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
搜索文档
阳谷县打出一套“组合拳”挖掘消费潜力,激发消费活力
齐鲁晚报网· 2025-08-01 16:13
阳谷县促消费政策与活动 - 阳谷县商务和投资促进局通过家电、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和数码产品购新补贴等政策促进消费 [1] - 开展"2025迎春消费季暨阳谷县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五进'活动"扩大政策受益面 [1] - 结合半程马拉松赛事整合餐饮、住宿、特色产品资源,出台优惠政策并开展展销活动,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1] - 下一步将以消费扩容提质为重点,围绕大宗消费、节庆消费等领域开展促销活动,培育消费新热点 [1] 消费品以旧换新"五进"活动 - 通过街道社区、乡村基层组织广泛宣传以旧换新政策,打通政策传播"最后一公里" [2] - 政策旨在惠及群众,激发全县消费潜力 [2] 生活消费提升措施 - 组织餐饮企业申报山东省地标美食,培育地方特色餐饮名店、名小吃 [2] - 组织住宿餐饮企业参加山东省绿色饭店示范创建活动 [2] - 发挥老字号品牌资源优势,服务和引导老字号企业申报山东老字号和聊城老字号 [2] 消费场景丰富与促销活动 - 支持利客来购物中心、新世界购物广场等商业综合体提档升级 [2] - 围绕中秋国庆等节点打造系列促销活动矩阵,有计划地开展促消费活动 [2] - 促消费活动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
美股异动丨小牛电动盘前涨3% 新国标实施临近 机构指龙头企业弹性值得期待
格隆汇· 2025-07-31 16:41
小牛电动(NIU.US)美股盘前涨3%。消息上,距离9月1日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在生产端正式实施,仅剩1个 月的时间。长江证券指出,新国标正式落地符合市场预期,针对非经营性用途的电动自行车,不再强制 加装北斗定位模块,这有利于降低成本和车价,进而提升消费需求。同时,生产过渡期延长,预计2025 年电动自行车市场或以 "老车" 销售为主,"新车" 销售或在四季度后逐步起量。叠加以旧换新政策延 续,龙头企业弹性值得期待。(格隆汇) ...
提振消费进行时 | 广西恢复开展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活动
广西日报· 2025-07-31 09:49
广西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 - 广西将于2025年7月31日至12月31日恢复开展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活动,旨在激活汽车消费市场[1] - 新能源乘用车补贴标准:8万元及以下补贴0.8万元/辆,8-20万元补贴1.3万元/辆,20万元以上补贴1.5万元/辆[1] - 燃油乘用车补贴标准:8万元及以下补贴0.7万元/辆,8-20万元补贴1.1万元/辆,20万元以上补贴1.3万元/辆[1] - 商务厅将联动各级部门、行业协会和销售企业推出地方补贴、厂家优惠、金融保险减免等多重促销措施[1] 政策实施效果 - 2025年政策实施以来,广西已有582.5万名消费者享受49.2亿元补贴资金,带动商品销售343.7亿元[2] - 补贴采用"先买后补,每日限数量"的创新模式,设定每日资金额度,消费者需通过云闪付App申请[2] 其他消费补贴计划 - 8月上旬将陆续恢复家电以旧换新、3C数码购新、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家装厨卫"焕新"等补贴活动[2] - 在国家第三、第四批中央资金支持下,确保政策实施平稳有序,资金均衡使用到年底[2]
电动自行车加装强光灯“亮瞎眼” 上海警方近两周来已查处1500余起违法行为
解放日报· 2025-07-31 09:49
电动自行车改装强光灯现象 - 上海街头普遍存在电动自行车加装"牛眼灯""爆闪灯"等强光灯现象 部分改装灯光亮度超过汽车远光灯 [1][2] - 市公安交管部门近两周查处1500余起相关违法行为 移交市场监管部门线索61条 [1][6] 改装灯光危害 - 强光导致对向车辆驾驶员和行人出现瞬间致盲效应 持续时间可达数秒 易引发追尾和避让事故 [2][7] - 外卖骑手等群体因"夜间送餐更易找地址""路灯不足"等理由加装强光灯 但普遍缺乏安全认知 [3][5][7] 改装市场现状 - 线下维修店普遍提供加装服务 价格区间为几十元至数百元 部分店铺建议消费者自行网购灯具后支付数十元安装费 [3][4] - 电商平台大量销售改装灯具 LED"牛眼灯"最低售价仅十几元 多款产品月销量超万件 [4] - 社交媒体存在改装内容传播 维修店通过展示改装效果视频招揽生意 [4] 行业监管动态 - 《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明确禁止加装影响通行安全的装置 违者需罚款并恢复原状 [6] - 徐汇区查处案例显示 部分改装源于原厂车灯损坏后维修店主动建议加装 [6] - 浦东新区专项整治中查获外卖骑手改装车辆 其加装理由为"提升路面识别度" [7] 产业链治理建议 - 专业人士指出改装存在电路起火风险 裸露电线可能因功率增大导致过热 [4] - 品牌门店严格遵守规定 仅提供原厂配件更换服务 拒绝亮度改装需求 [5] - 业内人士强调需加强源头治理 规范市场秩序以遏制非法改装乱象 [7]
电动自行车有了新国标 多环节推进新标准落地
