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Robotics
icon
搜索文档
This AI Robotics Stock is About to Surge (SERV)
ZACKS· 2025-06-06 02:41
公司概况 - Serve Robotics是从Uber Technologies分拆出来的公司 专注于人行道机器人自主配送领域 目前已累计完成数万次配送 [1] - 公司正加速推进与Uber Eats的全国合作 最新拓展至达拉斯-沃斯堡都会区 计划在年底前部署2000台机器人 [1] - 当前仍处于亏损状态 但销售额预计将从本年度500万美元跃升至下一年度的4120万美元 同比增长670% [4][7] 业务进展 - 年度会议定于6月12日举行 可能公布重大合作或技术突破 成为股价催化剂 [5] - 技术应用场景明确 聚焦"最后一英里"配送领域 与Uber形成战略协同 [15] - 当前季度销售额预期64万美元 下一季度预期146万美元 同比增速分别达35%和564% [7] 行业动态 - 机器人行业正成为市场焦点 头部企业如Nvidia明确将机器人作为战略发展方向 其微处理器平台支撑从仓储到配送的全链条自动化 [9] - Uber通过Serve Robotics(配送)和Waymo(网约车)的双线合作 正在构建自动化物流生态 [10] - 相较于Nvidia等成熟标的 Serve Robotics为代表的小市值公司提供非共识性投资机会 潜在收益空间更大 [8] 市场表现 - 股价自4月低点已反弹130% 近期形成技术性牛市旗形形态 突破12.3美元将确认趋势延续 [11] - 作为流动性有限的小盘股 历史波动剧烈 但当前呈现销售加速与市场关注度提升的正向循环 [14][15] - 最高预期显示下年度销售额可能达5587万美元 较当前年度有10倍增长空间 [7]
Lianhe Sowell International Group Ltd Entered into Sales Agreements for 500 Nine-Axis Linkage Spray Painting Robots
Globenewswire· 2025-06-05 22:00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与七家设备销售代理商签订500台九轴联动喷漆机器人销售协议,预计2026年第一季度完成交付,这对公司意义重大,彰显其技术优势和产品可靠性,助力公司在智能喷漆机器人市场发展并推动行业自动化升级 [1][4][5] 公司概况 - 公司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提供机器视觉产品和解决方案,专注于智能交通、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领域,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各行业智能转型 [10] 销售协议情况 - 公司与七家设备销售代理商签订500台九轴联动喷漆机器人销售协议,预计2026年第一季度完成全部交付 [1] - 500台订单总销售额约为2亿元人民币 [4] 产品优势 - 喷漆机器人配备先进3D视觉识别系统,可实现实时表面映射和动态路径优化,保证涂层均匀性,减少最多30%材料浪费,缩短25%操作时间,为客户节省成本 [5] 协议意义 - 作为公司纳斯达克上市后首份重大合同,协议是公司关键成就,巩固其在智能喷漆机器人设计市场的成功 [5][8] - 体现市场对公司技术优势和产品可靠性的信心 [6] 市场评价 - 销售代理商代表认为公司喷漆机器人在操作灵活性和性能方面树立新标杆,将推动制造业智能转型,帮助客户优化成本和增强竞争力 [7] 公司战略 - 公司计划加强产业生态系统合作,将工业视觉技术融入全球供应链,部署人工智能驱动机器人实现工业升级,巩固其在高端智能机器人制造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9]
入局人形机器人,宁波想靠这张“隐藏王牌”拼过北上深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5 20:51
宁波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 宁波目标成为国内重要的人形机器人研发制造应用基地,力争2027年跻身产业链竞争力头部城市[1][2] - 2023年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落地宁波并发布"领航者2号 NAVIAI"产品,2024年成立首家具身智能机器人本体企业普智未来[2] - 出台《宁波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推出63个"人工智能+制造"典型场景[2][13] 产业生态现状 - 近两年密集落地研发/生产机构,零部件企业快速转型为人形机器人配套,包括减速器、关节模组等核心部件[3][7][9] - 丰立智能已与头部本体企业合作供应谐波减速器等产品,敏实集团从汽车零部件转型提供关节模组(单价上千元)[9][11] - 工业门类齐全(汽车零部件等基础雄厚),但软件研发和高校资源是短板,本体制造企业数量仍较少[3][12] 竞争优势分析 - 核心优势在于工业场景丰富(单项冠军之城基因),市场应用导向明确,适合具身智能在制造业落地[3][14] - 零部件产业发达(精密加工+成本优势),可快速响应人形机器人配套需求,但需补足本体制造环节[12][14] - 企业家精神驱动技术创新,大量"小巨人"企业有望在新领域复制成功[14] 应用场景探索 - 聚焦工业场景应用,与工业机器人形成互补而非替代关系(人形机器人20+自由度 vs 工业机器人6自由度)[15] - 医康养/服务业潜力大但落地难,当前重点解决工厂场景的数据采集与AI训练痛点[15][17][18] - 具身智能在柔性制造领域具潜力,可通过小场景迭代实现技术突破[19] 商业化路径 - 均普智能成立创新中心解决数据瓶颈,计划以场景牵引研发+硬件适配推进量产[18] - 行业预计2025年为量产元年,但商业化进程可能呈波动上升趋势[18] - 规模化生产成本优势取决于行业整体量产进度,企业正进行长期布局[19]
