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和铂医药-B(02142.HK)与Umoja Biopharma订立评估与授权协议 共同推进多款体内CAR-T细胞产品研发
格隆汇· 2025-11-05 20:11
合作交易核心 - 和铂医药全资子公司诺纳生物与Umoja Biopharma订立评估与授权协议,旨在结合双方技术平台共同推进多款体内CAR-T细胞产品研发[1] - 协议涉及诺纳生物的HCAb Harbour Mice平台和NonaCarFx平台与Umoja Biopharma的VivoVec平台相结合[1] - 此次合作标志着两家公司于2024年9月建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拓展[1] 交易条款与责任 - 根据协议条款,诺纳生物将有权获得首付款、潜在选择权付款,以及合作项目发现及开发相关里程碑付款[1] - Umoja Biopharma将负责所有后续产品的开发和商业化工作[1] 合作方背景与技术平台 - 合作方Umoja Biopharma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致力于在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开发体内CAR-T细胞疗法[2] - Umoja Biopharma的VivoVec体内基因递送技术可增强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对抗疾病的能力[2] - 该公司拥有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路易斯维尔的先进慢病毒载体开发和制造工厂[2]
和铂医药-B(02142)与UMOJA BIOPHARMA订立评估与授权协议
智通财经网· 2025-11-05 20:10
合作核心内容 - 和铂医药全资子公司诺纳生物与Umoja Biopharma订立评估与授权协议 旨在结合诺纳生物的HCAb Harbour Mice平台和NonaCarFx平台与Umoja的VivoVec平台 共同推进多款体内CAR-T细胞产品研发 [1] - 此次协议标志着两家公司于2024年9月建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拓展 [1] 协议财务与职责条款 - 根据协议条款 诺纳生物将有权获得首付款 潜在选择权付款 以及合作项目发现及开发相关里程碑付款 [1] - Umoja Biopharma将负责所有后续产品的开发和商业化工作 [1] 合作方背景与技术平台 - 合作方Umoja Biopharma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 致力于在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开发体内CAR-T细胞疗法 [2] - Umoja Biopharma的VivoVec体内基因递送技术可增强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对抗疾病的能力 [2] - 支持其核心技术的是该公司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路易斯维尔的先进慢病毒载体开发和制造工厂 [2]
靖因药业冲击IPO,聚焦小核酸创新药领域,尚未有产品获批
格隆汇· 2025-11-05 17:24
行业概况与市场前景 - 小核酸药物领域热度高涨,美股龙头Alnylam自上市以来涨幅超60倍,当前市值达559亿美元[1] - 诺华、罗氏等跨国药企以及国内多家上市公司均在加大小核酸药物布局[1] - 自2018年首款siRNA药物获批以来,全球主要市场已有7款siRNA产品上市,2024年有逾100种基于RNAi的药物进入人体试验阶段[12][13] - 2024年全球siRNA疗法市场规模达24亿美元,预计至2040年将增长至50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0.9%[13] siRNA疗法技术优势 - siRNA疗法通过设计与目标基因mRNA精准匹配的短合成RNA序列,能够选择性沉默多种疾病相关基因,从基因源头治疗疾病[9][10] - 与小分子和抗体相比,siRNA具有可成药靶点广泛、特异性高、免疫原性低、给药频率低(至多每年一次)以及药物相互作用风险低等关键优势[11] - siRNA提供了一种高度靶向、强效且持久的方法,克服了传统疗法使大量细胞内致病蛋白质处于“无法成药”状态的局限[9][10] 公司基本情况 - 靖因药业由OrbiMed Entities及Creacion Ventures于2021年联合创立,在圣地亚哥和上海浦东设立双总部,目前估值约为2.53亿美元[3][4] - 公司已完成三轮融资,募集资金总额约为1.44亿美元,截至2025年9月26日,OrbiMed实体合计拥有约40.46%的权益[3][5][6] - 公司由拥有南方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背景,并在OSI Pharmaceuticals、阿斯利康、药明康德等公司任职的冀群升博士领导[6][7] 核心产品管线 - 公司专注于siRNA疗法治疗慢性疾病,重点推进凝血功能障碍类疾病、心脏代谢疾病与肥胖症三大产品管线[16] - 核心产品SRSD107是一款潜在同类首创的靶向凝血因子XI的siRNA药物,已进入II期临床试验,通过与CRISPR Therapeutics合作推进[16][17][19] - 在I期试验中,SRSD107表现出高达95%的循环FXI水平的降低,且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相应延长2.4倍[19] - 关键产品SRSD216是一款靶向Lp(a)的siRNA候选药物,旨在填补目前尚无特异性获批疗法的心血管疾病管理未满足需求[17][22][23] 财务状况与运营挑战 - 公司尚未产生产品销售收入,2023年、2024年及2025年1-6月净利润分别为-3.09亿元、-3.42亿元、3450万元,两年半累计亏损6.16亿元[25] - 亏损主要源于研发投入,报告期内研发开支分别为2.33亿元、2.13亿元、6470万元[25] -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18亿元,估计现金可维持30个月的财务可行性[26] - siRNA领域仍面临脱靶效应和毒性风险、肝外递送挑战等技术难题[24]
WISE2025开麦啦!我们要找的就是你!
