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

搜索文档
中国技术持续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业发展
环球时报· 2025-06-12 15:52
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成果 - 中国农业科技人员在老挝选育出省水省工、适应性广的高产木薯新品种 [2] - 中国铁建装备的大型养路机械保障东南亚首条高速铁路雅万高铁平稳运行 [2] - 青岛积成电子在沙特建成超声波水表智能工厂 实现本土化生产并销往卡塔尔、阿曼等中东国家 [2] 国际技术合作与产业升级 -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与白俄罗斯在新能源、机械设备、大数据、AI、工业互联网领域深度合作 [2] - 青岛积成电子计划推动中国制水行业标准和管理经验走向更多共建国家 [3] - 中国企业从传统产品贸易向输出关键中间体、产能产线、供应链及标准管理转型 [5] 成渝地区科技合作计划 - 中国启动建设成渝地区"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计划3年内共建20余个国际技术转移节点 [5] - 成渝地区"双千"计划目标:2030年前实施千项科技合作项目 支持千名青年科学家双向交流 [5] - 重点布局人工智能、医疗健康、低空经济、高端半导体领域 构建技术引进至全球化链条 [5] 科技交流平台建设 - 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提出构建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机制化平台 [3] - 德国史太白公司高度关注成渝地区科技合作计划 聚焦全球技术转移与区域创新生态 [5] - 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指出新模式可提升国际合作效率并助力本土化品牌培育 [5]
“智慧田”增产有良方
齐鲁晚报网· 2025-06-12 09:15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潍柴雷沃无人农场采用搭载北斗导航和AI视觉系统的12公斤喂入量雷沃谷神收割机 实现自主收割作业 驾驶室无人操作 [1] - 收割机通过实时监测损失率 杂余率 破碎率 动态调整割台 滚筒 筛板参数 误差极小的笔直收割路径 [1] - AI大模型首次应用于"三夏"作业 包括作物 养分 灌溉 灾害4个模型 打通智慧农业管理平台与智能农机 [1] 产量预测与作业优化 - AI大模型整合遥感 气象数据 预测小麦产量分布 预估亩产600至650公斤 自动生成最优收获方案 [2] - 收割机根据产量分布自动调整作业速度 高产区域降低速度并增大风机滚轮脱粒清选动力 降低机械损耗 [2] - 无人机巡田数据与产量数据结合 生成变量作业处方图 为不同区域定制差异化水肥方案 [2] 农田监测与管理 - 淄博禾丰种业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 200余个田间传感器及气象站实时回传32项环境数据 [3] - AI算法提前72小时预测病虫害发生概率 自动生成全周期栽培方案 包含播期 密度 水肥管理等内容 [3] - 无人机航拍图以红黄绿三色标注麦田成熟度 实时掌握几千亩麦苗长势 [3] 智能农机与仓储 - 胶州农机服务队加装防缠草装置 智能农机作业效率明显提升 [3] - 麦粒存储筒仓配备18个测温传感器 智能通风系统在仓温超过28℃时自动启动 控制粮堆温度 [3] - 多光谱相机与激光雷达协同作业 构建农田三维高程模型 实时传输麦苗株高 亩穗数 穗粒数等指标 [2]
“让科技更好增进人类福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大家读)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2 06:11
全球科技治理与中国贡献 - 中国强调科技向善理念,旨在通过科技增进人类福祉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 - 中国科技合作强调分享与共赢,而非技术和财富垄断,有助于缩小国家间发展差距 [1] - 中国已在非洲建成20多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并通过"数字丝绸之路"加强电子商务应用 [1] 国际科技合作模式 - 中国与16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署118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 [1] - 中国企业参与非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帮助缩小"数字鸿沟" [1] - 中国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强调互利共赢与不干涉原则,区别于西方国家主导模式 [1][2] 具体合作项目与机制 -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项目已共同研制6颗卫星,建立"免费开放"数据共享机制 [2] - 数据共享范围扩展至非洲、拉丁美洲、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 [2] - 中国同"全球南方"科技合作路径包括知识共享机制、区域性技术中心建设和联合研发项目 [2] 全球科技治理倡议 - 中国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国际科技合作倡议》等多项全球科技治理方案 [1] - 中国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 [1] - 中国加入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推动完善全球科技治理 [1]
看,夏收里的科技范儿(四海听音)
人民日报· 2025-06-12 06:08
