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端装备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农银汇理投资部副总经理、基金经理谷超:中国优质资产将迎来价值重估
上海证券报· 2025-05-26 02:03
经济形势与政策导向 - 2024年我国经济实现预期目标 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2025年延续复苏态势但4月起制造业景气度受外部贸易环境影响[1] - 2024年出口金额占GDP比重降至18.9% 显著低于2006年34.9%的峰值 且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9%[1] - 政府首要任务为提振消费和扩大内需 次重点为发展新质生产力 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人工智能终端 智能机器人等先进制造领域[1] 行业突破与竞争力 - 生成式AI领域实现算力成本大幅下降 用户数量显著增长 自主可控能力提升[2] - 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突破推动新能源汽车进入智能化阶段 预计将快速渗透10-20万元价位家用车市场[2] - 人工智能 新能源 高端装备制造 生物医药等行业优秀企业快速成长 部分技术已达全球领先水平[2] 发展格局与市场前景 - 加速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双循环互促"新格局 以内需对冲外需疲弱影响[2] - 工程师红利与庞大内需市场支撑技术突破 国产汽车厂商全球份额有望持续提升[2] - 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企业将迎来价值重估 重点领域投资机会显现[2]
深化国家级经开区改革创新16条发布 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开发建设主体上市融资
上海证券报· 2025-05-26 01:51
产业升级与创新 - 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创建未来产业孵化器和先导区,加强未来产业计量体系和能力建设,超前布局未来产业 [1] - 支持引进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推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数据产业 [1] - 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算力基础设施、5G等网络建设,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作用支持信息基础设施项目 [1] - 促进国家级经开区发展新的产业集群,带动相关资源和产业向创新方向集聚 [1] 产业链供应链建设 - 支持国家级经开区招引培育科技领军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关键企业、独角兽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做强"链主"企业 [2] - 利用企业集群式发展优势形成更有韧性的产业链,通过上下游企业配合增加稳定性 [2] - 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外商投资项目优先纳入重大外资项目清单 [2] - 支持建设内外贸融合发展产业集群,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国际物流枢纽中心 [2] 要素保障与支持 - 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支持省级政府单列年度计划指标,优先保障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用地 [2] - 支持明确"工业上楼"产业类型,规范引导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立体开发 [2] - 加强财政金融支持,支持开发建设主体通过上市融资拓展渠道,精准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支持 [3] 政策实施与推进 - 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协调,组织开展督促评估工作,确保措施落实到位 [3]
中东欧博览会进口采购订单超百亿元
快讯· 2025-05-25 21:23
智通财经5月25日电,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浙江宁波落下帷幕。据介 绍,本届博览会经贸"朋友圈"扩容,参展国别全面扩围。本届博览会吸引了中东欧14国及全球120个国 家和地区的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达8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近1500家,专业采购商超1.7万人次,其中境外 采购商约4000人,规模创历届新高。首次设立的"数智中东欧"展区汇聚37家人工智能及机器人领域领军 企业,匈牙利VR科技、斯洛伐克飞行模拟器、斯洛文尼亚蝙蝠飞机等多种中东欧科技产品集中亮相。 在经贸合作提质扩容方面,展会期间举办采购签约、贸易促进等活动80余场,进口采购订单金额达 109.8亿元。投资领域合作成果显著,签约项目24个,涉及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质 生产力领域。 中东欧博览会进口采购订单超百亿元 ...
进口采购订单109.8亿元!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闭幕
证券时报网· 2025-05-25 19:20
投资方面,"跨国药企对话浙江"活动吸引阿斯利康、诺华等近20家国际知名药企参与,与行业监管部门 直接对话;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合作对接活动,发布浙江省海外综合服务平台1.0版,精准指导企业 有序"走出去"投资中东欧。 本届博览会还带来了诸多多领域机制性合作成果,尤其是协会、关检和地方合作等方面。例如,海关检 验检疫对话会达成与保加利亚、克罗地亚的农食产品准入议定书,建立跨国海关检验检疫信息共享和联 络机制,为双边贸易便利化铺路。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促进联合会在宁波设立联络处和常年馆, 旨在为中东欧国家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多元化渠道支持。 人文交流方面,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文化纽带拉近彼此距离。例如,"舌尖上的相遇—中东欧美食与'味 美浙江.百县千碗'"人文交流活动举办,吸引超25万境内外游客参与体验。 本届博览会展览展示亮点纷呈,临展面积8万平方米,较上届增长15%,近1500家企业参展,展位数超 过2400个,专业采购商数量达1.7万人次,其中境外采购商约4000人。展览看点更丰富。 首次设立的数智中东欧专题展区,宇树科技、灵伴科技等37家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产业链代表企业, 及匈牙利VR公园(虚拟现实体 ...
