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医疗

搜索文档
森亿智能递表港交所 为中国最大的医院AI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
智通财经· 2025-09-30 19:33
据港交所9月30日披露,上海森亿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森亿智能)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中信建投(601066) 国际、建银国际和交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招股书显示,森亿智能是领先的AI医疗科技公司,是全球AI医疗行业唯一涵盖L1至L4级别解决方案的企业,具备贯穿数据基础 设施至应用层算法及软件的全栈技术研发能力。公司深耕中国内地的医疗行业多年,主要服务医院和医疗集团,并在该细分市 场领域连续多年保持领先地位。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按2024年收入计算,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医院AI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按 2024年收入计算,公司亦为全球第四大大型医院AI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经服务超过750家医院, 其中包括超400家大型医院。 自创立以来,森亿智能始终锚定AI医疗方向,凭借长期扎根医疗一线的实践经验,公司深刻理解医疗行业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医疗专业知识与医疗数据的复杂性与严谨性,并成功将真实场景的需求洞察与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技术有效衔接,打造以 Synapse为核心技术底座的AI解决方案矩阵。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的解决方案赋能医院、医联体、医疗公司及卫生监管部 门 ...
森亿智能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为中国最大的医院AI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
格隆汇· 2025-09-30 18:08
公司以前沿AI为核心引擎,以深厚的专业医学知识为指导,以强大的数据能力为基础。公司以守护公 众生命健康、优化患者就医质量、提高临床诊疗决策精准度、提升医院经营运作效率、降低从业者重复 冗余工作负荷、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和医疗创新等为目标。 格隆汇9月30日丨据港交所9月30日披露,上海森亿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森亿智 能")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中信建投国际、建银国际及交银国际。 公司是领先的AI医疗科技公司,是全球AI医疗行业唯一涵盖L1至L4级别解决方案的企业,具备贯穿数 据基础设施至应用层算法及软件的全栈技术研发能力。公司深耕中国内地的医疗行业多年,主要服务医 院和医疗集团,并在该细分市场领域连续多年保持领先地位。根据灼识谘询报告,按2024年收入计算,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医院AI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按2024年收入计算,公司亦为全球第四大大型医院AI 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经服务超过750家医院,其中包括超400家大型医 院。 自创立以来,公司始终锚定AI医疗方向,凭藉长期紥根医疗一线的实践经验,公司深刻理解医疗行业 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医疗 ...
新股消息 | 森亿智能递表港交所 为中国最大的医院AI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
智通财经网· 2025-09-30 16:53
