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瞭望 | 化服务消费潜力为强劲动力
搜狐财经· 2025-06-04 14:17
扩大服务消费的战略意义 - 服务消费涵盖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文化旅游、健康服务等领域,是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方向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2] - 我国人均GDP超过1.3万美元,服务消费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一季度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43.4%,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 [2] -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0.4%,与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催生"互联网+医疗""沉浸式文旅"等新模式 [3] 服务消费市场发展现状 - 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从2013年5246元增至2024年1.3万元,增长148%;服务消费市场规模从7.2万亿元扩至18.3万亿元,增长2.6倍 [7] - 2024年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支出3189元,占居民消费比重超10%;银发经济规模突破7万亿元,占GDP 6% [8][9] - 入境游客达1.3亿人次增长60.8%,入境消费942亿美元增长77.8%,免税店和国际消费中心建设促进资源集聚 [4] 政策推动与结构升级 - 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解决服务消费场景短板问题 [6] - 针对养老托育等领域供给不足,发布《新时代推进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升服务质量 [7] - 全国已有150多家外资医疗机构和1500多名境外医务人员短期执业,推动医疗领域开放 [9] 未来发展方向 - 构建多层次供给体系,推进物联网、AI等技术赋能生活性服务平台,建立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务 [11] - 加快完善文旅、家政、养老等领域服务标准体系,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12] - 建设城市级服务消费大数据平台动态调配资源,加强社区商圈消费维权服务站建设 [13]
杭州服务业出了两个全国最佳实践案例
每日商报· 2025-06-04 06:24
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案例 - 商务部公布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 向全国推广示范性强、实用性好、市场主体反应积极的创新举措 [1] - 杭州两大实践案例入选 包括"数智化"在线司法解纷新模式和标准化赋能文化旅游产品创新规范发展 [1] 数智化在线司法解纷新模式 - 聚焦跨境数字贸易领域 集"数智平台+解纷机制+司法规则"于一体 打造国际商事纠纷在线解决体系 [1] - 依托互联网法院设立跨境贸易法庭 搭建"跨境数字贸易司法解纷与治理平台" 集成多项功能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 [1] - 上线"数智国商"系统 打通诉讼、仲裁、调解场景 提供"一键立案"等便捷服务 [1] - 实施"订单式调解" 精准匹配涉外调解员 联动知识产权国际商事调解云平台 实现知识产权涉外纠纷"零跑腿"处理 [2] - 发布《跨境电子商务多元主体行为指引》明确平台、企业、消费者行为规范 通过典型案件提炼国际示范性裁判规则 [2] - 案件审理周期缩短至25天 诉讼时间节省约90天 案件成本减少2000余元 [2] - 截至2024年6月底 已化解20余个国家和地区近400件涉外商事纠纷 涵盖数字贸易、金融、服务等领域 [2] 数字文旅标准化建设 - 提出"数字文旅"概念 划分数字文化内容产业、数字旅游体验服务业等五个门类 [3] - 发布《数字文旅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构建四个子体系 对数字文旅定义、结构、基础设施等给出系统建议 [3] - 2023年杭州数字文旅五大产业营收总额约8600亿元 呈现强劲增长势头和辐射带动效应 [3]
