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

搜索文档
曹操出行(02643.HK)港股上市,兼具商业化能力与长期价值的出行稀缺标的
格隆汇· 2025-06-25 16:24
公司上市与市场地位 - 曹操出行于6月25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港交所市场规模最大的网约车平台 [1] - 按2024年总交易额(GTV)计算,公司位居行业第二,仅次于滴滴 [1] - 上市后公司获得"确定性"和"稀缺性"两大标签,开启发展新篇章 [3] 行业赛道与需求特点 - 网约车行业是高确定性赛道,具有民生属性和刚性需求特点 [4] - 行业与公用事业类似,服务经济增长与居民消费,拥有庞大群众基础 [4] - 政策规定抽佣上限,行业利润空间存在政策性天花板 [4] - 行业告别盲目流量扩张,未来需通过优化运营效率和管控成本实现盈利 [5] 经营效率与财务表现 - 2023年经调整EBITDA率转正至1%,2024年提升至2.6% [6] - 通过规模化定制车队结构性降本,TCO比普通纯电车低33%-40% [6] - 司机平均小时收入从2022年30.9元增至2024年35.7元,高于行业平均27元 [8] - 毛利率从2022年-4.4%提升至2024年8.1%,净亏损收窄近四成 [8] 定制车与生态优势 - 截至2024年底在31个城市拥有3.4万辆定制车,国内同类规模最大 [6] - 背靠吉利集团,在整车成本、充换电补能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具备优势 [8] - 定制车TCO优势驱动司机收入增长,形成平台与司机共赢的正向循环 [7] Robotaxi战略布局 - 已上线曹操智行自动驾驶平台,在苏杭试点Robotaxi服务 [9] - 与吉利合作开发L4级Robotaxi定制车,预计2026年底推出 [9] - 预计2026-2028年无安全员Robotaxi每公里成本将降至0.73元 [9] - Robotaxi将优化车辆运行时间和成本,提升服务利润率 [10] 投资者认可与成长空间 - 奔驰、国轩高科、速腾聚创等产业资本作为基石投资者认购 [10] - 在滴滴短期无法回港背景下,成为出行领域稀缺标的 [10] - 全球万亿规模出行市场可承载多家百亿甚至千亿市值企业 [10]
网约车老三曹操出行港股敲钟,超8成订单来自聚合平台
南方都市报· 2025-06-25 15:41
上市概况 - 曹操出行于6月25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开盘价33.8港元/股,较发售价低近20%,总市值超190亿港元,成为继滴滴出行、嘀嗒出行、如祺出行后又一上市的网约车企业 [2] - 公司此前全球发售4417.86万股,每股41.94港元,预计募资18.53亿港元,净额约17.18亿港元,计划用于改进车服解决方案、升级定制车、投资自动驾驶及扩大覆盖范围 [2] - 引入梅赛德斯·奔驰等六位基石投资者,获认购约9.52亿港元 [2] 市场地位与业务规模 - 以GTV计,曹操出行连续三年位列中国网约车平台前三,2024年市场份额5.4%,前五大参与者共占86%市场份额 [4][5] - 截至2025年3月,公司在146个城市运营,2024年以轻资产模式新进入85个城市 [3][5] - 2024年总GTV达170亿元,同比增长38.8%,平均月活用户2870万、司机46.6万,均同比增长50%,司机留存率70.8% [4] 财务表现 - 2024年Q1总GTV48亿元(同比+54.9%),订单1.64亿单(同比+51.8%),收入42亿元,毛利3.55亿元,毛利率8.5% [3] - 2022-2024年总收入分别为76.31亿、106.68亿、146.57亿元,出行服务收入占比超92% [6] - 同期亏损20.07亿、19.81亿、12.46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52亿,但呈现收窄趋势 [6] - 毛利率从2022年-4.4%提升至2024年8.1%,主要受益于定制车策略优化及补贴减少 [7] 业务模式特点 - 2024年85.4%订单量及GTV来自聚合平台,较2022年49.9%显著提升 [5] - 定制车车队规模超34000辆(全国最大),2024年贡献25.1%的GTV [5] - 司机平均每小时收入从2022年30.9元升至2023年36.1元,2024年微降至35.7元因行业竞争加剧 [7] 行业趋势与战略布局 - 中国共享出行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3547亿元增至2028年7513亿元 [3] - 聚合平台订单占比从2019年7%增至2024年31%,预计2029年达53.9% [5] - 公司2025年2月上线自动驾驶平台曹操智行,在苏杭试点Robotaxi,计划2026年底推出L4级定制车 [7] - 背靠吉利集团资源,将推进网约车定制研发、醇氢能源运营及AI管理体系建设 [7]
