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子信息
搜索文档
千余楚商东湖再聚首, 331亿元项目集中签约助家乡发展
长江日报· 2025-10-29 20:35
大会概况与核心成果 - 第七届楚商大会于10月29日开幕,主题为“楚商向新同行 回乡共建支点”,吸引全球千余位楚商及企业代表参加 [1] - 大会现场集中签约18个重点项目,签约总金额达331.3亿元 [1] - 自2013年楚商联合会成立以来,楚商在湖北签约项目投资总额已突破2.1万亿元 [1] 签约项目与投资规模 - 现场签约的18个项目涉及光电子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大健康、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算力与大数据等领域 [2] - 大会期间各市州累计达成合作项目57个,总金额达676亿元 [2] - 大会前期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举办的招商活动签约项目150个,金额1312.12亿元 [2] 参会企业与行业代表 - 小米集团、小鹏汽车、联影医疗、亿纬锂能、领益制造、小红书等新科技、新制造、新消费企业被提及为快速成长的楚商代表 [1] - 大会发布了100家楚商社会责任标杆企业 [2] - 川商总会、津商联合会、秦商总会等兄弟商会负责人表示看好湖北发展前景,将引导更多企业投资 [1] 专题活动与平台价值 - 大会同期举办五场专题活动,包括楚商科技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发展、国际化发展、年轻一代“两个健康”及楚商优品展示专场 [2] - 楚商大会历经七届,已成为凝聚楚商力量、推动商帮交融、激发回乡投资的重要平台 [2]
26万楚商投资湖北超2.1万亿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29 15:57
楚商大会投资成果 - 第七届楚商大会期间达成57个合作项目,总金额676亿元人民币 [1] - 开幕式现场签约18个项目,金额331.3亿元人民币,涉及光电子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大健康、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算力与大数据等领域 [1] 湖北省投资环境优势 - 湖北省具备“水、铁、公、空、管”五大完备发达的交通体系,正重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辐射最广的现代物流体系 [3] - 湖北省优质科教资源处于全国前列,每年超过40万大学生选择留在湖北 [3] - 湖北省产业基础坚实,是全国极少数具备41个产业大类的省份之一,能直接辐射华中地区和长江中游的3亿人口 [3] - 遍布全球的楚商超过26万人,楚商500强企业年总营收入超过3.7万亿元人民币 [3] - 过去12年,楚商在湖北累计投资超过2.1万亿元人民币 [3] - 今年以来湖北组织1800多场楚商回乡活动,亿元以上开工项目2535个,计划总投资超过9000亿元人民币 [3] 湖北民营经济发展现状与目标 - 2023年湖北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3.94万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65.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总量跃居全国第六 [4] - 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占全省外贸总额的7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0多个百分点 [4] - 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大健康等重要产业领域,湖北民营企业发展活力和创新动力持续丰盈 [4] - 湖北省目标到2027年民营经济年均增长6%左右,增加值达到4.5万亿元人民币,民间投资占比达到60%左右 [4] 湖北产业发展机遇 - 国家实验室、国家重大科学技术设施相继落户湖北,湖北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科技力量集聚地 [4] - 加大对科研前瞻性基础研究的引导以吸引社会资本,为“有根产业”提供应用场景,推动根技术与场景融合试验,能大力推动“有根产业”发展 [4] - 人工智能颠覆式科技创新为湖北民营经济带来新机遇,武汉数字专利质量远超杭州,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良好研究基础 [5] - 将人工智能专业模型与湖北底蕴深厚、优势强大的制造业流程创新紧密结合,是一条值得探索的新路 [5] - 湖北百万大学生是数字时代逆向创新的主力军,将消费端的创意活力转化为生产端的供给能力是实现逆向创新的关键 [5]
