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

搜索文档
湘水连香江,开放长沙拥抱世界丨湘约长沙 湾启新程·港资企业在长沙
长沙晚报· 2025-05-11 16:35
港资港企在长沙投资 - 香港九龙仓集团投资建设长沙国金中心 95层 452米高的湖南第一高楼成为城市新地标 [2] - 华润集团在长沙投资11个业务单元 涉及综合能源 城市建设运营 大健康 大消费 产业金融五大领域 累计总资产达440 5亿元 [2] - 2024年长沙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23家 同比增长8 3% 其中港资企业94家 占比超四成 香港在长沙投资金额占全市实际使用外资的68 7% [4] - 目前长沙港资企业659家 占全市外资企业数量的46% 集中在制造业 房地产 现代物流 批发和零售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金融业等领域 [4] 湘企通过香港出海 - 澳优2009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 目前在全球有11家工厂 产品销往60多个国家 海外员工占比超20% [4][5] - 中联重科 远大住工 泓盈集团等长沙企业也成功登陆港交所 [7] - 近5年长沙对香港进出口额累计达1086 1亿元 香港是长沙第一大出口地区 [7] 湘港经贸合作活动 - 2025湖南—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交流会即将举办 长沙将在香港 深圳等地开展专题招商推介及拜访交流活动 [4] - 2025"港洽周"将举办湖南-香港投融资对接会 拟赴境外上市公司与港交所对接会等活动 长沙将发布超40个投融资项目 [7] 湘港文旅科技融合 - 2025年一季度长沙接待港澳游客4 84万人次 占入境游客总量的31 9% 同比增长201 57% [7] - "五一"假期从香港西九龙站出发抵湘旅客同比增长九成 [7] - 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的粤港澳科创产业园承接粤港澳高校和科研院所引入的科技和产业合作项目累计超50个 [7] - 香港城市大学(长沙)创新中心促成产学研合作57项 推动3D打印 生物医药等技术转化 [7]
技术伦理的断裂带:当AI信任超越人类控制
虎嗅· 2025-05-10 18:55
智能驾驶事故分析 - 小米SU7以97公里时速撞向水泥护栏 事故暴露智能汽车安全性问题 车内三名大学生遇难[1] - 小米SU7标准版为降低成本移除激光雷达 纯视觉系统在车速超过85km/h时有效检测距离不足200米 应急反应时间仅7秒左右 低于行业安全阈值[2] - 智能汽车行业存在"标准套利"现象 企业利用监管滞后性选择宽松标准规避技术责任 在安全与成本间做出不利于长期用户安全的权衡[3] 航空业与智能驾驶监管对比 - 波音787飞控系统需通过FAA 300+项专项认证 飞行员转型培训标准为28天全沉浸式课程 含56小时模拟器训练[2] - 美国NHTSA自2016年推出自动驾驶框架 但未对L4+系统建立强制性认证标准 远低于航空业FAA严格标准[3] - 特斯拉Autopilot十年5次架构革新 但未对驾驶员提出培训要求 与航空业严格培训形成鲜明对比[3] 技术伦理与治理挑战 - 克隆技术治理迅速且严格 美国1997年禁止联邦资金用于人类克隆研究 欧洲1998年通过《欧洲人权与生物医学公约》附加议定书禁止生殖性克隆[5] - AI伦理治理严重滞后 DeepMind AlphaGeometry模型训练数据伦理争议无人问责 自动驾驶"电车难题"争论十余年仍无统一责任框架[7] - AI风险如无色无味气体 难以察觉但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 需建立类似克隆技术的全球治理框架[8] 智能驾驶行业治理建议 - 应建立分级风险评估机制 对高风险应用实施差异化监管 引入"伦理黑匣子"记录决策过程 进行全生命周期安全审计[9] - 设立伦理激励政策 对合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 构建强制责任保险制度 保费与安全性能挂钩[10] - 需建立超国家AI治理联席机构 在联合国框架内制定《全球人工智能白皮书》实现全球监管协同[10] 行业发展趋势 - 智能驾驶面临监管模式选择 是延续传统汽车渐进式监管 还是借鉴航空业预防性监管体系[4] - 需整合计算机科学 伦理学 法学等多领域专家智慧 共建跨学科全球治理框架[11] - 技术治理"曼哈顿计划"旨在为AI创新提供伦理基础 而非限制发展 人类完全有能力为高风险技术划定边界[11]
理想的激光雷达部分参数是特制的
理想TOP2· 2025-05-09 22:30
禾赛ATL激光雷达参数与特性 - 采用第四代芯片架构和双核MCU设计 [2] - 相比禾赛AT128体积和重量均减少60% [2] - 外露最小视窗高度为25毫米 [2] ATL与ATX的核心差异 - 最佳角分辨率提升至0.08°(H)×0.1°(V),优于ATX的0.1°×0.1° [3] - 水平分辨率更高,点云密度更大 [3] - 支持30°收缩视野下的光学变焦,测距达200米且分辨率提升一倍 [4] 理想汽车定制化功能 - ATL为理想独家定制智能变焦功能,强化AD Pro和AD Max的主动安全能力 [4] - AEB能力支持雨夜120公里/小时刹停,AES能力实现黑夜130公里/小时连续躲避两台事故车 [4] - 全系车型(L6 Pro至MEGA Home)主动安全能力统一 [5] 行业技术应用 - 禾赛ATX最高支持7倍光学变焦,但ATL的智能变焦为理想专属配置 [4] - 激光雷达性能提升直接服务于高速场景下的识别需求 [4]