李书福又一个IPO,190亿
投资界· 2025-06-25 15:02
公司上市与融资 - 曹操出行于2024年6月25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发行价41.94港元/股,开盘破发,市值190亿港元 [1] - 引入6名基石投资者包括梅赛德斯-奔驰、未来资产证券等,合计认购2264.24万股,约9.52亿港元 [1] - 公司成立以来完成3轮融资:2017年A轮1亿美元(估值96.42亿元)、A1轮3.5亿元(估值103亿元)、2021年B轮18亿元(估值170亿元)[11] 业务发展与财务表现 - 2024年按GTV计算跃居国内网约车行业第二,业务覆盖136个城市 [7] - 2022-2024年订单量分别为3.83亿单、4.48亿单、5.98亿单,营收分别为76.31亿元、106.68亿元、146.57亿元 [7] - 2022-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20.07亿元、19.81亿元、12.46亿元,亏损率持续收窄 [7] - 85.4%的订单来自聚合平台,定制车服务GTV占比从2023年20.1%提升至2024年25.1% [8][9] 战略布局与技术发展 - 推出N³战略:New car(定制车)、New power(新能源)、New ecosystem(新生态)[5] - 2025年布局Robotaxi业务,自动驾驶平台已在苏州、杭州启动示范运营,计划2026年推出L4级Robotaxi定制车型 [6] - 截至2024年底拥有超过3.4万辆定制车队,覆盖31个城市 [9] 创始人背景与行业地位 - 公司脱胎自吉利集团,创始人李书福已收获第10个IPO [1] - CEO龚昕为电子科大校友,曾任职腾讯、蚂蚁科技、滴滴等企业 [5] - 公司总部落户苏州相城区,因当地智能车联网产业集聚优势 [11] - 苏州已形成智能车联网产业集群,相关企业超600家,产业规模超600亿元 [13]
增收不增利 曹操出行赴港上市首日破发
搜狐财经· 2025-06-25 14:54
上市概况 - 曹操出行于6月25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上市首日股价破发跌幅达19.41% [1][3] - 公司全球发售4417.86万股股份,其中香港发售441.79万股,国际发售3976.07万股,每股发售价41.94港元,预计募资18.53亿港元,估值约228.23亿港元 [3] - 按GTV计算公司自2021年起连续位列内地网约车平台前三,2024年跃居行业第二 [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76.31亿元、106.68亿元、146.57亿元,复合增长率达37.4% [3] - 同期净亏损分别为20.07亿元、19.81亿元、12.46亿元,亏损呈现收窄趋势 [3] - 2024年毛利率从2023年的5.8%提升至8.1% [4] - 2024年第一季度GTV同比增加54.9%,订单量同比增长51.8% [4] 业务发展 - 截至2024年底网约车业务覆盖136个城市,较2023年新增85城 [4] - 构建"定制车+自动驾驶技术+出行平台"全域自研闭环智驾生态,2月28日上线曹操智行自动驾驶平台 [5] - 采用"轻资产模式扩张"策略,不持有车辆的模式有助于降低折旧费用及车服成本占比 [4] 行业格局 - 2024年网约车行业前五大参与者共占据86.0%市场份额,滴滴以70.4%居首,曹操出行以5.4%位列第二 [7] - 行业形成"一超多强"格局:滴滴为"一超",曹操出行、T3出行等为"多强",数百家中小平台并存 [7] - 市场竞争激烈,存在百度地图、高德打车、美团打车等聚合平台 [7] 战略方向 - 盈利能力提升主要来自定制车和解决方案的规模效应,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成本结构 [4] - 自动驾驶(Robotaxi)商业化应用被视为长期盈利关键 [3][4] - 上市有助于获取资本支持加速发展,提高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7]
