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农业
icon
搜索文档
见证河湖蝶变·共建美丽山东丨治水兴农,潮白河畔绘就新图景
齐鲁晚报· 2025-09-13 15:42
生态治理投入与成效 - 累计投入6840万元用于流域内57个村庄污水治理工程 受益户数超1.14万户[5] - 流域内164个规模养殖场和345个专业户均建设粪污处理设施 实施农药化肥"双减"工程[5] - 2023年新增水肥一体化农田3400余亩 推广商品有机肥3.5万吨[5] - 省控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 氨氮降低88.7% COD降低33.9% 总磷降低85.6%[8] 生物多样性恢复状况 - 湿地维管植物达705种 含3种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6] - 野生动物710种 包括25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6] - 水生植被覆盖度74.6% 底栖动物69种 鸟类189种[7] - 退化湿地重现生机 岸坡植被覆盖率超75% 吸引中华凤头燕鸥等稀有鸟类栖息[7] 生态经济价值转化 - 发展樱桃 茶叶 药用菌等特色产业集群[8] - 流域内现有省旅游民宿集聚区2个 省级景区化村庄13个 省星级民宿14个[8] - 2024年民宿接待游客7.45万人次 实现收入1090.9万元[8] - 7个村庄GEP合计1.81亿元 获"生态活力贷"授信5900万元[8]
百万元负债村蝶变产业强村 能人返乡苦干带来“山乡巨变”
长江日报· 2025-09-13 11:44
"路修通了,水到家了,手机有信号了,村里有了产业,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站在毛家冲村整洁的村道上,村党支部书记、村 委会主任程纲全感慨万千。从2005年负债百万元的省级贫困村到如今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毛家冲村的蝶变,离不开这位带头人的20年 坚守与实干。 程纲全 不负乡亲期待 放弃城市安稳富足生活毅然返乡 2005年的毛家冲村,是新洲区凤凰镇出了名的"老大难"。村级负债高达100多万元,村里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村民们吃水靠打井, 水质差且干旱季节经常缺水。通信基本靠"吼",大部分区域没信号,打电话得跑到几公里外的山顶上。 更令人忧心的是,由于缺乏产业支撑,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村里剩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劳动力严重不足。党群干群关系紧张, 村"两委"班子经常换,村民对未来失去信心。 程纲全(左二)入户开展工作 当时,程纲全在武汉做生意,年收入20多万元,已在城市站稳脚跟,生活安稳富足。但每次回到家乡,看到村里的破败景象,他总是 五味杂陈。"2005年村'两委'换届时,因为我有在村小学教书和乡政府工作的经历,老支书和乡亲们找到我,希望我能回村带领大家改变面 貌。"程纲全回忆道。 程纲全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 ...
建行山东省分行金融之笔绘就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12 20:51
交通基建领域金融支持 - 建行济南市中支行为济南三条穿黄隧道累计批复固定资产贷款40亿元并投放36.42亿元 同时为2条跨黄河通道项目上线收费系统 [2] - 建行东平支行以2.35亿元低息固定资产贷款支持东平港建设 助力其成为具备二级航道标准和8个智能化泊位的千吨级港口 [2] - 济泺路北延黄河隧道通车使济南主城区到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车程缩短至10分钟 东平港作为京杭大运河断航120年后复航的最北端港口 连接长江经济带与京津冀 [2] 高耗能产业绿色转型 - 建行滨州分行为山东万通金属科技投放2000万元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 利率与减排绩效动态绑定 若吨铝碳排放强度降至79.05千克以下可享受利率再下调10个基点 [4] - 该行为万通金属在2020年10月投放1.5亿元贷款助其应对水灾后资金链问题 使其逐步成为滨州铝加工行业领军企业 [3][4] - 截至7月末建行滨州分行绿色贷款和科技相关产业贷款余额均突破100亿元 较年初各增加近20亿元 [5] 生态农业循环经济 - 建行梁山支行通过绿色审批通道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3600万元贷款审批 已向梁山蚯蚓养殖项目投放2000万元 [7] - 项目总投资超4900万元 建设160余亩标准化蚯蚓养殖大棚 解决百万吨牛粪污染问题并生产有机肥和蛋白饲料 [6][7] - 项目已完成洼里王村及馆里村养殖基地建设运营 形成"牛粪资源化利用+蚯蚓循环农业"模式 串联生态保护与农业提质 [7] 战略整体实施成效 - 建行山东省分行通过交通基建、产业转型、生态农业等领域精准发力 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 [1][8] - 金融支持覆盖穿黄隧道、运河港口复兴、铝业绿色蝶变及黄河滩涂生态农业革新等多维度项目 [1][8]
陕西柞水书写高质量发展绿色答卷
环球网· 2025-09-12 16:44
柞水县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扎实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持续强化建设用地准入管理、耕地保 护,加强危废规范化管理,定期开展工矿企业地下水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和监测,督导有主尾矿库规范建 设监测井、视频监控设施,筹措资金推进无主尾矿库治污、监测、监控设施建设,土壤环境安全利用率 100%。 