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种植

搜索文档
0.5%、1%、10%……微改进满足更多“吃瓜”需求 | 解锁西瓜经济含“智”量
央视网· 2025-07-23 17:01
2025年西瓜更甜 3斤小瓜更受青睐 河南省种植的西瓜,一半以上是露地瓜,大棚种植有近150万亩。数据显示,河南省西瓜亩产,目前超过3000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倍 多,"良种+良法"是种瓜秘诀。 河南封丘大沙村的一片露地瓜田采用滴灌技术,可以做到精准灌溉、精准施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西瓜育种专家路绪强介绍,这一片地采用"小麦套种西瓜套种红薯",当然也可以套种玉米、套种辣椒的方式来 增加土地的利用率,保证粮食产量的同时,提高农民的效益。 在大家的传统印象中,西瓜都是"躺"在地上生长的。而在北京市最大的西瓜产区——大兴区,这里的不少西瓜都是"直立生长"的。这种空中立 体种植的方式有哪些优势? 央视网消息:三伏天,来一口西瓜,清甜爽口又解暑。我国西瓜年产量在6000万吨左右,约占全球的60%,出口和进口量相对来说都比较少。 可以说,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生产国和消费国。粗略来算,我国平均每人每年消耗西瓜将近100斤。河南是全国西瓜种植面积最大的省 份,种植面积达300万亩左右,年产量1000多万吨,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全国每产出5个西瓜就有1个来自河南。眼下,正是河南露地西瓜 集中上市的时候。 在 ...
我国西瓜年产量约6000万吨,品牌化小西瓜成沪上“吃瓜”趋势
搜狐财经· 2025-07-22 22:53
西瓜行业概况 - 中国西瓜种植面积达2000多万亩 年产量稳定在6000万吨左右 人均年消费量近100斤 [1] - 上海2024年西瓜种植面积约4.3万亩次 总产量10万吨 其中品牌化地产西瓜贡献总产值66.4% [8] - 上海全年西瓜消费量达40万吨 需依赖全国多地供应保障 [10] 品牌化西瓜发展 - 上海"南汇8424"为中果型西瓜 单果重6-12斤 糖度11-13度 上市周期为4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 [6] - 品牌西瓜采用"申农链"溯源二维码 可查询产地和种源信息 [3] - 上海消费趋势显示 品牌化小果型西瓜更受欢迎 果瓤颜色呈现多样化 [12] 区域市场特征 - 浦东新区书院镇为"南汇8424"核心产区之一 当前进入收获晚期 [4] - 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作为上海主要集散地 承担全国西瓜调配功能 [10]
金果繁花绘丰景 特色农业产销两旺拓宽致富路
央视网· 2025-07-22 17:14
鹰嘴桃产业 - 江西赣州寻乌县鹰嘴桃种植面积达2.3万亩 年产量2.5万吨 [2][5] - 当地依托地理优势 鹰嘴桃品质高效益好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3] - 新建鹰嘴桃果品交易集散中心 提供数智化销售支持 [3] - 形成种植加工冷链一体化全产业链 带动人均增收超5000元 [5] 万寿菊产业 - 云南文山州万寿菊种植面积达29万余亩 年产值5.5亿元 [11] - 万寿菊是提取天然叶黄素的重要原料 采摘周期持续至10月上旬 [9] - 当地形成稳定栽培采摘收购模式 为周边群众提供增收机会 [9][11] - 大面积种植万寿菊美化环境 金色花海形成特色景观 [7][9]
生态好、乡村美、产业兴……夏日里的神州大地铺展生机盎然旖旎画卷
央视网· 2025-07-21 16:41
新疆那拉提国家湿地公园 - 七月中旬进入最佳观赏期 连片芦苇与蜿蜒河道构成天然栖息地 [1] - 通过生态修复和智能化监管 鸟类种群数量显著增加 [3] 云南文山万寿菊产业 - 万寿菊进入采收期 全州种植面积达29万余亩 年产值5.5亿元 [8] - 万寿菊是提取天然叶黄素的重要原料 采摘周期从7月持续至10月 全年可采收5-13次 [6] - 形成稳定栽培、采摘和收购模式 为周边群众提供家门口增收机会 [6][8] 江西寻乌鹰嘴桃产业 - 鹰嘴桃种植面积达2.3万亩 年产量2.5万吨 带动人均增收超5000元 [13] - 依托地理优势发展种植 新建数智化交易集散中心支持销售 [11] - 形成种植、加工、冷链一体化全产业链模式 [13] 甘肃陇南文县天池旅游 - 海拔1728米的高山湖泊 国家4A级景区 夏季吸引游客泛舟或徒步 [16] - 交通发展促进旅游融合 构建"交通+旅游"新格局 [14] 西藏雅尼湿地旅游 - 雅尼国家湿地公园呈现高原河流湿地景观 夏季水波荡漾草木葱茏 [17] - 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修复 适度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提升体验 [19] 新疆色热克阔勒草原牧业 - 草原平均海拔3100米 牧草丰美 成为牧民夏季牧场 [20] - 牧民延续千年游牧传统 羊群活动形成独特景观 [22]
