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保健业
icon
搜索文档
国恩控股拟配售最多净筹270万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22 08:49
配售协议核心条款 - 公司以每股0.60港元配售价向不少于6名独立第三方承配人配售最多500万股股份 [1] - 配售价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0.680港元折让11.76% [1] - 预计最高净所得款项为270万港元 [1] 资金用途规划 - 全部净所得款项将用于支持集团医疗保健业务发展 [1] - 具体用途包括招聘人才、支付山东国恩日常开销、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及开发销售平台 [1]
内外资同时流入,港股资金“共识度”提升?
格隆汇· 2025-08-15 11:01
内外资同时流入,港股资金"共识度"提升❓ ⭐️南向资金:年内合计净买入港股已达9020亿港元,科技股为主要增持方向;近7日净买入前十大个股中,9只是港股科技50ETF(159750)成分股。 ⭐️香港本地ETF:截至8月8日,年内香港本地ETF净流入324亿港元。 ⭐️海外资金:去年924以来至8月8日,合计净流入102亿美元。 港股科技50ETF(159750)连续12日吸金 已纳入两融标的 | 序号 | 行业 | 近一周净买入(亿元) | | --- | --- | --- | | 1 | 资讯科技业 | 90. 61 | | 2 | 非必需性消费 | 72. 99 | | 3 | 金融业 | 72. 66 | | 4 | 医疗保健业 | 68. 05 | | 5 | 能源业 | 18. 30 | 香港本地ETF周度净流入(亿港元) 8 P = * 来源: 招商证券,截至2025. 8. 8 海外资金 去年924以来至8月8日,海外资金合计净流入102亿美元。 来源: Wind,截至2025.8.13 ◆ 香港本地ETF 香港本地ETF是追踪香港本地投资者行为的表征,据机构统计, 截至8月8日,年内香港本 ...
穆迪称美国超半数行业裁员
新华社· 2025-08-11 20:17
就业市场降温 - 美国超过53%的行业已开始裁员,仅医疗保健业就业岗位显著增加 [1] - 7月美国失业率环比升高0.1个百分点至4.2%,非农业部门新增就业岗位7.3万,低于市场预期的11万 [1] - 5月和6月非农业部门新增就业岗位数量从14.4万和14.7万分别大幅下调至1.9万和1.4万 [1] 经济衰退预警信号 - 就业数据自5月以来几乎停滞不前,就业数据是最重要的单一经济衰退判定指标 [1] - 私营部门过去三个月招聘人数减少至平均5.2万,除医疗和教育外其他行业招聘停滞 [2] - 劳动力需求大幅下滑被视为经济衰退的预警信号 [2] 行业表现分化 - 医疗保健业是当前唯一就业岗位显著增加的行业 [1] - 其他行业普遍出现招聘停滞或裁员现象 [1][2] 数据修正与争议 - 美国劳工部大幅下调5月和6月新增就业岗位数据,显示就业市场明显降温 [1] - 美国总统特朗普曾指责就业数据遭人为操控,并解雇时任劳工统计局局长 [1]
港股投资周报:恒生科技回调,港股精选组合年内超恒指24.56%-20250802
国信证券· 2025-08-02 15:40
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以下是量化模型与因子的详细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港股精选组合** - **构建思路**:基于分析师推荐事件(上调盈利预测、首次关注、研报标题超预期)构建股票池,再通过基本面和技术面双重筛选选出超预期股票[13][14] - **具体构建过程**: 1. 事件筛选:捕捉分析师上调盈利预测、首次覆盖、标题含"超预期"的研报事件 2. 基本面筛选:从事件池中选取盈利增速、ROE等指标优于行业的股票 3. 技术面筛选:结合股价动量(如250日涨跌幅前20%)和路径平滑性(位移路程比)[14][22] - **模型评价**:长期超额收益显著,但对市场波动敏感(如2023年超额收益仅0.25%)[18] 2. **因子名称:平稳创新高因子** - **构建思路**:筛选股价创250日新高且趋势稳定的股票,结合分析师关注度与价格路径特征[19][21] - **具体构建过程**: 1. 