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

搜索文档
申万宏源研究晨会报告-20250925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25 08:43
核心观点 - 康农种业作为育繁推一体化玉米种子企业,凭借品种优势实现快速增长,2022-2024年营收CAGR达30.5%,利润CAGR达42.1%,核心品种康农玉8009推动全国市场扩张,目标市值45亿元对应90%上涨空间 [2][3][5][8][11] - 玉米种子行业供需失衡,24/25年供需比达175%,但高产优质品种仍享有溢价,同质化品种竞争激烈 [11] - 建材行业2025H1营收同比下降4.1%至2775.7亿元,但利润同比增长38.9%至148.2亿元,水泥和玻纤板块表现亮眼 [12][15] - 新版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强调盈利提升,水泥产能预计收缩4亿吨以上,玻璃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加速 [16][18] - AI应用商业化加速,2025H1中国大模型Tokens调用量达537万亿,编程、视频、企业软件等细分领域实现亿美元级ARR [17][19][22] - 光伏行业政策转向反内卷和多能综合利用,从单一电力消纳向绿氢制储等方向延伸 [22] 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收盘3854点,单日涨0.83%,近5日涨0.73%,近1月跌0.59% [1] - 深证综指收盘2506点,单日涨1.56%,近5日涨4.69%,近1月跌0.2% [1] - 中盘指数单日涨1.9%,近1月涨8.66%,近6月涨22.64%,表现优于大盘和小盘指数 [1] - 电子化学品行业涨幅居前,单日涨5.48%,近6月涨46.02% [1] - 游戏Ⅱ行业近6月涨65.53%,表现突出 [1] - 元件Ⅱ行业单日跌2.12%,但近6月仍涨82.01% [1] - 股份制银行Ⅱ行业近1月跌8.6%,近6月跌4.1% [1] 康农种业业务与增长 - 公司主营杂交玉米种子,2017年打通育种、扩繁、推广环节,2021年开拓黄淮海和北方春播新市场 [11] - 短期增长由康农玉8009驱动,该品种为密植小棒型,上市首年销量超300万亩,次年超760万亩,预售火热 [11] - 通过自繁制种降本,以2024年毛利率35.8%为基准,2025年毛利率预计提升1.2-5.0个百分点 [11] - 西南市场通过品种迭代巩固优势,黄淮海市场由8009领航,东北市场预计2027年起规模销售 [11] - 转基因品种储备充足,布局西南领跑、黄淮海跟进、东北提升的格局 [11] 行业供需与价格 - 2025/2026年国内玉米供需紧平衡,价格预计稳定,种植积极性较好 [11] - 种子市场高库存需2-3年改善,高产优质品种享有溢价,同质化品种价格承压 [11]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6亿元、1.23亿元、1.50亿元 [11] - 最新市值对应PE分别为25倍、19倍、16倍,可比公司2025年PE均值47倍 [11] - 给予2025年47倍PE,目标市值45亿元,较当前有90%涨幅空间 [11] 建材行业表现 - 2025H1样本企业营收2775.7亿元,同比下降4.1%,但降幅较2024年收窄10.7个百分点 [12] - 归母净利润148.2亿元,同比增长38.9% [12] - 水泥行业营收1188亿元,同比下降7.5%,利润54亿元,同比增长1110.5%,受益于价格改善和成本下降 [12][13] - 玻纤行业营收311.0亿元,同比增长20.9%,利润32.9亿元,同比增长127.0%,复价和特种布布局贡献增长 [15] - 消费建材营收687.6亿元,同比下降2.7%,利润43.5亿元,同比下降13.2%,但三棵树、科达制造等个股表现突出 [15] - 玻璃行业营收246亿元,同比下降17.0%,利润10亿元,同比下降60.3%,仍处于周期底部 [15] 政策与行业动向 - 新版建材工作方案重点提升盈利,水泥产能需在2025年底前统一备案与实际产能,预计收缩4亿吨以上 [16] - 玻璃行业依法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环保绩效低企业退出,加快煤改气 [18] - 政策支持发展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如人工晶体、高性能纤维等,推动"人工智能+建材"行动 [18] AI应用商业化 - 2025H1中国大模型Tokens调用量达537万亿,2024年全年为114万亿 [22] - OpenAI的ARR达120亿美元,AI编程公司Anysphere的ARR达5亿美元 [19] - AI视频、编程、企业软件等领域多家公司迈入1亿美元ARR门槛 [19] - 生成式推荐系统在META、字节、快手等公司落地 [19] - 企业级AI软件在数据分析、ITSM、ERP方向落地周期约6-18个月 [19] 光伏政策导向 - 政策推动从单一电力消纳向多能综合利用转变,重点发展绿氢制储、绿色合成氨等方向 [22] - 2025年1-7月全国光伏发电利用率94.7%,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 [22] - 行业反内卷政策密集落地,支持技术创新驱动降本增效 [22]
