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硬件
icon
搜索文档
华业天成孙业林:未来最重要的生产力工具是机器人
投中网· 2025-04-21 11:37
智能科技投资策略 - 未来最重要的生产力工具是机器人,包括带身体的实体机器人和无身体的数字机器人 [2]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工业制造国,智能科技将推动工业连接从有线升级为5G无线方式,并规模引入工业AI专用算力 [2] - 投资机构聚焦"双一流"项目:一流赛道(大成长空间+护城河)和一流创始人(动机纯粹+认知高+高成长性) [4] 生产力工具与产业跃迁 - 信息化时代生产力工具(计算机/手机)推动全球GDP增长28倍(1970-2020),美国资本市场市值增长53倍 [7] - 未来20年机器人将实现数量级效率提升,推动供给侧三大变化:实时富媒体生成、C2F个性化生产、AI加速新材料创新 [7] - 网络侧混合现实将规模应用,消费侧空中交通普及可能改变居住分布模式 [7] AI基础设施发展 - AI集群算力6年内提升1000倍,成本下降百倍至数百倍,进入规模化商业应用阶段 [9] - AI Infra建设处于早期,模型进化/算力集群摩尔定律/Agent视频机器人需求将推动长期大规模建设 [9][10] - 半导体领域异构计算、堆叠技术、先进制程仍存投资机会,中国需加强先进制程建设 [15] 智能终端布局 - XR设备预计2026-2027年迎来首波增长,是进入混合现实的关键工具 [13] - 具身智能短期存在估值泡沫,需5-10年培育安全可靠低成本的商用产品 [13] - 工业侧柔性生产+软硬件升级结合AI算力将形成变革性机会 [13] AI软件演进 - 软件3.0时代以智能为中心,分两阶段:现有系统AI co-pilot改造和原生AI Agent变革 [17] - 中国有望基于大产业实践诞生AI原生软件公司,需解决Agent实时处理海量数据挑战 [17] 行业前景 - 科技变革叠加中国先进制造优势+工程创新能力,半导体/智能硬件/AI Infra等领域存在结构性机会 [17]
特朗普称将推迟TikTok交易;泡泡玛特全球组织架构大调整,设置多区域总部丨36氪出海·要闻回顾
36氪· 2025-04-20 20:23
跨境电商与平台动态 - Temu海外下载量环比增长18%,SHEIN活跃用户增长6%,AliExpress东南亚下载量增长57% [8][9] - 淘宝在16个国家App下载榜登顶,海外下载量4月15日达32.6万,环比12日暴涨222% [9] - 阿里巴巴国际站进入美国App Store购物榜第5名,全球120个市场购物榜前10 [10] - Wildberries强化在华业务布局,推出扶持中国青年创业者的"星辰计划" [19][20] - 敦煌网97个国家GMV增速超100%,户外装备新买家交易量增长195%,家电增长962% [18] 中国企业全球化进展 - 泡泡玛特全球组织架构升级,设置大中华区、美洲区、亚太区、欧洲区总部,海外业务营收占比达38.9% [13] - 霸王茶姬纳斯达克上市首日涨近16%,市值60亿美元 [12][13] - 星纪魅族进军中东市场,发布多款智能设备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4] - 小鹏汽车计划未来10年超50%销量来自海外市场 [16] - 滴滴2030年前将在墨西哥市场引入10万辆国产电动车并建设1万个充电桩 [18] 科技与AI领域发展 - 腾讯云计划在中东投入1.5亿美元,在印尼投入5亿美元建设数据中心 [12] - OpenAI发布GPT-4.1系列模型,支持百万token上下文,成本降低26% [20] - 智谱获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追加投资2亿元,Z基金出资3亿支持全球开源社区 [30] - 九识智能完成近3亿美元B轮融资,将用于下一代产品研发及市场拓展 [30] - 云鲸获1亿美金融资进入Pre-IPO阶段,海外市场预期保持3-4倍增长 [29] 政策与国际合作 - 中国与越南签署产供链合作谅解备忘录,深化贸易投资合作 [23] -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实质性结束,将拓展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 [23] - 中马联合声明:马方欢迎中国企业参与马来西亚5G网络建设 [24] - 一季度中柬跨境人民币业务收付金额同比增长45% [24] - 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金融业数据跨境流动合规指南 [25] 区域市场拓展 - 阿治曼自由区将举办深圳交流会,助力中国企业落子中东 [5] - 深圳支持跨境电商企业打造自有品牌,自建独立站最高奖励100万元 [28] - 浙江联合全球20家跨境平台开展新市场拓展行动 [27] - 香港成立出海服务中心,助力中小企业拓展全球市场 [26] - IFZA自由区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迪拜注册方案 [39]
破解AI硬件落地困局,火山引擎RTC重塑智能交互生态
创业邦· 2025-04-11 18:24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中国智能硬件市场规模预计2028年突破4.26万亿元,但行业面临技术落地难、交互体验差、生态协同低效等现实挑战 [3] - 2024年消费级AI教育硬件市场规模达165亿元,但主流产品功能内卷化,交互停留在按键触发的"你问我答"模式 [3] - 智能音箱在高分贝噪音环境下误唤醒率高,网络不佳时端到端延迟达数秒 [3] - 通用人形机器人因技术瓶颈和成本压力商业化进程不及预期,场景感知和人机交互能力未有革命性突破 [3] - 大模型与IoT设备结合面临弱网延时暴增、定价策略差异和高昂接入成本等痛点 [3] 火山引擎RTC开源方案 - 方案整合"端-边-云"全链路能力,已吸引乐鑫、移芯、展锐等10余家芯片及模组厂商适配 [1][5] - 采用"硬件友好型"架构,内存消耗优化至低于300KB,百元级低功耗设备可运行复杂对话模型 [5] - 与10+芯片模组商达成深度适配,覆盖WiFi、蓝牙、Cat.1等全通信技术,开发者可在24小时内完成原型开发 [5] - 实现AI降噪和毫秒级人声检测,80%丢包率下保证通话稳定,端到端延迟低至1秒 [6] - 集成视觉理解模型与云端大模型形成端云协同,设备具备观察、思考、决策能力 [7] 应用案例与生态合作 - 广和通4G模组应用于AI玩具,实现全球蜂窝通信与低延迟交互 [7] - 移远通信为AI玩具提供PCBA内置音频算法,实现千人千面的对话能力 [7] - 瞌睡包AI智能枕通过无感监测层感知用户数据,结合智能体提供个性化助眠建议 [8] - 方案被应用于AI玩具、智能枕等产品,合作伙伴包括乐鑫、移芯、展锐等厂商 [5][7][8] 行业观点与未来趋势 - 手机仍被视为主流AI硬件载体,算力提升+端侧大模型集成使其成为"最大端侧载体" [10] - 机器人(家用机器人/人形机器人)预计将得到更广泛应用,覆盖家庭和线下服务场景 [10] - 创业公司需在细分人群、外观设计差异化定位,线下渠道积累形成竞争壁垒 [10] - AI硬件需回归用户价值,提升交互体验,将算法转化为用户价值 [13] - 开放生态能加速创新,产业链合作是实现良性竞争下共赢的关键 [13]
中资出海四十年:从学徒到全球玩家的进化之路
远川研究所· 2025-04-03 22:01
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历程 - 1988年宝洁进入中国市场,带来品牌管理和供应链体系,冲击本土商业生态 [1] - 1984年德国工程师威尔纳·格里希在武汉柴油机厂推行现代管理方法,开启中国企业管理觉醒 [3] - 1998年华为斥资20亿元引入IBM管理体系,形成"西方框架+本土创新"模式 [3] 早期出海挑战与转型 - 2001年加入WTO后,TCL收购施耐德、汤姆逊因文化冲突导致巨亏 [4] - 福耀集团赴美建厂遭遇工会风波,反映中西方管理理念碰撞 [4] - TikTok采用"扎根本土+分散中心化"策略,印尼市场月均GMV突破2亿美元 [4] - SHEIN以"小单快反"供应链击败ZARA、HM,估值突破千亿美金 [4] 新势力崛起与模式创新 - 字节跳动"技术中台+本地化前台"架构使TikTok五年获10亿月活 [6] - SHEIN全球下载量超30亿次,重构快时尚行业逻辑 [6] - 极壳科技消费级外骨骼Hypershell X获CES创新大奖,众筹超130万美元 [6] - 运去哪物流2024年集装箱处理量突破50万箱,成为跨境物流数字桥梁 [7] 技术驱动型出海案例 - 联影医疗Total-body PET-CT进驻耶鲁大学,2024年前三季度海外收入同比增36.49% [7] - 星迈创新科技Beatbot系列泳池机器人在美亚马逊高端市场占85%份额 [7] - 追觅2025年德国市场市占率达28%,扫地机器人成欧美家庭新宠 [9] - 闪极科技AI眼镜"拍拍镜"在亚马逊美国站200美元价格带市占率第一 [10] 文化IP与生态输出 - 泡泡玛特东南亚市场2024年营收同比激增478.3%,在12国开设线下门店 [10] - 超级玩咖科技"kakawow抽卡机"功能让卡牌文化风靡北美 [10] - 传音非洲市场品牌认知度达85%,成为"非洲手机之王" [12] 全球化3.0阶段特征 - 阿里国际站AI搜索引擎Accio实现对话式采购交互 [12] - 法奥意威协作机器人进入40多国,推动智能制造标准重构 [12] - 临港新片区五年间重点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4.1%,签约项目超570个 [12] - 临港新片区"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汇聚300家机构,服务300家跨国企业 [13]
对话时空壶田力:当AI遇上同传,建造跨语言沟通的巴别塔
乱翻书· 2025-04-01 12:35
品牌渊源与科幻DNA - 公司名称"时空壶"灵感来源于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永恒的终结》中的时间机器装置[4] - 会议室命名均采用科幻元素,如"三体"、"42实验室"(源自《银河系漫游指南》宇宙终极答案)[4] - 产品设计受《银河系漫游指南》巴别鱼和《星际迷航》宇宙翻译器两大科幻IP直接影响[6] 市场表现与行业地位 - 产品已覆盖全球170个国家,北美市场份额达40%,用户量突破百万[2] - 中国海关总署将W4 Pro同传翻译耳机列为"中国智造"转型代表产品[2] - 2024年CES展发布全球首个AI同声传译系统Babel OS,采用大语言模型底层技术[2] 技术突破与产品演进 - 攻克蓝牙耳机双向收音技术难题,实现无需唤醒词的语音识别系统[16][17] - W4 Pro采用三麦克风阵列算法,解决跨设备声音串扰问题[18][20][22] - 翻译技术分级对标自动驾驶:L3实现双向同传,L4将完成直译到意译的质变[42] - Babel OS系统实现端到端语音翻译(speech to speech),延迟控制在几百毫秒内[39][40] 产品应用场景 - 突破旅行翻译场景,应用于跨国恋爱、跨语言家庭交流等深度人际关系建立[31] - 宗教场景中实现多语言同步礼拜,呼应圣经巴别塔典故[29] - 教育场景支持家长与孩子进行沉浸式外语练习[29] 行业竞争壁垒 - 专注特定交流场景形成技术积累,牺牲音乐功能强化翻译专用性[25] - 解决大公司忽视的通信协议层问题,建立动态技术窗口期优势[25] - 在40种语言支持基础上,重点突破小语种识别准确率问题[34] 技术发展方向 - 推进端侧AI部署,解决网络延迟和隐私问题,计划2024年下半年发布相关产品[43] - 探索多模态翻译技术,未来将整合表情、语调等非语言信息[42] - 产品形态多元化布局,已推出X1翻译机等非耳机产品,规划眼镜等新载体[44] 行业生态与供应链 - 深圳产业集群优势显著:半小时车程内可触达大疆等硬件公司及东莞惠州工厂[14] - 本地方案商提供"拎包入驻"式支持,加速芯片选型与技术方案落地[14] - 中国AI基础设施进步使创业者能共享OpenAI等全球技术资源[13]
AI大家说 | AI眼镜,物理外挂还是时尚挂件?