珠海1至4月外贸进出口突破1117亿元 同比增长16.2%
搜狐财经· 2025-05-25 18:21
工业生产 - 1至4月珠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 6% [1] - 珠海"4+3"支柱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 9% 其中新能源增长8 2% 集成电路增长2 1% 新一代信息技术增长12 7% 智能家电增长1 1% 精细化工增长9 0% 高端装备制造增长42 2% [1] 固定资产投资 - 1至4月珠海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1 2% [1] - 工业技改投资下降1 2%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9 2% 基础设施投资下降42 8% [1] 消费市场 - 1至4月珠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2 60亿元 同比增长5 6% [1] - 限额以上餐饮收入下降0 3% 限额以上商品零售增长12 0% [1] 进出口贸易 - 1至4月珠海外贸进出口总额1117 18亿元 同比增长16 2% [1] - 出口总额757 73亿元 增长12 3% 进口总额359 45亿元 增长25 4% [1] 规上服务业 - 1至3月珠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400 61亿元 同比增长9 5% [2] - 信息传输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22 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1 2% 水利 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13 0% 居民服务 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8 4% 文化 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0 5% [2] 财税金融 - 1至4月珠海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6 84亿元 同比增长3 9%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4 70亿元 同比增长1 0% [2] - 4月末珠海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5 9% 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 5% [2]
全球创新创业人才落地上海“首站枢纽”!临港新片区再迎一批创客
新浪财经· 2025-05-24 16:24
海聚英才大赛概况 - 第五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临港新片区选拔赛于5月22-23日在上海临港举办 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出席并为临港科创中心分园授牌 [1] - 大赛进一步丰富新片区承接海外科创项目和高端人才的资源储备 为海外人才提供全链条支持 目标成为全球人才落地上海的"首站枢纽" [1] 参赛项目数据 - 自2025年3月启动征集以来 吸引101个海内外项目报名 包括种子期21个 初创期61个 成长期19个 其中海外项目9个 [3] - 经线上评审后 93个项目进入路演 覆盖未来智能 信息技术 生命健康等六大赛道 [3] - 参赛数量从最初个位数增至突破100个 人工智能和集成电路项目占比超70% [3] 人才与产业趋势 - 参赛者范围扩大 海外人士积极参与 年龄结构年轻化 硕士博士占比高 包括应届毕业生 [3] - 临港新片区定位为"国际创新协同重要基地" 赛事已吸引十余个团队表达落地意向 [3] 政策支持体系 - 2025年临港科创大会发布《临港创客新政"十二条"》 构建"360"全周期政策服务体系 提供3项免费 6项补贴及0等待服务 [3] - 推出"蓝鲸计划" 对入选领军型人才给予最高100万元个人资助 创新创业人才可获最高500万元购房补贴 [4]
这个省,国资联手银行系设立百亿母基金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5-23 17:30
母基金行业动态 - 本周资讯涉及的母基金管理规模达880 03亿元 主要分布在北京 重庆 湖北 江苏 四川 福建 河南 新疆等地区 投资方向包括高端装备制造 生物医药 低空经济等 [1] 云南中药材产业发展基金 - 云南省国资联手银行系设立百亿母基金 总规模100亿元 其中母基金70亿元(云南白药出资50亿元 中银国际出资20亿元) 子基金30亿元由建信北京 金浦健服 中信医疗共同出资 [3][5] - 目前已初步筛选140余家省内企业和10余家省外企业 正推进尽调和项目评估 [3] 四川乐山产业投资基金群 - 乐山市发布总规模约60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群 采用"1+2"主体结构 旨在覆盖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 [6][7] - 基金群将重点支持工业强市和文旅兴市战略 赋能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和开放合作 [7] 福建新质生产力并购基金 - 福建省拟设立目标规模50亿元的新质生产力并购系列子基金 第一批目标规模20亿元 [9] - 单只子基金首期认缴规模不低于3亿元 省级母基金及地市政府出资合计不超过50% [10][11] - 重点支持省内产业龙头围绕核心主业强链延链补链 或打造数字化 智能化 绿色化第二增长曲线 [13] 北京大兴区两支基金 - 大兴区与北京国管合作设立两支总规模40亿元的股权投资基金 重点支持生命健康 氢能 商业航天 先进制造 数字经济等领域 [14] - 已累计向市级基金推荐100余个项目 涉及人工智能 绿色能源 低空经济 新材料 医药等领域 提供资金支持超15亿元 [15] 江苏苏州低空经济基金 - 苏州成立20亿元低空经济产业专项母基金 由苏州创新投资集团 常熟市吴越产业投资集团等多家企业共同出资 [16] - 基金将重点支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成为该地区未来经济新引擎 [16] 湖北孝感区域母基金 - 孝感市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战新产业投资母基金 首期2亿元已实缴出资 [17] - 基金重点投向光电子信息 高端装备制造 新能源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等领域 [17] 重庆北碚母基金 - 重庆北碚区设立20亿元母基金 重点投向传感器及仪器仪表 新型显示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 [18] - 母基金对单支子基金出资比例不超过30% 认缴金额不超过2亿元 [18] 拉萨市产业强市母基金 - 拉萨市设立总规模15亿元的产业强市母基金 由毅达资本管理 重点布局文化旅游 数字经济 金融产业 绿色工业等 [36][37] - 基金采用"子基金+直投"方式运作 构建"1+N"母子基金架构 [36] 香港投资公司合作 - 香港投资公司已投资超过100个项目 人工智能及具身智能是主要增长点 有5-10家公司拟今年IPO [47] - 与戈壁创投合作成立耐心资本专项基金 与蓝驰创投合作成立共同投资伙伴计划 与基汇资本合作成立国际策略拓展平台 [47]
舜宇精工差错背后:会计质量堪忧?审计机构也收监管函 业绩持续下滑
新浪证券· 2025-05-23 17:02
会计差错概况 - 2025年已有超40家上市公司发布会计差错更正公告 [1] - 会计差错定义为非故意过失导致的财务报表遗漏或误报 [1] - 部分公司滥用会计差错更正掩盖财务造假 如康美药业300亿现金差错案例 [1] 舜宇精工会计差错详情 - 涉及2023年报及2024年三季报 调整科目包括营收 营业成本 利润总额 净利润 应收账款 存货等 [2] - 调整原因包括:总额法转净额法确认收入 收入跨期确认 固定资产折旧计提不及时 融资租赁会计处理错误 费用跨期及增值税漏提 [3][4][5][6][7] 审计机构问题 - 审计机构中汇会计师事务所因审计程序不到位收北交所警示函 [8] - 具体问题:收入及应收账款审计程序缺失 未执行替代测试 仅依赖访谈记录 存货及固定资产监盘不足 未发现折旧少提 [8] - 审计底稿存在发票核对记录与事实不符 未识别子公司内部控制缺陷 [9] 财务表现 - 近三年营收同比变动:+16 72% -2 65% -4 92% 归母净利润同比变动:+39 73% -38 97% -53 31% [10] - 2025年一季报营收1 16亿元(-2 35%) 归母净利润-175 19万元(-206 98%) [10] - 业绩下滑主因:新基地折旧费用增加 汽车行业竞争加剧 项目未达预期 计提存货跌价及坏账损失 [11] 机器人业务布局 - 子公司舜宇贝尔AGV机器人解决方案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制造与物流领域 客户包括一汽红旗 北京奔驰 蔚来等 [12][13]
山东威达(002026):电动工具配件领先者 加速布局新能源与高端装备业务
新浪财经· 2025-05-23 16:33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0% [1] - 2024年营业收入22.21亿元,同比下降6%,但毛利率提升6.91个百分点至25.89%,净利率提升6.03个百分点至13.63% [1]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4.40亿元,同比下降10%,归母净利润0.59亿元,同比增长1% [1] 电动工具业务 - 电动工具市场需求回暖带动配件业务显著改善,2024年该业务营收11.38亿元,同比增长30%,占总收入51% [2] - 公司钻夹头产品连续二十余年全球产销量第一,市场份额近50% [1] - 公司在越南、墨西哥设立子公司,提升海外客户服务能力,与史丹利百得、TTI、博世等客户保持深入合作 [2] 新能源业务 - 2024年新能源业务营收8.09亿元,同比下降33%,占总营收36% [2] - 公司积极布局电动工具电池包业务,并向智能家电、电动滑板车等领域拓展 [2] - 子公司苏州德迈科拥有10年换电站研发经验,与蔚来能源合资成立昆山斯沃普,为蔚来提供换电站产品 [2] 高端装备制造业务 - 2024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务营收2.01亿元,同比下降8%,占总营收9% [3] - 旗下济南一机是机床行业工艺样板企业,深耕轮毂机床和普通机床产品 [3] - 苏州德迈科提供一站式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产品包括智能穿梭车、伺服电机等,服务食品饮料、汽车等多个领域 [3]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前身成立于1976年,1987年开始布局电动工具钻夹头业务 [1] - 通过收并购拓展业务至中高端精密机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换电站等领域 [1]
投资宁波系列三:从“亚洲四小龙”到中国沿海新引擎
甬兴证券· 2025-05-23 15:32
核心观点 - 新加坡凭借优越地理位置、高效政府管理和开放经济政策,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实现高速经济增长,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通过发展高端服务业和推动制造业转型,实现产业跨越 宁波具备港口优势和制造业基础,可借鉴新加坡发展模式,优化现代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融合,在现代化产业、绿色能源和数字经济等领域发力,提升全球经济地位 [1]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历程 新加坡:从“亚洲四小龙”到全球金融中心 - 近现代新加坡是东南亚最大货物集散中心,1959年开始发展民族经济,早期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进口替代”工业,1965年独立后转向“面向出口”工业化,70年代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和大型船舶修理中心 [15] - 