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两轮电动车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5-22 17:47
两轮电动车行业丨 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 2025年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在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的推动下,正经历技 术升级与市场格局重塑。新国标通过提高产品安全准入门槛(如电池管理系统、唯一性编码等),加速了行 业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北斗定位、通信及动态安全检测等技术逐渐成为标配。 市场现状: 2024年行业销量约5000万台,受新国标全面落地及消费需求变化影响,市场短暂回调。预计2025年随着新国 标政策红利释放及以旧换新补贴推动,销量将回升至5200万台,但增速受消费降级趋势制约。 品牌竞争: 价格区间分化: 4000元以下市场由传统品牌雅迪、爱玛主导;4000元以上高端市场由九号领跑,连续两年销 量第一。 智能化赛道: 九号凭借全系智能化功能(如远程解锁、 APP互联等)稳居智能电动车销量榜首,雅迪、爱玛 紧随其后,小牛、绿源等品牌位列第三梯队。 资本表现:截至 2025年4月,九号以429亿元市值居上市公司首位,雅迪(421.9亿元)紧随其后,行业集中 度进一步提升。 产业链: 电池技术:锂电池因高能量密度快速崛起,逐步替代铅酸电池,钠离子电池技术尚待产业化突 ...
小牛公司20250521
2025-05-21 23:14
纪要涉及的公司 小牛电动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总营收6.82亿元,同比增长35%,中国区收入占比89%达6.08亿元,海外市场收入7400万元;预计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0%-50%,达13 - 14亿元[2][3][5] - 一季度整车销量20.3万台,同比增长57%,中国区18.3万台,同比增长66%,海外2万台,同比增长4%[3] - 中国区整车收入同比增长39%至5.46亿元,但ASP同比下降16%至2985元,因高端铅酸车型销量增长;海外整车收入同比增长22%至6000万元,ASP从2577元提升至2962元,得益于高价电摩产品销量增加[2][3] - 一季度毛利润1.18亿元,毛利率17.3%,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但环比提升4.9个百分点;中国区业务推动毛利,海外滑板车业务受关税和海运费影响拖累毛利[2][5] - 一季度营运费用1.65亿元,费用率从33%降至24%,销售费用占比下降;净亏损3880万元,净亏损率5.7%,调整后净亏损3100万元,净亏损率4.6%;预计二季度盈利达千万级别[2][5] 产品价格与结构 - 2025年一季度国内两轮车ASP下滑,因产品推新节奏波动、涉足铅酸市场及新中端型号影响;预计二季度回升,新品将拉动均价[2][6] - 今年第二季度整车ASP可能接近去年但不一定达到,中国区年化ASP预计在3300元上下[7] - 从3月起每月有新品推出,零售价多在4700元以上,4月起新品将提升整体单价[8] - 迎合铅酸智能化趋势,产品结构更集中,单价相对稳定[9] 海外业务 - 2025年一季度电摩销量1500台,接近去年全年一半,预计全年增长近5倍至15000台;滑板车销量同比仅增长约5%[10][28] - 海外业务目标全年盈亏平衡,取决于电摩增长和滑板车盈利改善[4] - 北美市场因关税豁免到期有毛利压力,计划将产能转移至柬埔寨,部分产品已微调价格,预计7月普调[25] - 滑板车业务以改善盈利为主,不建议主动降低北美占比,通过涨价、减少低价车型比例等措施提升毛利率[26][27] 毛利率与费用控制 - 国内两轮车业务一季度毛利率提升至20.3%,目标全年维持在18%-20%,提升因素为产品研发端结构降本、平台化降本和规模效应[4][11] - 一季度各项费用率下降,归因于收入规模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坏账认领减少,同时通过缩减SKU提高产品毛利率[30] 