我国抗虫水稻育种实现重要突破
人民日报· 2025-09-25 07:22
行业突破 - 抗虫水稻新品种培育取得重要突破 破解水稻稳产难题 [1] - 稻飞虱为水稻生产头号害虫 年均发生面积超3亿亩次 造成稻谷减产30亿斤 [1] - 抗稻飞虱品种覆盖率不足1% [1] 技术成果 - 创新应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 精准聚合抗褐飞虱 抗稻瘟病及氮高效等关键基因 [1] - 培育出玮两优2268 扬籼优4278等系列新品种 [1] - 新品种对褐飞虱和稻瘟病均有显著抗性 区试产量比对照组增产5%以上 [1] 产量表现 - 玮两优2268在湖南隆回百亩示范片亩产达1174.5公斤 创长江中下游稻区一季稻高产新纪录 [1] - 成功破解抗虫 抗病和产量难协同提升的行业难题 [1] 推广应用 - 玮两优2268 扬籼优4278入选2025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苗头型品种 [1] - 新品种加速推广应用将为水稻大面积高产稳产注入强劲动力 [1] 研发主体 -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国内优势科研团队构建企科协同攻关模式 [1] - 研发获得农业生物育种重大专项支持 [1]
创新应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 我国抗虫水稻育种实现重要突破
人民日报· 2025-09-25 07:02
行业技术突破 - 抗虫水稻新品种培育取得重要突破 破解水稻稳产难题 [2] - 稻飞虱作为水稻生产头号害虫 年均发生面积超3亿亩次 造成稻谷减产30亿斤 [2] - 抗稻飞虱品种覆盖率不足1% 新品种成功破解抗虫抗病和产量协同提升难题 [2] 品种表现与特性 - 新品种对褐飞虱和稻瘟病有显著抗性 区试产量比对照组增产5%以上 [2] - 玮两优2268在湖南隆回百亩示范片亩产达1174.5公斤 创长江中下游一季稻高产纪录 [2] - 玮两优2268和扬籼优4278入选2025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苗头型品种 [2] 研发主体与技术创新 -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科研团队采用企科协同攻关模式 [2] - 创新应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 精准聚合抗褐飞虱 抗稻瘟病及氮高效等关键基因 [2] - 构建系列新品种包括玮两优2268和扬籼优4278等 [2]
从丰收节看中国农业转型升级
经济观察报· 2025-09-24 23:11
丰收节平台意义 - 丰收节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融合、促进产销对接、激发乡村活力的重要契机 [2] - 活动吸引新农人、农业合作社、相关企业及电商平台参与,旨在推广新品种、拓宽渠道、展示智慧农业技术 [2] - “丰收”概念超越产量,涵盖种子根基、深加工附加值、品牌溢价和渠道赋能,核心是农业向“价值型”发展转型 [3] 种业新根基 - 中国梨育种技术升级,通过传统杂交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早熟、优质、抗逆新品种不断涌现,但主栽品种结构单一,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占比低 [6] - “广明2号”白羽肉鸡实现中国白羽肉鸡自主育种从0到1突破,商品肉鸡42天体重达3公斤,父母代产蛋性能优于进口品种,胸肉木质化程度低约42% [7] - 高青黑牛填补国内高端肉牛市场空白,一头黑牛分割近50部位,等级A1-A5,整牛售价达10多万元,最高20万元 [8] - 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95%,自主培育白羽肉鸡、华西牛等品种打破国外垄断,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 [8] 产业链新价值 - 博士达集团通过苹果深加工(脆片、醋、面膜)消化30%加工果,减轻果农“卖果难”,并融合电商、文旅、文创以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 [10] - 玉环文旦鲜果加工成果汁、果酒,果皮提炼精油、制成皮糖,综合利用率从60%跃升至95%以上,2024年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5.06亿元,核心产区农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2万元,高出省均3万元 [11] - 花田玑密品牌深度合作平阴县农户,实现6万多亩玫瑰“应收尽收”,深加工后玫瑰收购价从2.5-5.5元/斤提升至5-8.5元/斤,带动农户每亩地增收15%-20% [12] - 