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制造
搜索文档
低空独角兽,官宣新融资!沃兰特航空估值超10亿美元
财经网· 2025-10-14 09:12
公司融资与估值 - 沃兰特航空于10月13日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由华映资本领投,上汽创投等新投资方参与,现有股东君联资本、鼎晖百孚、自贡创发持续追加投资[1] - B轮融资后,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元,成为新晋独角兽企业[1] - 2024年公司完成6次融资,覆盖A轮到Pre-B轮,单次融资金额1亿元到数亿元不等,是2024年国内融资次数最多的低空经济企业[1][4] 产品与技术进展 - 公司主营业务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的研发与制造,首款复合翼eVTOL产品VE25-100“天行”定位商用客运,可覆盖低空经济全应用场景[2] - 该机型每公里单座运营成本仅为同型别直升机的1/8至1/10,具备商业落地能力[2] - 公司VE25-100的研制批首架机AC101已于9月1日成功完成首次无保护飞行,团队正全力准备旋翼试飞和试飞员上机操作,计划近期开展有人驾驶飞行试验[3] 订单与商业化 - 截至8月26日,公司已签约超过1600架VE25-100 eVTOL订单[2] - 8月26日与农银金租签署10架确认订单和110架意向订单,订单总额达30亿元[2] - 7月与泰国泛太平洋公司签署500架eVTOL采购协议,订单金额达17.5亿美元,是中国高等级客运eVTOL最大单笔国际订单之一,将用于泰国、马尔代夫等地区的短途运输及应急救援[2][3] 行业发展与资本动态 - 2025年上半年,中国低空经济领域发生融资事件近100起,融资总额超75亿元,9月单月达成26起融资交易,金额累计高达49.17亿元[1][4] - 低空经济被视为大国博弈下新工业领域的主导权争夺,对中国抢占全球航空技术制高点和低空领域标准制定权具有重要战略意义[5] - 建议国资国企从区域规划出发形成差异化优势,在低空经济集群中发挥主导作用,创新应用场景并推动监管体系完善[6]
低空独角兽,官宣新融资!
证券时报· 2025-10-14 08:21
公司融资与估值 - 沃兰特航空于10月13日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由华映资本领投,上汽创投等新投资方参与,现有股东君联资本、鼎晖百孚、自贡创发持续追加投资 [1] - 公司在2024年完成6次融资,覆盖A轮到Pre-B轮,单次融资金额1亿元到数亿元不等,是2024年国内融资次数最多的低空经济企业 [1][6] - B轮融资后,公司估值超10亿美元,成为新晋独角兽企业 [1] 产品与技术进展 - 公司主营业务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的研发与制造,首款产品VE25-100"天行"为复合翼eVTOL,定位商用客运,可覆盖低空经济全应用场景 [3] - 该机型每公里单座运营成本仅为同型别直升机的1/8至1/10,具备商业落地能力 [3] - 研制批首架机AC101已于9月1日成功完成首次无保护飞行,团队正全力准备,计划于近期开展有人驾驶飞行试验 [2][4] 订单与商业化 - 截至8月26日,公司已签约超过1600架VE25-100 eVTOL订单 [3] - 今年8月,公司与农银金租签署10架确认订单和110架意向订单,订单总额达30亿元 [3] - 今年7月,公司与泰国泛太平洋公司等签署三方协议,获得500架eVTOL订单,总金额达17.5亿美元,是中国高等级客运eVTOL最大单笔国际订单之一 [3][4] 行业发展与资本动态 - 2025年上半年,中国低空经济领域发生融资事件近100起,融资总额超75亿元;仅9月就达成26起融资交易,金额累计49.17亿元 [1][6] - 低空经济被视为大国博弈下新工业领域的主导权争夺,对中国有抢占全球航空技术制高点和完善国家空域管理体系两层战略意义 [6] - 建议国资国企发挥资源整合优势,争取国家示范试点,推动低空经济监管体系完善,力争成为"链主"型企业 [7]
全尺寸货运版eVTOL样机已总装下线,「蓝霄航空」完成新一轮数千万元融资,年内累计融资近亿元|36氪首发
36氪· 2025-10-13 11:17