ST岭南: 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2025年度第十七次临时受托管理事务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02 16:48
公司财务状况 - 2024年度公司营业收入为86,18366万元,较2023年同期下滑5955% [3] - 2024年度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8,43298万元,相比2023年同期亏损规模减少 [3] - 2025年1-3月公司营业收入为12,34567万元,较2024年同期下滑7785% [3] - 2025年1-3月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63973万元,较2024年同期亏损规模减少2636% [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未决诉讼251件,诉讼标的294,64046万元 [6] 业务运营情况 - 公司生态环境建设与修复业务、水务水环境治理业务及文化旅游业务均遭受重大冲击 [2] - 公司工程项目招投标延迟、开工延迟,项目施工周期及结算进展均受重大影响 [2] - 公司回款情况不佳,资产负债率较高,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持续下滑 [2] - 公司募投项目"邻水县御临河关门石至曹家滩及其支流综合整治PPP项目"延期至2026年5月前完成 [7] 可转债相关事项 - "岭南转债"无法按期兑付本息,信用等级下调为C [2] - 公司使用岭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的股权为"岭南转债"提供质押担保 [4] - 募投项目公司应收账款和股权质押尚未完成相关审批程序及共管银行账户设立 [5] - 质押担保资产可变现价值存在不确定性,应收账款回款周期较长且股权无公开市场参考价值 [5] 资本市场风险 - 公司股票存在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而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6] - 公司债务逾期事项可能导致退市,影响资本市场声誉及投资者信心 [2] - 截至2025年5月9日,公司新增诉讼、仲裁事项涉案金额合计约17,41336万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636% [6]
新场景新业态层出不穷 文旅“玩法”不断上新 各地假期消费市场欣欣向荣
央视网· 2025-06-02 12:52
文旅消费新场景 - 北京艺术中心举办"城市绿心森林音乐周",结合非遗文创和美食市集吸引音乐爱好者 [1] - 长辛店国潮时尚街区融合少儿表演与古镇景观,提升假期文化演出活力 [1] - 江苏青年文艺爱好者创作环境舞蹈和古风朗诵,结合端午民俗体验为乡村文化消费注入新活力 [1] 科技赋能传统文化 - 湖南《竹海幻境》剧目融合全息投影等技术,日均接待游客超千人,带动当地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 [4] - 江西德安博物馆利用3D数字技术展示文物,端午假期日均游客超6000人次,同比增长30% [7] - 深圳福田龙舟赛采用无人机和机器人技术,吸引约4万名观众 [9] 亲子消费热潮 - 四川北川羌城旅游区推出亲子旅拍套餐,带动家庭消费 [14] - 布达拉宫背景创意拍摄吸引游客排队3小时,旅拍搜索量同比增长230% [16] - 小红书数据显示近五年旅拍笔记数增长9倍,23—27岁女性及亲子旅拍需求旺盛 [19] 创新活动形式 - 南昌旱地龙舟赛和端午蹴鞠吸引儿童参与 [9] - 四川南充无人机编队表演结合龙舟元素,增强节日氛围 [11] - 四川龙泉村机器人和机器狗舞蹈表演吸引游客互动 [13] 文化IP热度 - 洛阳博物馆北魏彩绘陶牵手女俑成为热门打卡点 [17] - 江西德安博物馆展示750年前的粽子文物,通过数字技术增强观赏性 [7]
重庆消费市场掀起“国潮风”
搜狐财经· 2025-06-01 10:40