全国农产品深加工进入“集群发展”阶段,山东、河南、四川等形成超千亿级加工集群,2024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6300亿元,同比增长15.8% [12] 智农新赛道 - 大疆T100农业无人机在北方平原日喷洒作业面积达600亩,效率是传统人工40倍以上,在南方丘陵具备85公斤吊运能力,在西部果园每亩节约农药500-700克 [14] - 大疆T100配套D14000IE充电站采用电喷技术省油15%,每天省15%油钱 [15] - 苹果采摘机器人通过“双眼”识别成熟度并精准定位,四指欠驱动机械手实现无损采摘,具备动态路径调整能力 [16] - 智能蜂箱使2名蜂农管理蜂群从100群提升至300-500群,劳动力效率提升3-5倍,实现远程管理、精准预警 [17] - 农业智能装备普及推动行业从“靠经验、拼人力”向“靠数据、靠智能”转型,提升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并降低劳动强度 [17]
从丰收节看中国农业转型升级|丰收新图景
经济观察网· 2025-09-24 20:12
秋分时节,中国大地五谷丰登。 如今的丰收节,已然成为展示中国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 种业新根基 种子是农业的起点,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被称为农业的"芯片"。在丰收节的种业振兴成果展区,一场关乎自主可控的"芯片"之战成果初显。 记者在展区看到,华蜜、中梨玉翠、中矮红梨、五九香等不同品种的中国梨整齐摆放。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赵德英对记者介绍,通过传统杂交 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相结合,中国梨育种技术不断升级,早熟、优质、抗逆新品种不断涌现。 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自主育成的华蜜梨为例,其母本为八月红、父本为红香酥,不仅树势较强、树姿半直立,成枝力与萌芽率也处于适中水平,且 以中长果枝结果为主,同时具备抗梨黑星病、耐寒冷的特性。 赵德英指出,目前,中国梨的种质资源利用从"依赖引进"转向"本土创新+引进改良"并行,遗传基础持续拓宽。然而,中国梨产业虽然规模庞大,但主栽品 种结构较为单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占比较低,市场选择有限。突破的关键在于高效育种理论、关键技术创新和种质资源的深度保护与利用。 2025年9月23日,第八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在山东省招远市大户陈家村举行。时值"十四五"规 ...
从丰收节看中国农业转型升级
经济观察网· 2025-09-24 19:52
文章核心观点 - 第八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展示了中国农业从“规模型”增长向“价值型”发展的转型升级,核心是推动全产业链融合,实现附加值、溢价能力和渠道赋能的丰收 [1][2][3] 种业振兴 - 中国梨育种技术通过传统杂交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相结合不断升级,早熟、优质、抗逆新品种不断涌现,例如自主育成的华蜜梨具备抗梨黑星病、耐寒冷特性 [4] - “广明2号”白羽肉鸡实现中国白羽肉鸡自主育种从0到1的突破,商品肉鸡42天体重达3公斤,父母代产蛋性能优于进口品种,胸肉木质化程度低约42%,并于2025年实现中国祖代种鸡首次出口 [5][6] - 高青黑牛填补国内高端肉牛市场空白,一头黑牛经分割后能卖10多万元,最高卖价达20万元 [6] - 中国种业进入自主创新加速期,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95%,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华西牛等品种打破国外垄断 [7] 产业链价值提升 - 博士达集团通过苹果深加工生产苹果脆片、苹果醋、苹果面膜,每年可消化30%的加工果,减轻果农“卖果难”问题,并通过与电商、文旅融合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 [8] - 浙江省玉环市文旦综合利用率从60%跃升至95%以上,2024年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5.06亿元,核心产区农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2万元,高出省均3万元 [9] - 花田玑密品牌通过玫瑰深加工将收购价从2.5元/斤—5.5元/斤提升至5元/斤—8.5元/斤,带动农户每亩地增收15%—20% [9] - 2024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6300亿元,同比增长15.8%,山东、河南、四川等农业大省已形成超千亿级农产品加工集群 [10] 智慧农业应用 - 大疆T100农业无人机在北方平原日喷洒作业面积达600亩,效率是传统人工40倍以上,在南方丘陵具备85公斤吊运载重,在西部果园每亩节约农药500克—700克 [11] - 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苹果采摘机器人通过视觉识别实现无损采摘,具备动态路径调整能力,有效应对果园遮挡物 [12] - 中国农业科学院智能蜂箱使单名蜂农管理蜂群数量从50群提升至150-250群,劳动力效率提升3—5倍,可通过手机远程管理 [13]