基础筛选:过去20个交易日内创250日新高,且上市时间>15个月[22] 2. 分析师关注度:过去6个月买入/增持研报≥5份[22] 3. 价格路径指标: - 位移路程比 = $$1-\frac{\sum_{t=1}^{120}|r_t|}{\sqrt{\sum_{t=1}^{120}r_t^2}}$$ (r_t为日收益率)[22] - 250日新高距离均值 = $$\frac{1}{120}\sum_{t=1}^{120}(1-\frac{Close_t}{MaxClose_{250}})$$ [21] 4. 综合排序:对上述指标标准化后加权打分,取前50名[22] 回测效果 1. **港股精选组合** - 年化收益19.11%,超额收益18.48%(vs恒生指数)[14] - 信息比率(IR)1.22,最大回撤23.73%[18] - 2025年超额收益24.56%(绝对收益46.74%)[16] 2. **平稳创新高因子** - 入选股票平均250日涨跌幅176.3%(医药板块最高达615.9%)[27] - 创新高后20日平均收益12.7%(科技板块最高38.5%)[27] 关键指标说明 - **250日新高距离**:$$1-\frac{Close_t}{ts\_max(Close,250)}$$ [21] - **位移路程比**:衡量价格路径平滑性,越接近1趋势越稳定[22] 注:报告中未提供平稳创新高因子的多空回测指标(如IC、IR),仅展示了个股筛选结果[27]
美国7月非农新增就业7.3万人 失业率为4.2%
搜狐财经· 2025-08-02 10:38
就业数据 - 美国7月非农部门新增就业7.3万人,失业率为4.2%,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 [1] - 7月新增就业远低于此前月均14万人的水平,引发金融市场波动 [1] - 美国劳工部大幅下修5月和6月就业数据,5月由14.4万人下调至1.9万人,6月由14.7万人下调至1.4万人,合计下修25.8万个岗位 [1] 行业表现 - 7月就业增长主要来自医疗保健和社会服务行业,医疗保健业新增5.5万人,社会服务业新增1.8万人 [1] - 联邦政府就业在7月减少1.2万人,自1月以来累计减岗8.4万人 [1] 薪资增长 - 美国7月非农部门员工平均时薪为36.44美元,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3.9% [1] 美联储观点 - 美联储副主席鲍曼指出,考虑数据修正后,私营部门新增就业几乎停滞,劳动力市场下行风险上升 [2] - 美联储理事沃勒认为劳动力市场活力下降,就业人口比率显著下滑,就业增长集中在医疗保健等少数行业 [2] 市场预期 - 疲软的就业数据导致投资者对美联储9月降息的预期显著升温 [2]
资本市场月报-20250801
平安证券(香港)· 2025-08-01 12:25
全球股市表现 - 2025年7月全球股市普遍上涨,韩国综合指数月度涨幅超5.7%[3][4] - 纳斯达克指数月度上涨4.3%,恒生指数及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上涨约3.5%和2.9%[3][4] - 港股恒生医疗保健业指数大涨22.8%,工业与能源业分别上涨9.9%和9.7%[7][8] 港股融资动态 - 2025年7月港股IPO融资176.3亿港元,TMT行业占比54.2%,金融占19.7%,消费占15.0%,医药占11.2%[11][13] - 同期再融资规模达408.9亿港元,医药行业占比37.5%,TMT占28.8%,地产占18.6%[11][13] - 新股首日破发率仅22.2%,维立志博首日涨幅达91.7%[13] 海外宏观 - 美国劳动力市场持续改善,初次申领失业金人数连续6周下降至21.7万人[15] - 美国成屋售价中位数同比上涨1.97%,但销量偏弱至393万户[15] - 美国与日本、菲律宾关税协议分别下调至15%和19%,日本需赴美投资5500亿美元[15] 中国政策与产业 - 反内卷政策覆盖生猪、光伏、医疗集采等领域,光伏行业协会召开供应链研讨会[16] - 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启动,总投资1.2万亿元,央企签约西藏项目投资3175.37亿元[16] - AI产业获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16] 市场展望 - 美联储维持基准利率4.25%-4.50%,美日贸易协定进展成关注焦点[18] - 港股科技资产(AI、互联网、创新药)、内需消费及红利资产被推荐关注[18]
