 - 每年实施总投资超1亿元的重大技术装备项目 [2] - 重点领域涵盖航空发动机、航天飞行器、卫星+应用、人工智能+应用等 [2]
两部门:研究商用飞机、商业遥感与卫星互联网领域综合参数智能化检测和在线校准技术 带动航空航天技术协同创新
快讯· 2025-07-09 14:54
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 - 市场监管总局和工信部联合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 [1] - 方案聚焦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宇航重大工程、商业航天、商用飞机、航空发动机、低空经济等领域 [1] - 将开展航天器在轨运行、卫星遥感与通信、空间探测等关键共性计量技术研究 [1] - 重点研制空间用量子自然基准原理样机并进行典型实验验证 [1] - 解决空间站长期在轨真空泄漏和材料放气率测量难题 [1] 航空航天领域关键技术突破 - 攻克低空航空器智能感知、定位导航、能源动力等关键参数测量校准技术 [1] - 研究商用飞机、商业遥感与卫星互联网领域综合参数智能化检测和在线校准技术 [1] - 形成典型应用示范以带动航空航天技术协同创新 [1] 计量技术应用方向 - 商用飞机智能制造领域将开展计量技术研究 [1] - 低空航空器领域重点突破智能感知和定位导航技术 [1] - 卫星互联网领域将开发智能化检测和在线校准技术 [1]
黑龙江出台17条新政支持航空航天产业
快讯· 2025-07-03 19:32
黑龙江省支持航空航天产业政策 航空装备整机支持 - 支持航空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或项目引进加快整机产品适航取证和开拓市场 [1] - 对取得航空器整机型号合格证或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按取证产品年度销售收入的50%给予一次性奖励 单个型号最高奖励1000万元 [1] - 航空发动机整机单个型号取证奖励上限为500万元 [1] 航天科技基础设施与卫星奖励 - 航天领域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每年最高可获得1000万元奖励 依据科研支撑能力 开放共享及本地转化情况 [1] - 成功发射入轨的卫星及核心部件(平台 推力器 高通量载荷等)按销售价格5%给予研制企业奖励 单设备不超过100万元 [1] - 每户企业年度卫星相关奖励总额上限为2000万元 [1]
黑龙江省17条举措 支持航空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
快讯· 2025-07-02 20:11
政策背景 -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黑龙江省支持航空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推动航空航天产业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 [1] - 政策旨在加快构建特色鲜明、要素集聚、智能高端、开放自主的现代化航空航天产业集群 [1] 政策依据 - 政策基于《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2024—2028年)》和《黑龙江省未来产业孵化加速计划(2024—2027年)》等文件精神制定 [1] - 同时参考《黑龙江省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 [1] 政策目标 - 推动航空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现代化产业集群 [1] - 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和开放自主能力 [1]
季报板块业绩结构性回暖,关注订单基本面触底回升
中信建投· 2025-05-18 23: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军工板块营收增1.16%,船舶、航发、航空营收正增长,归母净利润下滑;2025年一季度部分板块回暖,行业业绩有望触底回升 [1][2] - 军工行业进入新一轮周期,呈现结构性增长,建议围绕传统军工、新域新质、改革出海三条主线配置 [2][4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核心观点 1.1 2024年年报回顾 - 162家重点公司营收7649.03亿元,同比升1.16%,船舶、航发、航空营收正增长,地面兵装等板块下降 [10] - 归母净利润266.55亿元,同比降38.01%,仅船舶板块正增长 [12] - 毛利率从19.8%降至17.7%,净利率从5.69%降至3.48%,产业链各环节毛利率均降 [14] - 四费费用率总体降0.09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增,财务费用率升,销售费用率降,管理费用率持平 [20] - 应收账款和存货增加,经营净现金流下降,合同负债小幅增加 [23][24] 1.2 25年一季度回顾 - 162家重点公司营收1538.94亿元,同比升2.35%,地面兵装、船舶等板块营收正增长,商业航天承压 [29] - 归母净利润73.10亿元,同比降7.80%,船舶、地面兵装、航天(弹)利润正增长 [32] - 毛利率从18.9%降至18.6%,净利率从5.27%降至4.75%,产业链各环节毛利率涨跌不一 [34] - 多家公司发布订单公告,关联交易预计增加,军工板块基本面加速回暖 [38] 1.3 估值回暖叠加周期重启 - 