公司上市申请与市场地位 - 上海森亿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30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中信建投国际、建银国际和交银国际 [1] - 按2024年收入计算,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医院AI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同时也是全球第四大大型医院AI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 [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服务超过750家医院,其中包括超400家大型医院,解决方案赋能超过800家客户 [4] 技术能力与解决方案 - 公司是全球AI医疗行业唯一涵盖L1至L4级别解决方案的企业,具备全栈技术研发能力 [4] - 公司已成功商业化并部署L1至L3级别的解决方案,包括数据智能、AI辅助和AI智能体解决方案,并正专注于L4级高阶自主智能解决方案的研发与验证 [5] - 公司以Synapse为核心技术底座,并在沙特落地了全球首个由AI主导的诊所试点 [4]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约1.44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约2.92亿元人民币,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1.12亿元人民币,高于2024年同期的9108.5万元人民币 [5] - 公司毛利率呈现提升趋势,从2022年的26.9%提升至2024年的37.1%,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38.9% [6] - 公司期内亏损持续收窄,从2022年的约3.76亿元人民币收窄至2024年的约2.07亿元人民币,2025年上半年亏损为9745.5万元人民币 [5] - 公司的销售及营销开支、行政开支、研发成本占收入的百分比均呈现下降趋势 [6]
AI医疗行业深度解析
2025-09-28 22:57
AI医疗行业深度解析关键要点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AI医疗行业 涵盖医学影像 药物研发 基因检测 病理诊断 辅助诊疗等多个细分领域[1] * 涉及公司包括联影智能 华大基因 迈瑞 金域医疗 润达 讯飞医疗科技 晶泰科技 成都先导 宏博医药 药明康德等[11][15][18][19][23][25] 核心观点与论据 * AI通过模拟人类智能打破时空限制 实现7×24小时高效运转 从而降低医疗服务成本[1][4] * 医疗服务成本受限于人工成本上升 存在鲍莫尔成本病 导致卫生支出占GDP比值在欧美发达国家逐步上升[2] * AI大模型在医疗领域应用广泛 产品数量已超过100款 覆盖药物研发 专病专科 患者问诊 中医药 医学影像等场景[1][9] * AI在制药领域可将药物研发上市时间从13年缩短至8年 总成本从24亿美元减少至6亿美元[3][24] * AI与医学影像结合应用于扫描方案定制 图像重建及诊断分析 部分病种病灶检出率高达98%[1][11] * 在肾动脉血管分割任务中 大模型仅需10个训练数据即可达到传统小模型使用200个以上数据的水平 大幅提升研发效率[13] * AI基于CT造影图像建立血管流体动力学模型 实现无创测量冠脉FFR数值 从有创转变为微创治疗方式[3][14] * AI在基因检测领域可对高维 异质性和非平衡性的基因组数据进行全面且个性化解读 例如华大基因发布的GBIO大模型[15] * AI病理诊断覆盖全流程 极大降低医生工作量 将繁复工作转变为监督审核[17] * 润达公司的健康智能体"良医小慧"在疾病报告解读方面的综合准确性达到87.74%[22] * 讯飞医疗科技在辅助诊疗市场中凭借星火大模型占据14.2%的市场份额 排名第一[23] 政策与监管 * 国家卫健委等部门联合制定《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 涵盖四大领域84个应用场景[1][6] * 中国信通院联合卫健委制定行业标准 规范行业发展[7] * 药监局对AI医用软件进行分类管理 涉及临床诊疗建议的按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 仅进行数据处理和测量的按第二类管理[1][10] * 截至2024年5月底 中国单独申报的软件型AI产品达135件 内嵌AI的软件型医疗器械注册数量达2,100件[1][10] * 处理非医疗器械数据的软件(如辅助诊疗相关软件)按算法备案制管理 截至2024年底共有46家企业获得大健康相关算法备案[10] 商业模式与市场潜力 * AI医疗商业模式主要为产品销售 如整合AI应用的设备和软件 或基于独立AI软件获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进行销售[9] * 根据第三方预测 整个AI医疗市场潜力巨大 医学影像及药物研发等细分领域有望保持较高增速[8] * 公司收入来源包括项目实施 维护服务和运营服务(如智能外呼电话 患者服务套餐 影像云及医疗器械)[23] * 企业积极探索与体检机构 保险机构及药店的合作 以丰富应用场景[21]