红杉汇· 2025-03-30 10:55
AI眼镜行业概述 - AI眼镜被视为AI时代的完美载体,能够实现终极数字社交体验和身临其境的全息影像交互 [2] - 集成了手机、耳机、相机、VR等多种设备功能的超级智能集合体,从潮流单品发展为智能硬件行业新宠 [2] - 2025年全球AI眼镜出货量预测:Wellsenn预计400万副,IDC预计1280万副(同比增长26%),中国市场280万副(同比增长107%) [2] - 长期潜在市场规模预计达10亿台级别 [2] 产品形态与技术发展 - 主流产品形态包括音频AI智能眼镜、拍照AI智能眼镜、AR+AI智能眼镜 [3] - 集成摄像头、传感器、麦克风、显示屏及内置大模型,支持多模态交互 [3] - 当前以拍摄和音频功能为主导,未来将向"AI+AR"深度融合方向演进 [3] - MEMS微型投影技术和光波导显示方案的突破推动技术发展 [3] 行业发展历程 - 2012年谷歌率先将AI技术融入眼镜形态 [6] - 2014年爱普生、微软推出企业级应用产品 [6] - 2017-2022年进入消费市场细分期 [6] - 2023年成为关键转折点,Meta和雷朋推出RayBan Meta智能眼镜 [6] - 2024年RayBan Meta销量达224万台,占全球总销量234万台的96% [6] 市场现状与竞争格局 - 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需建立独特智能交互体验作为核心竞争力 [13] - 当前功能集中于语音交互、实时翻译等低频场景,智能化感知度有待提升 [13] - 市场玩家分为互联网厂商、大型智能硬件厂商、科技创新厂商和传统眼镜厂商四类 [15] - 厂商间合作可能成为优势互补、共同分羹市场的重要途径 [15]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 面临续航/舒适/多元化功能的不可能三角挑战 [11] - 产品重量普遍超40g(普通眼镜20-30g),影响佩戴舒适度 [11] - 续航时间多集中在4小时以内,高性能场景下更短 [11] - 端云协同发展和端侧硬件升级将成为突破方向 [12] 未来发展趋势 - 音频拍摄眼镜将加速AI大模型在头戴设备领域的应用落地 [14] - 端云协同成为发展关键,算力优化是智能应用生态建设基础 [15] - 将探索创新更多人机交互输入方式,整合多元化可穿戴设备 [15] - 呈现轻量级眼镜与专业级头戴显示设备双线发展 [15] 供应链与市场拓展 - 关键组件成本将逐渐降低,推动产品价格亲民化 [15] - 适应近视群体需求成为国内市场拓展重要考验 [15] - 购买呈现明显售前线下体验特征,对厂商渠道构建提出更高要求 [15]
游戏、卖货和广告,仍是中国互联网大厂最强印钞机
创业邦· 2025-03-28 11:37
行业趋势 - 2024年中国互联网行业热点从元宇宙转向AI+短剧、教育、体育等垂直领域,大模型方向成为就业市场新宠[3] - 互联网公司战略聚焦"长板业务强化+创新业务孵化",通过成熟业务输血新兴领域[5] 财务表现 - 头部公司营收增速分化:拼多多以59%增速领跑(3938亿元),百度唯一负增长(1331亿元,-1%)[5] - 净利润表现亮眼:腾讯1941亿元(+68%)、拼多多1124亿元(+87%)、快手153亿元(+140%)[5] - B站首次实现GAAP季度盈利,Q4游戏收入同比增79%带动整体营收增22%[8] 游戏领域 - 腾讯游戏收入1977亿元(+10%),14款游戏年流水超40亿元,《无畏契约》《DNF手游》等新品贡献显著[7][8] - B站游戏收入56亿元(+40%),《三国:谋定天下》推动Q4同比增79%[8] 视频领域 - 长视频平台会员增长放缓:腾讯视频1.13亿会员(+3%),优酷广告带动阿里大文娱Q4收入54.38亿元(+8%)[10] - B站创作者生态爆发:310万创作者获收入(+500%),"粉丝充电"计划吸引800万付费用户[10] - 用户粘性数据:B站日均使用99分钟(+4%),快手125.6分钟(+5.8%)[10] 电商板块 - 淘天集团Q4营收1361亿元(+5%),88VIP用户达4900万,中小商户佣金收入增9%[12] - 京东零售Q4收入3071亿元(+14.7%),家电3C品类占54%(1741.5亿元,+15.8%)[12] - 