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Robotics
icon
搜索文档
买台机器人“保姆”?再等等
环球网资讯· 2025-04-24 10:14
人形机器人发展历程 -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北京举行,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赛道全长21.0975公里 [1] - 1973年日本早稻田大学实验室研发的WABOT-1以45秒一步的速度移动,标志着人形机器人探索的开端 [1] - 本世纪初日本本田公司发布的阿西莫机器人实现上下楼梯功能 [1] - 2013年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发布的Atlas具备跑步、跳跃、旋转、翻滚等运动能力 [1] - 2022年美国发布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可在汽车工厂执行搬运箱子、抓取金属棒等任务 [1] 人形机器人技术架构 - 人形机器人由"大脑"、"小脑"和"本体"三部分协同支配 [1] - "大脑"负责多层级决策,包括拆解指令、识别环境、规划路径 [1] - "小脑"负责精准控制具体动作如行走、抓取、递送 [1] AI大模型对人形机器人的影响 - AI大模型提升了人形机器人的"大脑"性能,使其从依赖预设程序转变为具备自主决策能力 [2] - 当前发展瓶颈包括软件方面缺乏跨场景高质量大数据,硬件方面需要专用算力芯片的研发普及 [2] 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 - 工信部指导意见提出三大应用方向:特种领域、制造业、民生及重点行业 [2] - 特种领域应用包括民爆、救援等危险环境作业,例如电力特种机器人可在零下40℃至80℃极端环境工作 [2] - 制造业应用主要承担繁重、重复性工作,如搬运不同规格箱子、分拣异形零件 [2] 人形机器人训练方法 - 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采集真实交互数据,无法直接从互联网获取 [3] - 训练示例:上百名数据采集员通过VR设备"手把手"教授机器人完成家务动作,每个动作需重复数百次 [3] 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的挑战 - 家庭环境复杂度高,涉及老人、儿童、宠物以及不同地面条件,存在倾倒风险 [5] - 需要新材料技术模拟人体肌肉骨骼结构,突破现有机械电子堆叠模式 [5] - 专家预计实现机器人完成复杂烹饪如松鼠鳜鱼至少还需十几年 [4]
目标规模10亿人民币 “上海具身智能基金”正式注册成立!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4-24 09:59
基金概况 - 上海具身智创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已完成工商注册,目标规模10亿元人民币,首期募集资金5.6亿元 [1] - 基金由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与浦东新区共同发起,孚腾资本担任基金管理人,浦东创投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 [1] - 基金战略重点为具身智能本体、核心零部件及泛机器人产业链关键环节,旨在加速技术创新与产业化 [3] 工商信息 - 企业类型为有限合伙企业,行业为资本市场服务,营业期限2025-04-15至2040-04-14 [4] - 执行事务合伙人为上海孚腾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委派代表费飞 [4]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10115MAEFE5J15G,出资额56510万人民币 [4] - 主要经营场所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秀浦路2388号14幢305室 [4] 战略定位 - 作为上海国投公司人工智能基金群重要组成部分,聚焦技术突破、生态建设与场景赋能 [4] - 推动传统实体经济向智能化和高端化转型,助力上海打造国际领先具身智能产业集群 [3][4] - 体现上海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的战略意图,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 [13] 投资方向 - 首期5.6亿元资金将集中投资具身智能本体、核心零部件和泛机器人应用三大领域 [19] - 具身智能本体领域支持人形机器人、工业协作机器人研发与应用 [19] - 核心零部件聚焦高精度传感器、仿生驱动装置、边缘计算芯片等关键技术 [19] - 泛机器人应用探索医疗康复、智慧物流、特种作业等垂直领域解决方案 [19] 产业背景 - 具身智能代表人工智能从"数字智能"向"物理智能"跨越的重要方向 [17] - 上海2023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在具身智能领域培育10家以上领军企业 [6] - 浦东新区作为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推动具身智能产业迅猛发展 [10] 运营模式 - 采用"国资引导+市场运作"协同模式,撬动社会资本 [14] - 孚腾资本将连接技术方、场景方与资本方,加速技术产业化 [14] - 孚腾资本成立于2022年1月,目前管理总规模约300亿元,已投资超100亿元 [16] 产业生态 - 依托浦东新区集成电路与人工智能产业研发优势 [21] - 联合长三角科研资源形成"基础研究-技术转化-产业应用"一体化创新生态 [21] - 张江机器人谷已汇聚上百家产业上下游企业 [21]
快讯|泰国泼水节现身人形机器人警察;日本公司用 AI为人形机器人增加嗅觉能力;仿线虫软体机器人可跳至篮球筐高度等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4-24 09:59
泰国泼水节人形机器人警察 - 泰国佛统府在宋干节期间部署名为"AI警察赛博格1.0"的人形机器人 具备360度智能摄像头 可实时整合无人机和CCTV数据流 通过AI算法分析环境并传输至指挥中心[1][3] - 机器人核心功能为移动信息处理节点 实现全景监控与威胁探测 提升公共安全响应效率[3] Axibo AI融资与机器人开发 - 加拿大公司Axibo Inc完成1200万美元融资 其中1100万来自外部投资者 100万来自创始人团队[4][6] - 公司以4D立体捕捉技术著称 客户包括Netflix和Apple 计划利用滑铁卢地区技术资源开发人形机器人[6] 日本嗅觉机器人技术 - 日本Ugo公司与Ainos合作开发具备嗅觉的人形机器人 采用AI Nose系统 可识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并生成气味ID[7][9][10] - 技术整合高精度气体传感器与AI算法 使机器人通过气味感知环境 提升服务机器人交互能力[10] 仿生跳跃机器人 - 佐治亚理工学院研发5英寸软体机器人 受线虫运动启发 无腿结构可跳跃至10英尺(约3米)高度[11][13] - 机器人采用硅胶棒与碳纤维脊柱 模拟线虫扭曲储能机制 适用于搜索救援等复杂地形任务[13] 智元机器人开发平台 - 智元机器人推出Genie Studio平台 行业首款具身智能一站式解决方案 覆盖数据采集至模型部署全流程[14][16] - 平台包含四大模块:数据采集(Genie Data)、模型训练、仿真评测和模型推理 支持多本体多末端设备管理[16] 行业企业名录 - 工业机器人领域列举埃斯顿自动化、埃夫特机器人等12家企业[22]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包括亿嘉和、普渡机器人等7家 医疗机器人领域涉及元化智能、天智航等13家[22] - 人形机器人企业涵盖优必选科技、宇树等21家 另有核心零部件企业如绿的谐波、因时机器人等24家[22][24]
跑完“半马” 人形机器人何时“跑”进百姓家
科技日报· 2025-04-24 07:47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举行,"天工"机器人以2小时40分钟完赛,展示出稳定平衡能力 [1][4] - 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有望从"技术验证期"向"规模化商用期"过渡,全球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195.25亿元 [1] - 2024年上半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融资额突破50亿美元,相当于过去五年总和 [2] 技术发展里程碑 - 人形机器人发展三大里程碑:1973年日本早稻田大学首台双足机器人、2000年本田ASIMO、2013年波士顿动力Atlas [3] - 