公募提前布局AI医疗赛道!商业化蓄势待发?
券商中国· 2025-09-28 18:05
核心观点 - AI医疗行业处于从0到1的拓展期 商业化落地加速推动估值提升 公募QDII基金重仓布局港股AI医疗公司 出海业务成为关键增长动力 但部分公司估值偏高且盈利困难 基金经理看好长期商业化前景 [1][3][6][9] 行业现状与趋势 - AI医疗赛道结合创新药与人工智能概念 表现强劲 [3] - 行业处于从0到1的拓展期 未来通过快速商业化落地解决高估值问题 [1] - 海外"硬件—大模型—应用"商业闭环正在形成 美国发展领先国内半年到一年 [10] - 国内AI医疗垂类公司加速发展 脑机接口方向预计1-2年走向临床 3-5年实现商业化 [10] 公司出海业务进展 - 晶泰控股通过AI技术帮助药企获得澳大利亚临床试验批准 是华夏基金、招商基金、富国基金等头部公募重仓股 [3] - 医渡科技AI辅助诊疗产品进入新加坡、文莱 2025财年文莱市场收入贡献占比14.36% 收入规模超1亿元 [3] - 固生堂收购新加坡企业进军东南亚市场 计划布局马来西亚、印尼等地区 [4] - Mirxes觅瑞上半年国际市场收入占比约70% 其中新加坡、日本、泰国营收比例分别为32.48%、20.54%、11.25% [4] 估值与市场表现 - 港股AI医疗公司市销率估值达数十倍甚至上百倍 部分公司市值超百亿港元 [6] - Mirxes觅瑞市值超170亿港元 其竞争对手Grail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规模是其6.4倍 但市值不足140亿港元 [6][7] - 部分QDII基金经理因估值因素转向布局美股AI医疗公司 如Tempus AI、Grail等 [7] 商业化前景 - AI医疗产业持续推进 长期需求确定性较强 [9] - 政策扶持力度增强 包括AI智能体、脑机接口、手术机器人等医疗新科技方向 [9] - 随着临床实验进展和规模植入 成本有望大幅下降 市场空间广阔 [10]
华鑫证券-计算机行业点评报告:Tempus(TEM.O)
新浪财经· 2025-09-28 13:47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研报虎) 事件 Tempus于8月8日公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公司当季实现营收3.146亿美元,同比增长89.6%,环比增长 23.0%。GAAP毛利率为62.0%,调整后毛利率62.8%。GAAP净亏损4284.3万美元,同比收窄92.2%。 投资要点 Tempus在2025财年第二季度通过平衡扩大营收和成本控制实现大幅减亏,基因组学服务和数据与服务 作为Tempus的核心业务,其业绩的持续向好有望带动公司扭亏为盈。展望未来,公司将凭借"AI+精准 医疗"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持续推进肿瘤多模态基础模型研发,并通过持续加码AI临床工具的开发,构 建人工智能与医疗的技术生态。我们认为,公司正处于规模增长与大幅减亏的良性发展阶段,有望在未 来实现扭亏为盈和持续的毛利率提升。 ▌风险提示 (1)市场竞争加剧;(2)商业合作的持续性挑战;(3)数据库的内容真实性因数据的偶然性而难以保证。 盈利端:公司2025年Q2的GAAP毛利率从2024年的45.5%提高至62.0%,调整后毛利率达到62.8%。 Q2GAAP净亏损收窄至4284.3万美元,同比下降92.2%。2025Q2技术研发费用34 ...
QDII基金抢滩AI医疗,出海逻辑引爆商业化预期
环球网· 2025-09-25 13:55
以早筛检测领域为例,港股公司Mirxes觅瑞市值已超170亿港元,而其拥有比尔·盖茨、贝佐斯、腾讯等豪华股东阵容的竞争对手——美股公司Grail,尽管上 半年营收规模是前者的6.4倍,其市值却不足140亿港元。这种估值倒挂现象,使得部分主动管理型QDII基金选择"用脚投票",转向估值相对合理的美股市场 淘金。 明星基金经理皮劲松管理的创金合信全球医药生物基金,其重仓名单中便出现了Tempus AI、Grail等美股AI医疗明星股,这反映出机构在看好赛道的同时, 对资产性价比的审慎考量。 面对高估值的"甜蜜烦恼",多位基金经理认为,这恰恰反映了市场对国内AI医疗商业化前景的乐观预期。他们判断,当前国内AI医疗正处于从"0到1"的关键 拓展期,一旦商业化进程提速,高估值问题将迎刃而解。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尽管AI医疗赛道仍处于商业化培育的早期阶段,但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已吸引众多公募QDII基金积极重仓布局。近期,随着"出 海"成为国内AI医疗企业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的关键叙事,相关公司股价表现强劲,基金经理普遍认为,商业化落地的加速将有望逐步化解当前市场的高估值 疑虑。 从创新药到人工智能,AI医疗概念正成为市场新 ...
