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四川推进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 “百业+”共绘文旅新前景
四川日报· 2025-08-17 00:45
文旅融合新业态 - 四川通过"文旅+百业"模式催生新产品新业态,如巴中光雾山徒步挑战赛、广安四方山康养旅游度假区、大凉山烧烤美食季等,形成全域文旅消费场景[1] - 乐山创新消费场景,2024年餐饮收入达111.89亿元,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成为"美食天堂"[2] - 资阳通过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方特水世界等项目弥补资源分散短板,水世界营业首月接待游客27.5万人次[4][5] - 成都改造工业厂房打造东郊记忆,崇州开发30万亩彩色油菜田及"稻田咖啡""星空民宿"等农业文旅项目[5] - 宜宾打造60个研学基地形成五大产品体系,2024年接待研学游客70余万人次,收入超4000万元[6] 产业主导型文旅路径 - 攀枝花以医养结合为核心,制定9项地方标准,开发气候康养系统,建成170多个康养旅居点,常年康养人数达50万人次[7][8] - 泸州依托白酒产业链打造酒文旅项目,包括郎酒龙马酒庄等三大消费地标,涵盖酒店、酒文化体验等多元业态[8] - 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改革推进,阿坝州将依托都四山地轨道项目打造交旅融合示范区[9] - 海螺沟创新"管理中心+公司+俱乐部"模式,分层管理户外运动市场[9] 体制机制创新 - 四川省委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和国有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深度融合[9] - 多地通过体制改革解决跨行业融合难题,如卧龙特区事务移交属地管理提升效率[9]
「穷鬼迪士尼」,统治中产周末?
36氪· 2025-08-16 01:54
行业趋势 - 今年夏季极端天气导致传统户外旅游活动受限,室内旅游形式"工业游"快速崛起[1] - 工业旅游属于"工业科普旅游"细分领域,当前市场规模约100亿元,增速快于农业科普和科技馆旅游[37] - 北京上海等地2024年2月发布政策支持新建十余个工业旅游目的地,行业进入加速发展期[37] - 中研网预测未来数年复合增长率18%-22%,中国工业游占文旅GDP比重不足5%,显著低于全球10%平均水平[52] 商业模式 - 门票定价普遍低于50元(螺霸王36元、元气森林25元),通过产品赠送实现高性价比体验[4][6][11] - 核心盈利模式包括门票收入(青岛啤酒博物馆春节400万元)、衍生品销售(原浆啤酒邮寄服务)及品牌溢价[45][47] - 头部企业如宇树科技将参观名额转化为稀缺资源,中签率低至0.1%,同时收取研学费用创造额外收益[43] 用户需求 - 三大核心诉求:产品薅羊毛(柳州螺蛳粉工厂提供免费加料餐食)、生产实操感(北冰洋DIY汽水)、职业代入感(龙岗垃圾厂乘坐垃圾车)[7][16][20] - 食品类工厂最受欢迎,解压场景需求突出(盒马面包生产线观看点击率达87%)[29][32] - 成年用户占比超60%,满足都市白领对机械操作(挖掘机/垃圾抓斗)的童年幻想[54][57] 典型案例 - 柳州螺霸王工厂:36元门票包含产线参观+螺蛳粉套餐(鸭腿+鹌鹑蛋),性价比达餐饮市场价格1/3[6][9] - 元气森林工厂:25元门票赠送3-6瓶饮料(含未上市新品),设置糖分对比墙等互动装置[11][13] - 青岛啤酒博物馆:60元门票春节接待4.63万人次,免费原浆啤酒拉动二次消费[45][47] - 小米汽车工厂:8800人竞争60个参观名额,中签率0.7%创行业纪录[40] 运营数据 - 头部工厂日均接待量超500人次,节假日峰值达3000人(青岛啤酒博物馆)[45] - 用户停留时长普遍4-6小时,较传统景区高30%(含DIY/餐饮环节)[16][18] - 社交媒体传播效应显著,小红书相关笔记互动量月均增长120%(关键词工业游)[5][22] 发展瓶颈 - 30%用户反馈存在体验深度不足问题(仍停留于模型展示阶段)[53] - 安全规范缺失(15%食品工厂未配备完整消毒流程)[24][26] - 产能利用率波动大(85%→83%),部分项目存在过度营销[53]
以新供给引领新需求 以新需求牵引新供给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活力和韧性的密码
人民日报· 2025-08-15 08:32