上海地产水果量跌质升 “大火收汁”提升糖度
解放日报· 2025-07-21 10:04
上海地产水果产量与品质 - 上海地产桃和梨受极端天气影响,产量和商品果率下降,桃商品果率约55%,比去年减少15%,梨产量下降15% [1] - 近期阳光充足气温升高,加速水果成熟和糖分积累,糖度显著提升 [1] - 上海经济果林总面积达15.77万亩,主要品种为柑橘4.54万亩、桃4.5万亩、葡萄3.03万亩、梨2.6万亩 [1] 极端天气对水果产业的影响 - 去年台风导致桃树梨树倒伏断枝,直接影响今年产量 [1] - 今年3月异常高温和倒春寒,6月暴力梅进一步影响水果生长 [1] - 露天栽种的桃树商品果率仅50%,部分桃子因外观受损价格从30元/斤降至15元/斤 [2] 果农应对策略与品种改良 - 上海侬欣瓜果专业合作社通过提高糖度(成品果糖度达十三四度)稳定销量 [2] - 上海仓桥水晶梨专业合作社通过控制挂果量(每棵树80个以内)和使用高价钾肥提升梨的糖度 [2] - 上海桃咏桃业专业合作社引进早熟品种"桃咏蜜露",糖度达15度以上,早熟品种占水蜜桃种植面积六分之一 [3] 品种引进与推广 - 上海近几年引进林果品种400多个,推广良种40多个 [3] - 葡萄生产品种超30个,桃子超20个,梨超10个 [3]
千年荔枝红 星夜抢“鲜”忙
四川日报· 2025-07-21 08:29
行业动态 - 合江荔枝产业通过现代化冷链实现24小时内直达北上广深等城市 [10] - 合江县荔枝交易市场每天有上万斤荔枝流向全国 [10] - 合江荔枝栽培史近两千年,现有品种70余个,其中"合江荔枝十二金钗"最为著名 [12] - 合江县荔枝种植面积达30.6万亩,产量、产值占全省90%以上,预计今年总产1.2亿斤创历史新高 [12] 营销推广 - 返乡新农人通过直播带货方式推广合江荔枝,订单量显著增长 [11] - 合江荔枝借助《长安的荔枝》热播顺势"出圈",吸引大量游客和研学团 [11] - 合江鲜荔枝进入成都太平洋影城王府井店,与电影观众互动营销 [8] 产业链发展 - 当地已形成从采摘、分级、包装到冷链运输的完整产业链 [10] - 荔枝古树公园成为旅游打卡地,实现"一树一档、一树一护"的管理模式 [11] - 返乡创业者修建民宿推广荔枝文化,延伸产业链价值 [2]
十六块九5斤“假桃”泛滥,连平鹰嘴蜜桃上市遇假货危机
南方农村报· 2025-07-20 21:00
行业现状 - 连平鹰嘴蜜桃是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被誉为中国南方的"桃之极品" [15] - 全县种植面积达8.8万亩,年产值约21亿元,主产区上坪镇4.58万亩桃园创造约10.82亿元产值 [16][17] - 上坪镇5800户果农实现户均年收入超10万元,成为当地重要乡村产业 [18][19] 假冒危机 - 市场上出现大量外地桃假冒连平鹰嘴蜜桃,包括江西寻乌、安远的桃子,外观青涩无果香 [23][24] - 电商平台出现16.9元/5斤的低价假冒产品,远低于正品118元/10斤或98元/10斤的正常售价 [30][31][32] - 部分本地企业低价收购外地桃,冒充本地桃高价销售,扰乱市场秩序 [6][7] 品牌保护措施 - 连平县成立鹰嘴蜜桃产业发展促进会,发布维护市场秩序的倡议书 [10][36] - 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品牌保护工作,市场监管局设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 [35][38] - 企业创建"谢小桃""粤醉桃"等子品牌增强辨识度,趣田野公司打造桃旅综合体文化品牌 [40][46] 标准化建设 - 河源市制定《连平鹰嘴蜜桃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规范从育苗到采收的全流程 [53] - 开展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培训,2021年为核准企业举行授标仪式 [51][57] - 加强产品质量抽检,规范包装使用,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 [55] 发展目标 - 计划两年内扩种4万亩,到2025年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以上,年产值突破20亿元 [64][65] - 促进会呼吁生产经营者自觉维护品牌声誉,监督举报假冒行为 [62][63] - 需建立健全的地理标志保护体系,政府、企业、果农和消费者需协力合作 [66][68][69]
从“靠进口”到“树上熟”:三亚榴莲展现中国热带农业新图景