创新强农 美好生活丨2025年大北农集团丰收节盛大启幕
搜狐网· 2025-09-24 18:16
活动概述 - 2025年大北农集团丰收节于9月23日在大北农凤凰国际创新园开幕 由大北农集团、中国农民研修学院及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专委会联合主办 大有谷集团承办 主题为"创新强农 美好生活" [1] 公司战略与使命 - 大北农集团以强农报国为使命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 创业32年 旗下大有谷致力构建全球高品质食品平台 实现"农民丰收 市民喜悦"愿景 [4] - 公司始终高举"强农报国"旗帜 以创新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28] 行业领导与嘉宾观点 - 农业农村部原总畜牧师张天佐肯定大北农在种业、饲料等领域的突破成果 强调农业需从"产得好"迈向"卖得好" 拓展多元价值 [13] -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院长翟虎渠赞扬大北农作为农业龙头企业的使命担当 号召筑牢粮食安全屏障 [15] - 中国农民研修学院理事长韩贵清赞誉大北农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期待以科技守护粮食安全根基 [9] 活动内容与展示 - 丰收节嘉年华设立"5F"主题展区及六大特色展区 包括大有谷系展区(盐田虾、五常大米、敖汉金小米等)、特色农产品展区(45家企业携100多个品类500多款产品)、农业科技创新展区等 [17][24] - 活动通过多元形式展现现代农业科技硕果 包括歌舞表演、三农达人直播、宠兰科技爱宠集市、农业教育文创等互动体验 [15][22][24] - 活动持续至10月6日 通过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华网等多平台直播实现全国云端共庆 [20][28] 行业合作与平台建设 - 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乡村振兴专委会表示将凝聚企业、机构与农户合力 推动创新技术扎根田野 [7] - 同唱《乡村振兴》歌曲活动启动仪式吸引千余人参与 唱响对三农事业的坚定信念 [18]
政策提振中长期猪价,看好低估值农业板块
华西证券· 2025-09-24 14:36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推荐 [4] 核心观点 - 政策驱动下生猪行业主动与被动去产能并行 中长期猪价中枢有望上移 [1][11][12] - 粮价整体回暖 因供需格局改善及政策提振 [2][20][24] - 农业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建议重点关注低估值标的 [3][6] 生猪养殖板块 - 2025年Q1/Q2/Q3猪价分别为15.06/14.53/14.02元/公斤 同比+4.26%/-10.78%/-28.22% 环比-9.54%/-3.49%/-3.54% [1][11] - 外购仔猪养殖过去36周中仅8周盈利 平均利润-58.50元/头 自繁自养仅1周亏损 平均利润63.69元/头 [1][12] - 当前全国生猪均价跌破13元/公斤 外购仔猪亏损近200元/头 行业开启主动去产能(散户主导)与政策驱动被动去产能(集团场主导) [1][12] - 政策调控包括暂停能繁母猪扩产、出栏体重控制在120公斤、调减能繁母猪存栏量100万头至3950万头 [11] 种植产业链 - 玉米2025年Q1/Q2/Q3现货价2196.63/2348.12/2393.15元/吨 同比-10.69%/-3.50%/-0.32% 环比-0.11%/+6.90%/+1.92% [20] - 玉米进口量同比降83%至400万吨 新增供给减少1300万吨(降幅4.29%) 饲用需求因生猪产能释放增加 [20] - 小麦Q1/Q2/Q3现货价2410.83/2444.25/2436.90元/吨 环比-1.56%/+1.39%/-0.30% 因中储粮采购增加及玉米涨价推动 [22] - 大豆Q1/Q2/Q3均价3906.02/3914.59/3959.06元/吨 环比-2.76%/+0.22%/+1.14% 受进口延迟、贸易摩擦及成本上升影响 [23] - 粳稻Q1/Q2/Q3均价2785.36/2868.49/2901.22元/吨 环比-3.16%/+2.98%/+1.14% [23] 投资建议标的 - 养殖板块:立华股份、德康农牧、京基智农、牧原股份、温氏股份 [3][6] - 饲料板块:海大集团(受益粮价回升及吨利提升) [6] - 种植与种业:北大荒、苏垦农发、大北农、隆平高科、登海种业、荃银高科、丰乐种业、万向德农 [6] - 核心逻辑:政策推动行业提质增效 低成本优质产能市占率提升 转基因技术商业化扩面提速 [3][6]