后浪研究所· 2025-11-05 15:44
大会核心观点 - 2025年中国商业正处于结构性转型期,旧规则失效,新生产力崛起,AI、新能源、生物科技成为创新核心驱动力[4][7][8] - 中国商业展现出韧性,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9.5%,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近2.7%[7] - 企业出海模式升级,从商品输出转向技术标准和商业模式的系统输出,形成蜂群式全球共生生态[8] - 消费者行为变化,理性消费与为科技感及情绪价值付费并存,零售业通过数据智能和IP体验重塑[8] - WISE2025大会旨在深度剖析中国经济韧性,通过七幕科技主题展示真实商业现场,聚焦硬核创新[4][6][12] 中国商业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9.5%,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近2.7%[7] - 技术密度、产业深度与创新广度共同构筑生态优势,驱动商业转型[8] 行业创新趋势 - AI技术从神坛走入车间,大模型应用于工业场景,脑机接口、量子传感等前沿科技接近产业化临界点[8] - 新能源与生物技术领域成为扛大梁的主角,推动结构性转身[4][8] - 传统行业通过硬核科技改造,植入赛博义肢实现重做,科技成为产品竞争力核心[13][15] 企业战略变化 - 出海模式从远征卖货升级为蜂群共生,凭借超柔性供应链和硬核技术嵌入全球市场[8][16] - 品牌建设注重科技感与情绪价值,通过数据智能重塑零售体验,IP与情绪识别创造感官超验[8][15] - 企业从商品输出者转型为技术标准和商业模式的系统输出者,实现赛博永生式全球布局[8][16] WISE大会内容设计 - 大会设计为七幕科技主题,涵盖新生、挑战者与科技浪潮、传统行业硬核改造、用户认知游击战、科技品牌打造、出海共生及新科技时代锻造[12][13][14][15][16][17] - 聚焦AI、出海、硬核科技、品牌重生等议题,展示真实商业现场而非表演正确[9][11] - 邀请600名一线实战派参与发问,包括AI实战派、出海老炮和品牌建筑师,强调真实场景与尖锐问题[18][19][20][21][22]
眭纪刚|解读十五五规划:发挥科技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观察者网· 2025-11-05 09:24
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整体目标 - 整体目标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并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1] - 科技是产业发展的先导,历史上的发达国家均通过抓住科技革命机遇发展关键产业而成为科技与工业强国 [1] - 新一轮科技革命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正加速学科交叉融合并引领产业变革,为培育未来产业和新兴产业提供新动力 [2] 科技与产业的辩证关系及实例 - 科技制高点是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关键技术,能决定国家在未来发展中的竞争优势,并影响国际政治格局 [4] - 掌握核心技术并推动产业化可使国家从技术追随者跃升为标准制定者,重塑国际秩序和竞争格局,例如中国企业在5G技术上的突破使其转变为标准制定者 [5] - 人工智能技术呈指数迭代发展趋势,推动产品研发周期缩短;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将彻底改变疾病防治,推动生物产业革命性发展 [2] 制造业的战略地位与政策调整 -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实体经济的根基,其能力与水平决定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6] - 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其创新能力是衡量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6] - 针对部分发达国家制造业外包导致实体经济削弱及国内制造业外移的趋势,《十五五规划建议》特别强调“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以防范经济风险 [7] 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 在经济发展较高阶段,技术、人力资本等创新要素取代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占据主导地位 [9] - 微观层面,企业通过创新提升产品性能或效率以获取超额利润,引发模仿和知识扩散,形成高质量发展微观基础 [9] - 中观层面,先进技术改变要素结构和需求,推动新兴产业成长和传统产业衰落,促使产业结构演进 [10] - 宏观层面,重大技术创新汇聚成技术长波,提升全社会创新水平,实现发展方式转变,最终达成高质量发展 [10]
