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搜索文档
南向资金追踪|净买入超84亿港元 再度加仓阿里和小米流出赣锋锂业
新浪财经· 2025-11-17 18:29
南向资金整体流向 - 南向资金全天成交额约913.76亿港元,较前一日缩量约53亿港元,占恒指成交总额的42%,占比跌至短线低点 [2] - 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约84.48亿港元,其中沪港股通净流入43.35亿港元,深港股通净流入41.13亿港元 [2] - 近一月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1166.69亿元,其中沪市港股通净流入598.58亿元,深市港股通净流入568.11亿元 [3] 重点基金资金动向 - 盈富基金(02800)获大幅净买入37.26亿港元,其中沪港股通净买入31.80亿元,深港股通净买入5.46亿元 [2][4] 个股资金净流入 - 阿里巴巴-W(09988)获净买入20.71亿港元,其中沪港股通净买入8.68亿元,深港股通净买入12.02亿元,但短线资金仍以流出为主,前5日减持4096万股 [2][4] - 小米集团-W(01810)获净买入2.80亿港元,沪港股通净买入4.35亿元,深港股通净流出1.55亿元,短线资金保持流入,前5日加仓9056万股 [2][4] - 泡泡玛特(09992)获净买入2.19亿港元,短线资金进一步流入,前5日加仓739万股 [2][4] 个股资金净流出 - 赣锋锂业(01772)遭净流出0.84亿港元,沪港股通净流出0.88亿元,深港股通净流入0.05亿元,短线资金趋势不明,前5日加仓10万股 [2][4] - 中芯国际(00981)遭净流出0.73亿港元,沪港股通净流出0.29亿元,深港股通净流出0.44亿元,短线资金持续流出,前5日减持1311万股 [2][4] 其他活跃个股资金流向 - 腾讯控股(00700)在沪港股通净流出1.80亿元,在深港股通净流入2.58亿元 [4] - 美团-W(03690)在深港股通获净买入2.48亿元 [4]
微信小程序要交“苹果税”了,但腾讯可能挺开心的
虎嗅APP· 2025-11-17 18:12
协议核心内容 - 苹果与腾讯就微信小程序虚拟支付达成协议,苹果将统一抽成15% [28][29][32] - 苹果税仅针对小程序内的虚拟商品交易,外卖、快递等实体业务不受影响 [33] - 相比国区App Store年收入100万美元以上抽成30%的标准,15%的税率被视为对小程序大户的照顾 [33] 协议对腾讯的影响 - 协议使腾讯在iOS端小程序虚拟支付上实现从零到有的突破,此前因未与苹果达成协议,腾讯在该业务上收入为0 [41][43] - 腾讯有望效仿其在安卓端对微信小游戏抽佣30%至40%的模式,未来可能对iOS端小程序游戏进行抽佣 [42][45] - 腾讯可能降低抽成比例以保护中小开发者,数据显示超80%的小游戏开发者为30人以下小团队 [46] 协议对开发者的影响 - 短期看开发者可能因不愿被抽佣而尝试绕开支付系统,但长期看支付流程标准化有望提升用户付费意愿 [48][49][54] - 协议为有版号的iOS小游戏提供了正规内购渠道,使其变现方式从依赖广告变为更多元化 [54][55] - 开发者接入计划需注册苹果开发者账户(费用99美元)并提交小程序元数据等信息供审核 [35][39] 协议对苹果的影响与行业背景 - 苹果通过此次协议获得小程序虚拟支付市场的抽成收入,小游戏市场潜力巨大,2024年上半年中国小游戏内购收入达91亿元,同比飙升81.56% [20][57] - 苹果在中国区的抽成政策(30%/15%)相较于在韩国(26%/11%)、美国(27%/12%)和欧盟(17%/10%)等市场更为严格,且不支持第三方支付 [59][60][61] - 此次让步被视为一个信号,结合近期55名中国用户就高额佣金向监管部门投诉的事件,可能预示着苹果在中国市场的政策面临潜在调整压力 [63][64] 市场现状与博弈过程 - 博弈起因是苹果认为微信小程序通过跳转客服链接、H5页面等方式调用微信支付,绕开了iOSApp内购买规则,属于"偷税漏税" [8][14][16][22] - 2024年上半年中国小游戏市场实销收入达166亿元,同比增长60.5%,显示出该市场的巨大规模 [20] - 双方最终达成合作,避免了此前市场传闻的"iPhone与微信二选一"的极端情况 [26][27]
阿里全面进军消费级AI,千问APP上线公测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17 17:59
公司战略与产品发布 - 阿里巴巴于11月17日正式公布“千问”项目,全力进军AI to C(消费级人工智能)市场,项目被核心管理层视为“AI时代的未来之战” [1] - 千问APP公测版当天上线,提供应用商店、网页和PC版,其国际版也将在近期上线,旨在与ChatGPT等全球顶尖产品直接竞争 [1] - 公司计划将地图、外卖、订票、办公、学习、购物、健康等各类生活场景接入千问APP,打造“会聊天能办事的个人AI助手”,战略目标是成为未来的AI生活入口 [2] 技术基础与性能优势 - 千问基于开源模型Qwen3和免费策略,Qwen系列模型全球下载量已突破6亿次,自2023年全面开源后已成为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开源大模型 [1] - 近期发布的旗舰模型Qwen3-Max性能超过GPT5、Claude Opus 4等国际竞争者,跻身全球前三,并在实盘投资大赛中战胜ChatGPT、Gemini、Grok等对手斩获冠军 [1][2] - Qwen模型正迅速抢占硅谷市场,获得Airbnb CEO等行业领袖的公开肯定,并已占据全球开源模型大部分市场份额 [2] 资源投入与市场定位 - 公司已于今年2月宣布投入3800亿元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并设定了到2032年将云数据中心能耗规模扩大十倍的长期目标 [1] - 公司认为AI发展已进入“辅助人”的Agentic AI时代,大力入局C端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千问APP将重点发力“能办事”的能力 [2]
图解丨南下资金净买入阿里20.7亿港元,为连续第三日净买入
新浪财经· 2025-11-17 17:58
| | 沪股通 | | | 深股通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名称 | 涨跌幅 | 净买入额(亿) | 成交额 | 名称 | 深跌幅 | 净买入额(亿) | 成交領 | | 阿里巴巴-W | 0.0% | 8.68 | 64.84亿 | 阿里巴巴-W | 0.0% | 12.02 | 36.86 Z | | 益高基金 | -0.8% | 31.80 | 33.56 Z | 中古国际 | -0.8% | -0.44 | 17.74亿 | | 中心国际 | -0.8% | -0.29 | 20.80 Z | 腾讯控股 | -0.7% | 2.58 | 15.99 Z | | 腾讯控股 | -0.7% | -1.80 | 17.35 L | 小米斯图-W | -0.9% | -1.55 | 13.72 L | | 小米集团-W | -0.9% | 4.35 | 15.77 亿 | 华就非常体 | 0.4% | -0.75 | 10.54亿 | | 作班求出作 | 0.4% | 0.85 | 15.71 亿 | 酸氧钾业 | ...