国潮消费新模式 - 艾草花束融合鲜花等新元素 价格达20元左右 较传统几元一把的艾草显著溢价 [2][3] - 盒马推出龙舟/葫芦挂饰花束 以"福禄安康"为卖点吸引年轻消费者 [3] - 三峡博物馆联合九龙沉香博物馆推出端午礼盒 包含非遗线香等产品 设计灵感源自馆藏文物 [3] 国潮餐饮创新 - 粤菜馆创新推出乌米蛋黄粽、十三香牛腩粽等新式粽子 午市后仍现排队现象 [4][5] - 宴会餐厅结合汉服妆造与传统舞蹈表演 打造沉浸式用餐场景 [5] - 餐饮行业将传统饮食文化符号化 通过载体创新形成消费风尚 [5] 国潮文旅体验 - 手工体验店香囊制作项目加入白芷等中药材 端午假期预约爆满 [6] - 美团数据显示"龙舟基地"搜索量同比上涨216% "龙舟文化园"上涨147% [6] - 重庆多地举办赛龙舟活动 带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 [6] 行业趋势分析 - 传统民俗文化通过现代元素重构 形成"国潮"消费新场景 [2][3][6] - 年轻消费群体推动节日仪式感消费 文博机构与商业实体加速跨界融合 [3][5] - 深度文化体验正逐步替代快餐式旅游 成为文旅消费新方向 [6]
提振消费政策力度持续“升温” 宜宾出台五部新措施激发消费动能
第一财经· 2025-05-31 12:10
提振消费政策组合拳 - 宜宾市出台5项提振消费政策文件,预计投入财政资金约10亿元,通过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途径激发消费潜能[1]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 扩岗激励:企业新吸纳员工可获一次性招用工补贴,就业援助基地新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可获5000元/人/年岗位补贴[2] - 补贴扩围:大中专毕业生和在外务工人员来宜就业一次性补贴提高至2000元/人[2] - 就业见习:实施三年万名大学生就业见习计划,按3000元/人/月标准给予见习单位补贴[2] - 创业支持:个人创业担保贷款额度提高至50万元,小微企业提高至600万元,个人贷款实行财政全额贴息[3] 商贸领域经济回升 - 计划投入1.4亿元支持消费新场景打造、"味道宜宾"品牌建设等9大领域[4] - 全年计划实施60多个消费项目,总投资约160多亿元,举办400场次以上促消费活动[4] 住建领域稳岗增收 - 建筑企业产值增长激励:产值2-10亿元且增速10%-30%奖励10万元,增速30%以上奖励20万元;产值10亿元以上增速10%-25%奖励30万元,25%以上奖励50万元[5] - 住房补贴:换房家庭给予新旧房置换价差5%补贴(每套不超过3万元),二孩家庭400元/平方米、三孩家庭600元/平方米购房补贴[6] - 公积金政策:最高贷款额度提高20万元,单缴存职工可达70万元,双缴存职工可达90万元[7] 提振文旅消费 - 每年发放1000万元文旅消费券,县区举办活动可获财政补贴[8] - 大型演艺赛事最高可获400万元奖补,旅行社引客最高可获160元/人奖补[8] - 未来3年每年安排5000万元用于文旅促消费奖补[9] 金融助力消费 - 对家用汽车等4类商品消费贷款给予2%信贷贴息[10] - 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实行财政全额贴息[10] - "社保信用贷"对符合条件的参保人提供9万元以内贷款全额贴息[11]
“乐趣端午”文娱盛宴聚客来 “龙舟+”花样上新打造新顶流燃动消费新热潮
央视网· 2025-05-31 11:07
佛山叠滘龙舟漂移大赛 - 2024年端午假期佛山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67% 酒店和机票订单量同比均增长一倍多 [1] - 当地创新推出"游龙汇百家米 齐吃龙舟饭"文旅活动 将传统游旱龙民俗与游客互动结合 [3] - 开发沉浸式"龙舟+"体验项目 包括划龙舟 打龙舟鼓 手工制作龙舟鼓等环节 [5] - 推出新式龙舟主题手办 如萌趣醒狮龙舟摆件 成为端午爆款产品 [8] - 顺德容桂新建岭南文化综合体 定位为龙舟文化传承与运动推广的"一站式"文旅目的地 [10] 龙舟赛事经济效应 - 赛事带动周边饮料店 民宿等业态 部分商家2025年2月已收到预订咨询 [10] - 各地打造"龙舟+"消费新场景 如"龙舟上河图"市集 龙舟主题集市等 [11][14][21] - 上海苏州河市集设置60余个摊点 融合漕运文化与现代商业 形成古今交融的消费场景 [14] - 四川南充嘉陵江活动展示蜀绘 竹编等非遗文化 吸引国内外游客参与 [18] - 湖南株洲端午农产品集市日均吸引超3万人次 汇集22个特色产业村产品 [22] 跨区域龙舟文旅联动 - 上海苏州河活动包含58支海内外龙舟队竞赛 配套投壶 江南丝竹 汉服表演等传统文化体验 [14][16] - 江西临川等地推出龙舟模型DIY 香囊制作等体验活动 同步举办厨王争霸赛引流 [21] - 夜间经济被激活 苏州河两岸灯光工程与民俗市集形成景观联动 提升游客停留时长 [19]
端午消费何以长红
经济日报· 2025-05-31 05:56
