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走出校园 奔赴山海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28 09:22
乡村振兴与旅游业发展 - 袁家村从贫困村转型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4年旅游综合收入超12亿元,接待游客950万人次[9] - 发展模式包括三产融合、文化资源挖掘、"前店后坊"食品安全保障、农民股份合作社等[12] - 村民通过差异化经营和合作社互相持股实现共同富裕,带动周边4800余人就业[11] 文化旅游与数字化创新 - 云冈石窟通过数字化技术复原平城坊市格局,动态演示石窟开凿技艺[14] - 当地导游和出租车司机积极提升服务能力,如学习英语和自费进修[13][14] - 大同市博物馆利用科技手段活化历史文化遗产[14] 新能源与生态治理 - 乌兰布和沙漠光伏项目兼具发电和防沙治沙功能,减少烟尘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17] - 项目通过种植沙柳、花棒等植物和铺设沙障固定沙丘,改善环境并延长旅游舒适期[17] - 光伏板构成的"蓝色海洋"成为生态旅游新景观,促进当地复合经营模式发展[17] 边疆发展与基础设施 - 独库公路带动新疆伊犁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景区卫生设施显著改善[19][20] - 边防战士和建设者长期维护边疆基础设施,保障地区安定与繁荣[20] - 新能源和旅游业为边疆地区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可持续发展[17][20]
三产融合 民族村寨这样干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28 06:42
基础设施建设 - 小谷溪村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8公里水泥路面建设,实现公路"户户通",带动3200亩茶叶种植及湖羊养殖、茶叶加工、乡村民宿等产业[11] - 堰塘村通过政府投资修建沟渠、蓄水池,甜橙亩产达2500斤,并引进龙头企业建设提灌站、水肥一体化系统和农机设备[12] - 当前果品分拣贮藏和冷链运输仍是堰塘村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12] 产业转型与升级 - 仙峰苗族乡从煤矿经济转型,新造方竹林7万多亩,总种植面积达10万余亩,去年采摘量8300吨,部分鲜笋进入长三角盒马鲜生及东南亚市场[17] - 方竹笋加工厂和竹文旅带动一二三产综合产值超4亿元[18] - 马边县劳动镇聚集12家标准化茶叶加工企业,3家获得欧盟、美国、日本有机认证,有机茶收购价为市场价近2倍[19] 乡村旅游发展 - 茗新村"彝步千年·文旅新寨"综合体融合彝绣、民族歌舞等非遗体验,民宿节假日订单爆满[20] - 卡莎莎乡村度假区通过特色冷餐会、民谣演唱、DIY美食等项目提升吸引力,暑期入住率达95%以上,客源覆盖成都、重庆及北京、深圳[21] - 仙峰苗族乡农家乐通过标准化培训实现9间客房年纯利5-6万元[23] 政策支持与成效 - "十四五"期间四川投入15亿元支持235个民族村寨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超20%[24] - 赤水河甜橙品牌计划打造种植、加工、旅游一体的产业链[14] - 小谷溪村通过直播带货单场下单量超200单,并与快递公司合作提升物流效率[14]
推进乡村振兴上台阶
经济日报· 2025-07-28 06:19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 - 河南将乡村振兴作为核心战略,通过产业强基、文化铸魂、治理增效三大路径推动高质量发展 [1] - 粮食安全方面,河南维持8500万亩小麦、5700万亩玉米和2000万亩花生的种植规模,巩固"中原粮仓"地位 [1] - 农业基础设施包括8759万亩高标准农田和200亿斤仓容,支撑1300多亿斤年总产量 [1] 农业产业化发展 - 产业链延伸成效显著,永城面品、正阳花生、台前羽绒等案例实现初级农产品向终端消费品转化 [1] - 农业加工环节创造附加值,使农民在价值链上获得更多收益 [1] - 全程机械化和数字农业技术为产能提供硬核支撑 [1] 文化振兴与乡村旅游 - 郏县217个传统村落实施连片保护,采用"五个一"机制进行活态利用 [1] - 李渡口村年旅游收入达800万元,临沣寨综合收入达1000万元 [1] - 文化振兴策略有效缓解乡村"空心化"问题,促进人口结构年轻化 [1] 基层治理创新 - 叶县采用"353"攻坚法,通过大数据技术精准帮扶128户特殊困难家庭 [2] - 孟州东田丈村党支部改造闲置校舍为食品车间,带动集体经济年增5万元 [2] - "四议两公开"制度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群众参与率超90% [2] 数字治理体系建设 - 整合数字平台、网格管理、议事协商等创新方式构建"一网统管"体系 [2] - 公共服务实现精准直达,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2] - 富民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旨在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2]