公司融资与战略 - 蓝霄航空科技近日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由华仓资本领投 老股东初心资本持续追加 澜松资本担任长期独家财务顾问 [2] - 公司年内累计融资近亿元 联想之星、戈壁创投、初心资本、海益投资等机构参与投资 [2] - 所筹资金将用于货运版eVTOL产品研发和量产筹备 [2] - 公司采用"先货后人"发展战略 先推出增程式货运版eVTOL 后根据市场进程择时推出客运版 [2] 公司技术与产品 - 蓝霄航空专注于大型增程式倾转旋翼eVTOL飞行器研发制造 是国内首家采用油电混合动力+12旋翼部分倾转技术路线的eVTOL制造商 [2] - 货运版eVTOL(LX-1)最大起飞重量2.5吨 最大航时超过5小时 续航里程1000公里 最大载重接近一吨 [3] - LX-1采用"6+6"构型 机身前方有6枚3叶片倾转旋翼 后方有6枚2叶片固定升力旋翼 提供更充足的动力冗余 [5] - LX-1的全尺寸工程样机已于近日完成总装下线 飞控系统、航电系统和航空专用增程器均由团队自主研发完成 [3][5] 团队背景与研发进展 - 公司拥有成建制"吨级无人机"研发团队 技术骨干出自前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彩虹系列无人机核心研发团队 [5] - 创始人兼CEO王刚拥有17年无人机研发设计经验 曾任彩虹4无人机型号总师等职 [5] - 从LX-1开始设计到完成全尺寸原型机总装下线花费不到1年时间 目前已进入试飞准备阶段 [6] - 公司跳过了传统缩比样机阶段直接进入全尺寸原型机开发 若试飞成功将成为全球首家完成增程式eVTOL两吨以上级别试飞的公司 [6] 行业定位与市场前景 - eVTOL是低空经济的核心载具 相较于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优势明显 [7] - 公司自主研发"增程式+复合倾转旋翼"构型率先切入航空货运市场 致力于重构航空货运市场 打造高时效的低空直航货运网络 [2][7] - 增程式路径有望凭借高航程载荷比和低成本实现规模化落地 解决纯电路径电池密度限制的瓶颈 [7]
最多可坐6人 能飞200公里!“成都造”国内首架大型载客eVTOL下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23:42
产品发布与核心特点 - 国内首款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AE200-100批产构型首架机正式下线,采用国内首创的“八轴内四倾转”构型,在气动、结构、材料、航电、飞控等方面实现系统性全面创新 [1] - AE200为6座级纯电动飞行器,机体长9.9米,高4.4米,翼展15米,最大航程200公里,巡航速度可达248公里/小时,配备1个驾驶位与5个乘客位 [2] - 该机型采用国际先进倾转旋翼布局,兼顾直升机灵活性与固定翼飞机高效性,电机、电池、倾转机构等关键部件均经过严格测试验证,整机安全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 商业化进展与市场前景 - AE200已储备千架商业订单,首年产能正有序释放并获得市场踊跃认购,订单覆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要经济区域 [3] - 公司已锁定首批试点场景,包括低空观光、机场接驳等,并与川航集团、中信海直、华龙航空、甘肃公航旅等国内文旅集团及航空企业达成合作,探索商业化运营模式 [5] - 产品核心优势包括200公里航程支持跨城通勤、景区直达、应急救援等多元场景,纯电驱动使运营成本显著低于同体量直升机 [3] 适航审定与技术进程 - AE200在国内交通接驳类eVTOL适航审定中已率先进入第四阶段,公司通过自建设计保证系统、推进运行符合性评审等方式全面支持研发与适航进程 [4] - 首架机下线后,公司将开展符合性验证,AE200-100将承担型号合格证取证的数千项验证任务,涵盖系统测试、地面试验与试飞验证,力争2026年完成取证 [5] - 该产品系全国首架、全球第二完成全倾转过渡飞行试验的eVTOL,审定进程在行业内处于领跑状态 [3]
最多可坐6人,能飞200公里!“成都造”国内首架大型载客eVTOL下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22:42
产品发布与特性 - 国内首款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AE200-100首架机正式下线,采用八轴内四倾转构型,在气动、结构、材料、航电、飞控等方面实现系统性全面创新 [1] - 该机型为6座级纯电动设计,机体长9.9米,高4.4米,翼展15米,最大航程200公里,巡航速度可达248公里/小时 [2] - 产品采用国际先进倾转旋翼布局,兼顾直升机灵活性与固定翼飞机高效性,整机安全性达到国内最高水平之一 [2] 适航认证与研发进展 - AE200在国内交通接驳类eVTOL的适航审定中已率先进入第四阶段,正全力冲刺2026年完成适航取证 [3][4] - 首架机下线标志着产品即将达到载人验证试飞状态要求,公司将开展符合性验证,承担型号合格证取证的数千项验证任务 [2][4] - 公司通过自建设计保证系统、推进运行符合性评审等方式支持研发与适航进程,并深度参与行业标准制定 [4] 市场前景与商业应用 - AE200已储备千架商业订单,首年产能有序释放并获得市场踊跃认购,订单覆盖成渝地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要经济区域 [3] - 产品核心优势包括200公里航程支持跨城通勤等多元场景、纯电驱动运营成本显著低于同体量直升机、审定进程行业领先 [3] - 公司已锁定低空观光、机场接驳等首批试点场景,并与川航集团、中信海直等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探索文旅、应急、出行等多方面商业化运营模式 [4]