国内企业采用"整机集成、关键零部件自研"路线,产品已具备稳定行走、跑跳等基本功能,技术比肩国外 [3][4] - "天工"机器人成功连续攀爬100多级台阶,为极端环境作业奠定基础 [5] 核心技术与突破 - 具身智能由"大脑"(AI大模型)、"小脑"(运动控制算法)和本体三部分构成 [3] - 灵巧手技术是最大难点,目前最多实现19个自由度(人手21个),由741个零件组成 [10] - 仿真训练和散热技术突破使机器人能完成21公里长跑,关节导热和风冷技术是关键 [5] 商业化应用进展 - 工业场景需求迫切,已在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等领域应用,工作效率达熟练工人70% [6][7] - 我国汽车制造业存在约34万台人形机器人潜在需求 [6] - 国产人形机器人单台成本约70万元,核心零部件缺乏统一标准制约产业化 [7][8] 政策支持与产业链 - 2023年11月工信部将人形机器人提升至与计算机、智能手机同等地位 [7] - 2024年"具身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地加速布局产业链 [7] - 行业现状类似2018年新能源汽车,有望复制其发展路径成为新增长极 [8] 家庭应用挑战 - 模拟家庭环境任务完成率仅58.3%,较工厂场景下降37个百分点 [9] - 需处理复杂动态环境和模糊指令,当前智能化水平难以兼顾全部场景 [9][10] - 专家预测3-5年可实现实用化,但家庭场景广泛应用还需10年 [11]
协会推动具身智能牵手星闪,推动多机器人协作规模化落地
选股宝· 2025-04-24 07:19
行业合作与技术发展 - TC591全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国际星闪联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机器人技术与新一代无线短距通信技术融合,加速具身智能机器人标准化与产业化发展[1] - 合作旨在打通机器人本体感知、通信与决策的关键链路,加速多机器人协作场景规模化落地[1] - 星闪技术采用Polar码等5G关键技术和中心调度理念,具备低时延、高吞吐、高并发、高可靠、抗干扰、精定位六大核心技术能力[1] 技术应用与场景分析 - 星闪技术此前瞄准智能终端、智能家居、智能汽车和智能制造四大核心场景[1] - 具身智能依赖蜂窝网络和Wi-Fi,蜂窝网络优势在于低延时、高带宽、无线漫游,Wi-Fi优势在于低部署成本、自组网[1] - 中金公司认为星闪技术与具身智能需求高度契合,但产业链成熟度较低,未来有望在国产化诉求下替代部分Wi-Fi场景[2] 相关公司动态 - 惠伦晶体是晶振行业唯一的星闪联盟成员[3] - 泰凌微作为星闪联盟早期成员,积极参与星闪技术研发和合作[4]
具身智能:灵巧手技术与产业链机遇分析(附56页PPT)
材料汇· 2025-04-23 23:05
灵巧手与夹爪的对比 - 灵巧手是人形机器人末端执行的最优选择,具有复杂操作和泛化能力,适用于复杂场景[5][11] - 夹爪在工业端已实现批量出货,具有高稳定性和低成本特性,更适合工业应用场景[10][17] - 自由度是核心差异,灵巧手自由度更高但算法要求更高,夹爪自由度低但操作简单[17][22] - 长期来看两者将共存,灵巧手是终局解决方案但夹爪在特定场景仍有优势[17][22] 灵巧手技术架构 - 驱动模块主流方案为空心杯电机,具有高功率密度和快速响应特性[23][33] - 减速模块主流为行星减速器,谐波减速器精度更高但成本较高[23][63] - 传动模块主流为微型滚珠丝杠+腱绳方案,实现旋转到直线运动转换[23][71] - 三大模块技术路线尚未完全收敛,不同企业采用不同方案[104][105] 驱动模块技术细节 - 空心杯电机具有体积小、转速高优势,但绕线工艺是量产瓶颈[33][40] - 直流无刷电机成本较低,是降本折中方案但性能略逊[42][44] - 无框力矩电机负载能力强但价格过高,应用较少[45][47] - 三种电机价格对比:无框力矩>空心杯>直流无刷[51][52] 减速模块技术细节 - 行星减速器结构简单成本低,但寿命较短[57][63] - 谐波减速器精度高结构紧凑,但成本过高[62][63] - 哈默纳科已实现微型谐波方案在指关节应用[62] 传动模块技术细节 - 腱绳传动自由度高成本低,但存在蠕变问题[75][76] - 连杆传动承载力强可靠性高,但效率较低[81][83] - 特斯拉二代灵巧手采用丝杠替代蜗杆提升精度[119] - 材料研发是腱绳路线主要挑战,UHMWPE是主流材料[78][80] 商业化落地关键 - 触觉传感器对实现精准力控至关重要,技术路线多样[89][90] - 抓握大模型训练可先从夹爪入手再过渡到灵巧手[95] - 本体厂商自制灵巧手成为趋势,掌握核心技术[99] - 传感器和抓取模型是打通商业化最后一环[89][95] 企业布局情况 - 特斯拉两代灵巧手方案演变,二代提升自由度[107][114] - 灵巧智能采用腱绳驱动方案,单指三自由度[125] - 新剑机电采用无框力矩电机+连杆传动[130] - 兆威机电开发直驱方案,三类手指自由度不同[134] - 星动纪元采用空心杯电机直驱方案[138]
