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码
icon
搜索文档
“双节”期间数据显示消费市场增势较好
中国证券报· 2025-10-10 14:11
假期消费总体表现 - 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全国消费相关行业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5% [1] - 假期期间支付交易达415.52亿笔,交易金额13.26万亿元,较2024年国庆假期分别增加95.23亿笔和1.86万亿元 [3] - 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约24.32亿人次,创历史同期新高 [4] 商品消费结构 - 手机等通讯器材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8%,汽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6%,珠宝首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1.1% [2] - 苏宁易购智能厨电套装销售增长167%,投影仪、咖啡机、家庭游戏机销量分别同比增长245%、181%、292% [2] - 商品消费呈现绿色智能导向,升级类消费如适老化改造产品、高端家电表现突出 [2] 旅游与服务消费 - 旅游相关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5% [4] - 在同一城市停留七至八天进行深度游的游客数量同比增长超过50% [4] - 民宿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7%,酒吧、茶馆等休闲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8.6%和7.1% [6] 行业趋势与政策展望 - 出行方式多样化、个性化和品质化,拓展了旅游产业边界 [5] - 政策将推动住宿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并促进铁路与旅游融合发展 [6] - 建议增开旅游专列、优化联票服务,以释放新型消费动能 [6]
8.88亿人次双节游中国
北京商报· 2025-10-10 00:14
旅游市场总体表现 - 国庆中秋假日8天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23亿人次 [1] - 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081.89亿元 [1] - 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7% [4] - 全国消费相关行业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5%,其中服务消费同比增长7.6% [5] 文旅活动与消费场景创新 - 全国举办超2.9万场文旅活动,发放超4.8亿元消费补贴 [4] - 城乡消费场景协同发力,商圈融合购物与演出,赛事串联长桌宴与文创集市 [3] - 科技赋能新场景新体验,机器人主题街区、餐厅、水幕电影等让游客感受文旅与科技融合 [3] - 商务部监测的78个步行街(商圈)客流量、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8.8%和6% [4] 主题旅游与特色活动 - 红色旅游景区如江西井冈山、陕西延安等地游客云集 [3] - 丰收、中秋主题备受青睐,如江西婺源篁岭景区"晒秋文化季"、湖北省博物馆中秋夜专场 [3] - 非遗体验活动如南京"百戏灯会"、安徽打铁花、洛阳非遗吐火民俗广受欢迎 [3] - 假期演出展览精彩纷呈,如中国美术馆作品展、舞剧《永乐未央》、话剧《雷雨》吸引大量观众 [3] 商品消费增长亮点 - 数码产品消费快速增长,手机等通讯器材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8% [6] - 汽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6%,其中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14.7% [6] - 金银珠宝销售增幅较高,珠宝首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1.1% [6] - 绿色有机食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7.9%,智能家居产品同比增长14.3%,国潮服装同比增长14.1% [4] 服务消费与休闲娱乐 - 旅游相关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5%,其中休闲观光活动收入同比增长17.6% [6] - 民宿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7%,酒吧、茶馆服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8.6%、7.1% [6] - 