沃飞长空AE200-100首架机在成都正式下线
北京商报· 2025-09-29 16:56
产品研发进展 - AE200-100首架eVTOL产品在成都正式下线,标志着机体大部段对接和核心机载系统安装工作完成 [1] - 产品即将达到载人试飞状态要求,公司正式迈入适航取证全面冲刺与量产机型预生产阶段 [1] 市场与订单情况 - AE200已储备千架商业订单,显示出强劲的初期市场需求 [1] - 首年产能正有序释放并已获得市场踊跃认购 [1] - 订单覆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要经济区域 [1]
上海上汽创远基金入股沃兰特航空
新浪财经· 2025-09-26 15:04
公司股权变动 - 上海沃兰特航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于9月22日发生工商变更 新增上汽旗下上海上汽创远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及河南华映中小企业发展创业投资合伙企业为股东 [1] - 公司注册资本由约268.07万人民币增至约280.66万人民币 增幅约4.7% [1] - 公司现由董明 上海繁届技术咨询合伙企业 Astrend III (Hong Kong) Limited 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及新增股东等共同持股 [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成立于2021年6月 法定代表人为董明 [1] - 经营范围涵盖运输设备租赁服务 机械设备租赁 软件开发 广告制作 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批发 贸易经纪 销售代理 信息咨询服务等 [1] - 公司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研发与制造商 [1]
百余低空飞行新品亮相 起飞风力尚无标准
南方都市报· 2025-09-24 07:11
低空经济发展与安全观 - 中央层面多次强调低空经济需安全发展,业内呼吁树立正确安全观,平衡发展与安全的关系[2] - 长春航空展低空经济馆以“智驭空天·融合共生”为主题,汇集82家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展示16项新技术及百余件新产品,涵盖基础设施、飞行器制造、运营服务、飞行保障四大类型[2] eVTOL赛道与技术发展 - 多家企业瞄准eVTOL赛道并展示研发或成型产品,但eVTOL起飞的风力条件目前尚无统一标准[2][3] - 航天时代飞鹏的FP-981CS垂起复合翼无人机具备8级风力的空中抗风能力[3] - 国内有两份针对eVTOL的团体标准可查,但具体内容暂未公开[3] - eVTOL抗风能力需视应用场景而定,例如在福建平潭年均风速每秒8.4米以上、全年300多天6级以上大风的强风环境需更高抗风能力[4] - 峰飞航空科技的V2000CG凯瑞鸥在平均风速超每秒10米、最大风速每秒16米的7级大风环境中完成超过20架次测试飞行,保持稳定[6] - 当前国内eVTOL包括固定翼、多旋翼和复合翼等类型,复合翼机型抗风能力较强[6] 低空飞行挑战 - 1000米以下低空为典型对流层,强对流现象及城市热源、高楼导致的城市峡谷风、建筑绕流风等复杂风场为低空飞行控制与路线规划带来挑战[6] 安全与适航审定 - 适航审定是飞行器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核心保障,行业层面应重视推进此项工作,目前国内仅亿航智能EH216-S型eVTOL获得适航证[7] - 传统空管技术手段与新型低空飞行器安全管控需求不匹配是低空安全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7] - 低空经济发展应遵循“先载货、后载人,先隔离、后融合,先远郊、后城区”的原则[7] - 