上市首日破发,曹操出行困局待解
北京商报· 2025-06-25 14:31
公司上市表现 - 曹操出行6月25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开盘即破发 跌幅一度达19% 暗盘跌幅超过13% [4] - 全球发售4417.86万股 每股发行价41.94港元 引入6家基石投资者包括梅赛德斯-奔驰等 [4] - 上市首日股价表现低迷 盘中创历史新低 跌幅达20% 现价33.55港元 [1][4] 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76.31亿元 107亿元 147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38.8% [4] - 同期亏损分别为20.07亿元 19.81亿元 12.46亿元 亏损呈现收窄趋势 [5] - 销售成本持续攀升 从2022年79.7亿元增至2024年134.71亿元 [5] - 短期债务及长期债务的短期部分从35亿元增至57亿元 [5] 业务运营 - 按GTV计算自2021年起稳居行业前三 2023年升至第二位 [4] - 2024年来自聚合平台的订单占比达85.4% 佣金支出从3.2亿元增至10.5亿元 [6] - 行业格局方面滴滴以70.4%市场份额领先 公司份额为5.4% [6] 战略布局 - 计划2025-2027年每年采购约8000辆定制车 部分用于出售及租赁 [7] - 约17%上市募资将用于技术提升及自动驾驶投资 [7] - 其中5%用于开发L4级Robotaxi定制车型 6%用于采购吉利Robotaxi [7] 行业动态 - 2030年全球无人驾驶出租车市场年利润或达1万亿美元 [7] - 特斯拉等海外企业及国内享道出行等均在加速Robotaxi布局 [7] - 特斯拉Robotaxi目前仍需配备安全员 处于非完全自动驾驶阶段 [8]
港股迎来曹操出行:定制车突破行业困局,驶向智能出行新航道
南方都市报· 2025-06-25 13:54
行业背景 - 中国出行市场规模从2022年的6.895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8万亿元,预计2025-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5.4% [2] - 网约车行业面临高成本压力,司机55%收入被车辆全生命周期成本(TCO)吞噬,平台毛利率普遍承压 [5] - 行业陷入"规模扩张-补贴增加-亏损扩大"恶性循环,传统模式下平台难以介入车辆设计与运维 [5]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毛利率从2022年-4.4%提升至2024年8.1%,2025年一季度达8.5% [5][9] - 经调整EBITDA率由2022年-10.1%转正为2024年2.6% [5][9] - 经营现金流2023年转正(+1.36亿元),2024年增至+2.36亿元 [18] 商业模式创新 - 通过定制车重构成本结构,TCO较典型纯电动车降低36.4%,每公里成本降至0.5元 [7][9] - 定制车GTV占比从2023年20.1%提升至2024年25.1%,拥有国内最大定制车队(3.4万辆) [7][18] - 司机时薪35.7元高于行业平均27元,司机收入及补贴占比从2022年84.2%降至79% [10] 技术及运营优势 - 换电架构实现60秒换电,较充电节省日均1小时运营时间 [9] - 维修网络达133家,保养维修成本下降54% [11] - 换电站网络覆盖26城378个站点,与吉利易易互联换电站兼容 [11] 战略布局 - 48%募集资金投向定制车升级、Robotaxi开发及地理扩张 [13] - 2025年启动Robotaxi试点,计划2026年底推出L4级定制Robotaxi [13] - 依托吉利集团整合自动驾驶技术、车辆制造、电池管理等全链条资源 [13] 资本市场认可 - 基石投资者包括奔驰、国轩高科、速腾聚创等产业链巨头,锁定超六成份额 [2][15] - 产业资本看中公司在智能出行生态中的协同价值 [15] 长期发展路径 - 定制车生态作为Robotaxi训练场,已构建低成本制造、高效能源补给等能力矩阵 [18] - 估值逻辑或将从"出行平台"向"智能交通科技公司"切换 [18]
Meta、Scale交易后,最大赢家竟是Uber?