与巴菲特“反向而行”!对冲大佬阿克曼旗下潘兴广场Q3减持谷歌(GOOGL.US)
智通财经网· 2025-11-17 17:57
持仓总览 - 潘兴广场第三季度持仓总市值为146亿美元,上一季度为137亿美元,环比增长6.6% [1][2] - 持仓组合中没有新增或增持个股,也没有清仓个股,但减持了4只个股 [1][2] - 前十大持仓标的占总市值的99.29% [1][2] - 投资组合周转率为0%,显示高度稳定的持仓策略 [2] 前五大重仓股 - 优步、Brookfield和Howard Hughes Holding位列持仓前三位,合计占投资组合比例达50% [3] - 餐饮品牌国际因遭到减持,持仓数量环比下降0.37%,排名从二季度的第四位下滑至第五位 [3] - 亚马逊持仓比例为8.73%,持仓数量环比保持不变,被视为规模可观且稳健的科技股持仓 [3] 个股持仓详情 - 优步持仓市值约29.66亿美元,占组合20.25%,持股数量环比微降0.10% [4] - Brookfield持仓市值约28.13亿美元,占组合19.21%,持股数量环比下降0.34% [4] - Howard Hughes Holding持仓市值约15.49亿美元,占组合10.58%,持股数量无变动 [4] - 谷歌-C持仓市值约15.40亿美元,占组合10.52%,持股数量无变动 [4] - 餐饮品牌国际持仓市值约14.70亿美元,占组合10.04%,持股数量环比下降0.37% [4] 持仓调整与策略 - 三季度主要卖出餐饮品牌国际和优步 [5] - 基金聚焦集中型策略,持续持有Brookfield、Howard Hughes等大型仓位,被视为打造"现代伯克希尔"的长期战略 [5] - 减持谷歌-A,持仓数量环比下降9.68%,而伯克希尔哈撒韦同期新建仓谷歌-A,持仓规模达43亿美元 [6] 投资影响力与市场观点 - 投资策略以长期性和公开表达性为特点,每一只持仓都是深度长期的战略锚点 [7] - 持仓调整往往反映对行业或公司未来3至5年的判断,而非短期博弈 [7] - 今年以来谷歌股价累计大涨46%,受益于人工智能需求强劲和云计算业务增长,华尔街分析师普遍上调目标价 [7]
长城投研速递:短期市场或延续震荡
搜狐财经· 2025-11-17 17:49
境内宏观 - 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环比增长0.17%,1-10月累计同比增长6.1% [7] - 1-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73563亿元,同比下降14.7%,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7198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8% [7] - 经济分项增速较9月放缓,受假期错位和高基数等短期因素扰动,内需不足和外需压力需政策对冲 [1][7] 境外宏观 - 美股震荡,标普500指数全周涨0.08%,纳斯达克指数跌0.45%,科技股调整对A股情绪产生外溢效应 [8] - 市场对12月美联储降息概率预期降至40%左右,AI科技股退烧引发担忧,美元流动性偏紧状况持续影响市场 [8] - 美国政府关门导致财政部现金余额TGA从合意水平8500亿美元提升至1万亿美元,流动性收紧 [8] 债券市场 - 上周资金利率先紧后松,DR007/R007稳定在1.46%/1.49%上方,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6262亿元 [10] - 1年期国股存单收益率微升0.5个基点至1.635%,上周净融资-427亿元,本周到期压力增至8347亿元 [13] - 10年期国债新券收益率在1.80%~1.81%区间震荡,中期资金面预期保持宽松,债市总体处于顺风期 [15] 权益市场表现 - 主要股指普遍下跌,上证综指跌0.18%,深证成指跌1.40%,创业板指跌3.01%,科创50跌3.85% [16] - 申万31个行业中20个行业上涨,纺织服饰、商贸零售、美容护理涨幅居前,通信、电子、计算机跌幅靠后 [16] - 价值风格跑赢成长风格,国证价值指数涨1.10%,国证成长指数跌1.30%,上周A股日均成交金额约2.04万亿元 [17] 投资策略 - 新兴科技是投资主线,周期消费看转型,重点关注回调时间长、调整幅度大的科技方向 [2][22] - 具体方向包括科技成长(港股互联网/机器人/芯片半导体等)、制造出海(电力设备/消费电子等)、周期消费转型(有色/化工等)及金融(券商/保险等) [22] - 市场高收益无风险金融资产消减,增量资金入市未结束,经济结构转型推动资产回报率触底回升,股指大幅调整基础薄弱 [2][20]
港股17日跌0.71% 收报26384.28点
新华网· 2025-11-17 17:48
香港本地股方面,长实集团跌0.59%,收报40.48港元;新鸿基地产无升跌,收报102.4港元;恒基地产 无升跌,收报30.7港元。 中资金融股方面,中国银行跌0.42%,收报4.72港元;建设银行跌1.32%,收报8.24港元;工商银行跌 0.91%,收报6.51港元;中国平安跌0.67%,收报59.55港元;中国人寿跌1.46%,收报26.98港元。 新华社香港11月17日电 香港恒生指数17日跌188.18点,跌幅0.71%,收报26384.28点。全日主板成交 2176.13亿港元。 国企指数跌69.56点,收报9328.4点,跌幅0.74%。恒生科技指数跌55.92点,收报5756.88点,跌幅 0.96%。 蓝筹股方面,腾讯控股跌0.7%,收报636.5港元;香港交易所跌0.71%,收报422.2港元;中国移动跌 0.86%,收报86.75港元;汇丰控股跌0.71%,收报112.1港元。 石油石化股方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涨0.23%,收报4.43港元;中国石油股份涨0.68%,收报8.85港元; 中国海洋石油涨0.45%,收报22.5港元。 【纠错】 【责任编辑:谷玥】 ...