1979年提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引导产业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转型,80年代中期确定制造业和服务业为增长动力,90年代实施“化工岛”和海事科技计划,1995年人均GDP达约2.5万美元,与发达国家接近 60年代至今GDP同比增速均值达6.94% [16] - 宁波自改革开放以来GDP年均增速达12.5%,结构不断优化 截至2023年,新加坡GDP约5014亿美元,人口约592万,人均GDP约8.47万美元;宁波GDP约2321亿美元,人口约970万,人均GDP约2.39万美元 [20] 港口优势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新加坡港西临马六甲海峡,南临新加坡海峡,是航运要道,自然条件优越 宁波港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是深水良港,内外辐射便捷,2005年宁波 - 舟山港一体化,2009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港 [21][23] - 港口对城市及周边区域经济有带动作用,新加坡周边经济体和中国长三角地区GDP体量、人口数量可观 2023年上海港、新加坡港、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分别约为4916万TEU、3901万TEU、3530万TEU,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总量约13.2亿吨,新加坡港约6.0亿吨 [25][29] - 新加坡港以集装箱和大宗油品货物为主,1995 - 2023年集装箱占比保持在50%以上,2023年为59.39%,油品2023年占比32.41% 其拥有250多条航线连接123个国家的600多个港口,2023年货物贸易总额1.20万亿美元 2023年宁波自营进出口总额约1.28万亿元,净出口金额3847亿元,占GDP比重23.4% [31][36][37] 贸易依存度与全球经济的深度链接 - 2024年新加坡商品出口主要集中在亚洲,占比约73.6%,其次是美洲和欧洲 进口亚洲占比约66.7%,其次是美洲和欧洲 宁波口岸2024年商品出口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进口主要聚焦亚洲 [40][41][45] - 新加坡出口结构从初级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向技术含量更高的制造业产品转型,石油相关、天然橡胶、纺织服装类产品出口占比下降,机电产品上升 宁波机电产品出口占比从2007年的33.40%增长至2024年的51.49%,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比下降 [50] 借鉴新加坡发展模式的探索之路 内外双循环驱动产业升级 - 内循环方面,新加坡在不同阶段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如90年代提出六大措施和八大战略,08年金融危机后提出七大经济战略等 宁波通过“246”和“361”计划促进产业升级,企业创新活跃,截至2023年“小巨人”企业数量累计达352家 [59][60][62] - 宁波舟山港是国内重要资源运输基地,为长三角经济提供保障,2023年宁波口岸进出口贸易额累计23984.5亿元,异地企业进出口占63.9% 外循环方面,宁波舟山港开辟300余条集装箱航线,连接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一带一路”航线超130条 [65][66][68]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双轮驱动 - 2000 - 2023年新加坡GDP从961亿美元增长到5014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速7.4%,人均GDP从约2.38万美元增长至8.47万美元 宁波2000 - 2023年GDP从约1145亿元跃升至16453亿元,年化增速12.3%,人均GDP增长近8倍 [72][74] - 新加坡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导,2018 - 2023年第二产业占比22% - 26%,第三产业占比68% - 73%,批发零售业、金融保险业和商业服务业贡献重要 宁波产业结构从“一、二、三”转变为“三、二、一”,2023年第一产业占比2.3%,第三产业占比51.9% [77][79][81] - 新加坡90年代实施“战略经济计划”,强调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为经济增长引擎 宁波可借鉴其经验,通过“246”“361”等计划促进制造业和外贸良性互动 [84][94] - 新加坡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从1998年的863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1.9万亿美元,“制造业2000计划”吸引大量制造业FDI,金融和保险领域投资比例从千禧年初的35.7%升至2023年的62.9% [88] 向“新”发力创造发展“新活力” - 2024年宁波全社会用电近11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2%,制造业用电约7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4%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用电同比增速分别为11.9%、9.4%、8.3% [96] - 2024年“新三样”制造业用电同比增速分别为新能源汽车制造59.7%、光伏组件制造78.4%、电池制造3.2%,宁波光伏设备制造业用电量2025年有望增长 [98] - 2024年宁波新增制造业企业累计数量9027家,同比增速升至10.1% 余姚市、慈溪市、鄞州区新增企业累计数量排名靠前,分别聚焦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智能家电产业升级、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100][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