经济日报· 2025-07-31 07:48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实施与产业调整 -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将于2024年9月1日在生产环节实施,12月1日在销售环节实施,推动全产业链调整和适配[1] - 新标准优化防火阻燃技术指标,限制塑料重量占比在5.5%以下,严格限制电动机最高转速,提高非法改装技术门槛[2] - 铅蓄电池车型整车重量限值由55公斤调整至63公斤,续航达60-70公里,不再强制安装脚踏骑行装置,鼓励安装后视镜等安全装置[3] 行业现状与标准体系 - 中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约3.8亿辆,已成为重要交通工具,覆盖各环节的强制性标准体系已形成[2] - 行业已制定修订锂电池、充电器、电气安全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并于2023年11月1日实施[2] - 雅迪、爱玛、台铃、绿源4家企业已获得14张新版CCC证书,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工作持续开展[4] 产业链调整与过渡安排 - 生产环节需进行研发设计、原材料调整和生产线改造,检测认证环节需更新流程和设备[3] - 旧标准车辆给予3个月销售过渡期,可在2024年12月1日前完成消化,建议消费者优先购买新标准车辆[6] - 指定认证机构提醒企业审慎提出旧版标准认证申请,避免资源浪费[6] 锂电池回收与安全管理 - 锂电池电动自行车总量逐步提高,但存在使用时间长、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8] - 印发《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健康评估工作指引》和《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指南》[8] - 2023年8月起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开展锂电池健康评估及报废回收试点,2024年3月全国推广[8] 消费者权益保障 - 出厂销售电动自行车需有产品合格证,消费者可核对信息并扫描二维码验证真伪[7] - 未来消费者可到周边网点对锂电池进行健康检测评估,达到报废条件的电池可通过网点回收[9]
电动自行车有了新国标
经济日报· 2025-07-31 06:20
新标准实施时间表 - 电动自行车《技术规范》于去年12月发布 生产环节实施时间为今年9月1日 销售环节实施时间为今年12月1日 [1] - 为保障新标准产品供应 工信部联合多部门印发《意见》 推动全产业链调整适配 [1] 新标准技术要点 - 优化防火阻燃技术指标 塑料重量占比限制在整车5.5%以下 延缓火灾蔓延速度并减少有毒气体释放 [2] - 严格限制电动机最高转速 完善防篡改技术指标 提高非法改装门槛 [2] - 铅蓄电池车型整车重量限值由55公斤调整至63公斤 续航达60-70公里 减少充电频次 [3] - 不再强制安装脚踏骑行装置 鼓励安装后视镜和转向灯 提升安全性和实用性 [3] 产业链调整要求 - 生产环节需重新研发设计车型 调整原材料和零部件 部分企业需改造生产线 [3] - 检测认证环节需更新流程和设备 流通销售环节需建立新营销体系和定价策略 [3] - 目前雅迪、爱玛、台铃、绿源4家企业已获得14张新版CCC证书 [4] 行业规范与过渡安排 - 实施"白名单"制度 9个头部品牌提前研制符合新标准车辆并送检认证 [5][6] - 企业每年自主研发车型超10款 安全生产标准化达三级以上 [6] - 旧标准车辆销售过渡期至12月1日 建议消费者优先购买新标准车辆 [6] 锂电池回收体系 - 印发《锂电池健康评估工作指引》和《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指南》 明确检测流程和回收要求 [8] - 开展四地试点后全国推广 布局检测回收站点 实现废锂电池"应收尽收" [8][9] - 消费者可到网点检测锂电池健康状况 报废电池通过专业渠道规范化处理 [9] 市场监管措施 - 电动自行车需随车附带产品合格证 消费者可通过二维码或认证平台核实真伪 [7] - 加强CCC认证全过程管理 严格检查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一致性 [4]
山西省“三个专项整治”成效显著 筑牢消防安全“防火墙”
中国发展网· 2025-07-30 16:09
在各地各相关部门、电动自行车行业企业共同努力以及广大群众积极配合、支持、参与下,目前,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今年上半年,全省共发生涉及电动自行车火灾23起,较去年同期的72起,大幅下降68%。全省大力推进既有小区停放充电设施建设,目前共有充电端口 121.8万个,总体配建比达到1:3.3,已达到山西省规定的最低配建比要求。通过"以旧换新+报废回收"双重措施,52.6万名消费者参与,共以旧换新54.1万辆 电动自行车。同时,累计收集并利用处置电动自行车废旧铅酸电池7216吨、5521吨。 在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专项整治方面,自今年2月14日整治启动以来,全省因动火作业引发火灾和建筑保温材料火灾共计93起, 较去年同期的205起,同比下降54.63%。其中,动火作业引发火灾67起,建筑保温材料火灾26起。按照"谁所有、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对冷库、 室内冰雪场馆和设有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高层民用建筑开展专项排查,实行隐患清单管理。同时,畅通举报渠道,组织多部门开展联合打击行动4次。组建省 级专班并实体化运行,建立形势研判、信息共享、协同推进、督导通报等机制 ...