上海益诺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股东询价转让计划书
证券日报· 2025-11-05 07:26
转让计划核心信息 - 股东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拟通过询价转让方式减持公司股份,转让股份总数为4,229,388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3.00% [3] - 本次转让不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进行,受让方为具备定价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机构投资者,受让股份后有6个月锁定期 [3] - 转让原因为股东自身资金需求,转让价格下限不低于发送认购邀请书之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70% [9] 出让方具体情况 - 出让方张江生药基地持有公司股份比例超过5%,但非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也非公司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 [5] - 出让方所持股份已解除限售,权属清晰,且不存在各项法规或指引规定的不得减持股份的情形 [6] - 出让方承诺有足额首发前股份可供转让,并严格履行相关义务 [7] 询价转让机制 - 价格确定原则为价格优先、数量优先、时间优先,若有效认购股数超过转让上限,累计有效申购的最低认购价格即为转让价格 [10] - 若有效认购股份总数少于拟转让数量,则全部有效认购中的最低报价被确定为转让价格 [10] - 组织实施本次询价转让的证券公司为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 公司状态声明 - 公司不存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第八章第二节规定的应当披露的经营风险 [12] - 本次询价转让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 [12] - 公司不存在其他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 [12]
美国生物技术公司Metsera涨幅扩大至12.6%
格隆汇APP· 2025-11-04 23:17
公司股价表现 - 美国生物技术公司Metsera恢复交易后,股价涨幅扩大至12.6% [1]
基金能当嫁妆了...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11-04 21:27
市场整体表现 - 全球主要股指普遍下跌,美股期货跌幅超过1个百分点,港股创新药和标普生物技术指数跌幅最大[6][7] - A股成交额在10月9日后首次跌破2万亿元,市场呈现补跌态势[11][14] - 从10月高点至当前,港股创新药调整接近-20%,科创50和恒生科技指数调整-15%以内,创业板指调整-7%左右,Wind全A指数调整不到-3%[14] 行业板块轮动 - 通信、电子、有色金属行业股价较去年10月8日高点上涨40-50%,已超越前期高点[16] - 石油石化、煤炭、美容护理、食品饮料等12个行业股价仍未突破去年10月高点,相差10个百分点或以上[16] - 石油石化、煤炭、公用事业等前期滞涨板块近期表现相对较好,食品饮料板块持续表现疲弱[17] 杠杆资金动向 - 上周四至本周二4个交易日内,融资盘净卖出前十大个股普遍大跌,除东方财富外其余9只个股跌幅均超过双创50指数和大盘[20][22] - 胜宏科技期间跌幅达-12.05%,融资净卖出26.43亿元;华虹公司跌幅-12.32%,融资净卖出6.10亿元[22] 机构投资策略 - 易方达多资产团队三季度减持公用事业、银行、家电等传统资产,增持电子、新能源、医药等成长性资产[25][26] - 易方达裕鑫基金规模从去年底5亿元增长至三季度末近90亿元,今年以来收益率达+17.63%,近一年收益率+23.34%[26][27] - 转债投资策略强调均值回复理论,在去年7-9月转债熊市期间大幅加仓,今年年中估值较高时适当减仓[28][29]
【财闻联播】美国启动人体移植基因编辑猪肾规模化临床试验!工业富联:已回购1.47亿元
券商中国· 2025-11-04 19:29
