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玩

搜索文档
港股概念追踪 | 恒指季检结果下周一生效 新晋成份股有望迎来资金追捧(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9-05 11:10
指数调整概况 - 恒生指数公司季检结果于9月5日收市后实施 9月8日生效 成份股数目由85只增加至88只 新纳入中国电信 京东物流 泡泡玛特 [1] - 泡泡玛特同时被纳入恒生中国企业指数 成份股数量维持50只不变 [1] - 恒生综合指数新纳入中国食品 恒瑞医药等 剔除冠城钟表珠宝 思派健康等 成份股数目由502只增加至504只 [1] 资金流动影响 - 指数调整牵动被动资金调仓 追踪恒生指数 国企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的ETF规模分别约为312.4亿 70.3亿和308.8亿美元 [2] - 被动资金通常在生效日前一个交易日(9月5日)尾盘集中调仓 可能导致成交量急剧放大和价格波动 新纳入个股有望获得增量资金青睐 [2] - 高盛预计消费者零售 软件与服务及汽车股将见最多被动资金流入 达3亿至7.8亿美元 [3] 市值与估值变化 - 高盛估算恒指 国企及恒生科技指数市值分别升至2.09万亿 1.42万亿及4800亿美元 较变更前升1.6% 1.1%及9% [3] - 预测市盈率分别由11.3倍 10.7倍及17.6倍升至11.4倍 10.8倍及18倍 [3] - 每股盈利增长预测分别由5.4% 6.3%及17.5%调整至5.7% 6.6%及16.8% [3] 重点个股分析 - 中国电信作为电信行业龙头 在5G建设及云计算领域持续发力 反映出传统产业龙头在指数中的重要地位 [4] - 京东物流代表新经济物流板块 体现指数对高成长性及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关注 [4] - 泡泡玛特作为潮玩文化代表企业 市值和流动性显著提升 成为新消费板块的重要代表 [1][4] 行业板块表现 - 高盛预期地平线机器人 泡泡玛特 比亚迪股份 美团 小米集团及阿里巴巴录最多被动净买入 达1.85亿至6.1亿美元 [3] - 比亚迪股份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 业务覆盖乘用车 商用车 电池 半导体等多个领域 [4] - 美团是中国领先的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 业务涵盖餐饮外卖 到店 酒店及旅游等200多个品类 [4] 市场整体展望 - 港股市场被视为"全球价值洼地" 低估值为投资者提供较好安全边际和配置机会 [2] -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印证内地资金对港股投资价值的认可 [2] - 指数调整或进一步提振市场对相关板块及个股的信心 [2]
名创优品偷师泡泡玛特,谁更懂年轻人的钱包?
虎嗅· 2025-09-05 11:05
公司战略转型 - 名创优品从十元店转型为IP衍生品集合店 主动向泡泡玛特学习运营模式 [1] - 公司目标是从十元店逆袭为年轻人追捧的IP乐园 [1] 行业发展趋势 - 潮玩IP正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新载体 形成国人集体自豪感 [1] - 行业呈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文化输出转变的发展趋势 [1] 市场竞争格局 - 名创优品与泡泡玛特在IP衍生品赛道形成直接竞争关系 [1] - 公司面临能否赶上泡泡玛特市场地位的战略挑战 [1]
大摩:8月外资投入中国股市资金速度环比放缓 本季度迄今3个股获加仓最多
智通财经网· 2025-09-05 10:46
外国投资者资金流向 - 8月外国投资者净流入中国股市9亿美元 较7月27亿美元显著放缓 [1] - 被动管理基金资金流入14亿美元 低于7月39亿美元 美国被动基金仍是主力 [1] - 主动型外国基金资金流出5亿美元 为2023年年中以来最大单月流出 [1] 年内资金累计表现 - 年初至8月31日外国被动资金累计流入130亿美元 超过去年全年70亿美元 [1] - 外国主动资金年内累计流出110亿美元 较去年240亿美元流出速度放缓 [1] - 国纯多头基金累计流入10亿美元 逆转去年170亿美元流出局面 [1] 个股持仓变动 - 宁德时代 泡泡玛特和紫金矿业成为本季度迄今被加仓最多个股 [1] - 中石油 建设银行等成为被减仓最多个股 [1] 市场参与结构变化 - 高净值投资者参与中国A股程度加大 [1] - 出现资金从货币市场基金转入股票基金的早期迹象 [1] - 外国被动基金在8月转为A股净买家 逆转4月大规模卖出态势 [1]