拼多多年度经营利润1084亿元(+85%),计划千亿投入扶持中小商家[12] 智能硬件 - 小米"人车家"战略全面突破:手机高端化(4000-6000元价位市占率24.3%)、汽车交付13.7万台、IoT收入1041亿元(+30%)[14] - 智能大家电出货量增47.4%,平板全球出货量增73%排名第五[14] 广告业务 - 快手广告收入724亿元(+20%),商业化短剧+AI投放优化驱动增长[16] - B站广告收入82亿元(+28%),开屏/原生/效果广告占比30%[16] - 腾讯广告收入1214亿元(+20%),视频号广告库存扩充+AI平台升级[16] 出海进展 - 腾讯海外游戏收入580亿元(+9%),《PUBG MOBILE》+Supercell为主要驱动力[18] - 小米海外收入1533亿元(占42%),手机在53个市场TOP3[18] - 阿里国际商业收入377.56亿元(+32%),速卖通Choice+Trendyol贡献显著[20] AI布局 - 百度AI云收入317亿元(+12%),文心大模型日调用16.5亿次,文库AI月活9400万(+216%)[23] - 腾讯混元大模型推动云服务收入翻倍,阿里通义大模型连续6季度三位数增长[24] - 小米澎湃OS 2+超级小爱助手覆盖全生态,智能驾驶进入第一梯队[24] 竞争格局 - 拼多多成为继腾讯、阿里后第三家利润破千亿的互联网公司[25] - 2025年AI助手赛道激战:腾讯元宝vs字节豆包,新玩家Deepseek/Kimi加入竞争[26]
【招商电子】比亚迪电子:Q4受研发和激励费用增加拖累,关注公司智驾、算力及机器人进展
招商电子· 2025-03-26 18:13
公司业绩表现 - 24年实现总收入1773.1亿元同比+36.4%,毛利123.0亿元同比+17.9%,归母净利42.7亿元同比+5.6%,毛利率6.9%同比-1.1pcts,净利率2.4%同比-0.7pct [1] - Q4收入551.8亿元同比+45.9%环比+26.7%,毛利32.4亿元同比+27.9%环比-12.1%,归母净利12.0亿元同比+20.6%环比-22.2%,毛利率5.9%同比-0.8pct环比-2.6pcts,净利率2.2%同比-0.5pct环比-1.4pcts [2] - 收入增长源于消费电子市场需求回暖,安卓高端市场订单及海外大客户业务扩大,汽车电子保持强劲增长,新型智能产品实现AI服务器量产出货 [1] - 盈利能力下滑主因产品业务结构调整,新拓展机壳业务带来的折旧及期间费用增加 [1] 业务结构分析 - 消费电子业务收入1412.3亿元同比+45.0%,其中零部件收入356.6亿元同比+161.5%,组装收入1055.8亿元同比+26.0% [3] - 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205亿元同比+45.5%,智能座舱产品出货量提升,智驾域控出货量领跑国内市场,热管理产品份额提升,智能悬架产品开始量产交付 [3] - 新型智能产品业务收入155.6亿元同比-15.6%,无人机、智能家居、游戏硬件稳健发展,实现3D打印机、AI服务器、AMR量产,布局数据中心液冷、电源产品和AI机器人 [3] 未来展望 - 消费电子领域AI应用加速端侧落地,赋能功能创新驱动换机周期,A客户iPad新品放量且手机玻璃业务份额提升,机壳业务持续提质增效 [4] - 新能源汽车业务受益电动化和智能化加速,智能座舱、热管理出货量增长,智驾系统迎来出货量和产品规格齐升,智能悬架产品进入放量增长阶段 [4] - 算力相关产品中AI服务器及液冷电源等25年望放量高速增长,布局高速通讯新赛道,与英伟达合作带来新增长动能 [4] - AI机器人领域依托系统集成经验及智能驾驶积累,将在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多个核心零部件及系统总成全面布局 [4] 投资潜力 - 公司作为精密制造龙头企业,具备材料研究、产品设计、结构件及组装垂直整合能力,拥有优质客户资源及前瞻业务布局 [5] - A客户"成品+结构件"业务具备潜在份额提升空间,新能源汽车、3D打印、AI算力及机器人等产品有望多点开花 [5]
阿里投资的AR公司,倒在AI眼镜风口|36氪独家
36氪· 2025-03-25 17:37
