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
搜索文档
汉交会见证武汉“势”起
长江日报· 2025-11-20 08:34
武汉(汉口北)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汉交会),和从前不一样了。 15年前的秋天,首届汉交会启幕,主角是鞋业箱包,参会的是本地市民。15年后的今天,第十六届汉交会盛大开场,人形机器人、低 空经济等前沿"尖货"登台唱戏,数字经济与全球优品成为主角,客商遍及全球50余国,参与企业逾3000家。 连办16届,汉交会的"形"变,远不止于展品的迭代与客商的扩容。它作为一个关键支点,撬动了武汉作为内陆开放高地的崛起。通过 这个窗口,武汉不再仅仅是商品的集散地,更是全球供应链的关键节点和"一带一路"陆海交汇的重要枢纽。 箱包退场机器人登台 武汉递给世界新名片 从区域卖场到全球接口,汉交会完成了跨越式发展。 15年前,汉交会还只是一个以皮具箱包、日用百货和本地农产品为主的区域性商品交易会。2016年,第七届汉交会上,汉口北市场采 购贸易试点签下价值80万美元的小商品通过水路运往巴基斯坦和缅甸,由此走上国际舞台。而今天,汉交会早已超越了"卖货"的单一功 能,成为承载国家战略的关键节点。 今年的展馆内,机器人炒菜、机器狗舞狮、AI面诊、数字人带货……这些曾经遥不可及的场景,已成为汉交会的日常。特别设立 的"进博好物"专区,更让"买全 ...
新华鲜报·规划建议新看点丨具身智能,未来科技将走进寻常生活
中国证券报· 2025-11-20 08:32
何为具身智能? 新华社北京11月19日电(记者高亢)"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具身智能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将进一步推动 具身智能从"实验室技术"迈向"规模化应用",让"有身体的智能"走进寻常生活。 简单说,就是给人工智能装上"身体"、长出"血肉",让它拥有"最强大脑"和"灵活四肢"。与我们熟悉的语音助手、图像识别等智能应用不 同,具身智能是拥有物理载体,可以"感知-决策-行动-反馈"的智能系统,它让人工智能实现了"知"到"行"的关键跨越。 DeepSeek等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火爆出圈;我国连续12年稳居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2024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销量达30.2万 台;2024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应用范围已累计覆盖国民经济71个行业大类……当前,我国具身智能产业发展虽处于起步期,但在大模型 研发和机器人制造等方面已具有较好基础。 10月24日,在安徽合肥,研发人员使用VR设备进行机器人遥操作,用于动作捕获采集数据。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展望"十五五",我国将推动机器人产业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围绕具身智能应用场景需求,加速技术创新和迭代。未来,具身智能 将来到 ...
马斯克:工作会变“选修课”?黄仁勋:AI 会让你更忙
36氪· 2025-11-20 08:14
美沙投资论坛合作项目 - 埃隆·马斯克的xAI、英伟达与沙特国家AI公司Humain合作,在沙漠中建设一个500兆瓦级的AI数据中心,首期规模为50兆瓦[1][2][3] - 该项目被官方称为“AI工厂”,是下一代算力底座,用于AI推理与训练,沙特政府提供电力、土地和资本保障[2][27] - 黄仁勋将此次合作定义为从石油炼油厂向AI工厂的历史性转向,并强调AI数据中心是生成式AI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27][31] 埃隆·马斯克的长期AI愿景 - 预测在未来10到20年,随着AI和人形机器人的进步,工作将变成一种选择而非谋生手段[1][4][8] - 其核心逻辑是通过人形机器人解放劳动力,AI工厂提供算力,最终使生产成本趋近于零,从而消除贫困[9][12][13] - 引用科幻小说《文明》系列,描绘一个由超级智能和机器人管理的后资本主义社会,其中货币变得不重要,人们基于兴趣工作[14][15][16] 黄仁勋的近期AI现实判断 - 指出短期内AI不会导致失业,反而会通过提升效率增加任务密度,让人们更忙[4][18][20] - 以放射科医生为例,说明AI接管初筛等任务后,医生因能处理更多患者而变得更忙,工作重点转向诊断和患者互动[18][19] - 强调AI解放了执行成本,但放大了任务密度,人的价值将体现在判断力、选择力和独立意图上[22][23][24] AI算力发展的物理瓶颈与解决方案 - AI算力发展正面临能源和散热的物理极限,例如AI年耗电达300吉瓦时相当于美国年发电量的三分之二[26][28][29] - 提出太空计算作为解决方案,因太空中太阳能可控、冷却仅需辐射散热,预计5年内将成为成本最低的AI计算地点[29][30][32] - 500兆瓦AI数据中心的建设反映了行业对大规模算力基础设施的迫切需求,以支持生成式AI的实时计算特性[26][27][28]
规划建议新看点丨具身智能,未来科技将走进寻常生活
新华网· 2025-11-20 08:11
新华社北京11月19日电(记者高亢)"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具身智能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将进一步推动具身 智能从"实验室技术"迈向"规模化应用",让"有身体的智能"走进寻常生活。 10月24日,在安徽合肥,研发人员使用VR设备进行机器人遥操作,用于动作捕获采集数据。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9月5日,在沈阳的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的展览区现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机器人工程师在调试具身智能操作系统。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当AI有了"大脑"和"身体",将带来哪些改变? 从产业维度看,它是推动制造业升级的"倍增器"。具身智能新产品助力智能制造,有望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带动传感器、精密电机、控制芯 片等关键部件的迭代升级。 从民生维度看,它有望破解一系列行业痛点。养老院的护理机器人将减轻护工负担;家政机器人走入家庭,照顾人们生活起居;物流系统中的配 送机器人将让物资流转效率继续提升。 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具身智能已成为各界瞩目的新赛道,谁掌握核心技术,就将拥有未来产业的话语权。 从2023年《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出台,到今年"具身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政策推动下 ...