渠道扩张 - 计划2025年增加约1000家门店,总数接近5000家,一季度已增加300多家,后续按节奏扩展[4][14] - 渠道扩张在铅酸电池市场较顺利,铅酸电摩市场在部分地区较困难,今年推出新系列补足产品端[1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新款电摩在设计风格和智能功能上全体系覆盖,价格差异源于电池成本不同[16] - 锂电池设计需考虑更大母线电流,今年开始优化设计降低成本[18] - 高端市场存在功能堆砌现象,并非单纯价格战,是通过配置选择保持毛利体系[19] - 今年推出MT、MMT升级版及U系列女性向产品,围绕新国标还将推出新女性向产品[22] - 公司预计新造型在今年下半年推出,生产时间预计到9月[22] - 回顾2019年新国标落地,U系列在严管市场表现好,顶配版售价高,传统骨架车难溢价[23][24] - 目前公司没有回港股上市的计划,因可能稀释投资人、港股估值低及合规成本高[32]
两轮电动车价格竞争已过时!实探九号公司常州工厂:高管详解智能化突围
华夏时报· 2025-05-21 11:44
公司产能与生产布局 - 常州电动工厂每小时可生产140台两轮电动车,A期、B期厂房年产能达250万台,C期投产后整体年产能将达500万台 [2][3] - 珠海富山工业园智能两轮电动车项目年产能规划200万台,预计2025年下半年试产 [3] - 公司两轮电动车第700万台于2024年5月15日下线,从600万台到700万台仅用约两个月时间 [2][3] 销售与市场表现 - 2024年Q1两轮电动车销量超100万台,接近2023年全年销量260万台的40% [3] - 2023年两轮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超70%,收入72.1亿元同比增长70%,占总收入142亿元的50% [5] - 线下门店数量从2023年末4500家增至2024年2月7600家,2024年目标9500家,计划新增近2000家 [4][5] 产品与技术发展 - 将发布技术品牌凌波OS,整合10年短交通技术积累构建智能生态 [5] - 与宝马集团合作开发自主产权的新形态两轮电动产品,已进入研发序列 [5] - 2023年研发投入超8亿元同比增长34%,2020-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约30亿元 [5] 海外市场战略 - 2023年境外收入57.7亿元同比增长20%,占总收入40%,海外毛利率35.77%较国内高12.7个百分点 [6][7] - 巴黎奥运会期间部署15000辆共享电助力自行车,欧洲比荷卢地区进行智驾系统验证,东南亚市场试水 [7] - 长期目标收入结构:中国区30%-40%,欧美各30%,其他区域10%-15% [8]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头部企业加速扩产:雅迪天津基地二期投产,爱玛浙江工厂两条生产线相继投产 [6] - 公司认为未来行业可能出现类似汽车业的产能重组和收购 [6] - 东南亚燃油摩托车市场被视为潜在增量空间,可能再造一个两轮电动车市场 [6]
小牛电动营收增超35%,比亚迪却横刀入局,两轮车开启终极混战
美股研究社· 2025-05-20 20:14
行业竞争格局 - 比亚迪携"刀片电池"技术跨界进入两轮车领域,推出体积缩小40%、能量密度达200Wh/kg的"微型刀片电池",可能引发行业技术革命 [1][9] - 雅迪、爱玛等传统品牌加速海外扩张并采用低价策略主导大众市场,而小牛电动以3000元以上均价坚守高端市场 [1][4] - 比亚迪的规模化效应可能使高端锂电车型成本下降30%,推动行业从"低价竞争"转向"技术竞争" [10] 小牛电动财务表现 - 2025年Q1营收6.820亿元,同比增长35.1%,但毛利率从18.9%降至17.3% [3] - 净亏损3880万元,较上年同期5480万元收窄29.1%,调整后净亏损从4850万元降至3140万元 [3] - 2024年全年营收32.88亿元同比增长24%,但归母净亏损1.93亿元且毛利率降至15.17% [6] - 2020-2023年业绩波动明显:营收从24.44亿元(2020)峰值37.05亿元(2021)回落至26.52亿元(2023),归母净利润从盈利2.26亿元(2021)转为亏损2.72亿元(2023) [6] 