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消费金融深耕场景 满足多元消费需求
金融时报· 2025-07-23 10:29
消费金融公司助力消费的核心功能 - 以灵活信贷供给激活居民潜在消费动能 [1] - 凭借专业化服务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1] 2025年上半年消费金融公司的工作成果 - "6.18"购物节期间分期免息成为关键消费手段 家电行业品牌商家成交额同比增长83% 美容仪品牌VONE分期免息交易额增长超100% [2] - 蚂蚁消金花呗覆盖全国超4000万商家 淘宝天猫平台数万款商品提供12期免息 支持高期数分期免息的商品量同比增长21% 累计超500万商家通过分期免息促进销售增长 [2] - 海尔消金智家分期产品接入1800家专卖店 平均提升门店销售额约35% [2] - 中原消金通过消费补贴和免息优惠 上半年累计发放241万人次 让利超2034万元 [3] - 蒙商消金累计发放贷款95.87亿元 同比增加36亿元 服务客户148万人次 同比增加34万人次 增幅30% 发放折扣券超420万张 促进消费贷款超1600万元 [3] 消费金融公司场景化布局 - 哈银消金聚焦养老消费场景 试验"养老分期+健康管理"组合产品 联合保险公司、养老机构等成立养老金融联盟 [4] - 马上消金未来聚焦三大方向:信贷支持公共服务、深化群体智能应用、探索直播电商等数字融合场景 [5] - 蒙商消金计划深入细分领域 布局绿色消费和新市民服务等新兴场景 [5] 行业专家观点 - 消费金融机构需持续创新场景拓展 建立线上线下融合模式 覆盖更多场景以提升用户体验 [5]
消金“卷”向自营
虎嗅· 2025-07-23 09:51
行业概况 - 截至2024年底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和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38万亿元和1.3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58%和16.66% [1] - 行业呈现两极分化头部公司蚂蚁消金资产规模达3137.5亿元而尾部公司如捷信消金、金美信消金仅48.42亿和63.13亿 [2] - 31家消金公司中仅19家净利润过亿部分尾部公司已选择躺平 [6] 商业模式痛点 - 当前主流助贷模式导致消金公司自主风控能力退化且用户数据无法沉淀 [4] - 助贷模式下消金公司仅充当资金方利润大头被流量平台获取 [2] - 获客成本持续攀升2020-2024年短视频平台人均获客成本从1300元涨至2100元部分助贷平台接近3000元/人 [19] 自营转型探索 - 头部公司如马上消金自营获客占比达75%-80%行业平均对第三方导流依赖超50% [10] - 马上消金年投入超10亿元市场投放其核心App安逸花DAU超350万用户月均访问5.8次远超行业平均2次 [12][16][17] - 自营需精准定位客群并通过非贷款功能(如签到、抽奖)和千人千面设计(8款还款界面)提升粘性 [13][18] 战略调整方向 - 多家消金公司引入互联网平台作为二股东如杭银消金合作滴滴、哈银消金合作度小满等 [7] - 助贷新规将清退腰尾部平台倒逼消金公司自建渠道或提升自营能力 [8] - 当前仅27家消金公司开展线上自主投放其中3家(招联、马上、海尔)投放比例超50% [5] 竞争格局展望 - 头部公司通过历史沉淀和持续投入形成壁垒如马上消金40%客户为无因自来 [14] - 腰部公司发力自营但需长期投入与助贷模式相比属于"小火慢炖" [20] - 行业面临关键抉择是继续依赖外部流量还是转向高成本自营 [21]
信用信息严监管持续 消费金融机构风控合规待加强
中国经营报· 2025-07-22 17:29
征信市场监管加强 - 非银金融机构违反信用信息管理规定的处罚明显增多,包括重庆海尔小额贷款、厦门金美信消费金融、重庆小雨点小额贷款等公司被罚 [1] - 海尔消金因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被罚款25万元 [1] - 公司表示已全面完成整改,将严格落实监管要求,依法合规经营 [1] 海尔消金业务发展 - 2024年管理口径贷款余额为380.49亿元,同比增长32.94%,在已披露业绩的消费金融公司中排名第十四位 [2] - 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同比增长9.56%至279.43亿元,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22.23% [2] - 联合贷及助贷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增加66.30%至4.69亿元,净收入实现同比大幅增长 [2] - 2024年净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25%,净利润同比增长22.05% [3] - 销售人员仅28人,人均产能达1.22亿元,体现数字化运营能力 [3] 业务模式与数字化 - 采用B2B2C模式链接家电、教育、医美、乐居等场景服务商,服务全国超1.1万家商户与300万分期用户 [3] - 用户端实现全线上化自助服务,商户端可线上完成商品、订单和客户管理,运营端通过数据分析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3] - 消费金融行业已全面步入数字化时代,不再依赖人海战术展业 [3] 风控与合规挑战 - 非银金融机构信用信息违规处罚增多,5-7月多家公司因违反信用信息管理规定被处以48万至249.1万元罚款 [4][5] - 行业中常见违规形式包括客户营销过程中授权文件不明确、流程简化等 [5] - 公司诉讼案件达6万多件,主要涉及催收问题,2024年累计核销20.64亿元,回收已核销贷款3.68亿元 [6] - 逾期贷款余额为7.52亿元,占比2.69%,M1回收率为89.54% [7] - 针对教培、医美等高风险场景,公司已接入学信网防止大学生贷款,并加强消费者金融知识教育 [7]