AI医疗火爆!晶泰控股连续上涨,恒生医药ETF交投活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10:42
港股创新药板块行情 - 港股创新药板块年初以来连续大涨,多个指数年内涨幅超100% [1] - 随着资金转向AI主线,创新药板块迎来窄幅震荡行情 [1] - 恒生医药ETF(159892)自近期高点小幅回落 [1] 个股表现与市场动态 - 9月25日早盘,恒生医药ETF一度涨超1%,晶泰控股、百济神州、康方生物等领涨 [1] - AI医疗代表性公司晶泰控股近期持续异动,已连续4日上涨,年初至今涨幅超100% [1] 行业前景与投资逻辑 - 随着供给持续普及和迭代,不少AI医疗公司位置仍较低,自身主业景气度存在抬升可能 [1] - AI医疗公司在未来出现AI模型和应用端催化时,有望重新获得市场青睐 [1] 相关金融产品 - 港股通医疗ETF(520510)跟踪港股通医疗主题指数,持仓药明生物、阿里健康、京东健康、晶泰控股等标的 [1] - 港股通医疗ETF聚焦AI医疗及CXO等主线,支持T+0交易 [1] - 该ETF有望受益于反内卷及AI技术革命 [1]
AI医疗商业化有望加速 QDII基金积极重仓布局
证券时报· 2025-09-25 02:06
核心观点 - AI医疗行业处于从0到1的拓展期 商业化落地加速推动估值提升 [1][6] - 出海成为AI医疗公司关键增长策略 海外收入贡献显著 [2][3] - 港股AI医疗公司估值显著高于美股对标企业 部分基金转向美股布局 [4][5] - 行业长期需求确定 政策支持强化 脑机接口等新技术预计3-5年内实现商业化 [7][8] 行业商业化进展 - 国内AI医疗公司强化拓展海外收入 推动估值反超美股对标公司 [1] - 海外市场收入增速远超国内:医渡科技文莱市场收入贡献占比达14.36% [2] - Mirxes觅瑞国际市场收入占比约70% 其中新加坡32.48%/日本20.54%/泰国11.25% [3] - 美国AI医疗商业化领先国内半年到一年 Tempus AI已实现C端问诊商业化 [8] 公司出海动态 - 晶泰控股通过AI技术助力药企获澳大利亚临床试验批准 [2] - 医渡科技AI辅助诊疗产品进入新加坡、文莱市场 [2] - 固生堂收购新加坡企业进军东南亚 计划布局马来西亚、印尼 [3] - Mirxes觅瑞进入多只ETF基金持仓 因出海业务表现突出 [3] 估值对比分析 - 港股AI医疗公司市销率达数十倍甚至上百倍 [4] - Mirxes觅瑞市值超170亿港元 其竞争对手Grail营收为其6.4倍但市值不足140亿港元 [4] - 部分QDII基金转向布局美股AI医疗公司 如Tempus AI、Grail [5] 行业发展前景 - AI医疗产业持续推进 长期需求确定性较强 [7] -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创新药/AI智能体/脑机接口/手术机器人等获重点扶持 [7] - 脑机接口预计1-2年走向临床 3-5年实现商业化 成本有望大幅下降 [8]
融资前差点丢了公司!多亏这位法律军师的 “股权救命课”
搜狐财经· 2025-09-23 22:54
段海宇丨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 2023 年深秋,深圳南山科技园的一间办公室里,AI 医疗公司创始人陈总攥着刚到手的 Pre-A 轮投资意 向书(TS),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 投资人要求占股 20%,可按公司现行股权方案,融资后他的持 股比例会从 45% 稀释到 36%,一旦另外两位合伙人跟投资人站在一边,他这个创始人就要彻底失去控 制权。 随后,段律师给出了 "法律 + 商业" 双视角的解决方案:一方面,在公司章程里加入 "同股不同权" 条 款,以"少拿点收益,多握点决策权"为策略,把陈总 45% 的股权拆分为 30% 的 "经济收益权"(分红、 增值)和 51% 的 "投票权"(重大决策)。也就是今后公司分红时,陈总按 30% 的比例拿;将来公司估 值涨了,他的股权增值部分,也按 30% 的比例算。但所有 "重大决策"(比如融资、改章程、核心业务 调整),陈总手里的投票权占 51%—— 超过了 "半数线",现在投票权提到 51%,哪怕投资人跟两个合 伙人都站在对立面,除重大事项外,陈总一个人的投票就能决定 "这事能不能干",彻底守住了 "创始人 说了算" 的底线,相当于有了 "最终拍板权";另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