产品与市场策略 - Q1电动滑板车销量203,313辆同比增长57.4%,其中中国市场183,065辆(同比+66.2%),海外20,248辆(同比+6.4%) [3] - 高端旗舰车型NXT系列搭载汽车级毫米波雷达和BSD盲区监测系统,Umax系列以科技灯光系统提升溢价能力 [4] - 产品平均单价持续下降:从2019年4928元降至2024年3203元,呈现"以价换量"趋势 [7] - 渠道建设加速,中国加盟店达4,119家,国际经销商57个覆盖53个国家 [3] 技术发展趋势 - 比亚迪"微型刀片电池"可能突破500公里续航,改变城际通勤边界并挤压铅酸电池市场 [10] - 行业技术迭代加速(如雅迪TTFAR增程系统),小牛电动需加快电池技术升级应对竞争 [4][10] - 三轮车领域技术升级可能推动城乡物流降本增效,"一月一充"或成常态 [10] 战略挑战 - 小牛电动面临高端定位与价格策略矛盾:既要维持技术标杆形象,又需通过降价扩大销量 [7] - 需在短期内应对比亚迪等跨界巨头的技术冲击,中长期可能需调整战略(深耕高端或布局大众市场) [10] - 传统品牌技术追赶与成本优势可能挤压小牛电动的差异化空间 [4][10]
以智能化构建护城河,年赚10亿元的九号公司如何打破行业内卷困局
第一财经· 2025-05-14 19:48
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两轮出行行业深陷同质化泥潭,价格战硝烟遮蔽创新视野 [1] - 消费者需求从单纯代步工具向品质、性能、智能化多维度转变,推动中高端产品销量增长,低端产品市场空间受挤压 [4] - 2024年行业整体销量下滑9.1%,但公司以"不参与价格战"策略实现营收141.96亿元(同比增39%)、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81%)[11] 公司战略与产品创新 - 公司通过"技术升维+价值重构"双螺旋模式,将两轮电动产品从代步工具进化为移动智能终端 [3] - 推出五大系列产品重新定义智能出行:科幻伙伴D系列、未来已来E系列、运动性能M系列、均衡工具N系列、生活方式Q系列 [3] - Q系列新品针对女性用户设计,累计激活量达68万台,解决续航焦虑、防盗隐患等痛点 [8] - M系列产品实现续航与智能双突破,远航家Mz 110最大续航达110km,标配RideyFUN智驾系统 [13] 市场表现与财务数据 - 过去五年智能两轮车国内出货600万台,占中国智能电动车品牌销量的70% [3] - 2024年营业收入72.11亿元(同比增70.38%),毛利率21.11%(同比增2.06个百分点)[5] - 在4000元以上高端价格带连续2年销量第一,2024年销量超60万台 [5] - 2025年Q1营业收入51.12亿元(同比增99.52%),净利润4.56亿元(同比增236.22%),研发费用2.53亿元(同比增54.14%)[14] 技术优势与行业地位 - 自主研发"真智能"技术体系,智能化评测以810分稳居首位,连续四年领先 [5] - 智能化产品在TOP20中占半数席位,TOP10中6款上榜 [5] - 品牌认知度48.2%,用户优先考虑购买占比32.6%,用户复购率42% [6][10] - 2024年智能化水平超出行业均值75.8% [10] 全球化与生态布局 - 通过Segway品牌进入欧美高端市场,主导电动滑板车国际标准制定 [12] - 2025年CES展会发布第三代电动滑板车与Navimow X3割草机器人 [12] - 全球用户达2600万,市值近500亿 [15] 政策与行业趋势 - 2024年行业政策以"规范化+促消费"为核心,新国标修订推动智能化升级 [13] - 以旧换新补贴刺激替换需求,预计大幅拉动销量 [13] - 行业年轻客群占比从2021年11%提升至2024年21.2% [11]
先锋与时尚的对话:LYVA品牌亮相上海国际自行车展
搜狐网· 2025-05-12 10:22