宏观动态 - 国家标准《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指南》发布,明确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可行性分析、流程规范及国际标准转化路径,并构建评估指标体系[2] - 11月国内多晶硅预期产量为12.01万吨,环比10月下降10.4%,全球产量约12.58万吨,部分头部企业暂无上调价格计划[3] - 日本财务大臣就日元兑美元跌至154.5水平发出强烈口头警告,重申对市场单边快速波动保持高度警觉[4][5] - 美国启动首项FDA批准的基因编辑猪肾移植人体规模化临床试验,旨在系统评估其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6] 金融机构观点 - 景顺建议适度分散投资,避免过度集中于大型科技股,看好美国周期性股票、中小盘股票、价值型股票及非美市场资产[8] - 瑞银证券认为A股市场中期展望依然向好,成长风格或仍是投资主线,创业板具有较好风险收益比[9] - 东方财富证券判断市场处于牛市第二阶段(风险偏好提升驱动),建议聚焦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和大宗商品三大主线[10] 市场数据 - 11月4日沪深两市成交额不足2万亿元,较上一交易日缩量1914亿元,超3600只个股下跌,沪指跌0.41%,深成指跌1.71%,创业板指跌1.96%[12] - 截至11月3日,两市融资余额合计24690.23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80.35亿元[13] - 11月4日香港恒生指数收跌0.79%,恒生科技指数跌1.76%,黄金股、有色金属股及部分券商股跌幅居前[14] 公司动态 - 福耀玻璃法定代表人由曹德旺变更为其子曹晖,公司营业执照其他登记事项未发生变化[15] - 苹果中国区严禁线下授权经销商在电商、社交、直播等线上平台展示或销售产品,以防止打乱价格体系[16] - 工业富联截至10月31日累计回购769.74万股公司股份,占总股本0.04%,使用资金总额1.47亿元[17][18] - 诺基亚计划申请从巴黎泛欧证券交易所退市,股票将继续在赫尔辛基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退市预计在未来三个月内生效[19]
剥离非核心业务,派格生物解散旗下研发附属公司
贝壳财经· 2025-11-04 17:35
公司战略调整 - 派格生物于2025年10月28日申请自愿解散其非全资附属公司上海迈迹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专注于核心业务并精简运营[1] - 派格生物持有上海迈迹64.7692%的股份,上海迈迹主要从事GLP-2的研究及开发[1] - 董事会认为解散上海迈迹对公司整体业务运营及财务状况无不利影响,公司将继续开发其在代谢及减肥治疗领域的核心产品[1] 公司业务与产品管线 - 派格生物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专注于慢性病创新疗法研究的生物技术公司,重点关注代谢紊乱领域[1] - 公司目前拥有六款候选产品,覆盖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肥胖、阿尔茨海默病、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及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等多个疾病治疗领域[1] - 公司核心产品PB-119是一款GLP-1受体激动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及肥胖症,其用于2型糖尿病的新药上市申请已于2023年9月获国家药监局受理[2] 公司财务与资本市场历程 - 派格生物于2025年5月在港交所上市,此前曾于2021年8月向科创板递交招股书计划募资约25.38亿元,但于2022年撤回申请[2] - 公司目前尚无产品获批上市,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亏损2.79亿元、2.83亿元及9362万元[2] - 公司未来数年的业务及财务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PB-119的成功获批及销售[3] 行业竞争格局 - 在中国及美国,基于GLP-1的2型糖尿病及/或肥胖症治疗方案市场竞争激烈,已有多种品牌药物[3] - 截至2025年2月28日,已有16种GLP-1受体激动剂在中国获批,超过20种GLP-1受体激动剂候选药物正在中国进行2型糖尿病治疗的临床试验[3] - 一旦品牌药的相关专利到期,随着仿制药的发展,市场竞争预计会更加激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