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

搜索文档
滴滴二季度实现GTV 1096亿,固定汇率下同比增长15.9%,订单量同比增长15.2%至44.64亿单;经调整净利润31亿
格隆汇· 2025-08-28 17:38
核心财务表现 - 二季度核心平台总交易额(GTV)达到1096亿元 固定汇率下同比增长15.9% [1] - 实现经调整净利润31亿元 [1] 业务规模与增长 - 季度总订单量同比增长15.2%至44.64亿单 [1] - 中国出行业务订单量同比增长12.4% 日均订单达3710万单创新高 [1] - 国际业务订单量同比增长24.9% 日均订单达1196万单创新高 [1] 业务发展态势 - 公司国内与国际业务均保持双位数增长 [1] - 迈入千亿交易规模后仍维持增长动能 [1]
滴滴二季度核心平台交易额1096亿元
北京商报· 2025-08-28 17:36
核心财务表现 - 核心平台交易额1096亿元 固定汇率下同比增长15.9% [1] - 中国出行交易额825亿元 同比增长12.2% [1] - 国际业务交易额271亿元 固定汇率下同比增长27.7% [1] 订单量数据 - 核心平台总订单量44.64亿单 同比增长15.2% [1] - 中国出行订单量33.76亿单 同比增长12.4% 日均3710万单 [1] - 国际业务订单量10.88亿单 同比增长24.9% 日均1196万单 [1]
滴滴:二季度经调整净利润31亿元,订单量同比增长15.2%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17:24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经调整净利润31亿元 [1] - 核心平台总交易额(GTV)达到1096亿元 固定汇率下同比增长15.9% [1] - 订单量同比增长15.2%至44.64亿单 [1] 业务运营 - 中国出行订单量同比增长12.4% 季度日均订单增至3710万单创新高 [1] - 国际业务订单量同比增长24.9% 季度日均订单增至1196万单创新高 [1]
滴滴:二季度GTV达到1096亿元,同比增长15.9%
新浪科技· 2025-08-28 17:1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核心平台交易额(GTV)达1096亿元 固定汇率下同比增长15.9% [1] - 中国出行GTV为825亿元 同比增长12.2% 国际业务GTV达271亿元 固定汇率下同比增长27.7% [1] - 实现经调整净利润31亿元 [2] 订单量表现 - 核心平台总订单量同比增长15.2%至44.64亿单 [1] - 中国出行订单量同比增长12.4%至33.76亿单 季度日均达3710万单 [1] - 国际业务订单量同比增长24.9%至10.88亿单 季度日均达1196万单 [1] - 订单量连续10个季度保持同比双位数增长 [1] 国际业务拓展 - 国际业务覆盖拉美、亚太和非洲14个国家 [1] - 巴西市场99出行平台用户突破5500万 99外卖业务上线45天完成100万单 [2] - 99外卖在圣保罗州吸引2万家餐厅入驻 超过5万名摩托车骑手加入送餐队伍 [2] - 墨西哥市场服务超3000万用户 业务拓展至金融和外卖领域 [2] - 计划2026年年中将外卖业务拓展至巴西100个城市 [2] 运营效率与战略方向 - 产品服务及运营效率持续提升 [2] - 将用户体验和司机生态作为发展根本 [2] - 积极推动AI应用和自动驾驶发展 [2] - 拥有70万摩托车骑手资源实现送人送货送餐多场景协同 [2]
净亏损同比收窄62.3% 如祺出行毛利首次转正
中国经营报· 2025-08-28 10:06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总收入16.7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61.7% [1][2] - 净亏损1.24亿元 同比收窄62.3% [1] - 毛利总额3743.8万元 同比增长215.4% 毛利率由-3.1%提升至2.2% [1][2][3] 业务增长驱动因素 - 出行服务收入16.36亿元 同比增长86% 占总收入主导地位 [2] - 技术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07% 涵盖AI数据与高精地图解决方案 [1][2] - 平台总订单量7330万单 同比增长51.13% 带动交易额达20.32亿元 [1][3] - 单笔订单均价从26.7元提升至27.7元 同比增长3.75% [3] 成本控制与运营效率 - 销售与营销费用同比下降超20% 财务成本减少43.4% [3] - 司机端信任度提升与客户激励优化有效减轻运营压力 [3] - 在网约车市场饱和背景下实现逆势增长 [3] 自动驾驶业务进展 - 累计投入自动驾驶研发超1.37亿港元 计划追加2.56亿港元投资 [5] - 已投放超300台Robotaxi 相关订单量同比增长470% [1][5] - Robotaxi月度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超70% [1][5] - 发布"Robotaxi+"战略 计划拓展至100个城市并建设超万辆车队 [5] 战略布局与市场扩张 - "涟漪模式"从粤港澳大湾区扩展至全国94个城市 [6] - 市值在Robotaxi+战略发布后一个月内上涨近25% [6] - 通过开放平台合作降低获客成本 实现高效区域复制 [6]