展会概况 - 2025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览会于5月5日至8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绿源集团控股旗下高端智能轻出行品牌LYVA携G01、G02、Alpha90三大智能产品及全场景生态解决方案参展 [1] - LYVA成为展会焦点之一,吸引数千名观众、行业专家及媒体代表,泰山体育集团董事会主席卞志良、骑行达人张京坤亲临展位交流 [3] 产品设计创新 - LYVA采用极简流线型车身、创新型人机架构及日本东丽T700碳纤维材质,重新定义城市骑行美学标准 [6] - G01-Sport由奥运祥云火炬设计总负责人李凤朗团队打造,原创一体化设计符合亚洲体型,全内走线车架工艺提升颜值,独创车语灯系统实现情绪交互功能 [8] - Alpha90电摩采用"低踏板、低鞍座、低车把"三低设计,优化城市通勤舒适性,未来感造型融入上海街景 [16] 智能技术突破 - G01-Sport电机电控系统搭载三类八大传感器,实时感知速度、踏频、力矩等数据,智能调节助力输出,提供顺滑骑乘体验 [10] - 公司首创电动两轮车"生命化智能"概念,G01 Sport内置AI健身教练,可量身打造骑行运动处方,保障安全性与运动有效性 [12] 市场认可与荣誉 - G01 Sport入选2025第三届"Ray时尚两轮车TOP榜单",荣膺电动自行车品类TOP10 [14] - 首席设计师李凤朗受邀担任"2025 CHINA CYCLE创新奖"评委,彰显行业设计权威影响力 [8] 品牌战略与生态布局 - LYVA以"运动出行、短途旅行、携宠出行、时尚生活"四大场景为核心,构建全链路智能生态产品体系,倡导低碳绿色健康理念 [18] - 公司计划与景区、社区合作打造"无边界骑行区",重塑5公里生活圈,定位为"连接人与社区的光之纽带" [20] 社会价值活动 - 与学习强国平台联合发起"碳路者·先锋行动",推出"骑行1公里=100碳积分=1元健康基金"激励机制,聚焦健康中国与低碳社会协同发展 [21]
雅迪控股:两轮龙头重整启航,中高端&出海共振前行-20250511
国金证券· 2025-05-11 10: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雅迪控股,给予“买入”评级,2025 年目标价 20.5 港元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在“国补 + 新国标”带动的国内两轮车行业成长周期中,优质头部企业份额提升是竞争着力点,雅迪作为龙头有望加速提升份额 [2][13] - 产品力以三电为基础、智能化追赶突破,多系列推新满足细分群体提升店效,出海是中长期第二成长曲线,优秀商业模式保证分红稳定 [2][3] - 预测 25 - 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0.14/34.16/39.0 亿元,同比 +137%/+13%/+14%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当前角度:产品力的核心抓手?三电为基础,智能化追赶突破 1.1 产品布局:三电高性价比为核心,冠系列引领是三电系统升级,领先优势突出 - 冠能系列迭代升级实现产品溢价,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不断优化,配合形成综合小型动力解决方案,为海外电摩出海奠定基础 [21][23] - 2024 年推出冠能六代,10 月推出万元级电摩冠能星舰 S80 [23] 1.1.2 钠电产品尝试突破 - 2023 年成立钠电公司,推出可批量化商用钠电池及相关车型,采用两种技术路线处于行业领先 [27] - 2024 年联合美团推出“钠电以换代充”模式,2025 年 1 月发布华宇极钠超充生态及车型,钠电产品具备充电快、续航长等优势 [27][28] 1.1.3 纵向产业链布局保证三电系统后续迭代 - 行业头部企业原材料采购有规模效应和议价能力,雅迪提前布局电池、电机等零部件 [34] - 2022 年收购华宇新能源,2024 年收购凌博电子,带来成本、技术、供应链等多方面优势 [34][35] 1.2 智能化:积极突破追赶,利用心智快速向下渗透 - 两轮车产品传统功能优化进入渐进式创新周期,消费者购买决策新增智能化等因素,雅迪智能化进展较传统车企优,呈追赶新势力态势 [39] - 如 3000 - 4000 价格带电自冠能 C60 智能化表现突出,证明其积极布局 [39] 2 用户群体细分运营,各价格带集中突破,提升店效 2.1 产品系列推新角度,如何进行各价格带的推新? - 中期多系列多款式推新满足细分群体提升店效,25 年围绕冠能、摩登、经典、飞越系列加速推新 [45] - 2 月摩登系列上新三款车型,深挖女性用户需求实现优化 [45] - 线上价格带分布显示传统车企 3000 