国证国际港股晨报-20251117
国证国际· 2025-11-17 17:47
港股市场表现总结 - 2025年11月14日,港股三大指数集体走弱:恒生指数跌1.85%,国企指数跌2.09%,恒生科技指数跌2.82% [2] - 大市成交金额约2328亿港元,主板总卖空金额约348亿港元,占可卖空股票总成交额比率为16.94% [2] - 南向资金净流入约129亿港元,净买入最多的个股是阿里巴巴、腾讯控股、中芯国际,净卖出最多的是中国人寿、三生制药、中国平安 [2] - 多数板块下跌,影视娱乐、云办公、云计算及SaaS、龙头科网股、短视频、手游、AI概念、汽车产业链、锂电池、智能驾驶、新能源车、有色金属、黄金、芯片及机器人概念股均走低 [2] - 逆市亮点为氢能板块表现突出,多只个股大幅上涨,主要受国家能源局鼓励煤化工项目开展绿氢替代应用的政策刺激 [2][3] - 医疗与健康板块保持活跃,特别是互联网医疗及AI医疗概念股走强,部分创新药企股价受业绩及政策预期支持大幅攀升 [3] 宏观经济数据总结 - 中国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环比增长0.17%,其中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表现突出,分别增长8.0%和7.2% [3] - 3D打印设备、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0.8%、19.3%、17.9% [3] - 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4.6%,信息传输、软件、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增速较快 [3]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9%,但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7%,主要受房地产投资下滑影响,制造业投资仍增长2.7% [4] - 前十个月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6%,机电产品出口提升明显,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加快,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较快 [4] - 10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环比上涨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1%,降幅收窄 [4] 首佳科技公司点评总结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中国精品钢帘线龙头,成立于1991年,1992年在香港上市,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轮胎领域 [6] - 公司计划扩充钢帘线产能,对内将总产能提升至30万吨以上,对外关注海外优质产能收购机会及在欧洲自建工厂 [6] - 2025年公司依托钢帘线生产技术,布局机器人钢丝和钨丝腱绳新业务,已实现对星尘智能送样并达成联合研发合作 [6] - 公司在机器人腱绳业务上获得股东首钢集团大力支持,首钢集团旗下的首程控股投资了银河通用、星海图等十多家机器人企业,为公司提供下游合作场景与技术迭代机会 [6] - 财务预测显示,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预计达24.2/25.8/27.9亿港元,同比增长0.9%/6.8%/8.0%;归母净利润预计达5686/7086/8741万港元,同比增长79.7%/24.6%/23.4% [7] - 投资建议认为公司是行业内少有能将钢帘线产品升级转型为机器人腱绳的企业,与A股大业股份对比,后者2025年预测PE为45.3倍,高于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的32.1倍 [7] - 通过DCF估算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市值为26.1亿港元,对应股价4.9港元,综合估值后给出合理每股价值5.0港元,首次评级为买入 [7]
开战!阿里千问App公测 与ChatGPT正面交锋
证券时报· 2025-11-17 17:38
