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养老保险
icon
搜索文档
粤开宏观:老有所养: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问题与建议
粤开证券· 2025-08-20 20:25
现状与覆盖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7亿人,参保率为95%[14] - 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双轨并行,职工保险强制参保且单位与个人共同缴费,居民保险自愿参保且主要依赖财政补贴[3][17][20] 保障水平问题 - 2024年城乡居民月均养老金仅246元,低于全国农村低保标准594元/月[4][25] - 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降至52%,低于国际劳工组织建议的55%最低标准[4][25] 群体与区域差异 - 2023年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职工、城乡居民月均养老金分别为6243元、3271元和223元,机关养老金是城乡居民的28倍[4][28] - 城乡居民养老金省际差距显著,上海和北京分别为1651元/月和1484元/月,26个省份不足300元/月[4][32] 财政依赖与可持续性 - 2023年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补贴达1.8万亿元,占基金支出比例约26%[5][39] -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实际缴费率仅16.3%,低于24%的名义缴费率,缴费基数不实且征缴效率低[42][43] 人口与结构挑战 - 2024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22%,老龄化加剧养老保险收支压力[46] - 基本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制度尚未实现全国统筹,人口流出地区基金压力大(如黑龙江抚养比1.26:1)[48][49] 政策建议 - 通过“国资-财政-社保”联动改革,将城乡居民养老金提升至农村低保水平(约600元/月),需年增资金近8000亿元[6][51] - 分阶段缩小财政补贴群体差距,控制职工养老保险财政依赖,强化缴费与待遇匹配[52][53] - 下调职工养老保险名义缴费率(如单位费率从16%降至12%),同时规范缴费基数避免缓缴常态化[7][53] - 加快推进全国统筹,明确中央统收统支时间表,适应人口流动与央地财政协调需求[8][54]
中国官方发文进一步明确个人养老金领取条件
中国新闻网· 2025-08-19 17:52
个人养老金领取政策更新 -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发布关于领取个人养老金有关问题的通知 自9月1日起开始实施 [1] - 通知进一步丰富个人养老金领取情形 明确具体操作办法 [1] 个人养老金领取条件 - 参加人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可以领取个人养老金 [1] -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可以领取个人养老金 [1] - 出国(境)定居可以领取个人养老金 [1] - 申请领取前12个月内 本人或配偶、未成年子女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 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累计超过本省上一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可以领取 [1] - 申请领取前2年内 领取失业保险金累计达到12个月的可以领取 [1] - 正在领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可以领取 [1] 个人养老金领取渠道和流程 - 参加人可以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等全国统一线上服务入口提出申请 [1] - 可以通过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开户银行提出申请 [1] - 可以通过当前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申请 [1] - 由社保经办机构核实申请 核实通过后由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开户银行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1] - 资金划转至本人社会保障卡银行账户 [1]
如何有效提振消费,刘世锦最新发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6 17:12
核心观点 - 当前经济面临需求不足挑战 主要矛盾是消费不足而非投资不足 特别是服务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结构性偏差[3] - 建议采用与投资相当的政策力度和资金投入来刺激消费 将提升消费占GDP比重作为稳增长的硬任务[1][6] - 通过三大结构性改革破解消费不足问题:保障性住房体系改革 养老保险体系改革 以及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推动第二轮城市化[7][9][10][12] 消费不足的结构性特征 - 消费率在国际比较和发展阶段层面均处于偏低水平 这种偏差主要体现在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发展型服务消费领域[3] - 近三亿农民工和近两亿进城农民工构成消费最大缺口 根源在于城乡二元结构问题[3] - 终端需求(消费+非生产性投资)不足导致价格低迷和名义增长低于实际增长等现象[4] 政策建议方向 - 用抓投资的资金力度抓消费 将消费占比提升至合理水平作为硬任务[1][6] - 重点保障农民工等新市民群体刚性住房需求 允许地方政府通过专项债收购滞销房转保障房[9] - 通过国有资本划拨社保基金和完善缴费制度 在5年内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提升至1000元/月[10][11] - 推动中小城镇建设容纳60%以上城市人口 通过城镇化率提升至75%以上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十年倍增[12] 增长维度分析 - 增长高度由技术创新推动(如DeepSeek和人形机器人) 但增长宽度不足制约整体发展 后者取决于教育社保等民生领域改善[5] - 解决增长宽度问题需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否则将约束增长高度提升[5][6]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靴子落地” 配套文件将出
