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搜索文档
2022年新三板挂牌公司募资同比增长12.62%
证券日报· 2025-09-01 10:33
新三板2022年整体业绩表现 - 截至4月28日 6187家新三板挂牌公司披露2022年年报 按期披露率95.16% [1] - 挂牌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49万亿元 净利润527.73亿元 非金融企业营业收入1.45万亿元 净利润516.39亿元 同比变化分别为2.16%和-8.37% [1] - 近七成公司实现盈利 保持收入规模增长 [1] 头部企业经营与融资状况 - 346家挂牌公司净利润超5000万元 合计净利润421.71亿元 占盈利公司利润总额约50% 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5.09% 净利润增速41.16% [2] - 有息负债合计3620.15亿元 较期初增长13.77% 长期借款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 [2] - 各项税费合计509.92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重3.42% 较去年及前年分别下降0.12和0.40个百分点 [2] - 通过定向发行股票和可转债募集资金232亿元 同比增长12.62% 非金融公司直接融资总额较上年提升12.87% [2] 专精特新企业特征 - 新三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689家 较去年同期增长358家 占资本市场"小巨人"企业40%以上 [3] - "小巨人"企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35% 高出全市场4.76个百分点 超80%属于先进制造或现代服务业 [3] - 144家公司属于战略新兴产业 研发强度达7.77% 10余家公司主导产品被评为"单项冠军" [3] 新挂牌公司与北交所筹备企业 - 2022年新增挂牌公司270家 净利润中位数2293.93万元 是整体市场中位数8.14倍 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5.62% 高出市场平均水平超10个百分点 [3] - 新挂牌公司中60%以上属于先进制造业或战略新兴产业 81家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 [3] - 443家挂牌公司处于筹备北交所上市阶段 较上年增长10.20% 其中68家挂牌后即披露上市意愿 [4] - 北交所筹备企业近两年净利润平均复合增长率17.20% 平均研发费用1729.53万元 为市场平均水平两倍 近80%为高技术制造及服务行业 [4]
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决赛落幕
辽宁日报· 2025-09-01 08:55
赛事概况 - 第十届"创客中国"辽宁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沈阳完成 企业组评选一等奖1名 二等奖3名 三等奖6名 创业组评选一等奖1名 二等奖1名 三等奖1名 [1] - 企业组前10名入选国赛500强企业组备选名单 创业组前6名入选国赛创业组300强名单 [1] - 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指导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 [1] 参赛规模与领域 - 大赛共收到184项参赛作品 其中企业组102项 创业组82项 [1] - 参赛项目覆盖智能装备制造 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材料 新能源 人工智能 工业互联网等多个前沿领域 [1] 历史成果与全国影响力 - 2016年创办以来累计培育服务创新创业项目近3000个 [1] - 65个项目入围"创客中国"全国大赛200强或500强 5个项目获全国优胜奖 [1] - 第九届大赛斩获全国三等奖 实现辽宁省在该赛事的重要突破 [1] - 本届优秀项目将代表辽宁出征第十届"创客中国"全国总决赛 [1]
刘德军:双核引领双圈协同
经济日报· 2025-09-01 08:04
区域发展战略意义 - 济南都市圈和青岛都市圈双圈协同发展有助于发挥区位优势,深度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形成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新格局,打造国家优化南北布局、培育北方新增长极的战略支点[1] - 推动济青双圈产业协同对于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要素、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1] - 产业协同旨在通过系统性重构,将济南的科创策源优势与青岛的先进制造和海洋经济优势深度融合,放大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形成"1+1>2"协同跃升[1] 