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管
搜索文档
国寿资产:以S策略架桥铺路 创新险资投资科创实践
证券时报· 2025-10-28 02:18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寿资产作为行业龙头,通过S基金份额等创新方式,以渐进式策略将保险资金运用于支持科技创新领域,旨在破解保险资金审慎原则与科技创新高风险间的结构性矛盾,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1][3] 政策与行业背景 - 科技创新领域呈现政策与产业共振,成为保险资金运用的重点方向 [2] - 2023年“新质生产力”概念提出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其列为首要任务 [2] - 2024年发布的“创投十七条”和保险业新版“国十条”引导保险资金发挥长期投资优势,培育耐心资本,服务科技创新 [2] - 中国人寿集团要求加快构建科技金融服务生态,国寿资产需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2] 投资策略与创新方式 - 公司探索形成S基金份额等创新投资策略,以应对股权投资市场募资与退出难题造成的“堰塞湖”问题 [3][4] - 通过S份额进行长期耐心资本接力,平衡了资金审慎原则与科技创新风险,为保险资金长期配置寻找新增长极 [4] - 该模式构建了新型政企合作,实现政府引导“从0到1”与市场化资金接力“从1到100”的良性互动 [4] - 公司以每年一个小台阶的方式,逐步完善对科技金融的投资策略 [5] 具体投资实践案例 - 2022年,公司发起设立“中国人寿-电子混改1号股权投资计划”,完成19.9亿元增资,助力攻坚网信领域“卡脖子”技术,此为公司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股权直投初次探索 [6] - 2023年11月,公司发起设立“中国人寿-沪发1号股权投资计划”,以S份额方式投资约118亿元受让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权,一次性投资2016年以来集成电路优质企业资产组合 [7] - 2024年12月,公司发起规模50亿元的“中国人寿-北京科创股权投资计划”,以S份额方式参与创投母基金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通过“类指数投资”布局,在保险资金与创业投资间“架桥铺路” [8] 投资效果与意义 - S份额投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股权市场“堰塞湖”问题,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提供增量资金,助力企业专注技术创新 [4] - 投资实践实现了金融创新赋能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找到了保险资金审慎运用与科技创新、区域发展的同频共振点 [7] - 通过投资突破,探索出了保险资金进一步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可行路径 [8]
险资ABS布局提速,前三季度登记规模激增25%
环球网· 2025-10-27 13:15
保险版ABS市场发展现状 - 2025年前三季度保险版ABS业务规模达2745.78亿元,同比增长25.1% [2] - 共有15家保险资管机构登记66只资产支持计划,其中10家机构登记规模突破百亿元 [2] - 民生通惠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12只产品登记数量领先,光大永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605.5亿元登记规模居首 [2] 保险版ABS产品特性 - 产品基础项目多覆盖基础设施等领域,提供与保险资金长期负债特性相匹配的稳定现金流 [2] - 属于非标业务,流动性低于交易所标准化ABS,但在低利率环境下成为红利资产外的重要选择 [2] 交易所ABS资格申请态势 - 多家保险资管机构积极向监管层申请交易所ABS管理人资格,希望从投资者拓展至发行人与管理人 [4] - 交易所ABS市场基础资产多样包括应收账款、小额贷款等,流动性更优 [4] - 自2023年10月国寿资产等五家巨头首批获准后,试点资格扩容陷入停滞,监管态度审慎 [4][5] 保险资金资产配置策略 - 保险资金采取双重策略:深耕保险版ABS市场与争取交易所ABS资格 [6] - 在低利率环境下,ABS产品能提供稳定现金流,填补传统固收资产吸引力下降的配置缺口 [6]
险资加大ABS布局力度,前三季登记规模增超25%
证券时报网· 2025-10-27 08:03
(原标题:险资加大ABS布局力度,前三季登记规模增超25%) 交易所ABS是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最重要的品种之一,基础资产包括应收账款、小额贷款、债权和融资 租赁债权等。 2023年,证监会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统筹,沪深交易所发布公告开展试点,将交易所ABS管理人范围扩 展至保险资管公司。首批共有5家保险资管公司获得"入场券",包括国寿资产、泰康资产、太保资产、 人保资产、平安资管,获准得以开展ABS及REITs业务。 不过此后,似乎再无新的险资获批交易所ABS发行人和管理人的资格。据一位保险资管高管透露,交易 所ABS的"主力"是券商,监管层大概不会完全对险资放开,资格批复相当谨慎。 "保险版ABS"同比增长25.1% 目前,险资更常见的角色是在保险ABS市场管理发行资产支持计划,即通过中保登开展被称为"保险版 ABS"的资产支持计划业务。 保险版ABS,投资范围同样覆盖基础设施等项目,有利于服务实体经济,满足保险资金多元化的配置需 求,与交易所ABS不同的是,属于"非标"业务,流动性比不上公开挂牌转让的交易所ABS。 "我们非常希望能申请交易所ABS资格,不过目前看来监管方面还没有松口。"一家保险资管高管对券 ...