经济表现与外部评价 - 多家外媒评价中国经济展现惊人韧性并实现超预期增长 部分机构上调增长预期[2] - 上半年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8.8% 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7] 供给端创新与产业升级 - 鲸鱼机器人2024年销量达100万套 出口至51个国家和地区 成为AI教育硬件出海新标杆[3] - 海尔推出"AI之眼"系列智能家电 实现从"替人家务"向"无人家务"的技术跨越[3] - 消费品品种总量突破2亿种 前4个月新增809万种 同比增长40.4%[4] - 传统产业通过智能化 绿色化 高端化转型实现迭代升级[4] - 低空经济开辟新产业赛道 形成万亿级市场想象空间[6] 需求端变化与消费升级 - 消费需求呈现多样化 多层次 多方面特点 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5] - 个性化需求催生私人订制与"小单快反"柔性制造模式[5] - 三星堆黄金面具冰箱贴热销带动工厂产能饱和[6] -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推动IP经济热度飙升[6] - 14-35岁青年群体约4亿人 形成新型消费人口红利[10] 供需协同与产业循环 - 通过新供给引领新需求 新需求牵引新供给形成更高水平动态平衡[3] - 形成"需求牵引—科技创新—产业变革"传导链条[7]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破供给约束堵点 卡点 脆弱点[10]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10] - 完整产业体系与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产生共振效应[11] 区域与产业创新案例 - 青海通过工业遗产价值激活与产业跨界融合 推动工业旅游成为盐湖产业新磁极[3] - 山东青岛海尔智慧家庭技术实现家电"看得懂"的能力突破[3] - 上海鲸鱼机器人成为消费增长新亮点[3]
以新供给引领新需求 以新需求牵引新供给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活力和韧性的密码(人民观点)
人民日报· 2025-08-14 22:13
中国经济韧性及增长动力 - 多家外媒评价中国经济展现惊人韧性并实现超预期增长 部分机构上调预期 [2] - 2024年上半年鲸鱼机器人销量达100万套 出口至51个国家和地区 成为AI教育硬件出海新标杆 [2] - 海尔"AI之眼"系列通过智能识别技术推动智慧家庭从"替人家务"迈向"无人家务" [2] - 青海盐湖产业基地通过工业遗产活化、生态转化和跨界融合 推动工业旅游成为新增长点 [2] 消费市场创新与升级 - 中国消费品品种总量突破2亿种 2024年前4个月新增809万种 同比增长40.4% [3] - 一体三滚筒洗衣机、速干衣等产品因个性化需求催生柔性制造模式 [4] - 大健康产业因"体重管理年"与"轻食浪潮"迎来机遇 低空消费打开万亿级产业空间 [5] - 三星堆黄金面具冰箱贴热销带动工厂产能 电影《哪吒》IP经济助推产业链发展 [5] 供需动态平衡机制 - 2024年上半年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8.8% 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52% [6] - 供给侧通过科技创新突破约束点 需求侧以交易生成回应 形成供需"双向赋能" [8] - 新质生产力与新消费群体"双向奔赴" 4亿14-35岁青年群体构成新型消费人口红利 [8]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 强化产业体系与市场规模协同效应 [8][9] 产业转型与新兴赛道 - 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引发新热潮 如盐湖产业跨界融合创造新磁极 [2][8] - 原始创新推动中国从制造中心向全球创新策源地转型 如AI教育硬件出海标杆案例 [3][8] - 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塑造新场景 如首发经济、夜经济激活消费潜力 [3][6]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活力和韧性的密码(人民观点)
人民网· 2025-08-14 22:11
