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一代信息通信
icon
搜索文档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1.8%
新华日报· 2025-08-11 03:48
南京市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发展 - 南京市2025年重点产业项目路演对接会聚焦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 现场投资机构与企业就技术壁垒 规模化应用等关键问题深入探讨 合作意向浓厚 [1] - 南京市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上半年营收742亿元 同比增长12.1% 其中59家企业增速超100% [1] - 南京锁定5G/6G 未来网络等六大核心领域 出台《关于加快构建6G创新生态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构建产业支撑体系 [1]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整体表现 - 全省1-6月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9.2% 高于规上工业1.8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1.8% 较去年底提升1.1个百分点 [2] - 电子及通信设备 航空航天等五大行业表现突出 增加值分别增长15.4% 14.7% 12.2% 9.3% 8.6% 均高于工业平均增速 [2]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与举措 - 加强基础研究 建强三大基础科学中心 深化"应用基础研究特区"改革试点 实施基础研究重点项目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3] - 强化量子科技 航空航天等领域技术攻关 部署前沿技术研发项目 加快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落地 [3] - 推进科技领域"两重"项目建设 打造江苏实验室矩阵 加强人工智能 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布局 [4] - 持续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计划2025年底高新技术企业超6.1万家 [4]
央国企科技创新系列报告之五:央国企产业布局与“十五五”规划前瞻研究
招商证券· 2025-08-03 18:36
央国企"十五五"规划核心方向 - 央国企"十五五"规划将聚焦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1] -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的关键时期,规划将兼顾2035年远景目标和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任务[9][10] - 国资央企将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突出位置,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2] "十四五"规划完成情况 - "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中经济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符合预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等8项指标超预期[12] - "十四五"时期经济总量从110万亿增至2025年预计140万亿,增量超35万亿[12] - 碳排放强度前4年累计下降约7.8%,2025年需下降至少11%才能完成18%的目标[42] 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 央企"十四五"战新产业投资额从2020年1.2万亿增至2024年2.7万亿,年均增速超20%[28][29] - 重点产业包括海洋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与绿色环保、新一代信息通信、生物医药等[34][45] - 人工智能战略地位持续提升,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38][39] 央国企改革实施路径 - 推进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向国家安全领域、公共服务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52][53] - 通过科技创新、产业焕新、机制革新、思维更新"四新"加快战新产业布局[54][55] - 2024年以来至少10家涉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新产业的上市公司由央企取得控股权[58][59]
南京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8-02 06:01
科技创新成果 - 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超8600亿元,智能电网产业链竞争力国内领先,机器人产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1] - 南京市与南京大学合作成立原子制造研究所,加速推进原子级制造产业化,原子级制造大科学装置预研设施正加紧测试组装[1] - 紫金山实验室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具备分钟级网络定制、微秒级确定性保障、千万级多云交换服务能力,已为110余家单位提供130余项试验验证服务[2] 创新平台建设 - 南京市布局原子极限微制造、开源软件供应链等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3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4家[2] - 2024年建成生物医药等领域6家省级概念验证中心、新一代信息通信等领域20家市级概念验证中心,22家中试平台及30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 - 市级概念验证中心服务项目500余项,277个项目进入孵化阶段,53个项目进入中试阶段,26个项目实现产业化[3] 科技成果转化 - 紫金山实验室进行6G技术概念验证,包括超远距离、超高确定性、超低时延等技术测试[3] - 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构建84亿元资金支持体系,组建140余人技术经理人队伍,促成36个项目转化[4] - 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协调6000万元天使基金推动"七维诊疗机器人"技术产业化[4] 产业发展现状 - 南京市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4家[4] -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41%[4] - 南京市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为目标,构建高能级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矩阵[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