文化艺术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6%,文艺创作与表演服务、艺术表演场馆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8.4%、50% [6] - 体育场馆服务、健身休闲活动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5%、15.4% [6] 日常消费品类增长 - 食品及保健品消费平稳增长,面包糕点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4.3% [5][7] - 保健辅助治疗器材、营养和保健品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4.7%和14% [7] - 日用品、化妆品、鞋帽消费增长较快,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4.9%、19.2%、4.3% [7] 智慧管理与服务提升 - 景区应用智能预约、拥堵预警等技术,如甘肃敦煌莫高窟启用新一代数字导览系统 [4] - 京津冀"旅游景区联票"推动区域文旅资源共享 [4] - 广东、甘肃、重庆等地机关食堂、停车场向游客开放,景区推出平价餐饮等贴心服务 [4]
多地晒“超级黄金周”消费清单:收入百亿 黄金越涨越买
新京报· 2025-10-10 00:05
总体消费表现 - 国庆中秋假期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7% [1][2] - 全国消费相关行业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5%,其中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同比分别增长3.9%和7.6% [1] - 重点监测的78个步行街(商圈)客流量、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8.8%和6.0% [1] 细分消费类别亮点 - 绿色有机食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7.9%,智能家居产品同比增长14.3%,国潮服装同比增长14.1% [2] - 手机等通信器材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8%,汽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6%,其中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14.7% [2] - 珠宝首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1.1% [2] - 旅游相关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5%,其中休闲观光活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7.6% [3] - 民宿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7%,酒吧、茶馆等休闲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8.6%、7.1% [3] 主要城市消费数据 - 北京市重点监测业态企业实现销售额95.1亿元,重点商圈客流量达5966.8万人次,同比增长13.9% [3] - 北京餐饮消费同比增长4.5%,其中紫光园销售额同比增长98.8%,吴裕泰、稻香村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4.5%、12.8% [3] - 北京累计接待游客2509.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31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4.7% [3] - 上海线上线下消费支付金额达796亿元,同比增长3.0%,重点商圈销售额同比增长10.2% [4] - 广州累计接待游客1738万人次,实现文旅消费总额15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18.1% [4] - 成都接待游客2862.3万人次,旅游总花费达293.5亿元,增长13.4% [4] - 重庆市消费总额同比增长8.86%,河北省零售和餐饮消费金额实现291.35亿元,同比增长3.96% [4] 消费新业态与新模式 - 国潮文化赋能餐饮消费升级,推出跨界联名IP品牌和国风文创月饼礼盒 [5] - 小众目的地旅游成为热门趋势,湖北恩施包车游订单增长3倍,山西运城包车游订单增长57% [5] - 景德镇因网络热点整体旅游订单量增长近40% [5] - 沉浸式体验购物消费成为新热点,商圈推出AR试衣间、VR游戏馆、快闪美术馆等特色项目 [6] - 北京接待入境游客达11.9万人次,同比大增48%,入境游客消费金额同比增长近40% [6]
国庆中秋假期珠宝首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1.1%
中国新闻网· 2025-10-09 12:25