军工行业处业绩预期到兑现转折点,2025年进入业绩兑现阶段,板块结构性分化或更明显 [43] - 中证军工板块PE为102.68倍,受印巴冲突和行业基本面改善催化上涨 [43][61] 1.4 投资策略 - 军工行业进入新一轮周期,由“量价齐升”过渡到“量增价稳”等阶段,建议围绕三条主线配置 [44] - 传统军工关注航发、船舶、航空航天产业;新域新质关注新式战争、新质生产力、新技术相关行业;改革出海关注有资产整合预期和军贸市场竞争力的公司 [2][44] 二、每周板块数据回顾 2.1 板块指数 - 本周上证综指涨0.76%,中证军工指数跌1.00%,跑输大盘1.76个百分点 [53] - 本月上证综指涨1.40%,中证军工指数涨3.24%,跑赢大盘1.84个百分点 [53] - 本年上证综指涨0.47%,中证军工指数跌0.27%,跑输大盘0.74个百分点 [53] 2.2 个股表现 - 上周利君股份等个股涨幅居前;月表现利君股份等居前;年表现航天南湖等居前 [56] 2.3 板块估值 - 军工板块整体估值102.68倍,受印巴冲突和行业基本面改善催化上涨 [61] 2.4 新股跟踪 - 列出兴图新科等多家新股的主营业务、总市值、最新收盘价和一周涨跌情况 [64] 2.5 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需求跟踪 - 展示全军装备采购信息网招标公告和采购需求数量统计图表 [71][73] 2.6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给出航发动力等多家重点公司的总市值、归母净利润预测和PE估值 [76] 2.7 军工基金复盘 - 列出富国中证军工等多只军工基金的单位净值、基金份额、年初至今份额变化、近一周涨跌和今年以来收益率 [80] 三、投资策略 宏观大势 - 国际局势复杂,中美战略竞争或强化,国防军费将长期稳健增长,2025年国防支出增7.2% [81] 传统军工 - 船舶行业水面舰艇放量,水下装备待发;航发行业产品谱系丰富,产能质量突破;航空航天增长稳健 [82][83][84] 新域新质 - 新式战争无人化智能化趋势明显,低成本弹药和智能化底座发展前景好 [85] - 新质生产力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大飞机市场空间大 [86][87][88] - 新技术MEMS器件、3D打印、陶瓷基复合材料发展良好 [89][90][91] 改革出海 - 军贸出海市占率有望提升;军工国改聚焦资产整合与重点领域控制 [92][93] 四、细分赛道行业动态 4.1 商业航天板块 - 我国成功发射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和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九号 [95][96][97] - 美国太空军斥资1760万美元打造“联合天线市场”,还将采购新相控阵卫星天线 [98] 4.2 低空经济 - 2024年我国通用航空持续增长 [99]
山东城市观察 | 获批“国家级”城市化定位!为什么是胶州?
新浪财经· 2025-05-10 09:44
青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核心要点 - 青岛市政府印发《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由国务院批复,明确了未来10余年的发展蓝图 [1] - 规划将青岛10个区市分为两类:8个国家级城市化地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西海岸新区、即墨区、胶州市)和2个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平度市、莱西市) [1] 国家级城市化地区定位 - 重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完善公共服务,保障建设用地,提升环湾都市区综合承载能力 [6] - 胶州作为唯一非市辖区的县级市入选,可能成为青岛发展的重要支点 [2][4] 胶州经济发展现状 - 新兴产业形成"3+2+1"梯队(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新能源产业、航空航天产业等),在全国县域经济排名第16(山东第一) [7] - 2024年一季度GDP首破4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8.7%,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等大项目为支柱 [7] -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超50%,其中创投风投基金规模251.8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额48亿元(占青岛26%) [7] 胶州战略地位提升 - 上合示范区核心区所在地,2024年带动山东与上合国家进出口额5316.2亿元(2018年的3.1倍),实际投资8.5亿美元(2018年的6.9倍) [12] - 山东省出台23项措施支持上合示范区扩能提质,增强"上合工具箱"功能(含11个平台载体) [14] - 规划明确胶州为三大副中心之一,重点保障对外开放门户和临空制造业用地需求 [14] 未来发展潜力 - 胶州是8个国家级城市化地区中唯一县级市,未来可能推进撤市设区 [15][16] - "丝路千古情"演艺项目将打造北方旅游地标,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9] - 与西海岸新区共建"一带一路"地方经贸合作先行区,打造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