陆控 (LU.US) 大涨5.05%
智通财经· 2025-07-22 16:32
股价表现 - 陆控股价涨幅超5%,收报2.91美元,当日成交额882万美元 [1] - 开盘即高开高走,最高涨至2.92美元,5.05%的涨幅创近两个月最高 [1]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0.28%,但虎牙、乐信、斗鱼等中概股涨幅显著 [1] 市场环境 - 美股三大指数冲高回落,纳指、标普500指数盘中创历史新高 [1] - 道指跌0.04%,纳指涨0.38%,标普500指数涨0.14% [1] 业务数据 - 2025年第二季度新增贷款总额489亿元,同比增长8.1% [3] - 消费金融新增贷款289亿元,同比增长30.6% [3] - 累计借款人数27.8百万人,同比增长19.9% [3] ESG进展 - MSCI将陆控ESG评级由A调升至AA [3] - 消费者权益保护、隐私与数据安全、人力资本发展等议题表现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3]
央行:房地产贷款增速回升
财联社· 2025-07-22 16:20
金融机构贷款总体情况 - 2025年二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8.56万亿元 同比增长7.1% 上半年增加12.92万亿元 [2] 企事业单位贷款 - 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182.47万亿元 同比增长8.6% 上半年增加11.5万亿元 [3] - 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余额62.04万亿元 同比增长9.4% 上半年增加4.25万亿元 [3] - 中长期贷款余额116.79万亿元 同比增长8.3% 上半年增加7.08万亿元 [3] - 固定资产贷款余额76.82万亿元 同比增长7.8% 上半年增加4.33万亿元 [3] - 经营性贷款余额75.12万亿元 同比增长8% 上半年增加5.84万亿元 [3] 工业和基础设施相关行业贷款 - 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6.27万亿元 同比增长10.7% 增速高于各项贷款3.9个百分点 上半年增加1.74万亿元 [4] - 重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2.35万亿元 同比增长10.2% [4] - 轻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3.92万亿元 同比增长13.6% [4] - 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71.62万亿元 同比增长6.8% 上半年增加3.99万亿元 [4] - 不含房地产业的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7.3% [4] - 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4.9% [4] - 基础设施相关行业中长期贷款余额43.11万亿元 同比增长7.4% 增速高于各项贷款0.6个百分点 上半年增加2.18万亿元 [4] 普惠小微贷款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5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3% 增速高于各项贷款5.2个百分点 上半年增加2.63万亿元 [6] - 农户经营性贷款余额9.92万亿元 上半年增加3516亿元 [6] - 助学贷款余额2677亿元 同比增长28.4% [6] 绿色贷款 - 绿色贷款余额42.39万亿元 比年初增长14.4% 上半年增加5.35万亿元 [7] - 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余额18.75万亿元 上半年增加2.11万亿元 [7] -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贷款余额8.25万亿元 上半年增加5889亿元 [7] - 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贷款余额4.95万亿元 上半年增加5622亿元 [7] - 电力燃气及水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8.66万亿元 上半年增加6742亿元 [7] - 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绿色贷款余额7.64万亿元 上半年增加6397亿元 [7] 涉农贷款 - 涉农贷款余额53.19万亿元 同比增长7.4% 增速高于各项贷款0.6个百分点 上半年增加3.07万亿元 [8] - 农村贷款余额38.95万亿元 同比增长7.4% 上半年增加2.15万亿元 [8] - 农户贷款余额18.59万亿元 同比增长3.7% 上半年增加3934亿元 [8] - 农业贷款余额6.9万亿元 同比增长8.1% 上半年增加5451亿元 [8] 房地产贷款 - 房地产贷款余额53.33万亿元 同比增长0.4% 增速比上年末高0.6个百分点 上半年增加4166亿元 [9] - 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3.81万亿元 同比增长0.3% 上半年增加2926亿元 [9] - 