武汉“雨林生态”培育一批“行业第一股”
长江日报· 2025-10-29 08:26
公司上市与技术突破 - 禾元生物于10月28日登陆科创板,成为重组人白蛋白第一股 [1] - 公司自主研发的水稻胚乳细胞生物反应器技术,实现从稻米中提取人血清白蛋白,是生物制药上游原材料的重大原创突破 [1] - 禾元生物全球首创的“稻米造血”技术改写了人血清白蛋白依赖血浆提取的历史 [5] 近期上市与申报动态 - 2024年6月以来,武汉硬科技企业持续发力,涌现达梦数据、星竞威武、声通科技、黑芝麻智能、元光科技等多只“行业第一股” [2] - 8月底至今,武汉硬科技企业迎来上市井喷期:长进光子科创板申请获受理;艾米森、聚芯微电子、滨会生物3家企业在3天内密集递交港交所招股书;岚图汽车正式冲刺港交所,两个月内6家企业接连冲击资本市场 [5] 企业技术优势与研发投入 - 长进光子将掺稀土光纤成本降至进口产品的一半,近三年研发投入占比保持在14%以上 [5] - 聚芯微电子飞行时间传感器芯片填补国内空白,多款产品跻身全球市场占有率前三 [5] - 艾米森推出全球首款肝癌甲基化检测试剂,实现更早、更灵敏、更准确的肝癌筛查 [5] - 滨会生物研发的OH2注射液成为全球首个进入关键性临床研究的以Ⅱ型单纯疱疹病毒为载体的溶瘤病毒药物 [5]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与结构 - “十四五”期间,武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8000多家增长到16000多家 [6] - 绝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聚焦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制造、智能网联等硬科技领域 [6] - 每万家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71家,居全国主要城市首位 [6] 产业集群与产业链协同 - 岚图汽车自动化车间内,935台工业机器人高效协作,平均每118秒便有一台新车下线 [7] - 武汉以“汽车+”为轴心汇聚500多家产业链企业构建完整生态,岚图汽车2024年供应链近地化率达41%,吸引超300家合作伙伴在武汉设立研发基地 [7] - 华引芯依托华中科技大学与光谷实验室,其Mini-LED背光技术成功应用于TCL华星的车载显示产品,武汉已形成覆盖材料、装备、面板、终端全链条的显示面板产业高地 [7] - 武汉已拥有4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并计划围绕先进半导体、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前沿方向再培育约15个特色产业集群 [8] 政府基金与资本支持 - 江城基金与武汉基金作为两大政府产业基金,每年投入超40亿元,专注“投小、投早、投硬科技” [10] - 为破解国有资本难题,武汉探索“耐心资本”机制:允许种子直投、天使直投项目最高可承受100%亏损,政府引导基金出资比例上限提高至50% [10] - 车谷科创基金以12年超长存续期、60%容亏率的创新设计,完成对中眸医疗、盛势启创等首批项目的出资 [10] - 各区推进差异化支持:东湖高新区打造“投早投小”基金群并试行“拨转股”,江岸区构建规模达50亿元的科创基金矩阵,洪山区推动科技专项资金“拨改投” [10]
武汉、南京、成都,谁的发展前景更好?
搜狐财经· 2025-10-27 12:03
三座城市的产业发展,都是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既有优势,指向明确。 武汉锚定光电子信息产业后,并未停留在简单的产能扩张,而是通过"芯光链"平台重构中小微企业采购 链路。这种"产业级电商"的模式,直接让今年一季度的交易额突破了11亿元,中小微企业的采购效率提 升了20%以上。对此,武汉不仅着力巩固现有优势,更有意为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再上台阶铺路。 南京的优势,在于把智力资源变成实际产能的转化能力。紫金山实验室突破6G太 产业发展路径 武汉攻坚硬核领域,南京转化科教势能,成都依托规模获益 新一线城市的竞争已经进入综合势能较量的新阶段,杭州之外,中部地区的武汉,有九省通衢的区位优 势与雄厚的制造业根基,东部地区的南京,有领先的科教优势与较高的创新转化效率,成都以人口规模 与消费活力领跑西部地区,谁的发展前景更被看好? ...