险资加大ABS布局力度,前三季登记规模增超25%
券商中国· 2025-10-27 07:34
保险资管行业ABS业务资格现状 - 交易所ABS业务试点资格自2023年10月首批授予5家保险资管公司(国寿资产、泰康资产、太保资产、人保资产、平安资管)后,再无新增资格批复,监管态度谨慎 [1][2] - 多家保险资管公司积极申请交易所ABS资格,希望从投资者拓展为发行人与管理人,与券商及首批试点公司竞争 [2] - 交易所ABS是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最重要品种之一,基础资产包括应收账款、小额贷款、债权和融资租赁债权等 [2] 保险版ABS市场发展态势 - 保险资管目前主要角色是在保险ABS市场管理发行资产支持计划,即通过中保登开展“保险版ABS”业务 [1][3] - 2025年前三季度,共有15家保险资管机构登记资产支持计划66只,登记规模合计2745.78亿元,同比增长25.1% [1][4] - 保险版ABS属于“非标”业务,流动性不及交易所ABS,但其现金流稳定,契合保险资金长期投资需求 [3][4] 主要保险资管机构业务表现 - 产品数量上,民生通惠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登记资产支持计划最多,达12只 [4] - 规模上,光大永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登记规模最大,达605.5亿元 [4] - 15家保险资管机构中,年内登记资产支持计划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达到10家 [4]
人保资产黄明:低利率周期与科技革命下,资产配置从传统大类向多元化、精细化转型
搜狐财经· 2025-10-25 00:08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内低利率周期尚未结束,当前1.5%-1.6%的利率水平已接近极值,底部基本探明 [2][9] - 科技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催生新投资机遇,资本市场已呈现“科技主导”特征 [2][10] - 保险资管行业面临利差损风险、资产负债匹配压力、偿付能力压力加剧及新会计准则下投资收益波动加大等核心挑战 [2][11][12] - 资产配置需从传统大类向多元化、精细化转型,固收端注重久期缺口管理与非标创新,权益端以多元化策略对冲波动 [2][13][15] 宏观与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 全球经济格局调整:2001年至2023年,美国与欧洲经济体占全球经济比重从62%降至50%,亚洲占比从27%提升至36% [6] - 逆全球化加速及科技竞争成为大国博弈核心领域,聚焦人工智能,形成中美两大参与方 [6] - 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全球共识,中国在ESG领域表现突出,新能源发电量及新增装机容量已超过传统能源 [7] - 国内经济结构转型: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电子半导体等产业快速发展,机电产品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商品 [8] - 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从2012年的1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超3.6万亿元,投入总量稳居全球第二 [8] 国内低利率环境分析 - 低利率背后原因为实体经济资本回报率下降及人口红利逐步消退 [9] - 积极因素包括中国“工程师红利”具备较强竞争力,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2][9] - 利率下行导致上市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每年下降30-50个基点,目前已跌破3% [11] 保险资管行业核心挑战 - 利差损风险与资产负债匹配压力显著,传统非标资产供给萎缩,权益投资占比提升但波动风险大 [11] - 权益配置占比10%时,极端波动可能侵蚀2个百分点收益,占比15%则侵蚀3个百分点收益 [11] - “偿二代二期”规则落地与利率快速下行叠加,导致保险公司普遍面临更大偿付能力压力 [12] - 新会计准则下投资收益与股市波动高度挂钩,波动幅度显著加大 [12] 资产配置战略转型 - 固收端实施久期缺口管理,并通过非标创新如REITs、ABS等弥补收益,人保资产相关投资已超200亿元 [13][14] - 权益端通过优化会计科目匹配、平衡红利与科技成长资产、兼顾相对与绝对收益组合等多策略对冲波动 [15] - 参考国际经验,低利率环境下可采取权益增配、超长久期配置、全球化配置、信用下沉及另类投资扩容等策略 [13] 科技类资产投资布局 - 加大优质科技企业长期配置,重点投资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坚持长期投资理念 [16] - 强化科技领域研究能力,增配科技领域研究员,深入产业链研究 [16] - 提升科技企业估值定价能力,需评估企业未来10-20年的成长潜力以判断高估值合理性 [16]
保险ABS成险资配置“香饽饽”,三季度规模近千亿,7月单月登记超400亿
新浪财经· 2025-10-24 15:08
从整体登记规模上看,三季度,民生通惠登记产品规模最多,为184.81亿元;国寿投资和泰康资管也登记了110亿元的规模。 从单笔规模看,今年三季度登记的产品中最大的为80亿元,是期间规模最大的四笔,分别是光大永明-安盈7号资产支持计划、人保资本-毓恒1号资产支持计 划(第i期)、泰康资产-泰泽1号资产支持计划和国寿投资-拓惠4号资产支持计划。三季度各家机构备案产品只数和规模如下图所示: | 保险资管机构 | 三季度备案产品只数 | 三季度备案产品规模 | | --- | --- | --- | | | (日) | (亿元) | | 百年保险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 3 | 100 | | 工银安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 3 | 90 | | 光大永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 3 | 1 ટેટ | | 国寿投资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 3 | 110.01 | | 建信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 | 30 | | 民生通惠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 6 | 184.81 | | 人保资本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 | 3 | 120 | | 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 1 | 11.93 | | 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 ...