助力AI、机器人发展!广东组建产业联盟,成立百亿产业基金
南方都市报· 2025-06-05 20:07
产业联盟成立背景与目标 - 广东省组建"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并推动成立"广东省智能产业基金",旨在抢抓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战略机遇 [1] - 产业联盟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及成立大会将于6月6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汇聚政府、院士专家、企业、高校代表共同探讨产业发展前沿趋势 [1] - 产业联盟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发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战略决策,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 [2] 产业联盟活动与职能 - 产业联盟成立后将举办"粤港澳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大会""粤港澳AIR30人圆桌会""全球智能机械与电子产品博览会"等活动 [2] - 产业联盟将搭建行业治理与自律平台,宣传产业政策、成果、典型案例和优秀企业,设立广东省卓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奖 [2] - 产业联盟由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牵头组建,职责包括搭建交流平台,开展产业政策研究和咨询,加强产业协同创新 [2] 产业基金规模与运作模式 - 产业基金目标规模100亿元,首期募资20亿元 [3] - 产业基金由粤民投、国科资本、商汤集团、佳都科技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汇聚政府引导资本、民营资本、港澳资本及科技龙头企业资源 [3][4] - 产业基金以"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模式运作,聚焦AI大模型、智能机器人、芯片半导体等核心技术研发,推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垂直场景应用 [4] 产业联盟与产业基金协同作用 - 产业联盟已梳理出超过150个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涉及人工智能算法研发、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制造、智能系统集成等多个关键领域 [5] - 产业联盟将发挥产业协同纽带作用,联合院士专家、企业、高校院所等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和产学研之间的高效协同创新 [5] - 产业联盟将为产业基金筛选和提供优质投资项目,明确投资方向,形成"产融结合"新示范 [5] 参与机构背景 - 粤民投成立于2016年,主要股东包括广东省内多家大型民营企业,投资领域围绕新能源、生命科学、农业现代化等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相关实业 [4] - 国科资本成立于2018年,由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发起设立,主要聚焦科技创新领域和战略新兴产业 [4]
万众瞩目的“具身智能”新赛道,谁在入局?
机器人圈· 2025-06-05 17:21
以下文章来源于长城战略咨询 ,作者GEI传播中心 长城战略咨询 . 国内较早的民营咨询机构和社会智库之一,面向国内外政府(科技园区)和企业,提供新经济咨询服务。 长城战略咨询作为新经济咨询机构,多年来致力于新赛道体系研究。今年3月在南京发布《中国新赛道体系发展报告 2025》,报告旨在持续跟踪赛道新态势、迭代形成新体系、发掘潜力新赛道、观察城市新实践、展望赛道新图景。本 文内容节选改编自《中国新赛道体系发展报告2025》。 你是否想象过这样的未来——清晨醒来,咖啡机旁的机器人已根据你的语音指令精准调好了一杯拿铁;工厂车间里, 机械臂无需预设程序便能自主识别零件完成组装;养老院里,智能护理员能感知老人情绪,轻柔地搀扶起行动不便的 躯体……这些看似科幻的场景,正随着"具身智能"的突破加速照进现实。 据长城战略咨询《中国新赛道体系发展报告2025》中的定义,具身智能是指机器人、无人机、智能汽车等智能体通过 物理实体与环境实时交互,实现感知、认知、决策和行动一体化的智能系统。 2025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具身智能""智能机器人",标志着具身智能技术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人工 智能进入以物理交互为核心的新 ...