前7个月港股回购超1000亿港元 腾讯回购400亿港元位居榜首
深圳商报· 2025-08-01 03:05
港股上市公司回购情况 - 2024年1月1日至7月31日共有212家港股上市公司累计回购股份46.11亿股,回购金额达1047.00亿港元 [1] - 医疗保健业、非必需性消费、资讯科技业等行业中上市公司数量居多,成为今年港股市场回购主力军 [1] - 腾讯控股以400.43亿港元回购金额位居榜首,占港股公司回购总额的38.25% [2] - 汇丰控股、友邦保险位居二、三名,回购金额分别为203.33亿港元、176.93亿港元 [2] - 有40家公司累计回购超1亿港元,24家公司累计回购超2亿港元,10家公司累计回购超10亿港元,5家公司累计回购超20亿港元 [2] 重点公司回购表现 - 腾讯控股在62个交易日进行回购,日均回购金额超过6亿港元 [2] - 腾讯控股2021年回购金额25.99亿港元,2022年337.94亿港元,2023年494.33亿港元,2024年前7个月400.43亿港元 [3] - 腾讯控股2024年累计回购3.07亿股,总额1120.03亿港元 [3] - 快手-W、药明生物、太古股份公司A、周大福、时代电气等公司回购金额均超10亿港元 [2] 市场环境与政策影响 - 港股市场回购潮反映出企业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 [1] - 相关企业的行业分布从互联网、金融扩展至消费、医药,显示市场信心逐步修复 [1] - 港交所2024年6月推行库存股改革,允许上市公司将回购的股份作为库存股持有而非强制注销 [3] - 今年前7个月有5个月回购金额超100亿港元,其中6月最高达208.34亿港元 [3]
南向资金追踪|7月加仓金融及科技板块抛售消费股 单月净流入环比复苏重回千亿量级
新浪财经· 2025-07-31 20:39
南向资金整体流向 - 7月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1356.48亿港元,重回千亿规模,较5、6月份净流入减缓后明显反弹 [1] - 7月约有7个交易日单日净流入超90亿港元,保持强劲流入势头 [2] - 截至7月31日,年内南向资金累计流入8668.42亿港元,已超去年全年,相当于2024年流入规模的107% [2] 行业资金配置 - 金融业获大幅净流入497.77亿港元,占行业总市值-25.9% [3][4] - 医疗保健业获净流入222.47亿港元,占行业总市值-8.9% [3][4] - 资讯科技业获净流入72.64亿港元,占行业总市值-19.5% [3][4] - 非必需性消费行业遭大幅净流出315.41亿港元,占行业总市值-15.6%,反映"新消费"概念失势 [3][4] - 电讯业遭净流出68.85亿港元,占行业总市值-7.5% [3] - 南向资金持仓市值在各大行业中的占比集体下滑,或反映外资流入参与港股行情 [4] 市场表现与成交 - 7月恒指累计上涨2.91%,连续创出年内新高,市场交投重新活跃 [5] - 当月恒指累计成交5.78万亿港元,为4月以来高位,南向资金成交占比约55% [5] 个股资金流向(月度) - 美团-W获净买入89.82亿港元,但本月累计下跌2.95%,短线资金以流出为主,前5日减持856万股 [6][8] - 建设银行获净买入75.13亿港元,本月累计上涨1.64%,短线资金继续流入,前5日加仓3.31亿股 [6][9] - 中芯国际获净买入62.28亿港元,本月累计上涨14.32%,短线资金连续流入,前5日加仓2300万股 [6][9] - 中国人寿获净买入36.45亿港元,本月累计上涨24%,短线资金加速流入,前5日加仓1.47亿股 [6][10] - 腾讯控股遭净卖出41.45亿港元,但本月累计上涨9.34%,短线资金趋势不明,前5日加仓18万股 [6][11] - 泡泡玛特遭净卖出26.77亿港元,本月累计下跌7.73%,短线资金以流出为主,前5日减持227万股 [6][12] - 小米集团-W遭净卖出18.51亿港元,本月累计下跌11.34%,短线资金延续流出趋势,前5日减持1111万股 [6][13] 单日资金流向(7月31日) - 南向资金净流入131.26亿港元,其中沪港股通净流入76.04亿港元,深港股通净流入55.22亿港元 [15] - 盈富基金获净买入24.05亿港元,恒生中国企业获净买入17.81亿港元,南方恒生科技获净买入9.73亿港元 [15] - 美团-W获净买入13.98亿港元,快手-W获净买入13.83亿港元,阿里巴巴-W获净买入10.43亿港元 [16] - 老铺黄金遭净卖出2.79亿港元,石药集团遭净卖出1.13亿港元 [17] - 快手-W当日上涨6.35%,短线资金有所流入,前5日加仓89万股 [18] - 阿里巴巴-W当日下跌1.20%,短线资金流入趋缓,前5日加仓431万股 [19] - 老铺黄金当日下跌8.40%,短线资金出现流出信号,前5日减持0.6万股 [20] - 石药集团当日下跌1.78%,短线资金仍以流出为主,前5日减持1249万股 [21]