产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 济青双圈联动发展协同开放刚刚起步,面临产业布局多从各自利益考量、产业结构同质化现象普遍、资源跨区域整合不足、产业链分工协作深度不足等问题[1] - 济青两市GDP合计已突破3万亿元,集聚了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一批规模均超千亿元的优势产业集群[3] 核心城市产业定位与发展路径 - 济南在金融、科技服务、文化教育等领域底蕴深厚,应进一步强化优势,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高地[2] - 青岛在先进制造业、海洋产业、国际贸易等方面表现突出,应继续深耕海洋经济,提升产业国际化水平,通过产业转移和技术输出带动协同发展[2] - 可通过编制产业图谱和协同发展目录,明确各城市差异化发展导向,鼓励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和分工协作[2] 产业协同具体措施 - 通过共建产业示范园区,沿"济青陆海发展主轴"打造"研发—制造—测试—总装"全链条分工,形成山东版"硅谷—先进制造走廊",实现由同质竞争走向梯次互补[2] - 加强优势产业链群建设,通过产业协同形成"济青制造"全球品牌,打造一批世界级优势产业集群,实现由规模叠加走向乘数效应[3] - 强化融合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腾笼换鸟与新兴产业补链成群,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和产业引领区共建,充分发挥中欧班列连接效应,建成"一带一路"陆海联动枢纽[3]
A股重要指数调样!9月15日生效
中国证券报· 2025-08-31 13:46
科创板指数调整 - 上交所和中证指数公司于8月29日公告调整科创50等指数样本 调整于9月12日收市后生效并于9月15日下一个交易日执行 [1][2] - 生益电子被调入科创50指数 埃夫特和中科蓝讯等5只证券被调入科创100指数 样本每季度调整一次 实施时间为每年3月、6月、9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对应的下一交易日 [2] - 调整后科创50指数总市值达3.1万亿元 覆盖科创板市场38.9% 科创100指数总市值达1.9万亿元 覆盖24.4% 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总市值覆盖率达84.6% 共同表征科创板大中小市值证券表现 [2] - 科创50和科创100指数前五大成分股基本保持不变 调整数量连续数个季度未达比例限制 显示科创板证券市值结构相对稳定 调样前后科创50前五大权重股合计权重39.1% 科创100前五大权重股合计权重13.9%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为前三大行业 [2] 科创板指数体系发展 - 科创板指数数量达32条 构建以科创综指和科创50为代表的市值产业链全覆盖指数体系 [3] - 科创指数产品总规模突破3200亿元 其中科创50产品规模超1900亿元 成为境内第五大宽基指数产品和最大单市场ETF产品 [3] - 二级市场表现方面 截至8月29日收盘 科创综指上涨43.3% 科创50上涨35.6% 科创100上涨46.8% 科创200上涨54.9% [3] 北交所指数调整 - 北交所和中证指数公司对北证50样本股及备选名单进行定期调整 于9月15日正式生效 [3] - 星图测控、万源通、林泰新材和聚星科技被调入北证50指数 [3] 指数化投资趋势 - 全市场ETF规模突破5万亿元 A股指数化投资趋势加速演进 [4] - 中证指数公司研发部总经理提出未来五大方向:综合类指数、差异化策略指数、沪深港互联互通、恒定比例多资产指数及结合衍生品的创新型策略产品 [4] - 泰康基金量化投资部负责人认为中长期资金入市进程加快及A股市场内在稳定性增强将推动指数化投资规模持续扩容 社保、险资和个人养老金等配置性需求资金入市力度加大 核心资产市值增长使投资者更关注宽基指数被动投资工具 [4]
万润科技2025年中报简析:增收不增利,公司应收账款体量较大
证券之星· 2025-08-31 07:25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25.48亿元 同比增长27.44% 归母净利润1553.52万元 同比下降46.07%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13.61亿元 同比增长25.69% 归母净利润1737.17万元 同比增长1.07% [1] - 毛利率9.15% 同比下降21.54% 净利率0.26% 同比下降63.25% 每股收益0.02元 同比下降33.33% [1] - 三费总额1.59亿元 占营收比6.25% 同比下降21.91% 财务费用同比增长32.83% 因利息支出增加 [1][2] - 每股净资产1.84元 同比增长3.29%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08元 同比增长21.69% [1] 