新华网· 2025-07-20 20:31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榴莲进口国和消费国,2015年榴莲进出口贸易总量为29.88万吨,2024年攀升至155.98万吨,增长显著[1] - 国产榴莲产业应运而生,前景广阔,逐步形成覆盖育苗、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全产业链[1] - 三亚市和育才生态区出台奖补政策,在种苗提供、技术培育、销售兜底等方面给予企业与农户支持,推动本地榴莲从"试种"走向"规模化"[3] 技术创新与智慧农业 - 智慧农业成为榴莲种植"标配",通过自动灌溉、人工雨系统、水肥一体化装置等实现全天候环境调节[3] - 虫情测报仪、孢子分析仪、大数据平台等技术手段为榴莲成长提供全周期"保姆式"服务,实现精准化管理[3] - 研发榴莲智能分选生产线,为每颗果实进行"CT体检",提升品质分级与管控效率[3][5] 产业链延伸与多元化发展 - 榴莲深加工持续推进,榴莲糖、榴莲月饼、榴莲粽子等多样化产品不断涌现,推动第二产业提质增效[3] - 推进建设"榴莲国际交流中心",整合跨境电商、农旅体验、文化创意等多元业态,探索"榴莲+文旅""榴莲+品牌IP"等新型发展模式[5] - 加紧培育更耐寒、耐旱的榴莲新品种,为国产榴莲走向更广阔的市场积蓄动能[5] 社会经济效益 - 榴莲产业带动就业,育才生态区榴莲种植面积超过1.2万亩,带动大批当地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5] - 企业将种植经验和管理技术传授给本地农户,帮助提升种植水平,明善村通过"企业+联合社+农户"模式发展榴莲套种产业,榴莲挂果后每年预计可创收200万元[5] - 凤梨、槟榔、香蕉等作物与榴莲穿插种植,实现"以短养长",提升土地利用率并带来可观短期收益[5]
甘肃省静宁县2025年苹果“保险+期货”项目启动
证券日报网· 2025-07-20 17:47
苹果"保险+期货"项目成效 - 静宁县苹果"保险+期货"项目已成为果农抵御风险、稳定增收的坚实保障,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1] - 截至2024年,郑商所静宁苹果县域覆盖项目累计服务果农6.24万户(含脱贫户1.75万户),承保苹果33.23万吨,项目金额26.31亿元,总赔付1.43亿元 [1] - 2024年赔付3523.74万元,赔付率高达176.19%,位居全国同类项目榜首 [1] 项目运营模式 - 银河期货与静宁县探索"因地制宜、特色主导、金融赋能、产业振兴"之路,持续深化"保险+期货+N"模式 [1] - 项目由银河期货联合华泰期货、金瑞期货及人保财险甘肃公司等承保 [2] - 2025年项目继续保持2000万元保费规模,预计覆盖苹果5万亩、6万吨,惠及约2万户果农 [2] 产业升级效应 - 苹果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增强果农议价权,期货交割标准促进种植、分选、储藏等环节标准化水平跃升 [2] - 参考期货标准种苹果已成为龙头企业和果农的广泛共识 [2] - 静宁县依托资本市场优势,深入开展金融赋能特色产业行动,"金融+产业"模式不断优化完善 [2] 未来发展计划 - 静宁县将抢抓国家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创建等政策机遇,全力推动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 [2] - 2025年苹果"保险+期货"项目成为郑商所在甘肃省的唯一"品牌类项目" [2] - 目标打造"保险+期货"精品惠民工程,续写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静宁篇章" [2]
国信期货苹果周报:盘面偏强运行,关注晚熟富士开秤价-20250720
国信期货· 2025-07-20 14:4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截至2025年7月17日全国冷库库存比例约为5.56%,周度环比降0.68个百分点,同比降3.32个百分点,去库存率为91.26%,冷库余量低于往年同期,低库存支撑价格,存储商出货意愿好,产地主流成交价格稳定,旧季苹果收尾价稳定或提振新季收购价 [18][35] - 新季早熟类苹果供应市场,多数品种主流成交价格高于去年0.2 - 0.4元/斤,市场需求尚可,销售表现好,客商采购积极性高,高开的上市价格或支撑晚熟红富士开秤价 [35] - 当前处于苹果消费淡季,需求欠佳制约盘面大幅冲高,短期操作建议震荡思路对待 [3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行情回顾 - 本周苹果期货主力合约AP2510偏强运行 [7] 供给端情况 - 截至2025年7月17日,全国冷库苹果剩余总量73.41万吨,处近五年历史最低位置,其中山东产区冷库剩余量44.93万吨,陕西产区冷库库存量19.48万吨 [13] 需求端情况 - 截至2025年7月17日,全国冷库库存比例约为5.56%,周度环比下降0.68个百分点,同比降低3.32个百分点,去库存率为91.26% [18][35] - 2025年5月鲜苹果出口量约4.55万吨,环比减少37.38%,同比减少25.15%,预计2025年二季度鲜苹果出口量或回落 [20] - 截至7月11日,山东烟台栖霞苹果主流价格稳定,成交增加,总体交易价格稳定,客户寻找75货源较多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