畅通“想换”“敢换”渠道 让以旧换新释放更大效能
金融时报· 2025-07-30 10:44
政策支持与成效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提振消费列为首要任务 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1] - 截至6月底 五大类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超1.6万亿元 已超过2024年全年销售额 [1] - 政策推动智能 绿色 健康 时尚的新产品进入家庭消费 [1] - 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 组建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打造全国性回收平台 [4] 回收体系痛点与进展 - 目前正规渠道回收实现环保拆解的家电仅20% 存在非专业机构"私拆"现象 [3] - 2024年全国新增智能化社区回收设施1.1万余个 废旧家电回收量超63万吨 规范化拆解量同比增20% [4] - 电商平台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回收模式 如闲鱼试点线下循环商店 京东打造"送装拆收"一体化方案 [5][6] - 发改委提出建设集中分拣处理中心 完善回收网络 培育二手商品交易和再制造产业 [4] 价格监管问题 - 部分商家存在先涨价后补贴行为 如某电动车行将车型价格从1999元/辆提至2200元/辆 [7] - 2024年10月起各地加强监管 湖北 河北 湖南 四川等地查处多起违规案例 取消企业承办资格 [8] - 建议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全流程监管 畅通投诉渠道遏制套补骗补行为 [9] 金融支持措施 - 消费金融产品接入1800家品牌专卖店 带动门店销售额平均提升35% 某门店分期成交额达196万元 [10] - 发改委提出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增加绿色信贷支持 [11] - 消费信贷应与以旧换新政策融合 通过科技手段平衡风险成本与用户体验 [11]
以“小换新”撬动“大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7-30 10:31
以旧换新政策实施规模 - 汽车以旧换新累计补贴申请量突破1000万份[1] - 家电以旧换新产品销量达1.09亿台 涉及消费者超6600万人[1] - 手机等数码产品销量超7400万件 覆盖消费者超6900万人[1] 电动自行车销售增长 - 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销售月均环比增长113.5%[2] 总体销售与补贴成效 - 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2.9万亿元[3] - 约4亿人次享受补贴优惠[3] 消费升级趋势 - 消费需求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升级 智能消费 绿色消费 品质消费需求日益旺盛[4] - 新能源汽车 节能家电 新国标电动自行车等绿色消费品加速普及[4] 产业升级影响 - 制造企业加大智能控制系统 低碳材料等领域研发投入[5] - 流通企业构建"销售—回收—拆解—再利用"循环体系[5] - 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效提升转型[5] 政策战略意义 - 衔接消费升级与产业变革 联动市场活力与生态效益[6] - 从单一消费刺激转向统筹扩内需 促转型 谋长远的系统布局[5]
多项增量政策在路上,下半年经济如何
第一财经· 2025-07-29 13:33
中国经济上半年表现与下半年政策展望 -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较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均提高0.3个百分点 [4] - 下半年面对复杂严峻外部环境,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需增量政策 [1] - 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将研判经济形势并部署下半年工作 [2]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成效 - 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下达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3] - 第四批690亿元资金计划10月下达继续支持该政策 [3] - 截至6月底,政策带动汽车、家电等5大类消费品销售额超1.6万亿元,已超2024年全年销售额 [4] 设备更新投资增长情况 - 上半年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 [5] -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1.5% [5] - 消费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2.3%、6.3%、3.6% [5] 提振消费增量政策方向 - 考虑将补贴政策扩大至文旅、餐饮等服务消费领域 [7] - 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联合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 [10] - 财政部将加快出台增量政策,支持重点城市推广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10] 就业与民生保障政策 - 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5.2%,6月降至5.0% [12]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知提出19条稳就业政策举措 [12] - 国家育儿补贴制度2025年实施,每年3600元补贴直至3周岁 [2] 财政与货币政策建议 - 财政政策应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2] - 货币金融政策有必要进一步降准降息,降低房贷利率 [12] - 推动"国资—财政—社保"联动改革,释放消费潜力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