资产负债变动 - 应收账款占最新年报归母净利润比达2405.86% 存货同比增长40.46% 因新一代信息技术业务拓展备货 [1][2] - 短期借款同比增长13.47% 因报告期取得银行短期借款增加 合同负债同比增长90.75% 因预收客户款项增加 [2] - 使用权资产同比下降26.01% 租赁负债同比下降39.47% 均因资产摊销影响 [2] - 货币资金/总资产比为8.57% 货币资金/流动负债比为21.3% [3] 现金流与投资活动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54.6% 因购建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增加 [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同比增长335.04% 受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综合影响 [2] - 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流动负债比为0.71% [3] 历史业绩与商业模式 - 公司去年ROIC为4.46% 近10年中位数ROIC为4.42% 2018年最低达-32.77% [3] - 近12份年报中出现3次亏损 净利率仅1.24% 显示生意模式脆弱且业绩具周期性 [3] - 商业模式主要依靠研发及营销驱动 [3] - 有息资产负债率达25.69% 有息负债总额/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达89.32% [4]
进一步提升代表性 科创板指数进行三季度调样
中国经营报· 2025-08-30 13:34
指数调整 - 科创50指数调入生益电子 科创100指数调入埃夫特和中科蓝讯等5只证券 调整于2025年9月12日收市后生效[1][2] - 科创50指数总市值3.1万亿元 覆盖率38.9% 科创100指数总市值1.9万亿元 覆盖率24.4% 科创系列指数总市值覆盖率84.6% 较调样前提升0.5%[2] - 指数前五大成份股保持稳定 科创50前五大权重股合计权重39.1% 科创100前五大权重股合计权重13.9%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为前三大行业[2] 市场表现 - 科创板主要指数今年涨幅显著 科创综指上涨43.3% 科创50上涨35.6% 科创100上涨46.8% 科创200上涨54.9% 均创去年9月24日以来新高[2] - 科创板指数产品总规模突破3200亿元 其中科创50产品规模超1900亿元 成为境内第五大宽基指数产品和最大单市场ETF产品[3] 指数体系发展 - 科创板指数数量达32条 形成以科创综指和科创50为代表的市值产业链全覆盖指数体系 自"科八条"发布后新增科创200等16条指数[3] - 指数化投资将配合科创板"1+6"政策落地 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3]
A股,重要指数调整!9月12日收市后生效
证券时报· 2025-08-30 12:59
科创50指数样本调整 - 上交所和中证指数公司宣布调整科创50等指数样本 于2025年9月12日收市后生效[1] - 生益电子将被调入科创50指数 埃夫特和中科蓝讯等5只证券调入科创100指数[3] 指数覆盖范围及代表性 - 调整后科创50指数总市值3.1万亿元 覆盖率38.9%[3] - 科创100指数总市值1.9万亿元 覆盖率24.4%[3] - 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总市值覆盖率达84.6% 较调样前提升0.5%[3] 指数成分结构特征 - 科创50前五大权重股合计权重39.1% 科创100前五大权重股合计权重13.9%[3] -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均为两大指数前三大行业[3] - 调整数量连续数个季度未达比例限制 显示科创板市值结构相对稳定[3] 科创板指数表现 - 今年以来科创综指上涨43.30% 科创50上涨35.63% 科创100上涨46.83% 科创200上涨54.90%[3] - 科创50指数自8月12日起14个交易日涨幅达27.78%[4] - 所有指数均创下去年9月24日以来新高[3] 指数体系发展现状 - 科创板指数数量达32条 构建了市值产业链全覆盖的指数体系[4] - 科创指数产品总规模突破3200亿元 旗舰指数科创50产品规模超1900亿元[4] - 科创50已成为境内第五大宽基指数产品和最大的单市场ETF产品[4] 政策支持与发展前景 - 科创板凭借技术突破和"1+6"政策支持吸引资金持续涌入[3] - "科八条"发布以来已陆续发布16条指数包括科创200指数和科创综指[4] - 指数化投资将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4]
科创板指数将进行2025年三季度调样 科创宽基指数对科创板市场的代表性进一步提升
证券日报· 2025-08-30 07:26