乐华娱乐盘中涨近30% 中期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增近九成 潮玩IP孵化进一步拓宽变现渠道
智通财经· 2025-09-05 10:38
股价表现 - 乐华娱乐盘中涨幅近30% 截至发稿时上涨25.24%至2.63港元 成交额达1567.56万港元 [1] 财务业绩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六个月中期收入达4.1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9.28% [1] - 股东应占溢利5809.9万元人民币 同比大幅增长88.66% [1] - 每股基本盈利0.07元人民币 [1] 主营业务表现 - 艺人管理业务收入由去年同期3.03亿元增长17.7%至3.57亿元 [1] - 收入增长主要源于签约艺人参与商业活动数量增加 [1] - IP运营业务实现收入2060.6万元人民币 同比显著增长128% [1] 战略发展 - 子公司天津壹华与深圳熠起联合创立"与华同行"平台 专注潮玩IP孵化运营 [1] - 成功推出WAKUKU哇库库系列产品 获得年轻消费者青睐 [1] - 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提升品牌关注度 为未来可扩展性奠定基础 [1]
港股异动 | 乐华娱乐(02306)盘中涨近30% 中期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增近九成 潮玩IP孵化进一步拓宽变现渠道
智通财经网· 2025-09-05 10:36
股价表现 - 乐华娱乐股价盘中涨近30% 截至发稿涨25.24%报2.63港元 成交额1567.56万港元 [1] 中期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4.1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9.28% [1] - 股东应占溢利5809.9万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88.66% [1] - 每股基本盈利0.07元人民币 [1] 收入增长驱动因素 - 艺人管理业务收入3.5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7.7% [1] - 收入增长主要由于签约艺人参加商业活动数量增加 [1] 潮玩业务发展 - IP运营业务收入2060.6万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28% [2] - 子公司天津壹华与深圳熠起联合创立与华同行作为潮玩IP孵化运营平台 [2] - WAKUKU哇库库品牌独特的审美及收藏性吸引年轻消费者 [2] - 成功推出多款产品并提高线上线下渠道关注度 [2] - 战略举措加强品牌运营执行及市场定位 [2]
Z世代,正在用情绪消费重塑市场
36氪· 2025-09-05 08:06
潮玩行业增长与格局 - 泡泡玛特2025年上半年营收138.76亿元同比增长204.4% 税前利润61.57亿元同比增长401.2% [2] - 泡泡玛特从盲盒厂商转型为IP全产业链运营商 上半年13个艺术家IP收入过亿 LABUBU成为全球热门IP [2] - 潮玩行业呈现"一超多强"格局 国外品牌乐高万代占据份额 国内卡游布鲁可增速迅猛 [4] - 盲盒类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580亿元 女性消费占比75% Z世代推动中高端升级 [4] - 拼搭类玩具2028年市场规模预计640亿元 布鲁可领跑角色类赛道 [4] - 卡牌类2029年市场规模预计446亿元 卡游占据绝对领导地位 [4] - 泡泡玛特海外收入55.9亿元同比增长440% 其中美洲收入22.65亿元同比增长1142.3% [4] - 