柞水县积极推进矿山恢复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构建起"拦、蓄、灌、排"相结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 体系,持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不断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机制,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 通过实施栖息地修复、生态廊道建设等措施,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步增长,生态系统结构更加完整、 功能更加稳定,建成5个自然保护地,总面积达18.3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率91.2%,植被覆盖率高达 88%,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成为生态"代言人"。 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柞水县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柞水县依托生态优势, 大力发展生态康养、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与自然风光相得益彰,终南山寨、阳坡院子等一 批特色民宿声名远扬,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柞水木耳"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朱家湾村被联 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命名为"最佳旅 ...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十年巧治流沙 台特玛湖焕然新生
央视新闻· 2025-09-11 13:36
台特玛湖地处新疆塔里木河的尽头,这里曾因为缺水断流成为"死亡之海",而如今却蜕变为生机勃勃的绿洲。改变是如何发生的?来看记者的报道。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弹指一挥间,对新疆却是铭刻奋斗、铸就辉煌的壮丽篇章。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 来,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新疆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砥砺奋进,书写了一个又一个跨越式发展的奇迹。新时代的新疆,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 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展现出一幅欣欣向荣、充满活力的美好画卷。新闻频道推出系列报道《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总台多路记者奔 赴天山南北,深入基层一线,记录70年辉煌历程中的动人故事,描绘新时代新疆的沧桑巨变。 "死亡之海"的重生 初秋的台特玛湖水草丰美,这片牧场吸引了20多户牧民回来长住。 若羌县英苏牧业村牧民 热孜万古丽·吐尔迪:来水多,水多,草多,所以羊也多。 而十多年前,这里大面积干涸,寸草不生,牧民们被迫搬离村庄。 若羌县英苏牧业村牧民 麦麦提·吐尔逊:我小的时候全是碱、土、沙子,人走都走不动。羊没水,也没草,死在这个地方了。 让台特玛湖重生的密码,来自塔里木河上游的生态补水。7个 ...
节约集约的山东实践|菏泽巨野:万亩塌陷地的绿色蝶变
齐鲁晚报· 2025-09-07 20:00
采煤塌陷地治理模式 - 实行土地动态复垦模式 累计投入5亿元用于采煤塌陷地治理和产业化开发 [1] - 坚持开采复垦开发三同步模式 将生态修复融入采煤塌陷地治理全过程 [4] - 探索实践土地动态复垦模式 通过精准预测超前治理表土剥离挖深填浅等措施保护耕地修复生态 [4] 治理成效与规模 - 截至2023年底全县共形成采煤塌陷地25818.9亩 已完成治理19107亩 [3][4] - 稳沉治理率100% 提前完成山东省政府确定的双100%治理任务 [4] - 共搬迁33个村涉及群众6万多人 做到0钉子户0上访0强拆 [6] 产业化开发成果 - 整合开发耕地湿地淡水地热生物质五大资源 推进农林牧渔游多元产业开发 [7] - 龙美生态园培育7个品种果蔬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引进种植多种热带作物 [7] - 7500亩园林苗圃培育56个品种300万株苗木 获山东省林业重点龙头企业称号 [7] 生态与经济效益 - 养殖莱芜黑猪鲁西南青山羊汶上芦花鸡等特色品种 沉陷水域投放30余万尾鱼苗 [11] - 建成6000余米环湖路水上观光平台采摘园千亩牡丹园等旅游基础设施 [11] - 园区常住水鸟十几种2万多只 白天鹅从2016年2只发展到20多只 [11] 民生改善成效 - 塌陷区治理后政府每亩地每年补贴1500元 村民丁万坡12亩地年获补贴18000元 [12] - 1200名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 月工资4500元 加土地补贴年收入达7万多元 [12] - 带动近5000户群众增收6000余万元 人均年收入增长约35% [12] 产业运营模式 - 创新公司+公司+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 实现劳动力就地转化 [12] - 定期聘请农业专家培训生产技术 使务工农民成为科学种田行家里手 [12] - 带动5000户周边村民发展设施农业种植绿色蔬菜发展畜牧养殖 [15] 行业示范与创新 - 2023年以省级评审第一名成绩荣获全国首批矿产资源类节约集约示范县 [16] - 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 从业人员总数下降50% 工效提高1倍以上 综合回收率显著提高 [17] -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机制和制度经验 打造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巨野模式 [16][17]