安全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首要前提,需通过科学、系统且动态管理的方法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8] - “安全、易用、低成本”是可行发展路线,安全是基础“1”,易用是关键赋能,低成本是实现安全能力普惠的可持续路径[8] 重载无人机产品与应用 - 航景创新FWH-1500重载无人机拥有300公斤载重能力,可挂载6枚50公斤级灭火弹,通过折叠尾梁设计实现快速运输[9][11] - FWH-3000重载无人机可搭载1000公斤任务载荷,机舱容量4.2立方米容纳6名伤病员,具备5小时滞空和600公里航程,支持高原及7级大风环境作业[11] - FWH-3000具备全自主飞行系统,可在高速公路、开阔地起降,实现“空地一体”全场景服务[11] 人才培训与产业需求 - 航景创新创立无人机培训学校,致力于实现研产教一体化,发展战略注重安全、应用场景及培训服务[12] - 低空经济领域急需既懂低空技术又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12] - 专注于无人机培训的机构日益增多,智联招聘报告显示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招聘增速强劲,无人机工程师等职位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均在30%以上[13]
亿航智能首席运营官王钊:eVTOL大规模商业运营 仍有待基础设施等完善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21:27
行业商业化进展 - 2025年5月11日,亿航智能等eVTOL生产商计划未来三年内推动100家景区落地低空观光项目 [1] - 低空旅游正成为eVTOL先期商业化落地的关键场景,应急救援领域可能更早实现规模化、商业化运营 [1][5] - 自取得适航认证至今年6月底,亿航智能国内新增采购订单及预订单数量已达千架 [4] 公司战略与市场定位 - 公司客户主要集中在ToB和ToG领域,初期以落地文旅场景为主,客户主要是政府、景区运营方及企业 [1][4] - 公司计划先通过空中游览场景作为切入点,积累飞行数据和运营经验,为全面城市空中交通应用奠定基础 [5] - 公司选择“直接无人驾驶”路线,相比全球同行至少赢得了三年半的差异化领跑窗口期,并率先完成“适航-量产-运营”的全闭环能力建设 [3] 技术路线与竞争优势 - 公司选择“预设航线、无人驾驶”技术路线,旨在实现低空飞行的安全与有序 [2] - 无人驾驶技术可降低人为失误风险、更安全高效地实现集群管理,是未来实现空中交通规模化、公共化的必要基础 [2] - 相较于直升机,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应用于空中游览的成本优势显著,有利于减少飞行员培训和薪资成本,提升运营效率 [5] 产品与认证挑战 - EH216-S作为全新类型的航空器,其技术架构、产品构型与传统航空器差异巨大,适航标准需从零建立 [2] - eVTOL适航认证过程内容繁多、周期长、成本高,且全球标准仍在完善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差异给企业海外认证带来不确定性 [2] 行业发展制约因素 - eVTOL大规模商业运营受低空基础设施(如起降场、充电设备、低空域数字化管理网络)配套不足的制约 [1][6] - 行业发展需要完善监管体系,包括飞行空域审批、航空器飞行监管、低空经济立法执法及地面基建用地规划等方面出台更细致规范的政策 [1][6] - 需加强低空经济相关技术类、运营类、服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加强行业科普和应用场景普及以提升公众接受度 [1][6]
历史首次!两架eVTOL发生空中交通事故
观察者网· 2025-09-17 10:27
事件概述 - 广东汇天航空航天科技公司旗下eVTOL在长春航展预演期间发生双机接触事故 其中一架飞行器着陆时受损起火[1] - 现场人员安全 相关部门已完成现场处置工作 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中[1] 事故细节 - 事故发生于双机编队演练环节 直接原因为飞行间距不足导致机体接触[1] - 一架飞行器正常降落 另一架着陆时出现机身受损并起火[1] - 现场疑似有一名乘客受伤送医 目前暂无生命危险[3] 行业技术分析 - eVTOL普遍兼容自动驾驶与人工操纵两种模式 自动驾驶模式下航线规划缺陷或设备故障可能引发事故[3] - 人工操纵模式下存在人员操作失误风险[3] - 事件凸显低空经济运行环境复杂性 对行业安全工作提出更高要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