52TOYS海外收入从2022年3540万元增长至2024年1.47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超100% [5] - Z世代泛二次元人群突破5亿人 相关市场规模约6000亿元 [3] 新茶饮行业变革与趋势 - 茶饮行业竞争焦点转向"质价比" 头部品牌通过加盟模式加速规模化扩张 [7] - 现制茶饮2028年市场规模预计5500亿元 零售茶饮6500亿元 周边及生活零售5万亿元 [7] - 蜜雪冰城2025年上半年收入148.7亿元同比增长39.3% 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44.1% [7] - 蜜雪冰城全球门店数53014家 较去年同期新增9796家 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57.6% [7][8] - 古茗2025年上半年收入56.63亿元同比增长41.2% 净利润16.25亿元同比增长121.5% [8] - 古茗81%门店位于二线及以下城市 单店日均GMV7600元同比增长22.6% [8] - 奈雪的茶上半年收入21.78亿元同比下降14.4% 经调整净亏损减少73.1%至1.18亿元 [8] - 蜜雪冰城加盟门店占比99.97% 通过向加盟商销售食材设备获得主要收入 [9] - 供应链成为行业新护城河 头部企业通过源头直采自建基地优化仓储物流 [9]
浪浪山小妖怪14亿票房背后,500元的毛绒玩具卖爆了
36氪· 2025-09-05 07:57
文章核心观点 - 问童子作为新兴高端毛绒品牌 通过差异化产品设计和品质把控快速崛起 联名产品三天售出超一万件 累计销量近十万件 [4][5] - 公司定位高端毛绒市场 强调中华传统文化表达 产品售价从165元至数十万元不等 目标客群为18-35岁注重自我表达人群 [7][13] - 对比JellyCat等国际品牌 问童子采取垂直整合模式控制生产流程 高端毛绒产品利润率可达50%以上 远超普通毛绒产品10%-20%的利润水平 [8][17][19] 品牌市场表现 - 与《浪浪山的小妖怪》联名周边三天售出超一万件 累计销量近十万件 部分产品需预购至十月中下旬 [5] - 官方旗舰店产品售价区间为165-500元 部分产品售价上千元 花卉系列单品价格达700多元 [7][15] - 淘宝旗舰店积累近70万粉丝 二手市场保值率较高 七折购入产品可八折转售 [20][22] 产品战略与差异化 - 以毛绒为载体承载文化表达 产品分为品牌向和市场向两类 品牌向产品注重文化意象表达 市场向产品采用耳熟能详的传统文化故事 [11][26] - 花卉系列产品以中式插花为设计灵感 采用毛绒布艺替代传统瓷器植物 解决易碎难养护痛点 [13] - 设计到生产环节高度自主 仅生产环节外包 设计团队自主打样 严格控制产品质量 [17] 生产与品质管控 - 采用垂直整合模式 设计 打样 销售环节由团队自主把控 仅生产环节对外 [17] - 对不合格产品采取无限期延后或修正策略 曾因品质问题终止生产售卖进程 [18] - 要求合作工厂进行人员技术调整和产能升级 复杂设计需反复试错 投入成本较高 [18][19] 商业模式与盈利水平 - 高端毛绒产品利润率达50%以上 显著高于普通毛绒产品10%-20%的利润率 [19] - 消费者多在促销期间购买 单客户复购金额约2000元 复购原因主要为产品质量 [15][20] - 线上渠道为主 正加速布局线下 计划2024年在一线核心商圈开设品牌专属门店 [22][23] 线下扩张计划 - 2023年商业化核心转向线下 已与哈姆雷斯等玩具零售商合作 开设快闪店 [23] - 计划开设40-50平米标准门店 需陈列300多个SKU 选址一线城市核心商圈 [23] - 线下门店强调体验展示 选品与线上差异化 弥补毛绒产品需触感体验的短板 [23][25]
“爽感经济”崛起:卫龙、东鹏、泡泡玛特如何捕获年轻人心
搜狐财经· 2025-09-05 03:15