亦庄制造:一场全球瞩目的机器人马拉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3 21:49
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马拉松赛事 - 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成为全球首个机器人马拉松赛事,20支人形机器人战队参赛,央视等媒体全程直播引发社交媒体刷屏[1] - 赛事终点设立机器人企业展区,北京亦庄聚集百余家机器人生态企业,距离赛事终点仅3公里,该区域每年举办世界机器人大会[1]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展位最受关注,其天工Ultra机器人赛前已被视为夺冠热门,公司原计划同期发布天工2.0版本但因赛事延期推迟[1] 赛事表现与技术争议 - 完赛率仅30%(6/20),机器人摔倒画面引发公众对行业技术水平的质疑,宇树机器人因客户操作失误导致未完赛引发舆论风波[2][6] - 多家公司澄清非官方参赛(宇树、众擎、加速进化),强调客户自行购买的机器人因未安装跑步算法导致表现不佳[6][7] - 行业技术人员指出马拉松仅能测试单一运动能力,不能全面反映产品技术水平,当前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和关节电机性能是关键差异点[7] 企业营销与区域竞争 - 赛事成为地方政府培育明星企业的舞台,部分参赛企业背后出现地方国资身影,被视作区域科技实力的展示窗口[1] - 松延动力创始人姜哲源(清华辍学创业者)借赛事高调曝光,公司机器人取得亚军成绩实现品牌出圈[5] - 加速进化的BoosterT1机器人虽非官方参赛,但3月曾亮相中国政府网《机器人群侠传》,显示政府背书效应[7] 产业现状与商业化进展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天工以2小时40分42秒夺冠,亚军松延动力(3:37:50),季军上海卓益得(4:25:56)[9] - 终端应用场景展示丰富:京东采销广告机器人、50万元/台的煎饼机器人、咖啡制作机器人等商业化尝试[3] - 百度智能云为天工提供AI基础设施支持,实现"大脑"与"小脑"协同,显示产业链协作模式[4] 行业认知与未来展望 - 赛事暴露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距离:实验室场景与真实路况存在显著差距,现阶段可实现"共跑"但未达"共赛"水平[9][10]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CEO熊友军表示赛事本质是产业对话和技术练兵,天工表现验证了环境适应能力,为进入工厂/生活服务场景做准备[10] - 行业呈现激烈竞争态势,各公司均具备实物产品,业内人士可通过专业维度判断技术优劣[7]
首批入池专利1900余件!“淄博机器人产业专利池”成立发布
齐鲁晚报网· 2025-04-23 21:46
淄博机器人产业专利池建设 - 淄博市成功举办知识产权宣传周专利转化运用主题活动 重点介绍机器人产业专利池建设情况 [1] -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 机器人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3] - 淄博已形成"核心部件+整机制造+系统集成"的完整机器人产业链 但产业发展仍面临突出问题和挑战 [3] 专利池运营机制 - 以龙头企业淄博纽氏达特行星减速机有限公司为核心构建专利池 首批17家成员入池专利1900余件 [3] - 将持续吸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高校院所入池 丰富专利数量 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和专利技术转化落地 [3] - 深度融合专利导航工具 剖析全球技术布局 明确产业优劣势 引导高价值专利培育和布局 [3] - 建立动态监测机制 定期评估专利技术价值和市场前景 更新技术构成以匹配产业发展 [3] 专利池实施策略 - 