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发酵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交通大学研发的“AI工程师”成功落地生物制造业
快讯· 2025-05-13 00:14
上海交通大学科研团队研发的"AI工程师"经过一年多的开发和部署运行,已经成功落地生物制造业。这 套AI自控系统首次将时间维度引入AI,用于工业发酵,能精准预测并调控发酵的过程,推动生物发酵 产业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助力企业智能化转型。(央视新闻) ...
宜昌全域高质量发展:机制创新与产业重构的双向突围
新浪财经· 2025-05-11 10:11
经济发展 - 2024年宜昌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经济总量首次突破6000亿元,4年连跨两个千亿台阶,跻身湖北省第2位和"中部非省会城市第一城" [1] - 宜昌高新区邦普时代45万吨新一代磷酸铁锂项目进入主体施工阶段,预计12月竣工投产,邦普在宜昌累计投资建设3个项目,打造全链条一体化产业园 [5] - 欣旺达东风项目从开工到产品下线仅用313天,楚能新能源项目二期从空间协调到选址合规仅用1天,三峡千古情项目从建设到运营用时10个月且百日营收破亿元 [5] 产业体系 - "3+2"主导产业体系包括现代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及食品、新能源及高端装备三大核心产业,以及大数据及算力经济、文化旅游及商贸物流两大延伸领域 [6] - 磷化工产业向新能源电池材料、动力总成和高端装备制造攀升,形成覆盖电池全生命周期的产业链 [6][7] - 湖北合成生物产业园以安琪集团为龙头,形成生物发酵制品、酶制剂、生命大健康、生物基可降解材料等产业集群,打通全产业链 [9] 招商引资 - "五个一"产业链招商机制包括"一个重点企业+一个产业链条+一个发展片区+一个配套政策+一个评估团队",政府与企业双主角联动 [7] - "宜昌制造"远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59种世界级或国家级领军产品,其中5个全球第一、38个全国第一 [7] 交通枢纽 - 2024年宜昌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达420亿元,同比增长18%,高铁投资占比超40% [10] - 宜昌港2024年吞吐量1.49亿吨,居湖北省第1,通过多式联运和数字化赋能提升效率 [11] - 枝江百里洲长江大桥通车后,每年50万吨农产品运输成本将降低40%,当枝松高速将构建宜昌-荆州1小时经济圈 [13]
广东个人养老金开户数居全国首位,为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提供“广东经验”
广州日报· 2025-05-08 23:14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 广东省政府印发《广东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提出拓展财产性收入渠道 强化国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 稳定投资者回报预期 [1] - 政策要求维护良好市场生态 严厉打击资本市场财务造假和上市公司股东违规减持行为 [1] - 方案提出丰富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等举措以全方位扩大消费需求 [1] 个人养老金发展 - 广东个人养老金开户数超2000万户 居全国首位 [2] - 广东监管局推动银行保险机构优化养老产品供给 上线200款储蓄产品 102款保险产品 26款理财产品 [2] - 每家银行平均上线基金超百款 广东成为全国首个全品类养老金融产品试点省份 [2]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 - 广东证监局联合多部门召开市值管理座谈会 强化国资国企上市引领支撑作用 [3] - 广东省政府将市值管理纳入考核 鼓励增持回购提升估值 广新集团近三年累计增持超4亿元 [3] - 广晟集团累计增持风华高科 佛山照明等股票达3 1亿元 广东省属国企加速并购重组布局新能源等领域 [3]
新 和 成(002001) - 2025年5月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08 22:32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 216.09 亿元,同比增长 42.95%;归母净利润 58.68 亿元,同比增长 117.01%;扣非净利润 58.29 亿元,同比增长 122.97% [3] - 2025 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 54.39 亿元,同比增长 20.91%;归母净利润 18.80 亿元,同比增长 116.18%;扣非净利润 18.80 亿元,同比增长 119.22% [3] - 2025 年公司经营指导思想为“加快出海拓市场、增强创新谋发展、提升能力强管理、稳健经营防风险” [4] 业务项目情况 - 公司固体蛋氨酸年产能 30 万吨,与中石化镇海炼化合作的 18 万吨/年液体蛋氨酸项目在做试产前准备 [5] - 天津尼龙产业链项目整体规划年产 50 万吨己二腈、己二胺,一期项目规模年产 10 万吨己二腈、己二胺,2024 年 6 月天津新和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建设按计划推进 [6] - 公司 HA 项目一期投产,IPDA 2 万吨/年、ADI 4,000 吨/年满产满销,二期项目筹备中 [6] - 黑龙江基地经营正常,2024 年大幅减亏,多款产品通过法规认证逐步起量销售,搭建了合成生物技术平台和生物发酵产业平台 [6] 应对策略情况 - 应对市场波动,公司坚持“化工 +”和“生物 +”战略,推进产品结构优化与品类拓展,提升抗风险能力 [5] - 应对行业与市场竞争风险,公司将竞争转为创新动力,依托研发体系和创新机制,加快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加强成本控制 [9] 研发人才情况 - 公司构建全方位菌种技术研发体系,与丹麦顶尖研究院、知名高校合作,成立研究院开展自主研发 [7] - 公司持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和激励机制,构建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 [8] 未来规划情况 - 公司未来立足核心业务板块,深化产品矩阵建设,寻找新业绩增长点 [10] - 公司出海经营在多地设海外子公司和研究所,为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10] 股东回报情况 - 公司自上市每年现金分红,分红金额占当年净利润 30%-50%,累计分红 155 亿元(含 2024 年未实施 15.37 亿),募集资金 64.52 亿元,分红超募集资金 2 倍多 [11] - 近三年控股股东累计增持 6.87 亿元,2025 年推出 3 亿 - 6 亿元回购计划 [11]
以合成生物学为核心技术,路德环境:以酒糟为原料,研发拓展生物基材料等应用场景
synbio新材料· 2025-05-07 13:29
公司战略与核心技术 - 2025年公司将以合成生物学为核心技术驱动,深度挖掘酿造副产物的生物学价值,拓展至食品原料、生物基材料、化妆品原料等应用场景[1] - 公司以生物技术、合成生物学为底层技术,通过可持续的生物制造技术研制微生物酵母培养物、酵肽营养剂等生物饲料原料产品[3] - 已全面打通生物制造技术链条,形成工业菌种定向选育、生物发酵精细调控等国内领先的产业化平台[3] 研发进展与技术成果 - 2024年合成生物学技术改造乳酸克鲁维酵母发酵酒糟废弃物生产γ-氨基丁酸(GABA)项目取得较大进展,完成200L规模发酵中试并发表两篇SCI论文[1] - 公司集成了菌种选育、生物发酵、高精度检测分析等系列工程技术,大幅提升合成生物学技术成果快速工程化和产业化的能力[3] 产能与生产规模 - 截至2024年末生物发酵饲料已有五座工厂建成投产,产能达47万吨/年[4] - 已公告规划产能合计70万吨/年,白酒糟处理量达184万吨/年[4] 未来发展规划 - 2025年将建设"合成生物学中试平台",采用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等模式进行下一代核心技术储备[5] - 未来将持续加大研发力度,推出新的具有生物活性的高价值分子,向生物材料、化妆品原料、大健康食品等新领域拓展[5] 产业链布局 - 围绕微生物固态发酵、连续多级低温干燥等工艺环节生产复合功能性生物发酵饲料[3] - 打造白酒循环经济产业链,集营养性和功能性于一体[3]
聚势创新促消费 优品提质惠民生
消费日报网· 2025-05-06 10:55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第十三次兼职副会长座谈会核心观点 - 会议以"提振消费见行动,服务人民好生活"为主题,聚焦轻工业服务民生、创新发展的新作为 [1] - 各行业协会围绕政策落地、标准升级、展会赋能、消费场景创新等提出具体举措 [1][3][5][11] - 数字化、绿色化、国际化成为行业共识,多家协会提及新质生产力培育 [2][7][17][19] 缝制机械行业 - 中国缝制机械协会2024年实施七大举措,包括宣贯"两新"政策、普及缝艺文化、制修订绿色/智能标准等 [1] - 2025年规划55项工作,超半数聚焦消费提振与市场拓展,如筹办CISMA2025国际展会 [1] - 行业呼吁将缝制设备列入政策名录,加快智能化/绿色标准审批,强化产业链协同 [2] 家用电器行业 -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以AWE展会为平台推动以旧换新,2024年全国以旧换新家电超1亿台,能效1级产品占比90% [3] - 发布全球首个互联家庭机器人性能标准IEC 63310,布局"具身智能机器人"与"健康家居"方向 [11] - 华东分院挂牌健康家居检验检测中心,加速智能健康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 [11] 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 - 推动推车和儿童安全座椅列入以旧换新名录,应对美国玩具关税问题 [5] - 创新展会模式,10月在上海举办IP创意品质生活节,拓展B2C消费场景 [5] - 新标准实施面临3C认证矛盾,检验机构申请积极性不足可能影响销售 [6] 糖业 - 2023/24制糖期全国产量996万吨(+11%),2024/25预计达1100万吨 [7] - 编制"十五五"科技发展指导意见,攻关种源技术,规范糖浆进口管控 [7][8] - 倡导科学消费理念,建议纳入《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宣发体系 [8] 食品添加剂行业 - 2024年产量1635万吨(+3.5%),销售额1515亿元(+2.0%),出口40.3亿美元(+1.8%) [9] - 应对美国加税,拓展东盟和"一带一路"市场,研发健康配料与天然添加剂 [10] 陶瓷工业 - 建筑陶瓷开窑率低迷,出口企业受美国加税冲击,制定《健康陶瓷性能评价规范》团体标准 [12] - 差异化定位北京/广州展会,推动AI设计应用,实施"陶瓷+"跨界战略 [12] 焙烤食品行业 - 2024年规模以上企业收入5576.73亿元(+5%),利润353.74亿元(+1.04%) [13] - 建议严控食品安全话题公开讨论,防止自媒体炒作引发消费恐慌 [14] 饮料行业 - 2024年产量1.88亿吨(+7.5%),营收5348亿元(+4.8%),创历史新高 [15] - 建设柑橘汁产业集群,争取广告费税前扣除政策延续(现行比例30%) [16] 生物发酵产业 - 制定六项举措包括编制"十五五"规划、攻关"卡脖子"技术、开发微生物蛋白等 [17] - 呼吁简化国外成熟生物制造产品审批流程 [18] 酒业 - 推动酒类标准与国际接轨,2030年前实现能耗与污染排放"双降" [19] - 建议申报酿酒技艺世界非遗,整治"洋评比"乱象 [20] 工艺美术行业 - 2024年规上企业收入预计9000亿元(+2%),但利润下降10%,超千家企业亏损 [21] - 建议将国潮品牌纳入政府补贴,优化消费税征收环节 [21] 塑料加工工业 - 2024年产量7707.6万吨,营收2.27万亿元,出口1060.9亿美元(顺差占比全国9%) [24] - 强化塑料制品正面宣传,组织国际展会交流提升竞争力 [25] 自行车行业 - 2024年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置换134.3万辆,带动新车销售36.4亿元 [31] - 2025年1-2月电动自行车生产实现两位数增长,中高端运动自行车消费曾增20% [31]