李长安:优化网约车市场,仅降抽成还不够
环球网资讯· 2025-08-28 08:16
平台抽成调整 - 滴滴出行和T3出行等多家网约车平台集体下调抽成比例 最高抽成均降至27% 曹操出行则降至22.5% [1] - 部分平台表示后续将通过增加补贴和优化派单算法减少高抽成订单 [1] - 此次头部平台集体下调抽成是对政策要求的积极回应 短期内有助于提升司机接单意愿 [2] 行业竞争格局 - 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获许可的网约车平台达389家 环比增加4家 [1] - 司机数量超750万且仍在增长 直接导致运力过剩和人均接单量下降 [1] - 部分城市已不得不限制司机注册 收入稍高的司机只能靠长时间高强度工作支撑 [1] 政策监管环境 - 2021年交通运输部等八部门要求平台设定抽成上限并公开显示抽成比例 [2] - 2023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 鼓励平台让利经营者并禁止不合理收费 [2] - 国家发展改革委起草《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稿)》 从四方面明确要求维护市场公平 [2] 行业现存问题 - 司机指出调整后的抽成仍偏高 计费规则复杂等问题依然制约收入结构改善 [1] - 行业存在高抽成和不透明问题 甚至出现过高速路桥费都被抽成的情况 [1] - 司机采用"聚合平台+自营平台"同时接单模式导致面临"层层抽佣"问题 [1] 未来发展路径 - 平台需优化派单与计费算法 摆脱对司机抽成的单一依赖 [3] - 平台可通过拓展新业务、开拓海外市场和推进场景化创新打开利润空间 [3] - 行业需要政府、平台、司机协同共治 通过优化服务吸引乘客和减少司机空载来实现高质量转型 [2][3]
智能识别车辆接单 司乘碰面“车到即走”
南方都市报· 2025-08-28 07:09
深圳湾智慧口岸升级项目 - 滴滴出行在深圳市相关部门指导下建设深圳湾智慧口岸 通过设立专属上车点 候车区及车道智能车牌识别系统提升出行体验 [2] - 项目针对跨境出行需求 支持同一App自动换算汇率支付 并提供口岸专属打车优惠 [2] - 候车区位于口岸网约车停靠点 出关后步行约3分钟(150米)可达 采用"人找车"模式解决传统找车难问题 [2] 基础设施优化措施 - 每车道两侧安装座椅 分流中间人行道拥堵 同时为旅客提供休息服务 [4] - 升级接驳入场识别系统 智能识别进站车辆接单状态和停靠位置 联动车道屏显示车位信息 [3] - 优化司机行驶路线 确保快速会面 通过产品及派单能力精准推送上车点至具体车道 [3] 跨境服务与优惠活动 - 候车区设置中英双语打车使用指南 方便外籍游客使用 [5] - 用户可领取深圳湾口岸专属打车优惠 包括"打一单得两张券"活动 完成订单可得两张5折券(每张最高省15元车费) [5] - 香港用户首次在港使用滴滴打车可立减100港币(活动截至9月7日) 每日最多享3次5折优惠(每单最高减50港币) [5] 平台技术与管理体系 - 滴滴通过优化导航系统 引导司机至指定车道接客 提升司乘匹配效率 [3] - 公司在全国137个城市的255座机场 火车站实施体验优化措施 完善指引标识和服务设施 [5] - 暑期发放多重司机奖励及高温补贴 共担夏日出车成本以满足高涨出行需求 [5]
网约车平台降抽成不是终点
经济日报· 2025-08-28 06:03
日前,滴滴出行、曹操出行、T3出行等多家网约车平台集体发布降低抽成通知,其中,滴滴出行、T3 出行将最高抽成降至27%,曹操出行则降至22.5%,引发关注。 网约车平台包括聚合平台作为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中间方,会从乘客支付的费用中抽取一部分作为自己的 收入,这就是抽成,也叫"佣金"。抽成比例直接关系司机收入,也影响服务质量,受到各方关注。自 2022年年初开始,交通运输部持续推进网约车行业抽成"阳光行动",网约车平台的平均抽成比例逐步下 降。 一方面,要规范有序竞争。为争夺用户和市场份额,头部平台大力度推广"特惠单""一口价""随心接"等 接单模式,其本质仍是"价格战"。不少司机被迫"应战","特惠单"和"一口价"收入仅能覆盖司机驾驶成 本,但如果司机不接收特惠订单,派单量会明显减少。长此以往,必将导致服务质量下降,激化司机和 乘客之间的矛盾。长期低价无序内卷,将影响行业健康发展,损害各方利益。目前,西安等地已开始叫 停网约车"一口价",相信后续会有更多地方跟进,网约车平台应以此为契机,规范有序竞争。 另一方面,要公开透明运营。长远来看,建立公平透明的利益分配机制,比短期抽成调整更重要。这要 求平台进一步明晰抽 ...