民俗文化消费热度 - 端午民俗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超100%,"龙舟""粽子"等关键词热度环比增长超200% [1] - 佛山、汨罗等民俗游目的地预订量显著增长 [1] - 南北粽子"甜咸"争论及艾草花束身价暴涨反映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推崇 [1] 传统节日商业创新 - 粽子品牌推出冰粽、低糖粽等新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1] - 各地以民俗文化为切入点创新消费场景,将传统文化转化为可感知的消费力 [1] - 赛龙舟通过体旅融合将赛事"流量"变为消费"增量",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1] 民俗文化国际吸引力 - 赛龙舟和粽子在海外受追捧,彰显中国民俗文化吸引力 [2] - 入境游持续升温,端午节可成为"China Travel"重要名片 [2] - 国内文旅产品可通过差异化竞争突出民俗特色及地方优势 [2] 节日经济产业链效应 - 甘肃庆阳香包带动当地就业增收 [2] - 小粽子串联农业、物流、加工、文创产业链 [2] - 龙舟赛衍生出制造业、体育赛事、文化旅游三大主体产业 [2] 消费环境与文化传承 - 传统工艺需在传承创新中坚守质量底线 [2] - 文旅融合需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避免商业噱头 [2] - 消费者期待兼具文化底蕴与商业活力的传统节日 [2]
学界业界共论科技让大运河文化遗产活起来
中国新闻网· 2025-05-30 20:36
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传承 - 活动以"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传承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探讨科技如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1][3] - 首都博物馆将科技赋能融入建馆理念,在文物研究、保护、展示三个环节大量应用科技手段 [3] - 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强调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需坚持文化本位,用新技术语言展示文化 [3] 科技企业的应用案例 - 快手科技拥有超1100万位非遗万粉创作者,利用"可灵"AI为历史文化故事赋能 [4] - 灵伴科技开发的AR导览眼镜已应用于全国300多家博物馆和景区,包括大运河沿岸几十个城市博物馆 [4] - 科技企业在产品研发上需考虑自然简便的交互设计,让历史文化"丝滑"流入观众精神世界 [4] 文旅融合与AI技术 - 旅游型智能体正在涌现,可通过大模型和智能体推荐博物馆和景点,串联衣食住行 [5] - 运河沿线历史景点IP可转化为数字资产,结合AI、XR、3D打印等技术赋予商业化新活力 [6] - AI技术可深化文旅融合,实现导览、信息、商城等要素贯通,激活多维消费新场景 [6]
西藏自治区长江经济带投资推介会签下39.28亿元大单
搜狐财经· 2025-05-30 18:54
西藏自治区投资推介会 - 现场共有9个项目签约总投资39.28亿元,涵盖文化旅游产业、绿色工业、藏医药产业、高新数字产业等多个领域 [2] - 西藏矿产资源丰富,发现矿产超过103种,铜矿、铬铁矿、盐湖锂矿储量位居全国前列 [2] - 西藏优质藏药材资源丰富,药用品种多达2000余种,常用野生植物藏药材达400余种 [2] - 西藏文化和旅游资源独特,拥有布达拉宫、珠穆朗玛峰、纳木措等世界级自然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2600多项 [2] - 西藏气候条件适宜信息数字产业发展,具备低温、低压、低氧、低硫、低湿特点,清洁能源供给充沛 [2] 西藏投资优惠政策 - 对设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最低可享受9%的税率 [3] - 企业在藏申请贷款平均利率比全国基准利率低2个百分点 [3] - 企业在藏首发上市、新三板挂牌享受"即报即审、审过即发"绿色通道政策 [3] - 西藏自治区印发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明确9大产业发展方向及各类企业投资支持力度 [3] 西藏招商引资成果 - 西藏自治区将优化营商环境、扩大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在产业招商项目谋划、投资服务等方面作出系列部署 [3] - 2024年到位招商引资资金674亿元,同比增长1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