农业科技应用 - 冬小麦收获期自南向北推进 气象卫星 传感设备和智慧农机显著提升夏收效率 [1] - 安徽建成65个高标准农田气象监测站与85个自动土壤水分站形成"空天地"监测网络 [1] - 河南邓州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预警+大模型监测"提前预判天气变化 优化收割调度 [1] 智能农机发展 - 山东滕州应用"5G+无人驾驶"技术农机 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劳动强度 [1] - 湖北荆门新型粮食烘干设备一周内完成350吨小麦烘干作业 解决农户晒粮难题 [1] - 各类先进农机为"三夏"生产提供智能 高效 精准的服务支持 [1] 数字化服务转型 - 农户通过手机可预约收割 烘干 仓储等全流程服务 实现种植科学化和田管智能化 [2] - 夏收模式从传统"抢收"转向"智收"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提升作业从容度 [2] - 科技应用助力粮食稳产增收 强化国家粮仓保障能力 [2]
这项“国家任务”,为何落子成渝?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1 23:19
科技创新合作 - 菌草技术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落地生根 为当地创造数十万个就业机会 [1] - 中国-新西兰猕猴桃联合实验室成为全球最大红肉猕猴桃种质资源库 吸引埃及 巴基斯坦等国科研人员合作 [1] - "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构建"1+4+N"框架体系 包括科技人文交流 共建联合实验室等四大举措 [1] - 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在成都举行 由科技部等7方共同主办 [2] - 成渝地区与30余国签署70余个科技合作协议 实施300余项国际联合研发项目 [14] - 成渝地区国际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88亿元 组建"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联盟 [14] 科研设施建设 - 四川布局建设10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数量居全国第3 [7] - "拉索"观测站作为国际最灵敏伽马射线探测装置 有望揭开宇宙线起源之谜 [5] - 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覆盖2400米山体 具备全球领先的暗物质探测条件 [7] - 成都被称为"大科学装置之都" 汇聚大量科研机构 [7] 产业发展 - 成渝地区经济总量从6.3万亿元增长至8.6万亿元 占全国比重提升至6.5% [7] - 成都创新药企业创下多个"全球首个"纪录 成为中国医药创新高地 [10] - 腾讯"开悟"平台在四川布局 推动人工智能在交通 医疗等领域的应用示范 [12] - 四川发布40个"双向揭榜挂帅"项目 涉及人形机器人 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 [15] 人才培养 - 成渝地区培养200余名国际技术经纪人 [14] - 四川举办领导干部AI能力系列讲座 覆盖3万余人 [18] - 成都开展"科学大讲堂"活动 邀请前沿领域专家进行科普 [18]
智能农场上新,极飞农业无人车开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1 15:34
产品发布与定位 - 公司推出全新R系列农业无人车,精准锚定果园、大棚等复杂场景,与无人机形成"空陆协同"互补之势 [2] - 无人机在顶部喷洒和空中作业有优势,但无法满足大棚、果园等受限于空间和地形的场景 [2] - 公司敏锐捕捉到这一市场空白,决心开发一系列农业无人车产品 [2] 产品迭代与技术创新 - 公司在2019年发布首款无人车R80,此后陆续推出几款不同版本的农业无人车 [2] - 通过采用复合材料、人机交互等技术,并简化结构设计,R100与R200明显降本,同时进行全面升级 [2] - 全铝合金打造的轻量化机身,配合80厘米超窄车宽,R100能够轻松穿梭于2至4米的种植行间 [2] - 新一代四轮独立电机驱动系统,配合悬浮门式车桥结构,可以在泥泞路面平稳行驶 [2] - R系列搭载的车载睿喷系统,拥有120升智能药箱,借助离心雾化喷洒技术,实现每分钟8升的最大喷洒流量 [4] 性能与价格优势 - R100装配极飞智能超充电池,满载作业续航最长可达30分钟,最快12分钟充满一块电池 [6] - R100和R200推出平台版本,支持自由改造或加装,拓展更多应用场景 [6] - R100平台版套装起步价21999元,相较市场同类产品价格直降超40% [6] 生态系统与市场应用 - 公司重点打造智能农场生态,借助智能农场管理系统,为农业生产全流程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6] - 全国约1700家农场已接入该系统 [6] - 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极飞"超级农场"试验田,实现从插秧到收割的全流程无人化管理 [8] - 农业无人车负责果园、大棚的植保作业以及物资运输等关键环节,让整个生态系统的功能更加完善 [8]
徐州沼肥种植新技术助力小麦降虫害免生病
新华日报· 2025-06-11 08:23
小麦种植新技术 - 徐州市环能生态技术有限公司在徐州市农业农村局"银发生辉"专家组指导下,成功研发降虫害免生病的小麦种植新技术,80多亩示范田未发现赤霉病和蚜虫[1] - 该技术利用沼气发酵后的沼气肥种植小麦,实现降虫害免生病效果,但此前公众对此知之甚少[1] - 公司与同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合作攻关,2020年开始实景化试验研究[1] 沼气工程与技术 - 公司2017年在铜山区建成全区首家农业面源污染沼气治理工程,包括1200立方米太阳能沼气池、800立方米湿式贮气柜等设施[2] - 项目年处理粪污9800吨或秸秆1500吨,年产沼气38万立方米,为1000多户居民供气[2] - 2019年经检测,沼气池容产气率达1.3,沼气肥含有丰富营养元素和对病虫害有抑制作用的物质[2] 沼肥种植试验成果 - 试验规模从半分地逐步扩大到2024年80多亩,2025年春季未发现赤霉病、白粉病和蚜虫等病虫害[3] - 实现小麦种植全过程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产品连续两年通过国家有机认证(转换)[3] - 该技术模式2020年被农业农村部遴选为全国农村能源五大推广模式,并入选"无废城市"建设案例[3]
工商银行甘肃省分行:以金融之力助力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10 09:56