中国经济韧性及增长动力 - 多家外媒评价中国经济展现惊人韧性并实现超预期增长,部分机构上调预期 [1] - 中国经济在外部压力和内部困难叠加下仍保持强大活力和韧性,核心在于统筹总供给与总需求关系,坚持供需两侧协同发力 [1] - 通过稳中求进策略,以新供给引领新需求、新需求牵引新供给,形成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凸显 [1] 高质量供给与新消费 - 上海鲸鱼机器人2024年销量达100万套,出口51个国家和地区,成为AI教育硬件出海新标杆 [1] - 海尔"AI之眼"系列通过智能化技术推动家电从"替人家务"迈向"无人家务" [1] - 青海以盐湖产业基地建设为契机,推动工业旅游成为新磁极,激活工业遗产价值 [1] - 中国消费品品种总量突破2亿种,2024年前4个月新增809万种,同比增长40.4% [1] - 新供给创新体现在原始创新(如全球创新策源地转型)、迭代升级(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及融合发展(赛场经济/夜经济等新场景) [2] 高品质需求驱动产业升级 - 消费者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特点,推动供给体系深刻变革 [3] - 个性化需求催生柔性制造模式,如一体三滚筒洗衣机、速干衣等产品热销 [4] - 新需求开辟低空经济(万亿级产业)、大健康产业(轻食浪潮)等新赛道 [4] - 三星堆黄金面具冰箱贴、电影《哪吒》IP经济等案例显示文化消费带动产业链增长 [4] 供需双向赋能与市场扩容 - 政策支持(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推动消费提质升级,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8.8%,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52% [5] - 新供给与新需求形成"双向赋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有效供给创造市场交易活力 [7] - 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与新消费群体(4亿14-35岁青年)"双向奔赴",形成新型消费人口红利 [7]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完整产业体系与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共振 [8]
从“锈带”到“秀带” 黑龙江工业遗产的保护与重生之路
新浪财经· 2025-08-10 04:56
工业遗产转型文旅项目 - 飞鹤智能产业园2024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获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成为老工业基地转型典型案例[1] - 桦南森林铁路通过研学工坊、主题车厢等改造,将曾输送1100万立方米木材的"钢铁脊梁"转型为文旅项目,2024年入选全国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1][3] - 大庆油田通过沉浸式体验和云端课程,让工业遗产成为"可触摸"的精神载体[5] 工业遗产保护与活化措施 - 桦南林业局修复3台蒸汽机车、3台内燃机车,改造6节车厢,恢复15公里森林铁路运营段,将维修车间改造为森工主题影院[3] - 中国一重系统整理"156项工程"历史素材,构建"工业记忆集群",保护400余台在用设备[8] - 黑龙江省认定省级以上工业文化专题实践教学基地33家、省级工业遗产37项,争创国家工业遗产8项[10] 工业文化价值挖掘 - 中国一重保留前苏联工业建筑风格,通过展览馆、红色路线及《国之重器》等文艺作品展现工业精神[6][10] - 大庆油田通过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等载体,实现"人拉肩扛"精神的沉浸式传播[5] - 黑龙江省将工业文化与冰雪文化、边疆文化统筹发展,推动地域特色工业文化培育[11] 产业融合发展趋势 - 飞鹤智能产业园通过工业研学游增强品牌信任度,实现产业与旅游融合[1] - 桦南森林铁路通过文化内核挖掘建立情感连接,实现文化价值转化[1] - 黑龙江省形成"工业遗产+"系统,推动工业与旅游在多地融合发展[10]
(活力中国调研行)花香巧韵赋彩 “香甜美”嘉善有颜值更有产值
中国新闻网· 2025-08-08 02:58
嘉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 嘉善县定位为接轨上海的浙江重要门户,目标是到2035年成为县域高质量发展典范 [1] - 2024年嘉善经济体量尚未进入千亿级别,在长三角县域经济中不突出,但通过特色产业寻求突破 [1] 巧克力主题工业旅游产业 - 歌斐颂巧克力小镇是以巧克力文化为主题的工业旅游项目,连接旅游和工业元素 [3] - 项目形成完整产业链,包括可可森林溯源、生产线参观、博物馆讲解、DIY体验及规划中的主题住宿 [3] - 企业员工60%以上为周边居民,2024年游客量突破100万人次,对周边餐饮住宿有辐射作用 [3] 杜鹃花特色农业与文旅产业 - 碧云花园是嘉善最大的杜鹃花规模化生产栽培基地,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杜鹃花造型艺术”传承基地 [4] - 产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为农户提供展示销售平台和技术培训 [4] - 杜鹃花产业已成为推动嘉善农业增效、农文旅融合的特色优势产业 [4] 传统文化工艺与乡村振兴 - 泥塑工艺通过文化青蓝成长营等培训形式传承,丁海龙作为文化特派员免费为村民授课 [5] - 已有400多位村民参与泥塑培训,参观学习人数超过10万,传承馆年产值约200多万元 [5] - 传统手艺成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新动力 [5]