读研报 | 公募基金二季报中的“高”与“低”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7-29 19:33
港股配置创新高 - 2025年二季报显示主动权益型基金对港股通配置占比达19.91%,创2015年Q1以来历史新高 [3][4] - 港股医疗保健业持股市值占比提升6.01个百分点,金融业提升2.26个百分点 [3] 白酒配置降至极低水平 - 2025年二季度主动权益型基金对食品饮料持仓占比6.8%,剔除酒类主题基金后白酒配置仅2% [5] - 白酒持仓从2021年一季度11.7%持续下降,低于2012年三公经费限制时期水平(当时从18.9%降至2.5%) [5] 银行股持仓分化明显 - 主动偏股基金银行股持仓比例升至4.88%,但仍是31个板块中标配差最大行业 [7] - 固收+基金在银行板块超配达6.3%,全市场固收+基金规模1.56万亿元 [7] 公募重仓股估值处历史底部 - 前100名重仓股市盈率中位数22.9倍,相对全部A股估值比0.55倍,处于2005年以来6.9%历史分位 [8] - 前400名重仓股市盈率中位数26.8倍,相对估值比0.64倍,处于2005年以来1.7%历史分位 [8] 持仓集中度持续下降 - 主动权益基金重仓股持仓集中度55.52%,连续三个季度下降,环比回落0.56个百分点 [9] - 重仓股数量增至2694只,较上季度增加97只,较2024年同期增加314只 [9]
国泰海通证券:港股交投情绪持续升温
格隆汇· 2025-07-29 10:25
市场表现 - 上周发达市场表现优于新兴市场,MSCI全球指数上涨1.3%,其中MSCI发达市场上涨1.4%,MSCI新兴市场上涨0.7% [3] - 发达市场中日经225表现最强,上涨4.1%,澳洲标普200表现最弱,下跌1.0% [3] - 新兴市场中创业板指表现最优,上涨2.8%,印度Sensex30表现最差,下跌0.4% [3] - 大宗商品方面COMEX铜上涨3.2%,ICE布伦特原油下跌1.2% [3] - 港股能源材料板块涨幅领先,综合企业上涨8.8%,原材料业上涨7.7% [7] - 美股医疗保健板块表现强势,上涨3.4%,材料板块上涨2.3% [7] 交投情绪 - 上周港股成交环比上升至186亿股/7055亿美元,标普500成交环比下降至39亿股/49520亿美元 [11] - 港股卖空占比环比下降至11.5%,滚动三年分位数1%,显示投资情绪处于历史高位 [11] - 美股NAAIM经理人持仓指数环比下降至81.1%,滚动三年分位数61%,显示北美投资情绪处于历史偏高位置 [11] 估值水平 - 发达市场最新PE为23.8倍,PB为3.8倍,处于2010年以来93%和100%分位数 [13] - 纳斯达克指数PE估值最高达43.1倍,道琼斯工业指数PE为32倍 [13] - 新兴市场最新PE为16.5倍,PB为2倍,处于2010年以来86%和92%分位数 [14] - 港股医疗保健业PE估值最高达45.0倍,金融业PE估值最低为8.2倍 [16] - 美股房地产PE估值最高达44.2倍,信息技术PE估值分位数最高达99% [16] 资金流动 - 5月全球共同基金净流入印度2526亿美元,净流出中国大陆8585亿美元 [21] - 最近一周资金合计流入港股213亿港元,其中稳定型外资流入134亿港元 [21] - 美联储7月议息会议在即,市场预期年内降息1.75次,较前周下降 [19] 基本面 - 港股日常消费盈利预期上修8.8,医疗保健业盈利预期下修9.0 [22] - 美股金融板块盈利预期上修0.2,能源板块盈利预期下修0.6 [22] - 日股钢铁行业盈利预期上修10.1,电力与天然气行业盈利预期下修1.4 [23] - 美国6月非农就业新增14.7万人,高于预期的11万人,失业率回落至4.1% [26] - 欧元区6月制造业PMI为49.5%,创2022年8月以来最高水平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