虎嗅· 2025-06-25 13:36
行业格局变动 - Meta收购Scale AI 49%股份引发行业震动,OpenAI和谷歌等主要客户已缩减或计划切断与Scale的合作 [1] - 数据标注领域竞争对手受到鼓舞,积极抢占市场空白 [2] - 优步旗下Uber AI Solutions借机扩张,向新客户推介服务 [4] 优步的战略布局 - Uber AI Solutions从最初5个市场扩展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众包数据标注人员数量自年初翻倍 [7] - 推出新服务提供现成数据集(音频、视频、图像、文本)及AI智能体开发工具,并开放内部管理平台 [4] - 部门更名以突出AI属性,计划通过自动化流程(如自然语言需求描述)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 [5] 优步的竞争优势 - 市值1750亿美元,去年营收439亿美元,资源储备远超依赖风投的小型竞争对手 [8] - 拥有50余家企业客户,包括Aurora和Niantic,时薪20-200美元吸引数万名标注人员覆盖STEM、法律等领域 [7] - 强调产品交付能力和运营经验的双重基因,目标将数据标注发展为重要业务线 [8] 竞争对手动态 - Mercor(估值20亿美元)等企业认为高技能人才网络构建效率是竞争关键 [9] - Scale旗下Outlier平台曾指出优步入局反映行业价值被广泛认可 [8] - 优步需应对过往监管争议,但客户未明显介意,公司承诺数据安全管控 [10]
港股首日破发16%!网约车老二曹操出行上市的艰难战役
搜狐财经· 2025-06-25 13:20
上市表现 - 曹操出行在港股上市首日股价破发,截至发稿下跌15.47% [2] - 暗盘交易已显疲软,开盘股价急速下行16%以上 [2] - 公司市场份额为5.4%,远低于滴滴70.4%的市占率 [2] 发行概况 - 全球发售4417.86万股,香港公开发售441.79万股,国际发售3976.07万股 [5] - 发行价41.94港元,募资约18.53亿港元,上市后估值228.23亿港元 [5] - 引入6家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2264.24万股,涉及金额约9.52亿港元 [5] 商业模式 - 采用B2C重资产模式,直接购买并提供车辆,招募专属司机 [6] - 与滴滴等C2C轻资产撮合模式形成对比 [6] - 收入主要来自网约车出行服务,包括惠选服务及专车服务 [6] 财务数据 - 2024年GTV总额169.5亿元,同比增长38.8%;总收入146.6亿元,同比增37.4% [6] - 2024年毛利率8.1%,较2022年毛损率4.4%有所改善 [9] - 2022-2024年经营亏损分别为18.66亿、15.75亿、8.01亿,合计42.42亿 [7] 运营指标 - 活跃车辆从2022年21.6万辆增至2024年59.2万辆 [6] - 活跃司机从2022年21.4万名增至2024年59.1万名 [6] - 司机每小时收入从2022年30.9元增至2023年36.1元,2024年微降至35.7元 [9] 成本结构 - 2024年总负债112.83亿元,流动负债净额81.46亿元 [7] - 司机收入及补贴占销售成本约80% [15] - 第三方聚合平台佣金占销售和营销开支比例从2022年50.3%增至2024年85.6% [19] 流量依赖 - 来自聚合平台的订单占GTV比例从2022年49.9%增至2024年85.4% [14] - 来自聚合平台的订单量占比从2022年51.4%增至2024年85.7% [14] - 严重依赖外部聚合平台流量 [13] 同业比较 - 收入高于如祺出行和嘀嗒出行,但亏损最大 [11] - 2024年毛利率8.1%,低于嘀嗒出行72.0% [12] - 市销率1.4倍,与嘀嗒出行相同 [12]
200亿,浙江富豪拿下第十个IPO
36氪· 2025-06-25 11:56