小鹏关于自己VLA路线的一些QA
理想TOP2· 2025-05-09 22:30
云端大模型蒸馏技术路线 - 公司采用云端72B参数VLA大模型蒸馏到车端小模型的技术路线 相比直接训练车端小模型具有更高上限 [1] - 优势1:规模效应更强 云端大模型数据量更大 参数利用率更高 涌现效应更显著 蒸馏后小模型表现更优 [1] - 优势2:解决多模态困境 大模型能统一处理驾驶员不同决策路径 避免数据量增大导致的模态坍塌问题 [1][2] - 优势3:强化学习效果更佳 云端大模型后训练能力更强 蒸馏结果优于车端小模型直接训练 [2] 车端VLA部署必要性 - VLA必须部署在车端 云端方案存在300毫秒以上延迟风险 地库/高速等场景网络不稳定可能导致严重安全事故 [3] - 云端VLA仅适用于无实时性要求的脱困场景(如L4靠边停车) 允许2-3秒延迟 [3] - 本地VLA体系具备全球化适用性 不受海外网络条件限制 [3] 车端芯片核心价值 - 自研芯片是AI企业模型落地的分水岭 特斯拉/苹果/华为/小米均布局芯片领域 [4] - 公司研发图灵芯片 算力达主流车端芯片3倍 通过芯片-模型联合设计实现协同效果最大化 [4] - 芯片算力提升需配合模型蒸馏/剪枝/量化等软件优化 全栈自研才能实现全链路效能突破 [4] 轻雷达+重算力方案优势 - 去除激光雷达节省20%感知算力 视觉响应速度达激光雷达2倍 端到端延迟减半 [5] - 视觉处理帧率达行业激光雷达方案12倍 城市辅助驾驶安全性显著提升 [5] - 自研芯片算力为行业Pro车型4-5倍 配合720亿参数云端大模型实现系统上限突破 [5] - 800万像素鹰眼视觉摄像头+Lofic技术 在夜间/逆光/雨雪等场景超越人眼识别能力 [5]
博泰车联网董事长应宜伦获评上海市劳动模范
经济观察报· 2025-05-09 20:28
公司荣誉与认可 - 博泰车联网创始人应臻恺获授"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 是本届唯一以公司创始人身份获得该荣誉的企业家 [1] - 公司创始人已连续获得"全国工信系统劳动模范""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优秀企业家"等多项荣誉 [3] - 此次表彰大会共表彰上海市模范集体299个 劳动模范430名 先进工作者168名 [1] 公司技术实力 - 公司专注于智能座舱和智能网联技术 技术路径与国家推动汽车智能化转型方向高度一致 [1] - 在智能座舱领域 公司在操作系统 语音识别 感知交互等方向进行技术积累 系统基于国产鸿蒙OS开发 [1] - 公司已为超过50家主机厂 200余款车型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1] - 公司累计申请专利超过6000项 发明专利占比逾八成 [2] - 公司曾主导研发中国首个3G车联网系统 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语音交互系统 以及车规级操作系统 [2] 行业地位与贡献 - 公司深度参与标准体系建设 已参与起草国家及行业标准近30项 [2] - 公司承担科技部 工信部等国家级科研项目 被视为本土智能汽车底层技术代表性企业之一 [2] - 公司向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捐赠300万元 用于支持国产基础软件生态建设 [2] - 公司联合多家企业发起"智能汽车芯片自主安全可控创新战略联盟" [2] 行业发展趋势 - 地方政府对民营企业在核心技术攻坚与产业链自主化进程中的角色给予肯定 [1] - 国内对"底层自主可控"的共识不断强化 技术型民营企业正在成为核心环节技术突破的"中间力量" [2] - 在智能汽车加速向高阶智能演进的当下 系统性技术节点上的民营企业家正逐步被纳入主流制度性评价体系 [3]
中国的“马斯克” 李想分享VLA训练细节
经济观察报· 2025-05-08 12:08
经观汽车 2025年5月8日,距离"AI Talk"第一季播出已有130天,面对镜头,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坦言:"人工智能 发展得这么快,但我每天的工作时间并没有减少。"这一句话,道出了他对AI技术落地路径的冷静思 考,也预示着理想汽车在智能化道路上的阶段跃迁。 在这场持续数小时的访谈中,李想系统性地阐述了他对AI工具分级的理解——从信息工具、辅助工 具,到生产工具。而在理想的语境中,生产工具意味着AI真正进入价值创造的核心。这场技术演化的 关键,正在从模型的堆叠走向具象能力的整合与释放。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理想汽车正在训练一个32B规模(即320亿参数规模)的VL(视觉-语言)基座模 型。李想详细介绍了训练的三个关键部分: 过去四个月,中国本土大模型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李想在谈话中频频提及DeepSeek——这一国产 大模型体系,在技术架构、推理能力和工程效率上的表现,让理想汽车决策层重新评估了其VLA(视 觉-语言-行动)战略的实施路径。 "DeepSeek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推动力。"李想坦承,原本计划在年底完成的基座模型,因DeepSeek的 开源提前了九个月完成基础设施建设。 也正是出于这种"被帮助之 ...