2025商用具身智能白皮书
艾瑞咨询· 2025-11-20 08:04
行业定义与核心特征 - 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发展方向,被普遍认为是实现人工通用智能的重要路径,其核心特征在于智能体依托物理身体,通过感知—理解—决策—行动的闭环与环境交互并持续学习 [2] - 全球专家强调,具身智能是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与机器人技术的综合体现,更是AI走向落地化和实用化的重要标志 [2] 商用场景分类与要求 - 商用具身智能服务于零售、餐饮、医疗、安防等复杂动态环境,更依赖多模态感知、人机交互和泛化能力,旨在提升服务体验与灵活运营 [4] - 工业具身智能主要面向制造、能源、矿山等高度结构化场景,强调高精度、高负载和长周期稳定性,目标是提升效率与保障安全 [4] 全球市场格局与战略意义 - 具身智能是中美科技竞争的关键战役,美国凭借算力基础、顶尖模型与资本生态实现先发优势,中国则依托政策支持、场景驱动与产业链协同加速追赶 [6][11] - 行业预计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达73%,十年左右时间达到年万亿级市场需求,2025年全球规模预计达192亿元人民币 [46] - 中国市场预计从2025年21亿元增长至2035年超过2,800亿元,实现十年百余倍增长 [50] 技术演进与模型发展 - 视觉语言动作模型成为发展共识,模型正经历端到端的范式演进,通过多模态统一框架将大型语言模型的推理能力与真实世界的感知、行动能力深度融合 [21] - 技术演进方向包括融合更多模态信息(视觉、语言、力觉等)以及生成适配不同构型机器人本体的动作指令以增强泛化能力 [21] - 单一模型无法满足复杂现实场景,混合模型架构是必然趋势,通过高层大模型进行认知规划,结合底层成熟算法实现可靠执行,形成“大脑”与“小脑”协同模式 [23] - 类比自动驾驶,行业自主程度处于L2-L3的过渡阶段,类比LLM则达GPT-2水平,未来2-3年或实现质变性飞跃 [27] 商业化进展与趋势 - 商业化正沿着价值阶梯演进,当前以高ROI、低复杂度的工业制造、仓储自动化和餐饮零售等“确定性”场景为核心突破口 [31][34] - 付费模式或将从一次性整机销售逐步过渡到“机器人即服务”模式,最终发展至“按任务完成效果付费” [35] - 行业处于S曲线早期阶段,预计5年左右进入爆发临界点,类似历史科技浪潮 [37] 核心挑战与瓶颈 - 行业面临四大瓶颈制约大规模商用:高质量多模态数据稀缺、灵巧手与泛化等技术未成熟、核心部件与算力成本高、ROI周期长及伦理安全问题 [13] - 数据获取依赖遥操作、仿真合成等方式,但高质量数据依然高度稀缺,成为关键瓶颈 [15][16] - 灵巧手是核心部件关键一环,面临小型化设计、敏捷控制和成本可靠性的“三难困境” [25] 产业链与竞争格局 - 产业链复杂度不亚于汽车制造业,涵盖从执行器硬件、传感感知到基础模型等漫长链条,中国企业在产业环节覆盖度和下游整机集成上已占优势 [41] - 全球竞争格局显现三股核心力量:以Figure为代表的AI原生挑战者、以ABB和擎朗智能为代表的传统机器人头部玩家、以及以特斯拉和亚马逊为代表的跨界巨头 [55] - 产品同质化已初现,未来三年整合趋势不可避免,第一轮洗牌不会太远,最终格局将是少数玩家的市场 [57] 代表性企业分析 - **Figure AI**: 估值达390亿美元,产品快速迭代,引入自研通用VLA模型Helix,致力于打造通用自主人形机器人 [1][64][65] - **擎朗智能**: 形成人形与轮式机器人双线布局,构建完整产品生态矩阵,在场景方案积累、数据库规模等六大维度上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66][71][72] - **节卡机器人**: 拥有多元产品生态,依托庞大存量设备网络构建独特数据优势,并采用分层混合架构平衡AI创新与工业稳定性 [77][79][81] - **因时机器人**: 作为微型伺服电缸领导者,通过垂直整合自研核心部件,突破灵巧手技术瓶颈,已在工业制造等多个领域实现规模化落地 [83][85][88] 中国产业动态与出海 - 中国将具身智能纳入国家战略,中央与地方层面协同出台政策支持,包括资金支持、专项规划和试点示范 [8][9] - 中国具身智能产业进入出海加速期,2024年商用服务机器人全球出货量占比达84.7%,工业机器人出口总额为11.3亿美元,同比增长43.22% [53][54] - 代表企业如宇树科技和擎朗智能通过技术自主创新与本地化适配等路径,验证了中国具身智能在全球高标准市场的商业化可行性 [53][54]
从零将π0.5部署到具身机械臂上!