《人形机器人进化论》报告发布:技术迭代让商业化更成熟
机器人圈· 2025-06-05 17:21
技术突破与商业化 - 人形机器人技术出现拐点,大脑硬件与小脑运动能力、软件和大脑智能程度均取得突破[1] - "天工"人形机器人以2小时40分42秒在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中夺冠,松延动力N2被认为跑步姿势最优[2] - 核心竞争力包括软硬协同优化、故障自愈机制(如关节过热时切换备用控制模式)、长周期可靠性等关键技术[3] - 行业壁垒体现在供应链深度绑定、专利布局密度和标准化话语权等"暗线能力"[3] - 2024年初全球人形机器人普遍易摔倒,年底T1机器人已能在足球对抗中保持平衡并实现1-2秒自主起身[3] 应用场景拓展 - 应用场景覆盖工业、家庭、体育、文教、零售六大领域,分为结构化、定制型和开放性三类[4] - 2025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3月增速达7.7%[4] - 2025年3月工业机器人产量61,906套(同比+16.7%),服务机器人1,093,097套(同比+2.2%)[4] - 灵宝CASBOT 01已交付科研高校(用于算法研究、教学)和能源客户(矿井/核电站危险作业)[5][6] 产业链发展 - 产业链上游为核心零部件(芯片/电池/传感器),中游为本体制造,下游为场景应用[7] - 北京计划到2027年培育50家产业链企业,推出50款量产产品,实现100项规模化应用,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7] - 行业发展呈螺旋式上升:硬件突破→市场拓展→发现软硬件短板→迭代升级→软件发展驱动下一轮硬件革新[7] 行业动态 - 人形机器人通过马拉松、格斗等赛事展示技术突破,获得市场关注但伴随争议[8] - 行业正加速降本,为进入消费级市场做准备[1]
专题论坛征集|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征集通知
机器人圈· 2025-06-05 17:21
行业动态 - 人工智能、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技术融合突破正在重塑智能机器人发展图景 [1] - "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将于2025年7月下旬在齐齐哈尔市举办 聚焦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技术、关键共性技术、产业化路径与标准化建设 [1] - 大会专题论坛主题涵盖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康复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等领域 [2] 会议组织 - 专题论坛需设1位主席 1-2位副主席 1-2位秘书长 1位联系人 可由多家单位共同组建 [3] - 专题论坛人数要求不低于60人 时长半天 [3] - 专题论坛主席需全过程参与组织工作 并确保本人或专人注册参会 [3] 学术征集 - 专题论坛主题名称、简介及召集人信息需在6月20日前提交至指定邮箱 [3] - 邮件标题需注明"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专题论坛征集" [3] 行业研究 - 7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4年报亮点出炉 行业竞争格局显现 [5] - 人形机器人领域出现量产爆发 价格战加剧产业重构 [5] - 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2024上半年业绩普遍承压 但与AI技术打通带来新机遇 [5] 技术进展 - 仿生机器人技术取得新突破 借鉴松鼠跨越复杂地形的能力 [5] - 人形机器人研发团队加速进化 复现波士顿动力动作技术 [6] - 折纸制造cm级四足机器人、新型昆虫级变形机器人等创新技术问世 [6] 企业表现 - 越疆科技从"破格上市"到市值翻三倍 领跑港股机器人赛道 [5] - 53家机器人上市企业半年报显示行业呈现突进与阻力并存的局面 [6]
上交会将展示机器人等AI+方案!“全市场唯一百亿规模”的机器人ETF(562500)午后强势拉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5 13:59
机器人板块市场表现 - 机器人ETF(562500)上涨1.44%,持仓股中海得控制上涨10.03%领涨,绿的谐波上涨6.93%,步科股份上涨6.52% [1] - 机器人ETF(562500)盘中成交金额超4.7亿元,居可比基金首位,换手率3.7% [1] 行业政策与展会动态 - 上海市商务委主任朱民表示第十一届上交会将展示180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 [1] - 上交会重点展示"AI+"跨行业解决方案,包括人工智能多模态脑机接口平台、超级仿生运动机器人、AI潮玩机器人、AI无人机、电商领域AI大模型应用 [1] 券商观点与投资逻辑 - 浙商证券指出产业政策托底AI、算力方向,科技板块获估值重定价机会 [1] - 人工智能、机器人指数从前期低点企稳回升,反映成长风格资产预期修复 [1] - 当前估值处历史底部区域,流动性改善下"调仓做多科技"逻辑具备操作价值 [1] 机器人ETF产品特征 - 机器人ETF(562500)是全市场唯一规模超百亿的机器人主题ETF [2] - 成分股覆盖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细分领域,布局上中下游产业链 [2] - 场外联接基金包括华夏中证机器人ETF发起式联接A(018344)和C类(018345) [2]
华中科大俩学霸携机器人冲IPO!阿里CEO要分一杯羹!