科技新犁,深耕吉林黑土地(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日报· 2025-07-28 06:02
现代化大农业发展 - 吉林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 [1] - "梨树模式"在梨树县基本实现适宜区全覆盖,在东北四省区推广面积约1亿亩,连续10年应用此模式的地块有机质含量增加近13% [3] - 吉林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4.6%,良种覆盖率达100%,202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853.2亿斤,创历史新高 [3] 农业科技创新 - 多功能免耕播种一体机攻克了秸秆覆盖下的播种难题,一次作业可完成多道工序,效率翻倍,每亩节省80元 [3] - 鸿翔种业加工厂的全数控种子加工线高效运转,110多个玉米品种走向市场,种子出苗率高达97.75% [3] - 全国唯一以玉米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农高区位于公主岭市 [3] 农产品加工与品牌建设 - 吉林省农嫂食品有限公司将鲜食玉米从论斤卖转为论穗卖,身价倍增,一季度销售2000多万穗鲜食玉米,带动农户每公顷土地增收3000到5000元 [5] - 汪清县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推出不同口感的木耳产品,精准对接细分市场,成功牵手盒马、海底捞等商家 [5] - 长白山人参开发成3000多种产品,全产业链产值突破800亿元,吉林大米溢价率超过30% [5] 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 - 马鞍山村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红色教育基地、田园综合体和特色民宿,年接待游客超60万人次 [7] - 延边和龙市光东村蹚出农旅融合新路,2024年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较2015年增长超10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了约两番 [7] - 光东村千亩稻田发展观光农业,文创店、民宿等配套设施完善 [7]
乡村游火爆:最美农村路成“最火打卡地” 释放暑期消费活力
央视网· 2025-07-27 17:02
乡村旅游热度 - 乡村旅游成为今年暑运一大亮点 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成为暑期乡村游最火打卡地 [1] - 暑期酒店预订覆盖全国九成以上县乡 新疆 四川等省区部分县乡酒店预订量位居前列 [1] - 安徽广德竹乡画廊旅游公路和浙江湖州德清县浙北山水线成为热门打卡点 后者暑运游客同比增长5 97% [1] 公路旅游数据 - 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旅游人数同比大幅增长 部分公路夜景游吸引游客近10万人 [3] - 全国100多个高速公路旅游主题服务区客流量预计同比增长超30% [3] 自驾游趋势 - 乡村公路游以自驾游为主 新能源车占比达20% 同比增加5个百分点 [5] - 湖北宜昌 山东费县 江苏宿迁等地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增加充电车位 投运智慧零碳光储充超级充电站 [5]
十部门:推动乡村民宿提升服务质量,拓展农产品销售、特色文化体验等综合业态
快讯· 2025-07-27 10:24
乡村旅游与农产品消费 - 深化游购一体 实施乡村旅游提质增效行动 开展"乡村四时好风光"和"游购乡村"系列活动 [1] - 推出乡村旅游产品线路 年俗节庆活动和农特产品 带动农产品地产地销 [1] - 深入实施休闲农业精品工程 举办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推介活动 推介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 [1] 乡村民宿与综合业态 - 推动乡村民宿提升服务质量 开展多元业态经营 拓展农产品销售 特色文化体验和农副产品加工等综合业态 [1] - 因地制宜打造"美食名村"和"美食名镇" 开发农事体验 手工制作和科普研学等项目 带动道地食材销售 [1] 农业文化遗产与产业发展 - 推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产业发展 传承农耕技艺 培育打造"农遗良品" [1]
农业基本盘,稳在何处?