具身智能之心· 2025-11-20 08:03
产品发布与定位 - 公司宣布支持pi0.5部署,相关代码将正式开源,旨在加速具身智能科研落地 [1][2] - Imeta-Y1是一款面向具身智能领域打造的轻量级高性价比机械臂,专为新手、学生、教育工作者及机器人领域初学者设计,旨在解决硬件选择中价格过高或低价产品难用、难上手的问题 [3] - 该产品定位为帮助用户低成本、高效率地完成算法验证与项目开发 [3] 核心产品优势 - 提供全流程开源工具链与代码示例,覆盖从数据采集到模型部署的全过程,对新手友好 [4][20] - 支持Python与C++双语言接口,兼容ROS1与ROS2,并提供URDF模型,实现仿真与真机的无缝切换 [4][21][22] - 提供24小时快速售后响应,确保学习与开发过程顺畅 [4][22] - 产品融合高精度运动控制、低功耗设计与开放软硬件架构,支持从仿真到真机的无缝联调 [6] - 紧凑型结构与模块化接口使其特别适用于嵌入式AI与机器人学习平台的开发 [7] - 支持视觉、力控等多模态数据融合,兼容TensorFlow、PyTorch等主流框架,实现端到端的智能算法落地 [20][39] - 后期将陆续升级更新VLA、VA相关源码,新老客户均可享受升级 [22] 机械臂硬件规格 - 本体重量为4.2千克,额定负载为3千克,具有6个自由度 [9][22][23] - 工作半径为612.5毫米,重复定位精度为±0.1毫米 [9][22][23] - 供电电压为24V,控制器为PC,材质为铝合金(部分规格包含树脂) [9][22] - 通讯方式为CAN,控制方式支持轨迹跟踪、示教及API [9][22] - 各关节运动范围与最大速度均有详细规格,例如J1关节运动范围为-165°至165°,最大速度为180°/秒 [9][23] 仿真与开发支持 - 提供URDF模型,支持Gazebo等主流仿真环境与真机实时联动,用户可在仿真中验证算法并一键部署至物理设备,降低开发风险与调试成本 [20][25] - 提供完整的开源软件开发工具包(SDK),包含驱动程序、API接口、示例代码与文档,支持Python、C++等语言 [32][33] - 目前已开源适配的算法包括lerobot和ACT,robotwin、pi0等将逐步适配并开源给用户 [53] 售后服务与交付 - 产品交付周期为1至2周 [51] - 提供半年质保(非人为损坏),质保期后售后费用按市场价计算 [52] - 批量采购享有更多优惠,并支持基于本产品的项目开发与教学培训 [22]
原腾讯Robotics X算法研究员创业,4个月获3轮融资,要在3-5年将人形机器人送进家庭
36氪· 2025-11-20 07:34
文|富充 编辑|苏建勋 "95后"朱庆旭是前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研究员,2025年6月,他从Robotics X离开并创立了具身智能算法公司灵启万物。 《智能涌现》独家获悉,灵启万物成立4个月,已完成3轮融资,总融资额近亿元。第一轮由元禾原点独投;第二轮由和玉资本领投,英诺天使,元生创 投,锦秋基金跟投,老股东元禾原点超额跟投;第三轮由锦秋基金领投,梅花创投,卓源亚洲跟投,老股东英诺天使超额跟投,和玉资本跟投。 近日,灵启万物采用自己的算法结合宇树机器人本体,推出一组Demo。 从趴在床上除螨,到踩着板凳给花棚架高处的植物浇水等,在未经加速的视频中,机器人以接近真人的流畅度执行一系列家务。 △视频demo,图片:采访人提供 访谈中,朱庆旭提出了不少"反共识"的观点。 "我认为真正胜任家务场景的机器人构型,还是双足人形,而且应该在3-5年之内就可以达到,"朱庆旭说。 家庭场景以多样的非标任务、环境构成,这增加了具身智能在学习和泛化上的难度。加之双足构型本身在运动控制、平衡性和工程复杂度上存在挑战,因 此业内更倾向认为,双足人形机器人进家干活是5至10年后才会实现的"终极场景"。 朱庆旭坚信,双足人形机 ...