康农种业(837403):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品种制胜,扩大全国销售版图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24 13:47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目标市值45亿元 较2025年9月23日收盘价有90%涨幅空间 [2][8] 核心观点 - 康农种业是育繁推一体化玉米种业企业 以品种优势扩大全国市场布局 2022-2024年营收CAGR达30.5% 利润CAGR达42.1% [7] - 核心品种康农玉8009在黄淮海市场表现突出 2024年销量达716.53万公斤 2025年上半年合同负债1.09亿元同比增长410.4% 显示强劲增长潜力 [7][83] - 公司通过"企业+农户"制种模式优化成本结构 若自繁比例提升至10-30% 可带动毛利率上升1.2-5.0个百分点 [7][38] - 转基因品种储备充足 与大北农等头部企业合作 已获批转基因生产经营许可证 形成西南领跑-黄淮海跟进-东北提升的发展格局 [7][9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3.37亿元同比增长16.8% 归母净利润0.83亿元同比增长55.2% [6]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6/1.23/1.50亿元 同比增长16.4%/27.9%/22.2% [6]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39.5% 较2024年全年35.8%显著提升 [6] - 当前市值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25/19/16倍 低于可比公司47倍均值 [6][102] 行业分析 - 玉米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 2025/26年度预计总供给2.96亿吨 总消费3.00亿吨 [66] - 种子市场供需失衡 2024/25年度供需比达175% 但高产优质品种享有结构性红利 [67] - 高蛋白玉米推广前景广阔 蛋白含量每提高1% 豆粕用量可下降约2% [7][50] - 政策鼓励选育新品种 转基因产业化推进将加速行业洗牌 2025年转基因品种初审达97个 [69][72] 区域市场拓展 - 西南市场2024年收入同比下降34% 但通过新品迭代有望恢复至2023年水平 [7][77] - 黄淮海市场玉米产量占比29.3% 康农玉8009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预计有5-7年快速增长期 [7][86] - 东北市场玉米产量占比43.1% 公司与当地农科院深度合作 多品种蓄势待发 预计2027年起规模销售 [7][94] 品种优势 - 康农玉8009适应5500-6000株/亩高密度种植 比传统密度提升40-70% [84] - 2025年西南主推美谷999、康农玉517等新品种 区域试验亩产达534-739公斤 比对照增产6.7-7.7% [79] - 黄淮海后续品种弘农816示范田亩产达1620斤 比对照增产180斤 [92]
“粮食安全看山东”之德州市陵城区:“十六连冠”背后的粮安基石与产业跃升
中国发展网· 2025-09-24 13:04
抓产业,提升链群能级。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发展方向,以中粮面粉(德州)有限公司、谷神集团 等龙头企业为牵引,延伸小麦、大豆等深加工产业链,打造特色粮食产业集群。依托"智选陵城"区域公 用品牌,培育一批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优质粮食产品,通过电商、直播等新渠道拓展市场,全年向京 津冀地区供应农产品98.4万吨,有效保障"米袋子""菜篮子"。2025年5月底,中粮面粉(德州)有限公司一 期正式投产,建成4条生产线,日处理小麦3000吨,年加工能力90万吨;二期扩建后将达150万吨,成为 亚洲单体最大面粉加工基地,有效解决农民卖粮问题。推广"企业+订单+农户"模式,引导标准化、规 模化种植,带动农民增收,夯实种粮积极性。 抓生产,提升粮食产能。以"吨半粮"创建为核心,分区分类推进亩产1500公斤以上高标准粮田建设。持 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推进沟、渠、路、林、桥、涵、闸综合治理,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全面实 现"旱能浇、涝能排",夯实稳产保供根基。依托与中国种子集团、山东鲁研种业等企业的合作优势,加 快建设现代化良种繁育基地,大力推广高产、优质、多抗专用品种,推动粮食生产提质增效。经省、市 专家实打测产,"吨半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