元以上产品布局发力,腰部价格带仍有空间,4000 元价格带或成竞争焦点 [50] 2.2 品牌力构建:重启代言人,推动品牌年轻化、提升品牌粘性 - 2024 年 12 月官宣王鹤棣为全球代言人并赞助新剧,开展多种营销活动,提升品牌年轻化形象和影响力 [56] 2.3 渠道管理优化:单店管理&门店开拓有空间,后市场服务贡献增量弹性中期可期 - 截至 2023 年底国内有超 4000 家分销商及子分销商,超 40000 家门店,19 - 23 年分销商和门店数量复合增速分别为 13.40%、24.57% [60] - 中期国内渠道扩张门店面积、收并重要网点、打造细分客户群系列门店 [60] 3 行业格局视角:重申 2025 年两轮车行业投资逻辑 3.1 24 年新国标:更聚焦安全性提升、产品设计要求更注重实用性 - 24 年新国标聚焦产品安全性能提升和实用性,如不强制脚踏骑行、提升整车质量限制等 [69] - 以旧换新和新国标落地加速行业格局向头部集中,25 年行业总销量有望恢复增长,龙头份额提升,长尾企业份额萎缩 [71] 3.2 以旧换新:头部优先承接,产品升级有望加快 - 预计 25 年以旧换新政策兑现,政策偏向铅酸电池,鼓励选“白名单”企业,补贴幅度 10 - 20% [72] - 补贴提升中高端车型“相对性价比”,带动升级和均价提升,龙头受益 [74] - 25 年政策完善升级,拓展收旧范围、加大补贴力度、优化补贴流程,截至 3 月 18 日全国换新带动新车销售 56.1 亿元,日均换新量加速上升 [77] 4 出海进展:中长期的第二成长曲线 4.1 行业角度:油改电趋势下,产品性能优化是渗透向上突破关键点 - 东南亚禁摩、限摩和电车促进政策推动电动两轮车普及,长期趋势不可逆 [80] - 中国电动两轮车出口 2024 年恢复态势优,东南亚近五年占比持续上升 [81] 4.2 产品力角度:补充人群逐步向主力人群发力,钠电提供产品力后续优化空间 - 当前电动两轮车主要满足家庭补充人群出行需求,新兴市场主流人群对续航、扭矩等要求高 [84] - 针对东南亚气候,雅迪部分产品进行防水等改进,钠电储备为推广提供条件 [84] 5 分红:优秀商业模式奠定分红基础 - 凭借优秀现金流表现,23/24 年公司股利支付率 51%/102% [3] 6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盈利预测 - 预测 25 - 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0.14/34.16/39.0 亿元,同比 +137%/+13%/+14% [4] 投资建议 - 采用相对估值法,给予公司 2025 年 20 倍 P/E,对应目标价 20.5 港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4]
中国两轮"小电驴",海外狂飙!
芯世相· 2025-05-09 13:49
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出海现状 - 中国两轮电动车企业加速出海,从东南亚、欧美扩展到非洲、中东等地区,在标准制定、生产制造、技术建设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9][13][14] - 2023年雅迪海外销量同比增长23%,并在海外布局生产基地,将制造、组装环节转移至海外 [14][45] -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24年两轮电动车及零部件出口额达6亿美元,同比增长超40% [16] 国内市场竞争格局 - 中国两轮电动车市场被称为"全球最卷市场",2022年雅迪和爱玛合计占据43.2%市场份额 [10][11] - 国内市场保有量已达4亿辆,相当于每3人拥有1辆,规模超越汽车,接近饱和 [12][13] - 国内经销商坦言行业利润微薄,"卖一辆车只挣一包烟钱",二线品牌定价常年在成本线上下徘徊 [12] 区域市场拓展策略 东南亚市场 - 越南、印尼、泰国推出"油改电"政策,印尼政府提供最高3000元人民币购车补贴 [21][22] - 爱玛在越南建厂并针对多雨高温气候加厚电池壳体,提升电机防护等级 [22] - 雅迪在印尼建设年产能300万辆的超级工厂,计划2026年全面运营 [22] 欧洲市场 - 欧盟要求2030年交通工具碳排比2020年削减55%,推动电动车增长 [24] - 