武汉最新百强企业揭榜,民企数量创历史新高
搜狐财经· 2025-10-17 17:23
式汉最新百强企业揭榜 民企数量创历史新高 上榜数量50家 10月17日,2025年武汉企业100强名单发布。 数据显示,2025年武汉百强企业资产总额达6.38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创历史新高。营收总额超3万亿元。入围的营收门槛达47.38亿元,较上年略有 提高。 作为武汉企业的领头羊,营业规模是底气。本届百强企业中,营收千亿级企业共有8家,与去年持平;百亿级企业达56家,比去年新增3家。百亿以上企业 营收总额占综合百强企业的九成以上。 与过往相比,武汉百强企业除了在整体实力上的稳步增长,今年还出现了三大新变化。 第一大变化,武汉今年的百强企业中,入围的民营企业共有50家,数量创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近年来武汉百强企业榜单中,民营企业的数量都在稳步提升。十年前,武汉企业百强中,民营企业刚刚超过30家,到2020年,民营企业占比首 次突破40家; 再到今年,民营企业入围的数量创历史新高。同时,今年新入围的15家企业中,就有13家为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作为市场活力的重要指标,在武汉经济中的分量也愈来愈重。 数据显示,民营经济占武汉市GDP的比重,从2019年的42.9%已提升至2024年的48.4%,并且去 ...
回国4个月,华科大博导解释为何放弃海外舒适圈
第一财经· 2025-10-17 10:45
全球楚商与人才概况 - 全球楚商总数超过26万人,其中海外楚商超过4.5万人 [1][4] - 湖北省系统性推进楚商回乡,建立楚商信息库、楚才名录库、校友资源库、上市企业库 [4] 人才引进政策与成效 - 湖北构建"国家-省级-校级"层层递进的人才保障体系,提供专项补助并解决子女入学、家人就医等后顾之忧 [3][4] - 湖北在全国首创人才股权激励基金,已为48家企业核心骨干提供9.1亿元激励基金,撬动总规模47.77亿元,涉及高端人才2388名 [5] - 获得股权激励的48家企业总收入增加458.68亿元,加权增幅达121%,研发投入增加47.98亿元,加权增幅131% [5] 招商引资活动成果 - 今年以来湖北累计开展"楚商回乡 共建支点"活动1800余场,走访重点楚商超1万人次 [4] - 达成亿元以上签约项目6597个,同比增长2.5%,总金额达35972.9亿元 [4] 产业发展与科研环境优势 - 湖北光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芯片、器件、模块、系统的完整产业链,仅在光谷就有2000多家相关企业 [3] - 湖北科研平台为成果转化提供高效率支持,例如能实现当天联系并启动跨学院合作 [3] 未来目标与规划 - 湖北目标每年新增楚商回乡投资亿元以上的注册企业1800家以上 [5] - 目标楚商回乡项目签约数每年增长10%以上,开工项目投资额每年增长8%以上 [5]
孝感“十四五” 工业经济与科技创新成绩亮眼
中国发展网· 2025-10-16 14:53
金融 "活水" 精准滴灌工业领域。"十四五" 期间,孝感市新增工业贷款214.5亿元,余额达478.1亿元, 较2020年末增长81.4%。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落地17.6亿元,带动技改贷款30.2亿元,居湖北省 第三位;落地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37.2亿元,引导发放碳减排贷款62亿元,金额居湖北省第二位。科技 贷款年均增速超20%,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湖北省第二,"科技与金融共赢计划"4个月为189家企业放贷 近25亿元。 "十四五" 以来,孝感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开展工业经济"赋能挺脊"行动,累计净增规上工 业企业500家,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跃居全省第4位,连续7年跻身 "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 产业体系实现集群突破,不仅巩固了 "全球最大联碱生产基地""中国纸卫品之都" 等传统优势,更在光 电子信息、新能源、算力等新兴领域发力,引进楚能新能源、思朗算力产业园等重磅项目,打造全球最 大温度传感器供应基地,并推进中国航天科创城等未来产业载体建设。同时,智改数转与绿色转型同步 提速:累计实施技改项目超1700个,培育73家省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 降20.47% ...