曹操出行IPO核心信息 - 公司于6月25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02643 HK,首日开盘价33 8港元/股(较发行价41 94港元低开19 4%),总市值约200亿港元[1] - 此次IPO使曹操出行成为"吉利系"第10家上市公司,也是李书福个人收获的第10个IPO[1][11] - 公司为中国第二大网约车平台,2024年GTV达170亿元,市场份额5 4%,覆盖62个城市,注册用户1 8亿,日均订单量超300万单[1][7] 财务表现 - 营收快速增长: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76 31亿元、106 68亿元、146 57亿元,CAGR达40%[2] - 毛利率改善:2023年毛利率转正为5 8%,2024年提升至8 1%,同期毛利润分别为6 1亿元和11 8亿元[2] - 亏损持续收窄:2021-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30 07亿、20 07亿、19 81亿和12 46亿元,四年累计亏损超80亿元[2] 行业格局与市场前景 - 中国共享出行市场规模2024年达3444亿元,渗透率4 3%,预计2029年增长至8042亿元(CAGR17%),渗透率提升至7 6%[7] - 滴滴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GTV份额70 4%),曹操出行为第二大玩家(份额5 4%)[8] - 聚合平台订单占比从2019年7%提升至2024年31%,改变行业流量分配格局[8] 吉利系战略布局 - 公司为吉利集团2015年孵化的新能源出行平台,原名"曹操专车",2019年升级为"曹操出行"拓展多产品线[5] - 吉利通过并购扩张资本版图,已拥有吉利汽车、沃尔沃、极星、路特斯等10家上市公司,涉及整车制造、新能源、科技等领域[11][12] - 李书福近年布局延伸至手机(星际魅族)、飞行汽车、低轨卫星等科技领域,形成协同生态[13] 苏州产业背景 - 公司2021年将总部迁至苏州相城区,获38亿元B轮融资(苏州本地资本主导),成为当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标杆[16][17] - 苏州相城区集聚350余家智能车联网企业,上路测试智能网联汽车超600辆,形成完整产业链[18] - 2024年苏州企业IPO活跃,正力新能、映恩生物等多家公司上市,体现区域产业创新实力[19]
184亿港元!李书福又一个IPO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6-25 11:46
公司上市与募资情况 - 曹操出行于6月25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港股最大出行平台[3] - 全球发售4417.86万股,每股定价41.94港元,募资总额18.53亿港元[3] - 引入6名基石投资者包括梅赛德斯-奔驰等,合计认购9.52亿港元[3] - 募资净额17.18亿港元将用于车服解决方案改进、定制车开发、自动驾驶技术提升及市场扩张[3] - 上市首日股价下跌19.41%至33.80港元/股,市值183.94亿港元[3] 股权结构与控股情况 - 李书福通过Ugo Investment Limited控股77.1%[7] - B轮投资方相城相行创投持股6.8%,A轮投资方三川基金持股3.9%[7] - 其他主要股东包括农银投资(苏州)1.5%、天堂硅谷天晟1.2%[7] - 上市后总股本5.44亿股,港股市值189.92亿港元[4] 业务发展与市场地位 - 中国第二大网约车平台,2024年市场占有率5.4%[9] - 覆盖146个城市,2024年总交易价值(GTV)170亿元同比增长38.8%[9] - 定制车业务快速发展,2024年定制车队规模超3.4万辆,占GTV比例达25.1%[9] - 构建"定制车+自动驾驶+出行平台"闭环生态,预计2026年推出L4级Robotaxi车型[10] - 2024年85.4%订单来自百度、高德等聚合平台[10] 财务表现 - 2024年收入146.57亿元,同比增长37.3%[11] - 2024年毛利率提升至8.1%,毛利11.86亿元[11] - 2024年亏损12.46亿元,四年累计亏损82.41亿元[13] - 经调整亏损率从2021年42%降至2024年4.9%[13] - 截至2024年底现金及等价物1.59亿元[14] 历史发展背景 - 2015年由吉利新能源负责人刘金良带队孵化,定位B2C模式[5] - 2021年滴滴事件后抢占市场,完成38亿元B轮融资[6] - 2021年引入前滴滴高管龚昕任CEO,推动补贴活动与"N立方"战略[6] - 2023年吉利控股副董事长杨健接任董事会主席[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