搜狐财经· 2025-06-05 12:52
公司概况 - 深圳乐动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于5月30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港股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海通国际和国泰君安国际 [1] - 公司成立于2017年,由华中科技大学校友周伟和郭盖华联合创立,专注于以感知智能为基础的全栈式智能机器人研发 [3] - 周伟担任董事长,负责战略规划和资本运作,郭盖华任总经理,负责研发管理和日常决策,两人曾共同创立乐行天下 [4] - IPO前控股股东(周伟、郭盖华、周伟配偶及光子空间)合计持股39.61% [5] 融资历史 - 已完成四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华业天成、源码资本、元璟资本等知名机构 [6] - A轮融资3000万元(2021年6月),A+轮6800万元(2021年7月),B轮7500万元(2021年10月),C轮3亿元(2022年1月) [7][8][9][10] -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旗下圆璟鼎恒以5000万元参与C轮,现持股1.79% [11] 技术与产品 - 核心业务为视觉感知技术产品矩阵,包括传感器、DTOF激光雷达、四目矩阵传感器模块等,应用于扫地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及割草机器人场景 [12] - 2018年推出首代激光雷达和SLAM算法,开发全球首款消费级Mini DTOF雷达 [13][14] - 2024年搭载公司技术的智能机器人超600万台,在整机开发能力公司中数量居首 [15] - 合作覆盖全球50多国超300家企业,服务全球前十大家用服务机器人公司中的七家及全部前五大商用服务机器人公司 [15]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34亿元、2.77亿元、4.6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41.4%,2024年同比增长近70% [15] - 同期亏损分别为7313.2万元、6849.1万元、5648.3万元,累计亏损1.98亿元,2024年亏损率12.1% [15] - 毛利率逐年下滑:2022年27.3%、2023年25.7%、2024年19.5% [16] - 2024年收入结构:传感器占比72.9%(3.5亿元)、算法模块21.1%(9871万元)、割草机器人5%(2327万元) [16] - 集团客户留存率从2023年84%提升至2024年90%,净收入留存率从113%提升至145% [16] - 截至2024年底现金及等价物4695万元 [17] 行业前景 - 全球智能机器人市场规模从2020年1583亿元增至2024年3690亿元(CAGR23.6%),预计2029年达10058亿元(2024-2029年CAGR22.2%) [12]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硬件技术突破、AIoT/5G网络支持、AI算法提升及政策支持 [12] 上市计划 - 募资用途:强化视觉感知技术研发、品牌建设与国际拓展、产能扩充、潜在并购及营运资金 [17] - 截至2025年5月23日,割草机器人总销量超15000台 [15]
人形机器人系列专题之电子皮肤:触觉感知系统 扩展应用领域
新浪财经· 2025-06-05 12:43
电子皮肤技术概述 - 电子皮肤是一种模拟天然皮肤功能的设备,能够感知压力、温度等环境刺激,具有高柔性与高弹性以适应复杂三维表面和活动关节部位[1] - 核心构成材料包括柔性基底和导电活性材料,工作原理是将外部压力变化转换为电信号变化[1] - 与传统压力传感器相比,柔性压力传感器需兼具柔韧性和灵敏压力感应功能,且在应力下不发生物理损坏[1] 技术路线与市场现状 - 压阻式路线凭借工艺简单及成本较低成为当前主流技术路线,有望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2] - 国内厂商加速布局电子皮肤领域,包括帕西尼、他山科技、墨现科技等未上市公司,以及汉威科技、福莱新材等上市公司[2] 应用场景与发展趋势 - 当前主要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灵巧手,未来将扩展至手臂、脚部、躯干及脸部等部位[1] - 特斯拉Optimus Gen2已在五根手指末端安装电子皮肤传感器并演示抓取鸡蛋功能,国内智元、小鹏2024年发布的机器人均具备触觉[1] - 除机器人外,柔性传感器还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监测、医疗健康及新能源等领域[1] 行业成长性与投资方向 - 电子皮肤正逐步成为人形机器人标配技术,使用面积扩大将提升产品价值量,算法突破有望进一步推动应用[3] - 行业处于早期成长阶段,竞争格局良好,产线及客户对接领先的公司有望率先放量并建立下游粘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