总体消费趋势 - 国庆中秋假期全国消费相关行业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5% [1] - 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同比分别增长3.9%和7.6% [1] 商品消费 - 手机等通讯器材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8% [2] - 汽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6%,其中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14.7% [2] - 珠宝首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1.1% [2] - 日用品、化妆品、鞋帽消费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4.9%、19.2%、4.3% [5] - 面包糕点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4.3% [5] - 保健辅助治疗器材、营养和保健品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4.7%和14% [5] 服务消费 - 旅游相关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5% [3] - 休闲观光活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7.6% [3] - 民宿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7% [3] - 酒吧、茶馆等休闲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8.6%、7.1% [3] - 文化艺术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6% [4] - 文艺创作与表演服务、艺术表演场馆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8.4%、50% [4] - 体育场馆服务、健身休闲活动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5%、15.4% [4]
3000亿“国补”全部下达,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见实效
中国证券报· 2025-10-02 13:23
政策资金下达 -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下达今年第四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至此全年3000亿元中央资金已全部下达 [1] - 第四批“国补”资金到位,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激活消费市场潜力 [1] 政策内容与范围 - 政策包括扩大汽车报废更新、家电产品以旧换新补贴范围,并将手机等数码产品纳入补贴 [1] - 具体补贴案例如彩电购买可享受政府15%限高补贴2000元及企业补贴 [1] - 广东省江门市在10月1日至3日集中发放补贴资格券,其中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格券500万元、汽车置换更新资格券约200万元、家电以旧换新资格券约80万元、手机3C购新资格券约20万元 [2] 政策实施效果 - 今年1月至8月,全国共有3.3亿人次申领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2万亿元 [1]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8.4%,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2.3%,家具类增长22.0%,通讯器材类增长21.1%,支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 [1] - 中秋国庆假期期间,多地推出针对性活动以释放政策撬动消费的效能,如上海推出“爱购上海·乐享双节”活动,聚焦假期8天时间 [2] 后续工作安排 - 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各有关部门将组织地方合理把握工作节奏,完善资金使用计划,均衡有序支出补贴资金 [2] - 后续将加强产品质量和价格监管,严厉打击骗补套补等违法违规行为,推动补贴资金用到实处、见到实效 [2]
国庆不出游,痴迷外卖拼单,中国年轻人的低欲望时代,真的要来了
搜狐财经· 2025-10-01 12:16