公司战略与产品发布 - 公司于11月17日正式官宣“千问”项目并上线千问APP公测版,全力进军“AI to C”市场,全面对标ChatGPT [2] - 公司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为千问APP逐步增加智能体AI功能以支持淘宝等平台的购物功能,并最终通过海外版本向全球扩张 [2] - 公司将千问APP定位为“会聊天能办事的AI个人助理”,瞄准“生产力工具”赛道,旨在将AI能力转化为具体问题解决方案 [4] - 公司计划将地图、外卖、订票等生态服务逐步接入千问APP,试图打造统一的AI服务入口,实现技术优势向消费者市场延伸 [5] - 千问APP已在中国各大应用商店上架,提供网页端和PC版,未来还将上线面向全球的国际版 [5] 技术基础与竞争优势 - 千问APP基于公司自研的全球性能第一的开源模型Qwen3打造,该模型已免费开放 [2][7] - 公司自2023年起坚持全面开源策略,已形成包含300多款模型的“千问家族”,覆盖从0.5B到480B的全尺寸参数规模 [7] - Qwen模型在全球范围内被亚马逊、苹果、英伟达等科技巨头采用,在中国企业级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 [7] - 公司拥有“全栈式”AI战略布局,构建从底层算力到上层应用的完整生态,以“用户为先,AI驱动”为战略 [9] 生态整合与未来愿景 - 公司旨在通过千问APP整合淘宝、高德、钉钉等生态内分散的AI能力,形成聚合效应,创造“1+1>2”的协同价值 [9][10] - 公司高层将实现AGI视为起点,终极目标是发展出能解决气候、能源等重大科学难题的ASI,千问APP是通往ASI的关键入口 [9] - 2025年“双11”购物节已成为公司AI应用的大检阅,千问模型已在淘宝、飞猪、钉钉等生态内全面渗透 [9] - 千问APP的推出为公司打开了AI to C的全新想象空间,有望强化整个生态的用户粘性和活跃度 [10]
知名科技对冲基金Coatue Q3持仓:Meta晋升头号重仓股 大幅增持谷歌 建仓新思科技、应用材料
智通财经· 2025-11-17 17:32
投资组合概况 - 第三季度持仓总市值达408亿美元,较上一季度的359亿美元环比增长13.6% [1][2] - 投资组合操作活跃,新增9只个股,增持18只个股,同时减持21只个股并清仓5只个股 [1] - 前十大持仓标的集中度较高,占总市值的51.38% [1][2] 前五大重仓股变动 - **Meta (META)**: 位列第一,持仓约404万股,市值约30亿美元,占组合比例7.27%,持仓数量较上季度增加9.65% [3][5] - **微软 (MSFT)**: 位列第二,持仓约464万股,市值约24亿美元,占组合比例5.90%,持仓数量较上季度大幅增加18.07% [3][5] - **台积电 (TSM)**: 位列第三,持仓约807万股,市值约23亿美元,占组合比例5.53%,持仓数量较上季度微增0.05% [3][5] - **GE Vernova (GEV)**: 位列第四,持仓约363万股,市值约22亿美元,占组合比例5.48%,持仓数量较上季度减少3.22% [4][5] - **亚马逊 (AMZN)**: 位列第五,持仓约874万股,市值约19亿美元,占组合比例4.71%,持仓数量较上季度减少13.93% [4][5] 重点增持与减持操作 - 对“美股七巨头”看法分化,增持Meta、微软、谷歌,同时减持亚马逊、英伟达和特斯拉 [4][5] - **大幅增持谷歌-A (GOOGL)**: 持仓数量较上一季度激增约259%,使其成为投资组合比例增加最多的标的(+3.32%) [4][5][9] - **显著减持英伟达 (NVDA)**: 持仓数量较上一季度减少14.08%,占组合比例从5.06%降至4.52% [4][5] - **大幅减持云计算服务商CoreWeave (CRWV)**: 持仓数量减少62.22%,使其从最大持仓跌至第16位,为按价值计的最大卖出标的(组合比例减少5.83%) [6][9] 行业与赛道布局 - 投资重点集中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云计算、半导体及数字平台等高潜力赛道 [1] - 在半导体领域进行结构性调整,建仓芯片设计软件巨头新思科技(SNPS)和芯片设备商应用材料(AMAT),同时大幅减持芯片设计公司Arm(ARM)持仓51.23% [6][9] - 清仓非核心业务领域个股,如制药巨头礼来(LLY)和烟草巨头菲利普莫里斯(PM)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