新华网· 2025-08-12 14:31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 -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 旨在解决地区间基金结构性矛盾 实现全国范围内基金余缺调剂 [1][4][5] - 中央财政持续加大补助力度 2021年安排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资金超6000亿元 中央调剂比例达4.5% 调剂规模9300余亿元 [3][5] - 建立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分担机制 保持中央财政补助稳定性 压实地方政府责任 并通过统一管理提升制度规范性与保障能力 [4][5] 社保基金规模与运行状况 - 2021年底全国社保基金累计结余6.8万亿元 全年总收入6.8万亿元 总支出6.3万亿元 基金整体收大于支 [2] -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规模达1.46万亿元 全国社保基金滚存结余4.8万亿元 可支付月数超14个月 [2] - 截至2021年底 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0.3亿人(+3007万)/2.3亿人(+1268万)/2.8亿人(+1521万) 社保卡持卡人数13.52亿人(普及率95.7%) [2] 社保基金监管强化 - 《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于2022年3月18日实施 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套保及挪用贪占违法行为 [1][7] - 人社部将开展全险种社保基金专项检查 强化"四防"协同机制(人防/制防/技防/群防) 持续推进建章立制 [7][8] - 养老保险覆盖超10亿人 失业/工伤保险分别覆盖2.3亿/2.8亿人 基金年度收支规模达13万亿元 监管复杂度显著提升 [7] 养老金制度优化进展 - 2021年同步调整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 17个省份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省级基础养老金 [2] - 为10.6万退捕渔民发放养老保险缴费补贴 失业保险金月人均1585元 延续实施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 [2] - 中央层面划转93家央企及金融机构国有资本1.68万亿元充实社保基金 多地推进养老保险数据接入全国统筹系统 [3][6] 配套政策与未来方向 - 有关部门正研究制定全国统筹配套文件 测算资金调拨规模 指导地方实施工作 [1][5] - 将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实施 出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病残津贴暂行办法 [6] - 重点支持收支矛盾突出省份 2021年中西部及老工业基地省份净受益金额超2100亿元 [3]
江苏为41万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
新华日报· 2025-08-05 07:39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 - 江苏省为72万名家庭困难人员代缴养老保险费用,使其获得按月领取养老金资格 [1] - 全省为41万名困难人员代缴本年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累计代缴金额达9759.01万元 [1] - 参保对象主要为无固定工作城乡居民及低保、重残等困难人员,费用由个人缴费、政府补贴和集体补助构成 [1] 代缴标准与补贴机制 - 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由市、县财政全额代缴不低于100元/年的养老保险费 [2] - 同时给予困难群体不低于30元/年的补贴 [2] - 宜兴市为重残人员潘宇全额缴纳690元/年保费,预计60岁后每月可领取1000多元养老金 [2] 待遇水平与制度衔接 - 江苏省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省定最低标准连续13年调整,2022年提高至每人每月228元,比国家标准高105元 [2] - 省定基础养老金不计入低保对象家庭收入认定,实行"只叠加、不扣减、不冲销"原则 [2] - 如东县61岁居民顾荣桂通过代缴政策月领318.4元养老金,加上低保待遇月收入超千元 [2] 参保覆盖情况 - 截至6月底,江苏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302.84万人 [3] - 领取待遇人数1191.61万人 [3] - 实现困难群体参保登记、代缴保费、享受待遇"三个100%"全覆盖 [3]
【省人社厅】陕西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陕西日报· 2025-07-26 08:06
养老金调整政策 - 陕西省从2025年1月1日起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涉及2024年12月31日前办理退休手续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 不包括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 [1] - 基本养老金每人每月增加30元 缴费年限15年及以内部分每月增加10元 超过15年部分每满1年每月增加0.7元 缴费年限不足1年按1年计算 [1] - 以2024年12月基本养老金为基数增加0.52% 增加金额不足1元按1元计算 1944年12月31日前出生每月增加30元 1945-1949年出生每月增加20元 1950-1954年出生每月增加10元 [1] 资金安排与特殊群体 - 企业退休军转干部基本养老金低于所在市平均水平的予以补足 [2] - 调整资金来自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或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未参保人员由原渠道解决 [2]
1岁工作22岁退休?必须堵住养老保险管理漏洞
南方都市报· 2025-06-28 04:13