公司概况 - 奇点临近是一家AR眼镜初创公司,成立于2021年末,创始人张慧敏为华为手机前首席科学家[7] - 公司曾获愉悦资本、经纬创投、华映资本、阿里巴巴等知名机构投资[7] - 巅峰时期员工数接近百人,但2024年末陷入经营困难,目前仅剩几名员工善后[6] - 2025年1月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创始人张慧敏被限制高消费[6] 产品表现 - 主打产品QIDI Vida定价3879元起,天猫京东合计销量仅数百台[11] - 产品定位骑行场景但遭大量差评,问题包括灰屏、鬼影、GPS报错等[11] - 首款产品QIDI ONE面向B端物流/安防市场,因80克重量和续航短未能打开市场[12] - QIDI Vida良品率仅25%,供应链难以实现全彩高清轻薄与8小时续航的平衡[3][24] 技术路线 - 选择激进的全彩光波导方案,分辨率达1280*720,远超竞品640*480[16][18] - 技术决策导致产品重量增加、续航缩短、成本高企,售价达3879元[18] - 行业存在"不可能三角":成本、重量、功能无法兼得[24] 行业对比 - 全球AR眼镜销量自2021年持续高增长,Xreal等厂商抓住风口实现PMF[7] - Meta Ray-Ban砍掉屏幕专注拍照功能,销量超200万副,远超AR眼镜[22] - 头部厂商共识:AR与AI眼镜终将融合为多模态设备,但需分阶段实现PMF[25][26] 失败原因 - 产品定义失误:骑行场景被内部质疑为伪需求,B端场景兼容性差[11][12] - 技术理想主义:追求高参数导致体验失衡,市场不为单纯技术进步买单[19][26] - 资金链断裂:2024年融资失败,营销部门裁撤后陷入经营困境[6][20] 行业启示 - 智能眼镜处于功能机时代,需在技术可行性与市场需求间找平衡[26] - 应避免All in One思维,Meta做减法策略更获市场认可[24] - 需分阶段实现产品市场匹配,而非直接追求终极形态[26]
“AI+”辐射消费企业,机构加码调研!
券商中国· 2025-03-23 17:51
文章核心观点 开年以来随着DeepSeek概念爆发,投资机构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落地情况,“AI+”概念向消费端延伸,机构对消费端上市企业展开调研,消费企业将人工智能融入产品研发创新,智能生态时代或将到来 [1] 佳禾智能调研情况 - 3月14日佳禾智能举行现场会议,吸引国投证券、长城证券等几十家机构参与 [2] - 佳禾智能是国内领先电声产品制造商,为国内外知名客户开发制造电声产品 [2] - 佳禾智能认为2024年Ray - Ban Meta AI智能眼镜成功敲开消费者大门,展示了眼镜与AI融合的落地路径 [2] - 佳禾智能表示AI智能音频眼镜设计潮流美观、佩戴轻便,性价比凸显,初步AI功能已被消费者接受,未来人机交互会更成熟 [3] 萤石网络调研情况 - 2月1日萤石网络举行现场会议,约180家机构参加,包括红杉资本、高毅资产等 [4] - 萤石网络是智能家居服务商及物联网云平台提供商,在智能家居产品细分领域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4] - 萤石旗下部分产品已接入DeepSeek,启动部分用户灰度测试并将逐步开放使用,未来将以MoE方式接入其他第三方大模型 [4] - 针对投资者担心的智能家居设备隐私风险,萤石网络表示高度重视安全体系投入,安全技术水平业内领先 [5][6] 国光电器调研情况 - 1月7日国光电器举行视频会议,约110家机构参与,包括南方基金、中欧基金等 [7] - 国光电器主营业务为音响电声类业务及锂电池业务,未来将专注发展相关业务,重点发展AI + IOT、VR/AR及汽车音响业务 [7] - 国光电器称在AI眼镜业务上竞争优势体现在客户资源、技术研发、垂直整合能力等方面,拥有声学和电池部件相关专利 [7] - 国光电器在AI音箱、AI智慧屏等设备已规模量产,积极推进AI耳机、AI眼镜送样工作 [8] - 国光电器在智能终端产品领域优势显著,是一站式平台化方案供应商,有大模型客户资源优势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