消费行为转变 - 超过72%的95后和00后用户在电商大促期间只购买刚需品,不再受促销噱头影响 [3] - 外卖平台拼单订单量在半年内增长超400%,超七成18-28岁用户倾向于拼单点餐,平均每单价格降至10元以下 [6] - 60%以上的年轻人每月储蓄比例提升,18-30岁用户消费分期、信用卡分期笔数同比下滑,定期储蓄与基金定投显著增长 [9][11] 新兴消费模式兴起 - 拼单模式通过集中订单和批量制作,使餐饮商家单品采购成本最多下降3-4元,推动外卖行业价格变革 [8] - 二手交易平台月活用户增长至3亿,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办公等按需即用服务持续扩张 [9] - 土味野餐等低成本娱乐方式取代精致露营,宅家经济和零消费假期攻略话题阅读量持续攀升 [5][6] 行业战略调整 - 外卖、零售、服饰、数码等行业转向C2M模式,以提升供应链效率、压缩中间环节并让利消费者 [9] - 年轻人消费更重视理性与自我满足,表现为少即是多、理性消费和自我满足三大特征 [9][12] - 年轻人主动远离品牌溢价和虚荣标签,将资金投入到真正所需的商品与服务中 [3][5][11]
国庆中秋假期海南各地将推出丰富多彩促消费活动
海南日报· 2025-09-29 10:00
消费活动安排 - 海南国庆中秋假期推出近160项促消费活动 覆盖20余个商圈及特色商业街区[2] - 主题活动包括首展 巡演 文艺活动 限时折扣 满减赠礼等优惠形式[2] - 华南首店弹力梦工厂运动公园10月1日开业 BKT海口巨人展等华南/海南首展活动同步举行[2] 商业主体举措 - 海南望海国际广场推出消费满减赠礼和射箭互动活动[2] - 海口日月广场打造银杏主题景观区 开展DIY亲子活动 主题音乐会及国庆狂欢购[2] - 龙湖海南海口天街举办一周年庆 品牌优惠酬宾与豪车展等首展活动[2] 区域特色促销 - 三亚举办"2025年一鹿生花国庆潮购节" 在大悦城/夏日站等重点商圈开展特色活动[3] - 三亚湾壹号文旅商体项目10月1日开业 同步发放满减餐饮消费券[3] - 离境退税商店覆盖服装/化妆品/钟表首饰等品类 优化入境消费环境[3] 免税消费促进 - 离岛免税店推出折扣福利与主题活动 cdf海口国际免税城推出嘉年华活动[3] - 海控全球精品免税城策划游戏互动 名酒品鉴及国庆市集等主题活动[3] - cdf三亚国际免税城推出"双节同庆·折启盛宴"促销 三亚海旅免税城推出满额赠礼[3] 以旧换新政策 - 汽车/手机/家电等领域商家结合以旧换新政策推出叠加优惠[4] - 海南苏宁易购提供"国补+厂补+苏宁补+银行补"多重补贴 综合优惠超五折[4]
近期“以旧换新”政策有何变化?——每周经济观察第38期
一瑜中的· 2025-09-24 17:04
近期"以旧换新"政策变化 - 多地政策调整涉及19个省市,2024年社零总额合计22万亿元,占全国社零总额44% [2][3][12] - 政策调整主因与平滑资金使用节奏有关,6月末因补贴资金用尽暂停,7月末发改委下达第三批690亿元补贴资金 [2][10] - 多数省市(16个)实施补贴金额限额管理,例如山西省按日配置家电、3C数码、家装厨卫、电动自行车补贴额度,采用先到先得机制 [3][11] - 部分省市降低补贴标准,例如贵州省新能源乘用车补贴比例从16%降至10%,燃油车补贴比例从15%降至9% [3][11] - 个别省市活动暂停,例如天津市自2025年9月8日起停止汽车置换更新活动 [3][11] 每周经济观察 景气向上 - 华创宏观WEI指数维持高位,9月14日指数为7.53%,较前一周上行6个点 [4][16] - 地产销售改善,67个城市9月前19日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15%,环比8月+3%,8月同比为-18% [4][23] - 出口保持强劲,9月14日当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环比+0.1%,四周累计同比升至10.9% [4][35] 景气向下 - 耐用品消费疲软,9月第二周乘用车零售同比+1%,前两周累计同比-3.9%,8月全月同比+3% [5][23] - 土地溢价率维持低位,9月前两周百城土地溢价率平均3.75%,8月为3.61%,7月为6.5% [5][23] 反内卷政策动向 - 中央层面强调整治企业低价无序竞争,行业层面关注汽车、煤炭、钢铁、多晶硅、造纸等领域治理措施 [5][27][34] - 汽车行业出台稳增长方案,控制账期;煤炭行业内蒙古政府问责超产能生产;钢铁行业中央督查组反馈产能乱象;多晶硅行业提升标准;造纸行业产能控制和提价 [5][27][34] 利率与资金 - 利率曲线持续走陡,9月19日1年期、5年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报1.3900%、1.6186%、1.8789%,较9月12日变化-1bps、+0.47bps、+1.19bps [5][75] - 央行本周净投放资金11623亿元,下周逆回购+MLF到期资金21268亿元 [75][77] 贸易与运价 - 外需表现分化,越南9月上半月出口同比升至37.1%,但运价大跌,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环比-14.3% [35][39] - 美国进口需求疲软,9月前14天美国提单口径进口金额同比-19.3%,从中国进口金额同比-34.1% [36][47] 物价与大宗商品 - 大宗商品价格涨跌互现,COMEX黄金上涨1.1%至3685.9美元/盎司,LME铜下跌0.9%至9982美元/吨 [50][51] - 反内卷相关品种价格上涨,工业硅期货上涨10.1%,煤炭价格中动力煤上涨3.5%、主焦煤上涨8.4% [51][55] 利率债与专项债 - 新增专项债发行提速,9月22日当周计划发行新增地方债1552亿元,其中专项债1496亿元 [57][62] - 截至9月19日,32个地方披露9月发行计划5885亿元,Q3发行计划1.69万亿元 [57][63]