指数调整与代表性提升 - 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指数样本于9月12日收市后实施季度定期调整 [1] - 调整后科创50指数总市值3.1万亿元,对科创板市场覆盖率达38.9% [1] - 科创100指数总市值1.9万亿元,覆盖率24.4% [1] - 三大指数总市值覆盖率达84.6%,较调样前提升0.5% [1] 指数表现与资金流向 - 今年以来科创综指、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指数分别上涨43.3%、35.6%、46.8%、54.9% [1] - 所有指数均创2023年9月24日以来新高 [1] - 科创板市场资金积极流入,主要受益于技术突破和"1+6"政策支持 [1] 样本调整具体变化 - 生益电子被调入科创50指数 [1] - 埃夫特、中科蓝讯等5只证券被调入科创100指数 [1] - 科创50前五大成份股合计权重39.1%,科创100前五大权重股合计权重13.9% [2] - 调整数量连续数个季度未达比例限制,显示市值结构稳定 [2] 行业分布与指数体系发展 -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为前三大行业 [2] - 科创板指数数量达32条,构建市值产业链全覆盖指数体系 [2] - "科八条"发布后新增科创200指数、科创综指等16条指数 [2] 指数产品规模与政策影响 - 科创指数产品总规模突破3200亿元 [2] - 科创50产品规模超1900亿元,成为境内第五大宽基指数和最大单市场ETF [2] - "1+6"政策措施落地将推动指数化投资支持科技自立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2]
科创板指数将进行2025年三季度调样
证券日报· 2025-08-30 00:08
科创宽基指数调整 - 科创50等指数样本将于9月12日收市后进行季度定期调整 生益电子调入科创50指数 埃夫特和中科蓝讯等5只证券调入科创100指数 [1] - 科创50 科创100 科创200分别代表科创板大中小市值证券表现 共同构成上证科创板规模指数系列 [1] - 调整后科创50指数总市值3.1万亿元 覆盖率38.9% 科创100指数总市值1.9万亿元 覆盖率24.4% 三大指数总市值覆盖率达84.6% 较调样前提升0.5% [1] 科创板市场表现 - 今年以来科创综指上涨43.3% 科创50上涨35.6% 科创100上涨46.8% 科创200上涨54.9% 均创去年9月24日以来新高 [1] - 科创板市值结构保持稳定 科创50前五大权重股合计权重39.1% 科创100前五大权重股合计权重13.9% 调整数量连续数季度未达比例限制 [2] - 新一代信息技术 生物医药 高端装备为前三大行业 [2] 指数体系发展 - 科创板指数数量达32条 构建了以科创综指和科创50为代表的市值产业链全覆盖指数体系 [2] - 科创200指数和科创综指等16条指数在"科八条"发布后陆续推出 [2] - 科创指数产品总规模突破3200亿元 其中科创50产品规模超1900亿元 成为境内第五大宽基指数产品和最大单市场ETF产品 [2] 政策支持与市场影响 - 科创板凭借技术突破和"1+6"政策支持获得资金积极流入 [1] - "科八条"推动科创板改革从"试验田"走向高质量发展"示范田" [2] - 指数化投资将更好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2]
A股重要指数调整!生益电子将被调入科创50指数
证券时报· 2025-08-29 22:30
指数调整概况 - 上交所和中证指数公司将于2025年9月12日收市后调整科创50等指数样本[2] - 生益电子被调入科创50指数 埃夫特和中科蓝讯等5只证券被调入科创100指数[4] 指数覆盖范围变化 - 调整后科创50指数总市值3.1万亿元 覆盖率38.9%[4] - 科创100指数总市值1.9万亿元 覆盖率24.4%[4] - 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总市值覆盖率达84.6% 较调样前提升0.5%[4] 指数成分稳定性 - 科创50和科创100指数前五大成份股基本保持不变 调整数量连续数个季度未达比例限制[4] - 调样前后科创50前五大权重股合计权重39.1% 科创100前五大权重股合计权重13.9%[4] -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均为两大指数前三大行业[4] 指数表现 - 今年以来科创综指上涨43.30% 科创50上涨35.63% 科创100上涨46.83% 科创200上涨54.90%[5] - 科创50指数自8月12日以来14个交易日涨幅达27.78%[5] - 所有指数均创下去年9月24日以来新高[5] 指数体系发展 - 自去年6月"科八条"发布以来 科创板指数数量从16条增至32条[5] - 目前已形成以科创综指和科创50为代表的市值产业链全覆盖指数体系[5] - 科创指数产品总规模突破3200亿元 其中科创50产品规模超1900亿元[5] - 科创50已成为境内第五大宽基指数产品和最大的单市场ETF产品[5] 政策支持与市场影响 - 科创板凭借技术突破和"1+6"政策支持吸引资金持续涌入[5] - 指数化投资将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5] - 科创板改革从"试验田"走向高质量发展"示范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