湖南常宁:招商引资“强磁场”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招商引资成果 - 2025年上半年签约17个优质项目 总投资额达31.1亿元[1] - 项目涵盖有色金属 纺织制造 科技生产 生态农业等多个领域[1] - 上半年累计开展"走出去"招商40余次 "请进来"洽谈超120场[2] - 湘商回归新注册企业14家 到位资金22.01亿元 涉税企业12家[4] -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新签约项目35个 总投资突破70亿元[4] 招商策略与方法 - 围绕"一主一特""百花齐放"产业定位实施靶向招商策略[2] - 锁定粤港澳大湾区 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开展精准招商[2] - 组建13支专业招商小分队开展精准对接[2] - 实施"强链""延链""补链"行动聚焦优势产业[2] - 深入实施"雁归工程" 聘任15位异地商会会长担任招商大使[2] 营商环境建设 - 打造"136"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3] - 推行"园区事园区办" 成立湘南纺织服装产业联盟[3] - 设立"绿色通道"配备"一对一"服务专员全程帮办代办[3] - 建立纪委明察暗访常态化监督机制与企业服务专员派驻制度[3] - 制度化设立"企业家接待日" 建立大招商格局项目调研机制[3] 组织保障机制 - 构建市级领导带头抓 部门乡镇协同干的联动机制[4] -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度参与项目全流程[4] - 市人大市政协通过专题调研 提案督办等方式全程监督[4] - 形成领导带着干 部门跟着上 全市一起拼的招商合力[4]
江西穗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8-30 11:25
公司基本信息 - 江西穗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1] - 法定代表人为李蓉 [1] - 注册资本为100万元人民币 [1] 经营范围 - 许可项目包括林木种子生产经营、农作物种子经营、肥料生产、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 [1] - 一般项目包括生物有机肥料研发、肥料销售、土壤与肥料复混加工、化肥销售、谷物种植与销售、机械设备租赁与销售、农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农业机械租赁、食用农产品初加工、非食用林产品初加工、林业产品销售、中草药种植、森林改培、森林经营和管护、地产中草药购销、中草药收购、食用农产品批发与零售、初级农产品收购、农副产品销售、粮油仓储服务、技术服务与技术开发等 [1]
抗日根据地·今昔巨变丨从革命摇篮到振兴热土 磐石书写“千塘之县”发展新篇章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9 10:17
历史背景与红色文化 - 吉林磐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第一支抗日武装诞生地和东北抗联精神重要发源地[1] - 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分布范围达32平方公里,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抗联遗址群[3] - 1932年末中共满洲省委派遣杨靖宇到磐石领导抗日斗争,通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整合多支武装力量[5] - 1933年7月组成抗日军联合参谋部,总计3000余人的抗日武装参加该组织[6] - 1933年秋杨靖宇率独立师主力南下时从磐石带走300多名指战员,绝大多数在后续斗争中牺牲[8] 红色旅游与教育基地 - 磐石市抗日斗争纪念馆和东山红色文化主题公园成为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节假日吸引大量干部群众和游客参观[10] - 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作为全国最大抗联遗址群,被打造为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3] 交通基础设施 - 实施城乡公交化改造,累计改造53条客运线路,全域公交化率提升至82%[14] - 102路城乡公交线路覆盖1个乡镇、7个村屯和1个景点,实现"招手即停"和农村出行"最后一公里"贯通[14] 农业产业发展 - 利用"千塘之县"优势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磐石千塘鱼"和"磐石千塘稻"系列产品产值达13亿元[17] - 带动1.35万农户实现人均增收,通过品种改良使农户年收入从2-3万元提升至40-50万元[17][19] - 实施庭院经济奖补和公益岗开发等产业就业支持举措,保障脱贫人口持续增收[19] 民生保障建设 - 义务教育阶段实现无失学辍学,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城市更新有序推进[15] - 2025年持续完善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落实"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责任[19]
电力满格 “李”香四方
中国能源网· 2025-08-29 09:36
核心事件 - 国家电网重庆电力红岩共产党员服务队在石柱县长坪村开展直播带货活动 助力脆红李销售 [1][3] - 直播活动名称为"电力满格·'李'香四方" 通过现场试吃和果园实景展示吸引网友下单 [1][3] - 直播几小时内销售脆红李近千斤 有效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3] 农业经营数据 - 长坪村拥有李子园360亩 李子树15120棵 [7] - 脆红李年产量200余吨 折合约200,000公斤 [7] - 年总收入50余万元 折合人民币500,000元 [7] 电力保障措施 - 服务队对果园灌溉水泵 冷链仓库 分级筛选设备等用电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 [4] - 帮助更换老化线路 维修故障设备 消除安全隐患 [4] - 向果农分发安全用电手册 讲解用电注意事项和防触电急救知识 [6] 服务模式创新 - 国家电网持续探索"电力+乡村振兴"新模式 主动延伸服务链条 [6] - 多渠道多形式帮助果农解决生产销售难题 [6] - 为农业增产 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提供电力支持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