打造中欧机器人产业合作典范标杆欧洲机器人企业组团来宁“找朋友”
新华日报· 2025-11-20 07:33
在考察了南京经开区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后,一家西班牙机器人集成商、分销商及培训服务提供商创 始人赫苏斯·布拉沃感慨于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迅猛。他希望通过合作让国际机器人技术更高效地进 入欧洲市场,实现更高的商业成功率。 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副局长唐颂表示,鼓励中国企业走向欧洲,建立研发合作网络,同时也欢迎 欧洲的先进技术、优质资本和一流人才来到中国、来到南京,共同提升全球机器人产业链的韧性与活 力。 南京栖霞区与欧洲企业的合作由来已久,目前已有德国博世、采埃孚,法国弓箭玻璃、肯联汽车等 一批知名跨国公司在此投资。下一步,栖霞区将搭建产业合作平台、全面深化校企合作、全面支持场景 应用,让栖霞的产业优势与欧洲的技术优势碰撞出更多创新火花,共同打造中欧机器人产业合作的典范 标杆。 11月19日,2025中欧机器人产业合作(南京)对接会在南京市栖霞区召开,来自英国、西班牙、芬 兰、俄罗斯等国的机器人企业不远万里来宁,寻找合作的"最佳拍档",推动中欧在机器人领域的深度融 合与共同进步。 当前,全球机器人产业正处于技术突破与融合应用的关键阶段。欧洲是工业4.0的发源地,拥有大 批"隐形冠军"与顶尖科研机构,在机器人核心技术研 ...
多方发起“科创出海联盟” 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中国经营报· 2025-11-20 07:24
(编辑:杨井鑫 审核:朱紫云 校对:翟军) 中经记者 郝亚娟 夏欣 上海 北京报道 11月19日,在星展银行与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联合举办的"2025新质生产力峰会"上, 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会长曹毅指出:"中关村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在AI、机器人、生物医药等领 域持续引领创新。协会发布的'中关村高成长企业TOP100'报告显示,入选企业三年营收平均增速超 35%,研发占比达16.8%,65家与高校共建研发平台,28家企业实现海外营收,营收占比超22%。" 据了解,星展银行携手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星展证券、国元证券、中 国邮政储蓄银行、深圳农商银行、新加坡特许会计师协会、清华上海校友会金融与产业专委会,共同发 起成立"科创出海联盟"。该联盟致力于打造一个兼具"本土深度、全球广度、行业精度、在地经验"的一 站式赋能平台,通过构建"联通政企、创新孵化、金融支持"的生态闭环,精准破解中国科创企业在出海 过程中面临的市场准入、跨境金融、政策合规及本地化落地等核心挑战。依托联盟成员在境内外的广泛 网络与生态资源,将为科创企业从初创到成熟各个阶段的发展和国际化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搭建起一 ...
人形机器人的人类“老师”(身边的新鲜事)
人民日报· 2025-11-20 06:20
今年6月,我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人形机器人应用开发工程师。如何让人形机器人更好应用到工业生 产中,成为我工作的主要内容。这一过程需要反复修改代码、进行验证,最终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我 相信,随着我们技术的成熟、经验的增长,调试周期将会越来越短。 张鸿伟在实验区域内与机器人合影。 不久前,我在一家工厂第一次实地看到了由自己调试的人形机器人"夸父"4Pro在搬运箱子、拣选零件, 自豪感油然而生。 "夸父"4Pro身高约1.66米、体重约55公斤,通体由银色、黑色构成。根据应用场景不同,末端执行器可 替换为夹板、"灵巧手"等,代替人类进行复杂、繁重的工作。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我们所从事的行业是一个新兴领域,虽然会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但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正是 工作的乐趣所在。未来,我希望能够开发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让人形机器人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为人形机器人应用开发工程师,本报记者田先进采访整理) 张鸿伟在调试机器人。 以上图片均为新华社记者周牧摄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20日 10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