公司业绩表现 - 东鹏饮料上半年营收107.37亿元 同比增长36.37% 净利润23.75亿元 同比增长37.22% 均创历史新高[3] - 泡泡玛特THE MONSTERS系列营收48.1亿元 同比增长668%[3] - 东鹏特饮成为国内销售量最高的能量饮料之一 深受蓝领和白领群体青睐[3] 产品战略与定位 - 卫龙美味通过包装升级和口味创新将辣条转型为健康零食[3] - 东鹏饮料采用错位竞争策略 以高性价比产品从红牛等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3] - 泡泡玛特通过打造独特IP文化和创新营销方式满足年轻人精神需求[3] 消费趋势洞察 - "爽感三件套"(即食辣条/提神饮料/惊喜盲盒)契合年轻人追求即时满足和安全健康的消费逻辑[1] - 当前消费者注重即时满足和精神享受 愿意为愉悦感和满足感产品买单[4] - 情绪消费现象正深刻影响市场格局和品牌定位[1][4] 创新与调整策略 - 卫龙美味推出魔芋爽超级单品并计划推出更多健康零食[3][4] - 东鹏饮料推出无糖型新品迎合消费者控糖需求[4] - 泡泡玛特通过持续推出新品和强化IP文化保持市场吸引力[3][4] 创始人发展历程 - 卫龙美味创始人刘卫平从湖南平江到河南漯河创业 通过创新推出魔芋爽[4] - 东鹏饮料创始人林木勤在红牛代工厂积累经验后实现模仿超越[4] -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坚持理念创新 将品牌打造为全球知名潮玩企业[4]
迷你版Labubu二手价大跌,出手慢了少赚很多钱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21:17
产品市场表现 - 迷你版Labubu二手价格在发布一周后开始下降 较发售前期下降10%-60% [1] - 得物平台近3日成交均价为138元 较79元原价仍溢价75% 成交单量超过5.9万件 [1] - 预售期间二手市场单只价格最高达300元 整套代抢费用达2699元较原价翻倍 [5] 销售数据 - 淘宝平台已售超过30万件 抖音平台已售超15.5万件 京东平台已售超过70万件 [3] - 产品分为A/B两组 单组价格1106元含14个常规款和1个隐藏款 隐藏款抽中概率为1:168 [3] 公司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 经调整净利润47.1亿元同比增长362.8% [7] - THE MONSTERS系列营收48.1亿元占比34.7% 成为公司重要收入来源 [7] 市场反应 - 产品开售后引发抢购热潮 多平台商品链接迅速售罄 [3] - 公司股价近5日下跌5.49% 市场对产品放量情况和黄牛防范措施存在关注 [5]
小而不倒II
远川研究所· 2025-09-04 21:08
文章核心观点 - 消费品行业从基础功能需求转向情绪价值驱动的细分需求 经济下行期情绪价值消费逆势增长 反映阶层流动性降低和再投资回报率下降的社会心态转变 [4][12][15][18] - 泡泡玛特代表情绪价值商业化的成功案例 其108万元Labubu拍卖价超越1959年茅台103万元成交价 标志收藏品市场格局变化 [2][7] - 情绪价值商品具备高度抽象化、非标准化特性 难以被传统投资框架量化评估 依赖创作者对细分领域的深度理解 [8][9][23] 消费市场演变 - 第三消费时代特征:基础消费品普及完成后 消费转向个性化细分需求 从大众化转向自我认知投射 [4][18] - 细分需求商品特征:超越功能实用的溢价空间 如小米汽车1584Ps马力或Labubu设计 对应非实用性消费逻辑 [5][6] - 经济上行期消费行为倾向再投资(房产、教育) 下行期情绪价值消费释放存量财富 宝马M系列在华年销10万辆逆势增长 [12][15][19] 情绪价值商业逻辑 - 情绪价值定义为商品在功能性之外的附加值 依赖设计审美等非量化要素 类似恋爱关系而非相亲式标准匹配 [4][5][8] - 创造情绪价值需领域深度热爱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作为潮玩爱好者理解圈层文化 设计师坚持Molly无表情设计获市场验证 [9][23] - 难以通过标准化流程复制 如Labubu咧嘴设计与Molly形成反差 缺乏可复用方法论 [9][10] 代表性企业案例 - 泡泡玛特2010年成立 早于多数互联网公司 初期未掌握SKU等零售基础概念 凭借圈层文化理解实现超预期业绩 [23] - lululemon通过平缝技术解决运动摩擦痛点 从功能性延伸出抽象价值主张 细分耐克等大众市场 [20][23] - 小米汽车避开主流市场竞争 利用电动车动力性能建立价值主张 针对细分需求设计车型 [20] 社会经济背景 - 经济下行期再投资回报率降低 阶层流动性减弱 消费行为从宏观叙事转向自我感性满足 [12][15][19] - 年轻消费者呈现消费分级特征:左手蜜雪冰城右手泡泡玛特 拼多多与小米YU7并行购买 [10][19] - 日本M型社会现象重现:收入增长预期打破后 房贷等按部就班人生规划受阻 情绪消费成为出口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