重点开展专利内部交叉许可、外部统一推广和联合维权三项工作 [4] - 对内促进技术共享降低研发成本 对外推动专利技术成为行业标准增强话语权 [4] - 组建专业团队应对专利纠纷 开发在线许可平台实现全流程线上服务提高效率 [4] 专利池价值影响 - 帮助企业精准掌握技术发展趋势 实时获取行业最新技术突破和竞争格局 [4] - 系统梳理内部专利布局和竞争对手动态 充分利用高校院所成果提供前沿技术储备 [4] - 柔性引进高端人才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吸引顶尖人才参与研发 [4] - 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及产业链资源 构建共享平台降低创新成本防范侵权风险 [4] - 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促进淄博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4]
从硅谷到深圳“机器人谷”,全球硬科技新范式何以再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3 21:35
作 者丨林典驰 编 辑丨孙超逸 当硅谷核心区Pa l o Alt o的咖啡馆里,工程师们用马克笔在玻璃窗上推演算法时,大洋彼岸的 深圳众擎机器人,正在大街上漫步。机器人的走路仪态酷似人类,以至于英伟达高级AI研究 科学家Jim Fa n也转发感叹,"这是真的么?很难分得清是真实的或是三维动画和So r a生成 的。" 东西方的科技碰撞一触即发,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深圳的机器人不仅能够走路,还能够助人爬 山、冲泡咖啡、送餐。 有意思的是,生产这些机器人的公司大多来自于深圳南山区,这里渐渐孕育出了一个"机器人 谷",它位于深圳大学城及其周边,沿着留仙大道、地铁5号线分布,恰好也是阳台山南部余 脉和塘朗山之间的谷地。 在这条狭长的谷地中,拥有诸如南方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近十所知名高校和 研究机构,更是有着密度堪比硅谷的机器人公司矩阵,以及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集聚特 色,成为一条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为产业集群特色的"科技走廊"。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发现,在深圳"机器人谷"诞生了完整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链。近百家 机器人公司中,拥有诸多细分领域的龙头,如无人机龙头大疆,机器视觉识别领域的龙头奥比 中光, ...
参会须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开发高校专场会议即将召开,必读收藏!
机器人圈· 2025-04-23 20:00
具身赋能,机智未来。作为人工智能的进阶形态,具身智能依托大模型、多模态感知与强化学习技术突破,推动智能体从 虚拟推理迈向物理操作,在工业、医疗、服务等领域开启协同新范式。被纳入国家战略的具身智能,正成为新质生产力的 核心引擎,通过技术-产业闭环重构千行百业生产力形态,并加速向通用化、低成本化演进,引领全球科技竞争新格局。 为进一步赋能具身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其在更多领域实现应用落地,《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杂志联合深圳市机器人 协会主办的 "FAIR plus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开发高校专场" 将于 4月26日 在 深圳福田会展中心 8号馆2号会议室 盛大启幕。 本次会议不仅汇聚中科院、武汉大学等顶尖学术力量,还邀请优必选、越疆科技、逐际动力等头部企业代表,从技术研 发、产业应用、生态协同等多维度解读行业机遇。与会者可通过主题演讲、案例分享与互动交流,全面把握"具身智 能"与"人形机器人"的最新动态,探索校企合作与成果转化的可行路径。 参会须知 会议地点: 深圳福田会展中心8号馆2号会议室 会议时间: 2025年4月26日09:30-12:00 签到时间: 2025年4月26日09: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