珠海与武汉国资联手,100亿母基金落地
FOFWEEKLY· 2025-10-14 18:06
每日|荐读 论坛: 2025母基金年度论坛圆满举办:内地携手香港,共话科创时代中国力量 荐读: 重新发现香港:科创时代的新蓝图 榜单: 「2025投资机构软实力排行榜」正式发布 热文: 今天,LP、GP都往厦门飞 近日,湖北省财政厅支持珠海华发集团与武汉市、江夏区等共同发起设立的湖北江城华发产业投资基金已完成首次实缴出资,标志着省政府投资引导 基金参股设立的光电子信息产业母基金正式落地。据悉该基金总规模100亿元,首期规模10亿元,重点投向集成电路、光通信、激光、新型显示和智 能终端等硬科技领域。 来源:湖北省引导基金 ...
五载探寻路:地方投资基金进化的“武汉样本”与创新答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4 11:17
初秋的湖北,武汉光谷的一座会议厅内,数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基金管理人和创业者正围绕投融资、产 业协同、人才引进展开讨论。 这不仅是一场行业盛会,更是武汉产业投资控股集团(以下简称"武汉投控集团")权属企业武汉创新投资 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创投")及及其管理的武汉产业发展基金(以下简称"武汉基金")工作日常 的一个切片。 武汉在政府投资基金领域的探索由来已久。早在1999年,武汉就成立了东湖创投,是国内最早一批风险 投资企业之一。2008年,武汉市首次设立武汉科技创新引导基金,也是国内第一批政府投资基金之一; 2013年,武汉市又整合财政支持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发起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2016年,政府引 导基金在全国扩张达到高峰,武汉曾集中投向光电子、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项目。 这些"往事"不仅勾勒出武汉政府投资基金的高光时刻,也为后来的制度变革埋下伏笔。其中最具分量的 一笔,或当属武汉在2021年对分散在经信、科技、发改等部门管理的政府产业基金进行整合,一家新的 投资航母由此启航——它就是武汉基金。 如今,历经两轮武汉市国企改革,由3家市属国企重组而成的武汉投控集团,定位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 ...
百余创业项目今起在汉竞技 近半瞄准人工智能
长江日报· 2025-10-14 08:38
据介绍,3551国际创业大赛以"聚光谷,创未来"为主题。相较往届,大赛在参赛赛道、 奖金、人才创业服务等方面均有新突破。 3551国际创业大赛由中共武汉市委组织部、武汉市人才工作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自2015年创办以来,已吸引5000余个项目参赛,招引近400个项目落 地,培育出众多专精特新、瞪羚企业。 编辑:聂杨 从人工智能赛区初赛突围的"超喵人工智能教育协作平台"项目,由华中科技大学校友刘 攀带来。他介绍,"超喵"是面向学校大规模因材施教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项目方向聚 焦"AI+教育",已落地上海几十所学校。 "在8000公里外的欧洲,很多人都知道光谷。"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WYSS)欧洲秘书 处执行主席,欧洲华人专业协会联盟(欧联盟)主席宋志伟博士表示,3551国际创业大赛在 比利时举办的欧洲赛区初赛现场,"光谷"成为选手口中近在咫尺的热土。 "'人工智能+'让产业赛道有了无限可能,也对投资提出了新的需求。"东湖高新区人才 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3551国际创业大赛评委所在创投机构的地域在扩大,专精的 基金及融资产品品类更趋细化,同时紧跟项目、覆盖创业全周期。 10月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