央广网· 2025-07-27 07:26
粮食供给 - 夏粮产量达2994.8亿斤,为历史第二高产年,仅次于去年[1] - 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3/4,全年目标为1.4万亿斤左右[1] - 距离秋粮收获还有2个多月,需重点防范自然灾害并提升单产[1] 蔬菜供应 - 上半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同比均增长[2] - 7月上旬在田面积1.1亿亩,旬产量2623万吨,同比增加110多万亩和170多万吨[2] - 山东等地通过夜间采收和预冷运输等措施应对高温对供应的挑战[2] 生猪产业 - 猪肉产量和消费量占肉类总量的六成左右[2] - 6月全国5月龄以上中大猪存栏量环比下降0.8%,预示七八月出栏量减少[2] 乡村旅游 - 乡村美食、山乡美景成为城乡居民度假热门选择[2] - 乡村旅游产业链延伸带动乡村经济收益增长[2] 农业科技 - 下半年将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4] - 重点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并加快成果转化[4][5] - 加强早稻收获和防灾减灾工作以确保全年粮食丰收[5]
(乡村行·看振兴)农旅融合 福建福鼎乡村蝶变引客来
中国新闻网· 2025-07-26 21:38
农业种植与产量 - 陈兴进种植近150株水蜜桃,年产量达1万公斤,每年增收近10万元 [4] - 水蜜桃采摘期约15天,可采至7月30日左右,划分特等果、精品果、中果等,售价5元至15元不等 [4] - 前岐镇水蜜桃具有汁多、皮薄、香气足、甜度高等特点 [4] 农业技术支持与品质提升 - 前岐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吴思逢带领党员专家服务队,常态化指导种植户选择品种、防治病虫害等 [4] - 专家指导使水蜜桃品质愈发上乘,产量逐年攀升 [4] - 专门的电商团队帮助种植户销售,水蜜桃成为柯湾村农旅融合的"甜蜜招牌" [4] 农村改革与效能提升 - 福鼎市委部署实施新时代"堡垒工程",柯湾村率先推行"三员合一",将14人精简为7人,提升效能 [7] - 柯湾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先备身兼数职,精准丈量2公里线路百余户土地,建立"一户一档",化解7起边界纠纷 [7] - 改革后,过去需半个月解决的事现在三天即可完成 [7] 农旅融合与经济发展 - 柯湾村成立专项推广组,线上推文刷屏朋友圈,线下对接文旅青年,第二季度末新增3家"村咖",年增收15万元 [7] - 90后店主将过海石观景台改造成"出片圣地",一条抖音短视频引流300人次 [7] - 周末客流高峰时,咖啡香与农家乐烟火气氤氲,土特产摊位排成长龙 [7] 未来发展规划 - 柯湾村正对接乡贤筹建民宿、文创项目,串联照澜、西宅等村共建"四季鲜果"产业带 [8] - 纳入"兄弟村"薛桥村的锂电配套综合楼,扩大村集体投资版图 [8] - 计划引进精品民宿,打造乡村市集,让更多水果飞出大山 [8]
南农晨读丨粤桂协作 三江油礼
南方农村报· 2025-07-26 18:05
粤桂协作与乡村旅游 - 广东首个"小红村"培育计划在肇庆高要区启动,三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农文旅数字化转型[4][5][6][7] - 潮州玉瑶山庄、铁岗文旅与南方报业"真乡"平台合作,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并升级服务[5][6][7] - 三江油茶通过粤桂协作平台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茶麸原料在广州深加工[25][26] 农村经济与职业发展 - 人社部发布"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等17个新职业,助力乡村振兴与新型集体经济发展[18][19][20][21] - 香港青年梁伟钊转型"新农人",通过短视频推广新会陈皮种植技术带动乡亲致富[31][32][33][34] 特色农产品与品牌推广 - 连州水晶梨因高海拔温差与黄沙土壤形成独特品质,2025年采购指引发布[36][37][38][39] - 广西归东红葡萄酒通过粤桂协作首次获亚洲赛事认可[26][27] 乡村经济新业态 - 东莞沙田利用庭院经济开发咖啡馆、瑜伽室等场景,激活"风景生产力"[43][44][45] 人口与养老数据 - 2024年全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22%(3.1亿人),65岁以上人口占比15.6%(2.2亿人)[13][14] - 全国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较2023年提高0.4岁[14][15]
“边麻沟”走上文旅致富路
中国青年报· 2025-07-26 17:26
景区发展历程 - 边麻沟花海景区从2015年开始发展生态旅游,通过整合扶贫项目、流转村民土地、成立股份合作社等措施形成雏形 [2] - 经过近10年招商引资和业态更新,景区规模逐步扩大,从单纯赏花观光发展为"花卉种植+自然景观"融合的4A级景区 [2] - 景区带动周边农家乐从2016年的5家发展到2024年的近70户拥有旅游产业 [2] 经营数据 - 2024年边麻沟全村旅游综合收入达2000万元,其中花海景区整体收入为520万元 [2] - 景区员工如刘永梅工作3个月获得9000元工资,张生莲工作5个月可获得约2万元年收入 [1][3] - 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可获得每年几千元的租金和分红收入 [3] 商业模式 - 景区采用"花卉种植+自然景观"融合模式,成为青海省首个此类4A级景区 [2] - 以景区为核心发展民宿、农家乐等多样文旅新业态,形成完整产业链 [2] - 通过土地流转和股份分红方式让村民分享发展红利 [3] 未来规划 - 计划增加沉浸式演艺项目,提升游客文化体验 [3] - 目标是将景区打造为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