湖大教授,生物制造专家!人民大会堂领奖!
陈守文教授个人成就 -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守文教授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并在京接受表彰 [2] - 陈守文教授为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PI,微生物细胞工厂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环境微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4] - 陈守文教授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湖北省先进工作者,楚天园丁奖 [4] - 主要从事地衣芽胞杆菌生物技术及合成生物学相关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课题数10余项,承担大型企业横向课题40余项 [4] - 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授权中国发明专利80余件,美国发明专利2件,制定国家/行业标准3项 [4] - 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3项,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序2)、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序1) [4] 聚γ-谷氨酸技术研发 - 发明聚γ-谷氨酸作为新型生物刺激素在农业种植中应用技术,研制推广聚谷氨酸肥料增效剂、系列增效肥等新产品 [4] - 聚谷氨酸生产技术在多家企业推广应用,系列增效肥等应用技术在我国肥料企业广泛应用 [4] - 成果荣获2014年度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4] 地衣芽胞杆菌细胞工厂技术 - 建立从基因到功能模块的多层次提升工业菌株生产性能的细胞工厂共性技术 [5] - 创建简便、高效、多用途地衣芽胞杆菌细胞工厂平台,构建聚γ-谷氨酸等产品高性能生产菌株 [5] - 开发配套高效经济发酵生产技术,助力我国发酵产业自立自强和工业菌种自主可控 [5] - 成果荣获2023年度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5] 企业合作与技术转化 - 长期担任绿康生化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围绕公司主营产品杆菌肽高效生产的分子育种、发酵生产及新产品创制开展联合攻关 [7] - 建立杆菌肽高效发酵生产技术体系,开发亚甲基水杨酸杆菌肽等新产品 [7] - 基于自主知识产权地衣芽胞杆菌细胞工厂平台,构建酶蛋白、核苷等产品高性能生产菌株 [7] - 相关技术在相关企业推广,签订技术开发和转让数千万元,应用企业新增直接经济效益数十亿元 [7] 生物制造产业社群 - 生物制造产业交流群涵盖绿色化工/生物基/食品和农业/美丽健康等10000+产业同行 [10] - SynBioCon链接生物制造产业链,构建合作共赢生态,提供品牌推广、企业专访、会议演讲、产品展示等服务 [11] - 产业上下游人员已加入50000+ [11]
广东省,出手!用足用好市值管理工具
券商中国· 2025-04-12 16:51
广东省高度重视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新"国九条"政策文件精神。省政府年初印发《关于高质量 发展资本市场助力广东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优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机制,完善股权激励和 员工持股机制,将市值管理纳入考核,鼓励增持回购提升估值。广东证监局联合省委金融办、人民银行广东省 分行等部门多次举办宣讲座谈会,指导推动辖区上市公司用好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增量工具。截至目前,广东 辖区已有51家次上市企业申请股票回购增持贷款,金额合计约174亿元。 广东省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聚焦高质量发展,主动担当作为,持续改善经营绩效,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制定 务实管用的市值管理机制,并纳入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积极使用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工具,推 动上市公司价值全面提升,切实发挥国有上市公司排头兵作用。 参会的广东省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代表一致表示,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和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将始终锚 定国有上市公司功能定位,进一步发挥带头表率作用,用足用好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等各项市值管理工具,发 挥国有资本"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努力提升国有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提振投资者信心,全力维护资本市场 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