小牛电动在欧洲主打高端智能电摩,部分产品定价近3000欧元,配备远程解锁、GPS追踪等功能 [25][27] 非洲与中东市场 - 非洲电动摩托换电模式显著降低成本,每辆车一年可为司机节省约400美元燃油和维修费用 [50] - 雅迪针对中东高温沙尘气候开发耐高温、防沙尘电池系统,并在迪拜设立售后服务中心 [29] 产业链优势 - 中国锂电池产能占全球82%以上,2023年总产能达904.5GWh [34][39] - 雅迪在印尼的超级工厂带动电机、控制器、模具等配套企业形成"小无锡工业带",实现产业链整体迁移 [45] - 浩万新能源与非洲换电平台斯皮罗合作,计划五年内交付50万辆电动摩托并建设1万个换电站 [49] 出海模式升级 - 企业从单纯产品出口转向"本地生产+本地销售",并参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 [22][49] - 中国技术成为标准,如非洲换电站采用中国标准电池接口和软件系统 [51] - 行业从价格战转向输出"中国标准"和完整产业生态 [17][52][55]
九号电动全新Q系列发布,智能化重新定义女性骑行
齐鲁晚报· 2025-05-08 20:20
新品发布 - 公司发布全新Q系列新品 瞄准女性市场 从"她视角"解决"她问题" 打造行业首款真正理解女性的两轮电动车产品 [1] - 新品区别于行业传统电动车 摒弃技术惰性 拒绝低效颜值内卷 通过智能化技术提供"从指尖到脚尖"的专属体验 [1][3] 女性用户市场趋势 - 2023年两轮电动车销量突破5000万辆 女性用户购买量占比达42% 较五年前增长8% 部分城市女性用户占比超半数 [3] - 行业女性产品仍处于低效颜值内卷阶段 忽视真正痛点 如新手骑行恐惧 坡道场景切换困难 湿滑路面安全担忧等问题 [3] 技术创新功能 - 零力推行功能 智能识别推车场景自动激活 车速跟随人速实时变化 简化操作步骤 解决上坡推行难题 [4] - 陡坡缓降功能 智能识别陡坡自动激活 提供辅助制动 保持低速下坡 用户可灵活调整速度 [7] - 自定义专属护航模式 行业首发 可调节加速度 极速度等参数 满足不同骑行水平女性的个性化需求 [7] - SOS专属紧急呼叫功能 长按6秒可呼叫紧急联络人 推送车辆定位 解决女性单人骑行安全焦虑 [9] 研发基础 - 基于327位女性用户累计8926小时的骑行数据研发 解决真实场景下的用户痛点 [3] - 延续公司智能化技术创新传统 此前已推出解决钥匙 续航 导航等痛点的系列功能 [9]
中国两轮"小电驴",海外狂飙
36氪· 2025-04-30 17:17
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出海现状 - 中国两轮电动车企业加速出海布局,从东南亚、欧美扩展到非洲、中东等地区,在标准制定、生产制造到技术建设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6] - 2022年雅迪和爱玛两大品牌合计占据43.2%的国内市场份额,国内市场接近饱和,保有量达4亿辆,相当于每3人拥有1辆[7][9] - 2023年雅迪海外销量同比增长23%,锡山区电动车及零部件企业2024年出口额达6亿美元,同比增长超40%[12] 区域市场拓展策略 - 东南亚市场:受油价上涨和环保政策推动,越南、印尼、泰国等国推出"油改电"政策,印尼提供最高3000元人民币购车补贴[19] - 欧洲市场:欧盟要求2030年交通工具碳排比2020年削减55%,小牛电动推出定价近3000欧元的高端智能车型[26][28] - 非洲市场:常州新能源与非洲最大电动车服务商斯皮罗合作,计划五年内交付50万辆电动摩托并建设1万个换电站[46] 产业链优势与本地化布局 - 中国锂电池产能占全球82%以上,2023年总产能达904.5GWh[39] - 雅迪在印尼建设年产300万辆的超级工厂,配套供应链企业同步迁移形成"小无锡工业带"[42][44] - 企业采用零部件出口+本地组装模式,既降低物流成本又提高安全性,如雅迪在巴基斯坦参与换电网络规划[12][50] 产品本地化创新 - 针对东南亚多雨高温气候,爱玛加厚电池壳体并提升电机防护等级[22] - 针对非洲市场,开发适配当地路况的电动摩托并建立换电网络,每年为司机节省约400美元成本[46] - 针对中东高温沙尘环境,雅迪开发耐高温防沙尘电池系统并在迪拜设立售后服务中心[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