拓展新消费增长点 北京丰富工业旅游场景
北京商报· 2025-08-06 13:59
工业旅游发展举措 - 北京发布《北京工业文化体验地图》推出十大打卡主题和百个体验项目 通过手绘地图、图册等形式推介工业旅游点位[1] - 创新开展工业旅游开放日活动和节庆推介活动 实现月月有活动且场场有特色[1] - 2025年春节期间推出八大春节专场工业旅游特色点位 预约量突破30万 实际接待游客达43万人次[1] 消费拉动效果 - 工业旅游活动有效拉动消费 成为北京新消费增长点[1] - 工厂游热潮形成北京消费的新起点[1] - 通过多样化宣传形式进一步提升北京工业旅游知名度[1]
百年高炉遇见“未来世界”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03 22:51
工业旅游发展趋势 - 工业旅游从小众探索逐渐走向大众潮流,成为年轻人游览的新偏好,包括参观工业遗址、工厂等[1] - 首钢园作为改造后的工业遗址,融合工业风与现代潮流元素,吸引大量游客[3] - 首钢园通过功能改造和空间更新,将老厂房转变为冬奥组委办公地、训练馆、购物中心等,实现有机更新[3] 首钢园改造与运营 - 首钢园改造自老工业遗址,保留工业遗产风貌,同时融入现代功能,如西十筒仓成为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地,精煤车间老厂房改为国家队训练馆[3] - 一高炉改造为沉浸式科幻乐园"一高炉·SoReal科幻乐园",开业一年多累计接待公众10余万人次[5] - 园区客流显著增长,2024年达1300万人次,同比提升超8%,2025年上半年客流超665万人次,同比提升17%[6] 游客结构与消费潜力 - 首钢园40岁以下游客占比达七成,年轻游客成为主力[6] - 园区消费表现强劲,2025年上半年入园客流带动消费约2.6亿元,同比增长8%[7] - 香格里拉酒店的电厂酒廊在工作日也座无虚席,显示园区消费场景的吸引力[6] 首钢园的多功能定位 - 首钢园不仅是科幻乐园,还成为潮流运动、艺术休闲、亲子出游的目的地[7] - 园区举办多项大型活动,如服贸会、科幻大会、WTT中国大满贯比赛等,成为城市会客厅[7] - 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巴赫称赞首钢园为"让人惊艳的城市规划和更新范例"[7] 未来发展规划 - 首钢园持续更新,四高炉峰会会场升级,形成"一核多点"会议空间布局[7] - 园区定位为消费新地标和科幻新乐土,未来将进一步强化潮流属性[7]
日本经济衰退的30年,仍有不少企业保持高速增长
创业家· 2025-07-27 09:44
中日消费经济对比与启示 - 日本过去25年国民资产显著提升 老年人平均持有3500万日元资产但消费需求未充分释放 [3] - 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2021年达19% 2035年将升至30% 老龄化趋势与日本高度相似 [4] - 日本低消费风潮催生优衣库、无印良品等成功企业 优衣库提出"消费者优先主义"理念 兼顾价格与价值观 [5][6] 日本银发经济创新案例 - 养老旅游公司NIKKO TRAVEL年销售额20亿日元 服务5000多名客户中90%为60岁以上老人 复购率达70% [5] - 该公司主打"三宽松"旅行模式(身体/时间/心灵) 利润达数亿日元 [5] 日本观光业成功要素 - 主题公园表现突出 东京迪士尼为全球最赚钱迪士尼 大阪环球影城成全球销售冠军 2019年入园人数超1500万 [8][9] - 休闲度假产业发达 轻井泽成为全球知名度假目的地 [9] - 农文旅融合创新 MOKUMOKU农场等案例实现一二三产联动 投资风险低且满足"微度假"需求 [9] - 工业旅游激活传统产业 三得利/朝日啤酒等老字号通过观光研学焕发新生 [9] - 文化艺术赋能成功 越后妻有地区通过艺术介入转型为世界级文旅目的地 茑屋书店成为超级IP [9] 传统文化与IP开发 - 传统节庆如京都祗园祭等年吸引大量游客 歌舞伎/茶道等成为特色体验项目 [10] - 富士摇滚音乐节等跻身全球十大音乐节 成为青年亚文化中心 [10] - 动漫IP开发成效显著 大阪环球影城引入海贼王/美少女战士等本地IP 转型为"世界最强娱乐旗舰店" [10] 消费趋势变革 - 中国经济从"重商时代"转向需求精细化阶段 过去"投入即回报"模式失效 [11][12] - 明治食品/萨莉亚等日企专家将分享效率革命与需求重构方法论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