如祺出行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61.7% 毛利率首次转正
中证网· 2025-08-27 22:57
财务表现 - 上半年整体收入达16.76亿元,同比增长61.7% [1] - 出行服务收入16.36亿元,同比增长86% [1] - 技术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07% [1] - 毛利总额3743.8万元,毛利率从去年同期-3.1%提升至2.2% [1][2] - 财务成本同比减少43.4%,一般及行政开支与营销开支降幅均超20% [2] 业务运营 - 出行服务订单量7330万单,同比增长51.13% [1][2] - 平台交易额20.32亿元,同比增长56.83% [1][2] - 单笔订单交易额从26.7元/单提升至27.7元/单 [2] - Robotaxi订单量同比增长超470%,月度活跃用户量同比上升超70% [3] - 平台运营Robotaxi超300辆,覆盖大湾区核心区域 [3] 战略发展 - 启动"Robotaxi+"开放平台战略,计划5年内覆盖100个核心城市 [3] - 目标构建超万辆规模Robotaxi车队,推动10亿级投资计划 [3] - 拟建成支持每年10万辆Robotaxi的三级运维网络 [3] - 上市后已投入1.37亿港元于自动驾驶研发,计划2026年后追加投入2.56亿港元 [3]
如祺出行中期财报:毛利率首次转正,Robotaxi订单增加470%
华夏时报· 2025-08-27 22:16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整体收入达16.76亿元,同比增长61.7% [4] - 净亏损收窄至1.2亿元,同比减少62.3% [4] - 毛利总额达3743.8万元,同比增长215.4%,毛利率从-3.1%提升至2.2% [2][4] - 订单总量从4840万单增至7330万单,同比增长51.13%,单笔订单交易额小幅上升至27.7元/单,同比增长3.7% [2] 业务板块表现 - 出行服务(含网约车和Robotaxi)贡献97%收入,达16.36亿元,同比增长86.1% [2] - 技术服务收入增速显著,增幅达207%,涵盖AI数据及模型解决方案和高精地图 [2] - 车队销售与维修业务未披露具体数据 [2] Robotaxi战略进展 - 累计投入超过1.37亿港元用于Robotaxi研发与运营,计划追加投资2.56亿港元 [1][5] - 平台运营Robotaxi超300辆,服务覆盖大湾区核心区域 [5] - 上半年Robotaxi订单量同比增长超470%,月度活跃用户量同比上升超70% [1][5] - 启动"Robotaxi+"战略,目标5年内覆盖100个核心城市,构建超万辆规模车队 [5] 运营效率与成本优化 - 采用"涟漪模式"扩张策略,已覆盖全国94个城市 [3] - 财务成本同比减少43.4%,一般及行政开支、销售及营销开支降幅均超20% [3] - 通过优化客户激励措施、司机成本结构和运营效率实现毛利率转正 [2][4] 技术协同与生态建设 - 全球首个实现网约车和Robotaxi混合运营的出行平台 [6] - 网约车业务数据直接用于训练Robotaxi算法,形成数据闭环 [6] - 混合派单模式培养用户习惯,Robotaxi研发成本通过网约车业务现金流分摊 [6] 行业定位与战略方向 - 从区域网约车平台向自动驾驶技术服务商转型 [3][6] - 开放性Robotaxi运营科技平台整合行业资源,类似Uber自动驾驶战略 [5] - 渐进式协同策略符合当前技术成熟度与政策环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