人保资产: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券商中国· 2025-10-24 09:23
编者按: 科技浪潮,奔腾不息;金融活水,汩汩向前。作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重要组成部分,银行理财、保险资 管坚持守正创新,躬身实践并勇于探索,奋力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证券时报社联合中国保险资产 管理业协会推出"银保资管业探路科技金融"系列专栏,敬请关注。 本篇为专栏第三篇。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作为保险资管机构,该如何助力高水平科技金融体系建 设? 人保资产表示,坚决履行金融央企政治责任,深刻认识和坚定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立足耐心资本 功能作用的发挥,积极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努力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人保力量。 与此同时,保险资金进行科技创新投资还存在着一些挑战。人保资产分析,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风险错配。保险资金运用强调安全性、稳健性,注重资产负债匹配。由于科技创新的价值创造路径 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其投入产出回报具有滞后性,且失败率、波动性较高,难以与保险资金投资逻 辑相匹配。 二是能力缺口。科技创新偏向股性融资,保险资管投资人员多来自于传统金融机构,欠缺对于不同科技 赛道深入的产业研究和深刻的产业理解,面对高度专业化的科技领域,存在信息不对称。 三 ...
前三季度“保险版ABS”登记规模超2700亿元
证券日报· 2025-10-24 03:26
资产支持计划业务总体情况 - 2025年前三季度共有15家保险资管机构登记资产支持计划66只,登记规模合计2745.78亿元,同比增长25.1% [1] - 资产支持计划业务以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面向保险机构等合格投资者发行受益凭证,常被称为"保险版ABS",被定义为非标资产 [2] - 资产支持计划登记规模在2020年至2023年维持同比50%以上的高速增长,2024年登记规模同比有所下降,2025年前三季度规模增速有所回升 [2] 主要参与机构表现 - 民生通惠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登记资产支持计划数量居首,登记12只 [2] - 光大永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登记规模居首,登记资产支持计划规模为605.5亿元 [2] - 15家保险资管机构中有10家机构年内登记资产支持计划规模在100亿元及以上 [2] 产品特征与市场地位 - 资产支持计划现金流稳定、期限长,契合保险资金长期配置需要和投资要求,因此受到保险资管机构的青睐 [1] - 在利率中枢持续下行的背景下,传统固定收益产品无法覆盖险资的综合资金成本,资产支持计划现金流稳定、期限长,同时风险较权益类资产低,在风险收益特征上最接近固定收益 [3] - 2025年上半年,保险资管业创新型产品中,资产支持计划数量占比为20.11%,规模占比为40.56%,仅次于债权投资计划 [3] 底层资产发展动态 - 2025年前三季度保险资管机构登记产品的基础资产涉及普惠金融、基础设施收费收益权、金融租赁和供应链资产等 [4] - 险资资产支持计划的基础资产范围持续扩容,例如"光大永明—新材料科技园蒸汽收费收益权绿色资产支持计划"是中保登首单蒸汽收费收益权资产支持计划 [4] - 底层基础资产范围扩大的主要原因是险资在低利率环境下对ABS类资产的强烈需求以及政策对新能源等行业的资产投资支持 [4] 行业意义与发展展望 - 包括资产支持计划在内的保险资管业创新型产品既能契合保险资金体量大、期限长、稳定性高等特征,也能为实体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3] - 底层基础资产范围的扩大说明资产支持计划在摆脱单一资产类别的绑定,验证了产品形式本身的价值,能够拉长产品形式的生命周期 [4] - 预计险资资产支持计划的底层基础资产种类将持续多样化,登记规模保持增长趋势,险资对底层资产的判断能力、投资逻辑和风险管理能力也将随之提高 [4]
人保资产: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证券时报· 2025-10-24 01:18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作为保险资管机构,该如何助力高水平科技金融体 系建设? 人保资产表示,坚决履行金融央企政治责任,深刻认识和坚定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立足耐 心资本功能作用的发挥,积极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努力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人保力量。 险资有支持科技创新 的禀赋能力 人保资产表示,科创产业的发展规律决定了其资金需求具有四大鲜明特点:一是融资渠道多元化需求 强;二是长期性与周期性突出;三是具有一定风险与不确定性;四是融资效率要求高。这些特性显著揭 示了科创产业对金融支持的强烈依赖。 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跨周期、来源稳定的属性特征,是天然的"耐心资本"。人保资产分析,保险资金 在精准助力复合型、多层次、高水平科技金融体系建设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投资渠道多元。保险资管机构已成为投资范围最为丰富的金融机构之一,依托较强的大类资产配置 能力,可以将资金运用到科创产业重点领域,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 瞻布局,助力经济结构转型。 三是资本约束。"偿二代"二期对保险公司参与未上市股权投资基础风险因子赋值为0.41,对无法穿透的 股权投资计划、股权 ...