先涨价再返补贴:国补的迷局与博弈
36氪· 2025-09-24 12:09
补贴政策规模与市场影响 - 2025年1-8月“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1.9万亿元,惠及超3.2亿人次,其中汽车以旧换新超730万辆,家电超1.1亿台,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超7400万件 [1] - 补贴在部分品类总销量中占比较高,乘用车补贴销量占比34.6%,手机补贴销量占比约30%,但补贴消费仅占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3,906亿元的5.8% [1] - 从6月开始,多省调整补贴政策,部分地区资金见底,流程变得繁琐,导致补贴出现“抢不到、用不上”的局面 [1] 补贴资金设计与分配机制 - 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池来自超长期特别国债,年度规模约3000亿元,资金按批次脉冲式分配(1月810亿、4月810亿、7月690亿、10月计划690亿) [2] - 资金采用央地共担机制,中央承担90%,地方配套10%,东中西部中央承担比例分别为85%、90%和95%,中央额度用完后超出部分由地方承担,年末未用完额度收回中央 [2] - 资金分配体现一定扶助性,例如陕西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75亿,占全国2.5%,略低于人口占比(≈2.81%)、高于社零占比(≈2.24%) [4] 政策执行挑战与企业应对 - 政策执行中出现套利行为,如“零公里二手车”骗补案例,国家为此设计复杂流程(资格获取-交易下单-信息核验-旧物回收/车辆注销-资金结算-后台审计)以提高可控性 [4] - 为减轻商家压力,政策明确不得以“垫资能力”为由限制参与,并推广预拨付模式,使电子化核销与直减成为主流,这对中小商家有利 [4] - 企业家被挤压在地方政府维系高产能与国家限制价格战的夹缝中,同时面临消费补贴的波动性 [17] 补贴的产业政策属性与国际对比 - 中国“以旧换新”补贴聚焦耐用消费品产业链(汽车、家电、家装、数码),核心逻辑是“以消费带动制造”,通过释放需求消化库存、保障开工率、稳定产业链,本质是产业补贴 [7][11] - 与国际普遍扶持本地小微服务业的消费券不同(如新加坡CDC Vouchers、北爱尔兰高街计划),中国补贴对CPI和餐饮就业几乎无拉动,但对产能利用率和上游订单传导效应更明显 [7][9][11] - 补贴资金被汽车消费迅速消耗,1-8月汽车以旧换新超730万辆,单车补贴1.3万–2万元,总额约949亿–1460亿元,成为补贴中的“资金黑洞” [13] 补贴的行业影响与结构性矛盾 - 补贴品类向汽车和白色家电倾斜,因二者产业链最完整、最本土化,能直接带动中上游制造业开工和就业稳定,而手机等数码产品二手机市场更具全球化,本土受益有限 [13] - 大型耐用品交易留下完整证据链(如汽车票据、家电序列号),使财政补贴更易追溯和考核,体现了对可验证性的追求 [14] - 补贴导致需求透支,汽车销量增速从3月的+38.0%回落至8月的+7.5%,且资金几乎未流向接触型服务业,对餐饮、休闲等就业带动有限 [14] - 持续补贴维持高产能,短期稳定产业,但可能加剧出口依赖和对外贸易摩擦,掩盖产能泡沫风险 [14][17]
以旧换新与国补资金使用进展:政策托底下的社零观察
格隆汇· 2025-09-24 08:27
政策资金规模与投放节奏 - 2025年发行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为“两新”政策提供资金支持 其中300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 显著高于去年的1500亿元规模 [1][2] - 资金分批下达 自年初至三季度末已累计投放逾2300亿元 1月和4月合计预拨1620亿元 7月下达第三批690亿元 10月预计再拨付第四批690亿元以确保全年资金落实到位 [1][2] 政策实施与管理方式 - 政策资金在地方层面通过定时 限额 摇号等方式进行精细化管理 以保证补贴资金均衡使用 [1][3] - 以上海为例 自9月起家电家居补贴改为公证摇号 每两周一次 以平衡资金使用并扩大覆盖面 [3] 补贴范围与消费拉动效果 - 补贴覆盖范围较往年扩围 从传统家电 汽车延伸至数码产品 家装 绿色消费等领域 家电类由8大类扩至12大类 新增手机 平板 智能手表等数码产品 [1][4] - 政策在上半年有效拉动社零回升 1-5月社零增速保持在5.0% 明显高于去年同期 耐用品和通讯器材类零售增速明显高于大盘 [1][4] 消费结构特征与边际变化 - 消费结构呈现出智能化 绿色化的升级特征 推动消费向绿色化 智能化方向升级 [1][6] - 进入下半年后 受高基数和资金消耗过快影响 社零增速有所放缓 6-8月当月增速分别下滑至4.8% 3.7%和3.4% [1][5] 政策效果展望 - 随着最后一批资金落地叠加年末消费旺季 预计下半年社零仍有条件维持温和增长 政策效果仍在持续释放 [1][5][6] - 政策为消费复苏提供了阶段性动力 但消费回升的可持续性仍有赖于居民收入和信心的改善 以实现从“补动力”到“真动力”的转变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