小米SU7 Ultra量产版正在挑战纽北赛道
快讯· 2025-05-08 10:22
小米SU7 Ultra量产版正在挑战纽北赛道 金十数据5月8日讯,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发文透露,小米 SU7 Ultra量产版正在挑战纽北赛道。 ...
未知机构:国海汽车理想VLA司机大模型从动物进化到人类理想AITalk第二季核心-20250508
未知机构· 2025-05-08 10:2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汽车、人形机器人 - 公司:理想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VLA司机大模型 - 核心观点:VLA司机大模型是实现全自动驾驶的“生产工具级”技术突破[3] - 论据:三阶段进化,1.0规则算法和高精地图能力受限(昆虫智能);2.0端到端(E2E)模仿人类能力提升(哺乳动物智能);3.0融合3D/2D视觉、语言推理和行动控制,类人决策[1] - 论据:训练体系,训出云端VL基座模型,蒸馏成3.2B端侧MoE模型;后训练加入Action模仿学习模型规模近4B;强化训练融入人类驾驶习惯,产出车端运行的VLA模型[1] AI发展新认知 - 核心观点:AI价值升级需从“信息工具”迈向“生产工具”[3] - 论据:AI工具三级价值论,信息工具存在数据失真与效率瓶颈;辅助工具提升局部效率,但需人类干预;生产工具独立完成专业任务[1] - 核心观点:技术合作与开源加速行业进步[3] - 论据:开放自研四年的整车操作系统,推动技术共享,目标成为汽车领域的“安卓生态”[1] 创业逻辑与个人成长 - 核心观点:创业要聚焦“解决问题”与“人的能量” - 论据:创业核心方法论是坚持解决行业痛点,技术积累不可跳跃,规则算法到E2E再到VLA,需扎实基本功[2] - 论据:团队与自我成长方面,组建互补型团队,关注成员优点与成长;接受优缺点,以“成长”替代“改变”;能量源于亲密关系与团队连接[2] 业务抉择与市场愿景 - 核心观点:不做Robotaxi,专注家庭用车,参与人形机器人研发,争夺空间智能和语言智能市场前列位置 - 论据:预判L4自动驾驶后家庭用车更受青睐;参与人形机器人研发可攻克L4自动驾驶难题;立足中国有机会争夺市场前列位置[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AI时代需保留人性多样性并关注“人的连接”[1][3]
130多天后再谈AI!李想透露实现VLA的三个阶段,回应“智驾”是否该叫停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8 10:01
每经记者|孙磊 每经实习编辑|余婷婷 "AI(人工智能)工具可划分为信息工具、辅助工具和生产工具三个层级。我觉得人工智能变成生产工具,才是真正人工智能爆发的时刻。"理想汽车董事 长、CEO李想在5月7日晚的《理想AI Talk第二季》中,分享了他对于人工智能的最新思考,VLA司机大模型的作用、训练方法和挑战,这距离他上一季谈 及人工智能已经过去了130多天。 李想表示:"判断Agent(智能体)是否真正智能,关键在于它是否成为生产工具。只有当人工智能变成生产工具,才是其真正爆发的时刻。就像人类会雇用 司机,人工智能技术最终也会承担类似职责,成为真正的生产工具。" 就理想汽车而言,其研发的VLA司机大模型则是以"司机Agent"的产品形态呈现。"用户可通过自然语言与司机Agent沟通,跟人类司机怎么说,就跟司机 Agent怎么说。简单通用的短指令由端侧的VLA直接处理,复杂指令则先由云端的VL基座模型解析,再交由VLA处理。"理想汽车方面表示。 此外,李想还回应了"有人觉得辅助驾驶应该被叫停"的问题。"经过多年,从规则算法到端到端+VLM(视觉语言),再到现在真正迈入VLA阶段,现在比 较像'黎明前的黑暗'。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