养老保险基金审计问题 - 审计署重点审计25省养老保险基金4.14万亿元 发现各类问题金额601.61亿元 [1] - 47.7万名困难群体和灵活就业人员应保未保 249.73万名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缴费补贴应补未补 [1][2] - 多个省份未清理不符合全国统筹要求的"小政策" 不当增加基金支出责任 [1][2] 典型案例分析 - 哈尔滨市阿城区中介行贿4名公职人员 为271名不符合条件人员违规办理参保 预计造成基金损失1.15亿元 [1][2] - 山西蒲县疾控中心职工人事档案14处涂改 "1岁工作、22岁退休"仍通过审核 累计领取养老金69万元 [1][2] 问题根源分析 - 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监管不力 基金筹集、管理和使用环节存在漏洞 [3] - 中介机构和个人弄虚作假、贿赂公职人员 通过伪造材料等手段违规办理参保 [3] - 部分公职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 为违规行为提供便利 [3] 整改措施 - 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统筹管理 督促地方摸清重点人群参保情况 [3] - 清理规范"小政策" 严厉打击不法中介欺诈骗保行为 [3] - 完善动态核查机制 强化跨部门数据互通 [4]
“1岁工作、22岁退休”领69万养老金,审计报告披露相关案例
新京报· 2025-06-27 17:56
养老保险基金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 审计发现25省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存在各类问题金额601.61亿元,涉及挪用、骗取、不当支出等行为 [1] - 有297.43万名重点人群漏保脱保,包括23省的47.7万名困难群体和灵活就业人员应保未保,21省的249.73万名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缴费补贴应补未补 [1] - 13省将406.26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挪用于"三保"支出、偿还政府债务等 [2] 专项债和国债资金挪用情况 - 92个地区挤占挪用地方专项债651.8亿元,主要用于"三保"、偿还国企债务等 [2] - 13省违反规定将2023年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中的57亿元挪用于偿还贷款本息、"三保"或非国债范围项目 [2] - 4省将2024年发行的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中的70.6亿元挪用于"三保"或其他项目支出 [2] 民生资金挪用情况 - 110个县侵蚀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补短板"资金40.89亿元,用于偿还政府债务、平衡预算、修建教师办公楼等 [3] - 16省175个县截留挪用惠农补贴41.64亿元,用于偿还政府债务、发放公职人员工资等,拖欠农户补贴资金平均1年,最长9年 [3] 养老金全国统筹执行问题 - 22省未按全国统筹要求清理"小政策",导致不当增加基金支出责任187.53亿元 [4] - 9省在国家统一待遇项目清单外自行保留"取暖费"等16个待遇项目,多支出养老金167.23亿元 [4] - 20省违反规定将统筹前不符合条件的26.36万人在统筹后增加的59.41亿元待遇支出全部由基金买单,导致多支出20.3亿元 [4] 中介和个人违规行为 - 16省的90家中介通过伪造材料帮助2万多名条件不符人员违规参保,预计形成基金支出损失1.15亿元,中介获利400万元 [5] - 25省的2.83万名职工通过虚假病历或篡改档案提前退休,违规领取养老待遇5.19亿元 [5] - 山西蒲县疾控中心一职工篡改档案14处,"1岁工作、22岁退休"后累计领取养老金69万元,同时在新单位工作取酬 [5]
推动“长钱长投”!官方“账本”披露
金融时报· 2025-06-26 11:52
企业年金基金规模与参与情况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国16.82万家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参加职工3290.81万人 [1] - 企业年金基金积累规模达3.73万亿元,投资资产净值3.70万亿元 [1] - 近三年(2022年4月1日—2025年3月31日)累计收益率为7.46%,年化平均2.43% [1][4] 投资结构与收益表现 - 固定收益类资产金额5293.04亿元,近三年累计收益率10.54% [4] - 含权益类资产金额3.17万亿元,近三年累计收益率7.06% [4] - 企业年金基金A股投资比例约为14%,距离40%权益资产上限仍有空间 [6] 计划类型与管理机构 - 企业年金计划总数1950个,其中单一计划1871个(占比96%),集合计划61个,其他计划18个 [4] - 年金基金组合数5892个,单个组合平均规模从2022年一季度5.02亿元增长至2025年一季度6.28亿元 [4] - 22家投资管理机构管理5713个年金组合,合计资产3.67万亿元 [4] 管理机构业绩分化 - 单一计划固定收益类组合累计业绩前三:华泰资产、长江养老、海富通基金(均超12%) [5] - 单一计划含权益类组合累计业绩前三:国泰基金、工银瑞信、平安养老(7家机构超7%) [5] - 集合计划固定收益类组合累计业绩前三:长江养老、华泰资产、国泰基金(均超8%) [6] - 集合计划含权益类组合累计业绩前三:国泰基金、工银瑞信、南方基金(11家机构超6%) [6] 考核机制改革与政策导向 - 收益率披露口径调整为近三年累计,取消当期收益率,以匹配《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 [1][2] - 长周期考核可避免短期排名扭曲投资行为,提升年金对市场波动的容忍度 [2][3] - 政策明确要求健全长周期考核机制,引导年金加大权益资产配置,发挥资本市场"压舱石"作用 [2][3][6]
江苏以“第二养老金”加码引才留才
新华日报· 2025-06-03 05:50
南京江北新区人才企业年金集合计划 - 南京江北新区推出人才企业年金集合计划,首批6家民营企业参与,为江苏省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树立新标杆 [1] - 该计划以民营企业为突破口,优先为技术骨干、高级管理人员等核心人才建立年金,旨在降低企业参保门槛,形成示范效应,扩大年金覆盖面 [1] - 计划通过政策引导打造"引进来、留得住、发展好"的人才就业生态 [1] 年金计划政策细节 - 缴费政策灵活,企业缴费标准为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的2%至8%之间四档,个人缴费标准为1%至4%,合计不超过企业上年度工资总额的12% [2] - 权益归属机制:企业缴费及其投资收益随工作年限增加逐步归属个人,工作年限不满两年归属20%,满两年40%,满三年60%,满四年80%,满五年100%,低于国家规定的8年 [2] - 专家认为当缴费比例与企业效益挂钩、账户权益与人才贡献匹配时,年金制度可形成长期激励机制 [2] 江苏省人才年金改革进展 - 张家港试点普惠制人才年金计划,将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等纳入 [2] - 无锡惠山区首创"惠山工匠"激励年金计划,持续增值工匠养老待遇 [2] - 省级层面出台政策支持为高技能人才、社区工作者等群体建立企业年金,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