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通信

搜索文档
广东8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总产值规模近10万亿元
广州日报· 2025-09-12 10:35
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大会 AI搭桥"跨群融链" 9月11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先进制造业 集群发展大会(2025)在广州举办,重点展示集群产业创新前沿性、标志性成果,深入挖掘集群治理新理 念、新做法,引导科技、人才、资本与集群对接,繁荣集群发展生态。 一张蓝图、三个赋能、五项融合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近60%、工业投资连续三年两位数增长、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 集群达6个……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正逐渐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大会期间,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广州培育战略产业集群"一张蓝图、三个赋能、五项融 合"的打法。"跨群融链",推动产业与城市之间协同耦合、营造生态,以AI为纽带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 链,能够更好推动集群效能整体跃升。广州绘就一张蓝图,加快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聚力建强集群 矩阵,牢牢把握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功能定位,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转 型,重点发展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及6个未来产业,其中6个千亿级制造业集群构成万亿产业"四梁八柱"。广 州坚持三个赋能,打出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1.8%
新华日报· 2025-08-11 03:48
南京市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发展 - 南京市2025年重点产业项目路演对接会聚焦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 现场投资机构与企业就技术壁垒 规模化应用等关键问题深入探讨 合作意向浓厚 [1] - 南京市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上半年营收742亿元 同比增长12.1% 其中59家企业增速超100% [1] - 南京锁定5G/6G 未来网络等六大核心领域 出台《关于加快构建6G创新生态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构建产业支撑体系 [1]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整体表现 - 全省1-6月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9.2% 高于规上工业1.8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1.8% 较去年底提升1.1个百分点 [2] - 电子及通信设备 航空航天等五大行业表现突出 增加值分别增长15.4% 14.7% 12.2% 9.3% 8.6% 均高于工业平均增速 [2]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与举措 - 加强基础研究 建强三大基础科学中心 深化"应用基础研究特区"改革试点 实施基础研究重点项目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3] - 强化量子科技 航空航天等领域技术攻关 部署前沿技术研发项目 加快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落地 [3] - 推进科技领域"两重"项目建设 打造江苏实验室矩阵 加强人工智能 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布局 [4] - 持续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计划2025年底高新技术企业超6.1万家 [4]
央国企科技创新系列报告之五:央国企产业布局与“十五五”规划前瞻研究
招商证券· 2025-08-03 18:36
央国企"十五五"规划核心方向 - 央国企"十五五"规划将聚焦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1] -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的关键时期,规划将兼顾2035年远景目标和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任务[9][10] - 国资央企将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突出位置,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2] "十四五"规划完成情况 - "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中经济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符合预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等8项指标超预期[12] - "十四五"时期经济总量从110万亿增至2025年预计140万亿,增量超35万亿[12] - 碳排放强度前4年累计下降约7.8%,2025年需下降至少11%才能完成18%的目标[42] 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 央企"十四五"战新产业投资额从2020年1.2万亿增至2024年2.7万亿,年均增速超20%[28][29] - 重点产业包括海洋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与绿色环保、新一代信息通信、生物医药等[34][45] - 人工智能战略地位持续提升,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38][39] 央国企改革实施路径 - 推进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向国家安全领域、公共服务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52][53] - 通过科技创新、产业焕新、机制革新、思维更新"四新"加快战新产业布局[54][55] - 2024年以来至少10家涉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新产业的上市公司由央企取得控股权[58][59]
南京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8-02 06:01
科技创新成果 - 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超8600亿元,智能电网产业链竞争力国内领先,机器人产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1] - 南京市与南京大学合作成立原子制造研究所,加速推进原子级制造产业化,原子级制造大科学装置预研设施正加紧测试组装[1] - 紫金山实验室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具备分钟级网络定制、微秒级确定性保障、千万级多云交换服务能力,已为110余家单位提供130余项试验验证服务[2] 创新平台建设 - 南京市布局原子极限微制造、开源软件供应链等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3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4家[2] - 2024年建成生物医药等领域6家省级概念验证中心、新一代信息通信等领域20家市级概念验证中心,22家中试平台及30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 - 市级概念验证中心服务项目500余项,277个项目进入孵化阶段,53个项目进入中试阶段,26个项目实现产业化[3] 科技成果转化 - 紫金山实验室进行6G技术概念验证,包括超远距离、超高确定性、超低时延等技术测试[3] - 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构建84亿元资金支持体系,组建140余人技术经理人队伍,促成36个项目转化[4] - 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协调6000万元天使基金推动"七维诊疗机器人"技术产业化[4] 产业发展现状 - 南京市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4家[4] -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41%[4] - 南京市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为目标,构建高能级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矩阵[5]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
南京日报· 2025-07-31 10:22
产业组织机制创新 - 建立"1+4+6"产业攻坚工作体系 包括1个市产业强市办 4个产业攻坚办(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通信)和6个产业专班[3] - 通过攻坚机制推动重点产业突破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 其中6月份增长7.6%[1] - 37个工业行业大类中30个行业实现增长 增长面达81.1%[1] 优势产业表现 - 机器人核心产业营收194亿元 同比增长20%[3] - 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收入5200亿元 增速16.5%[3] -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收入260亿元 增速26%[3] - 生物医药产业营收1185亿元 增幅11.5%[3] - 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营收742亿元 同比增长12.1%[3] - 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产业均保持两位数增长[4] 技术创新突破 - 南钢集团与华为联合研发"元冶"钢铁大模型架构和工业智能化平台[1] - 国内首个光子芯片专用大模型OptoChat AI在南京发布[1][2] - 南智光电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用于光子芯片定制开发和AI大模型升级[2] - 脑机接口产业培育大会召开 发布《南京市推进脑机接口产业创新突破行动方案(2025—2030)》[7][8] 产业生态建设 - 成立南京科技成果转化学院 培育专业技术经理人队伍[6] - 科技成果平台吸引企业用户超1100家 技术经理人200余名 发布成果3289项 需求496项 促成意向对接50项[6] - 天创机器人连续四年保持特种机器人细分赛道出货量第一 参与组建机器人网联与安全技术创新联合体[5] 产业集群目标 - 计划打造1个万亿级 1个5000亿级 1个3000亿级 3个2000亿级产业集群[8] - 印发《南京市2025年产业攻坚任务清单》 从招引重大产业项目等6个方面细化部署[8] -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5.0% 集成电路增长22.1% 工业机器人增长4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