工商银行甘肃省分行金融支持概况 - 各项贷款余额突破2500亿元 [1] - 深度融入甘肃省"四强"行动和"五量"文章发展布局 [1] - 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国家建设和民生 [1] 科技金融赋能产业升级 - 科创企业贷款服务体系采用"投贷联动+场景生态"模式 [2] - 专精特新企业贷款覆盖169户,总额28.8亿元 [2] - 科创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26%,战略新兴产业贷款突破300亿元 [2] - 案例1:向甘肃蓝科石化提供5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支持传热节能技术研发 [2] - 案例2:为兰州西脉记忆合金公司定制2800万元抵押贷款,两周内完成投放 [3] 产业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 涉农贷款余额328.18亿元,覆盖农户40838户 [4] - 重点支持"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 [4] - 案例1:华羚乳品累计获9800万元融资,产品出口欧美及中东 [4] - 案例2:薯香园农业科技获980万元循环贷款解决季节性资金需求 [5] 民生金融推动共同富裕 - 推出"智慧餐饮"系统覆盖兰州牛肉面产业链,支付效率提升至秒级 [6] - 系统自2022年10月上线后扩展至标准中餐领域 [7] - 榆中县套岔岘村获综合帮扶,涵盖产业扶持、基建及教育 [7] 战略发展方向 - 锚定甘肃省社会经济需求,持续加大信贷投放 [7] - 深化重点领域服务创新,强化精准金融供给 [7]
瞭望·瞭望访谈 | 这称呼像鞭子,抽着我不能停下脚步——专访“农民院士”朱有勇
新华社· 2025-06-09 16:25
农业科技与乡村振兴 - 农业科技走进乡村大有可为,但必须解决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才能助力产业发展 [4][9] - 农业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农业科技是农业产业振兴的关键 [9] - 通过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是重要研究方向 [4] 科研成果转化与实践 -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用技术需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符合自然资源条件并与市场和农民需求相结合 [7] - 冬季马铃薯技术利用热区生态条件抑制病害,错季种植提高产量和效益,使冬闲田变成效益田 [7] - 葡萄避雨避病技术解决云南鲜食葡萄产业的技术瓶颈,种植面积达几十万亩,果农收入普遍增加 [9][10] 农民培训与内生动力 - 激活农民内生动力的关键在于"授人以渔",提供"用得上、见效快"的实用技术 [11] - 开办农民技能培训班培养2000多名乡土人才,推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 [11] - 田间地头培训模式分阶段教学,帮助农民系统掌握从种到销的真本领 [12] 农业科技发展方向 - 未来农业科技将呈现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16] - 重点聚焦生物育种"卡脖子"攻关、国产智能农机研发及种植方面的创新研究 [16] - 基因编辑和合成生物学推动设计育种,微型农业机器人实现精准作业 [16] 农业科技赋能乡村变革 - 通过生物育种、智能装备、数字技术提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17] - 推广生态循环技术减少面源污染,守护青山绿水 [17] - 科技驱动产业链升级培育特色高值农产品品牌,吸引青年人才返乡创业 [17] 年轻科研人才培养 - 培养年轻科研人才需引导他们胸怀"国之大者"、心系"民之所需" [19] - 农业科研需要"下得去"的实践精神和"坐得住"的钻研定力 [20] - 科研成果的价值应体现在服务生产、惠及农民上 [20]
合作绘出好“丰”景(民营企业“走出去”)
人民日报· 2025-06-09 05:44
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 - 民营企业连续6年保持中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地位 [1] - 山东、浙江、陕西等地民营企业通过技术输出、定制化产品、创新模式等方式拓展海外市场 [1] - 农业领域民营企业丰富中外合作形式,为全球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1] 山东利森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已在40多个国家建设272个温室大棚 [2] - 在新西兰建成100亩水培蔬菜大棚,斩获新西兰农业科学奖等专业大奖 [2] - 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温室项目使西红柿产量提高40% [2] - 针对不同国家气候特性研发定制温室技术,设立20余座"世界温室实验室"模拟全球气候场景 [3] - 寿光已有30余家企业开展农业领域对外业务 [3] 浙江四方集团有限公司 - "工农-12"型手扶拖拉机等小型农机具畅销"一带一路"国家 [4] - 实现"小批量"和"定制化"生产,如改进埃塞俄比亚收割机筛选系统、加宽印尼履带收割机履带宽度等 [5] - 通过"浙江农机走进非洲"云展会实现多国连线直播,精准对接非洲客商超百人 [5] - 社交媒体账号上线运营辐射非洲和东南亚市场,计划在肯尼亚举办农机培训会 [6] 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 - 在哈萨克斯坦建立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形成完整农产品供应链服务模式 [6] - 推广"订单农业"种植面积达150万亩,解决当地"卖粮难"问题 [7] - 通过中欧班列"长安号"运输农产品,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 [7] - 为哈萨克斯坦员工提供技能培训、留学支持计划等,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8] - 业务辐射中亚多国和俄罗斯市场,成为农业跨国合作示范企业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