10.22犀牛财经早报:A股三季报超七成已披露公司报喜 存储芯片“超级周期”来临
犀牛财经· 2025-10-22 09:36
A股三季报业绩 - 截至披露时共有360家上市公司披露三季报业绩数据,其中254家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为盈利且同比增长,占比超七成[1] - 业绩增长公司主要分布于电子、基础化工、汽车、电力设备、机械设备等行业,其中电子行业入围公司数量最多达32家[1] - 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及应用场景扩展,多个电子细分行业景气上行,相关龙头公司业绩爆发[1] A股公司分红 - 今年以来843家A股公司发布850份中期分红计划,涉及分红金额合计6620.26亿元[1] - 其中595份计划已实施完毕,分红金额合计3096.93亿元,255份待实施,拟分红金额合计3523.33亿元[1] 贵金属市场 - COMEX黄金期货收跌4.94%报4144.1美元/盎司,现货黄金跌5.18%报4130.41美元/盎司,盘中创下自2013年4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1] - COMEX白银期货跌6.37%报48.11美元/盎司,现货白银跌7.16%报48.705美元/盎司,盘中创下自2021年以来最大跌幅[1] 保险资管产品表现 - 10月以来已披露净值的保险资管产品有1583只,其中1468只今年以来实现正收益,占比高达92.7%[2] - 权益类保险资管产品收益表现亮眼,今年以来平均回报率达28%[2] 存储芯片行业 - 存储芯片市场迎来“超级周期”,涨价潮预计延续至2026年,由AI驱动数据中心大容量存储需求高速增长[2] - 国内存储公司受益于“价格回升+国产替代”双重驱动,叠加消费电子需求提升,开工情况稳中向好[2] 锂电材料市场 - 六氟磷酸锂价格自9月15日以来已上涨44%,最近十天左右跳涨33%[3] - 磷酸铁锂产业9月产能利用率为73.46%进入繁荣区间,头部企业继续满产,二梯队企业闲置产能逐渐重新开启[3] 股市展望 - 高盛预计中国股市关键指数到2027年底有约30%上涨空间,主要由12%的盈利趋势增长和5%-10%的进一步重估潜力推动[3] 人工智能应用 - 美国研究团队利用AI精准识别治疗靶点,通过“重编程”癌症干细胞促使其自我毁灭,该方法在结肠癌研究中取得突破[4] - OpenAI设立秘密项目训练AI构建财务模型,试图取代初级银行家的繁琐工作,团队包括超过100名前投行人士[6] 消费电子动态 - 苹果折叠屏iPad项目遭遇技术瓶颈,原计划2028年推出可能推迟至2029年或更晚,售价预计约3000美元[4] - 用户发现iOS输入法存在软件问题,键盘会随机插入错误字母而非输入内容[5] 公司融资与业绩 - 乐聚机器人完成15亿元Pre-IPO轮融资,IPO计划正在推进中[9] - 温氏股份第三季度净利润17.81亿元,同比下降65.02%,前三季度净利润52.56亿元,同比下降18.29%[9] - 保利发展前三季度净利润19.29亿元,同比下降75.31%,第三季度净利润为-7.82亿元[10] 美股市场 - 美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道指涨0.47%再创新高,标普500指数平收,纳指跌0.16%[11] - 通用汽车财报后大涨14.8%,可口可乐涨4%,迷因股Beyond Meat飙升146%,三日累涨约6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