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7.74万亿元 同比下降0.1% 增速比上年末高1.2个百分点 上半年增加510亿元 [9] 科创企业贷款 -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46万亿元 同比增长22.9% 增速高于各项贷款16.1个百分点 [10] - 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18.78万亿元 同比增长8.2% 增速高于各项贷款1.4个百分点 [11] 住户消费贷款 - 住户贷款余额84.01万亿元 同比增长3% 上半年增加1.17万亿元 [12] - 经营性贷款余额25.09万亿元 同比增长5.4% 上半年增加9238亿元 [12] - 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消费性贷款余额21.18万亿元 同比增长6% 上半年增加1950亿元 [12]
8万亿网贷“金主”变局摸底
华尔街见闻· 2025-07-21 15:51
国有大行退出网贷业务 - 金融监管总局4月发布助贷新规,要求银行对合作平台实施名单制管理,10月生效后国有大行官网公示栏仍为空,被视为退出信号 [1][2] - 2023年起国有大行已主动收缩网贷业务,工行缩减高风险平台合作,分支行申请合作被总行和监管口头拒绝 [6][7][4] - 严监管叠加内部审批趋严,网贷在国有大行近乎绝迹,但因其资金占比已大幅降低(近三年非主要资金源),退出对市场影响有限 [3][8] 中小银行与网贷业务 - 中小银行积极布局网贷,广州银行、承德银行、徽商银行等已公示合作名单,涵盖蚂蚁、京东、抖音等平台 [9] - 中小银行净息差降幅显著(农商行2020-2025Q1降91基点),业务单一使其依赖高收益网贷产品维持利润 [9] - 中小银行资金报价约7.5%,扣除2.2%存款成本后收益5%,但头部平台议价权强势,获客成本件均可达千元 [11][15] 非银金融机构机会 - 消金公司2024年贷款余额1.35万亿元(同比增16.66%),融资成本创新低(金融债利率普遍低于2.2%,ABS利率降至2%) [17][18] - 信托公司通过集合资金计划参与网贷,如爱建信托与信也科技合作,山西信托与嘉银金科合作,部分ABS化后或扩大资金供给 [19][20] 网贷市场结构性变化 - 头部平台依托流量和小贷牌照主导市场,筛选优质客户定价24%,次级客户转介下沉平台并收取流量费 [13][14] - 助贷新规或加速尾部平台淘汰,头部集中份额,但中小银行能否联合抵制流量成本内卷仍存疑 [15] - 网贷利率与LPR脱钩,五年期LPR由5%降至3.5%,但网贷利率仍维持24%法定上限 [10]
监管摸底助贷权益类产品:拆解“服务费”障眼法
北京商报· 2025-07-20 11:06
监管动态 - 监管正在对助贷平台的会员权益类产品进行摸底调研 重点关注捆绑销售、虚假宣传、质价不符等违规行为 [1] - 调研内容细致全面 包括收费方式、会计处理、合作模式及对借款人的影响 显示监管层对行业乱象"一查到底"的决心 [4] - 此次调研与10月1日生效的助贷新规相关 新规要求金融机构审慎核定合作费用上限 严控年化利率24%红线 [7] 行业现状 - "24%+权益"模式被广泛采用 分为30-80元/月的小权益和199-1999元/次的大权益 通过自动续费方式收费 [8] - 超过80%平台采用该模式替代原有的"双融担"模式 权益产品收入最高90%归平台 用于弥补利率受限后的利润缺口 [11] - 部分平台存在捆绑销售、强制扣费行为 消费者反映贷款后被扣除会员费 实际综合融资成本超过24% [12][13] 企业案例 - 天美贷平台向消费者发放贷款时 未明确告知会员费 但每月额外扣除75-93元会员费 导致实际利率超24% [13] - 该平台借款页面仅标注12%-24%年化利率 未披露会员服务内容 消费者表示不清楚会员权益具体内容 [14] - 相关企业包括崇天小贷、北银消费金融、金美信消费金融等 截至发稿未对会员费问题作出回应 [15] 行业影响 - 监管规范将最大力度冲击中小助贷平台 合规头部平台或迎来更多机会 中小平台面临转型或淘汰 [11] - 行业收费向透明化转型 但部分平台坦言严格实现24%利率有难度 因合规成本、资金成本上升 [18] - 建议监管明确"会员制+助贷"边界规则 给予过渡期 同时金融机构需加强对合作机构的培训与指导 [18][19]
监管摸查“24%+会员权益”业务 消费金融机构:此前曾进行报备
中国经营报· 2025-07-19 15:29
监管调研与政策背景 - 监管正在对消费金融公司"24%+会员权益"业务模式进行调研,重点关注会员权益服务收费情况、合作助贷平台是否存在捆绑销售或虚假宣传等问题[1] - 调研内容涵盖四大方面:消费金融公司会员权益业务模式、合作助贷平台收费合规性、对借款人的影响分析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1] - 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将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调整为LPR4倍,2021年多地监管部门要求消费金融公司将产品利率降至24%以内[2] - 助贷新规明确平台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借款人收取息费,并确认综合融资成本超过24%不受司法保护[3] 业务模式与市场现状 - 部分助贷平台通过会员名义费用突破24%利率红线,形成"24%年化利率+权益"模式[2] - 消费金融公司将无法服务的24%-36%利率流量转卖给银行或小贷公司[3] - 行业获客成本从人均1000余元突破至2000元,按20%年化利率计算难以覆盖成本[5] - 头部助贷平台复借率常年维持在80%左右水平[5] 行业挑战与应对策略 - 用户除借款还款外极少在消费金融APP停留,行业正尝试通过丰富生态提升用户黏性[5] - 消费金融公司推出"物超所值"会员权益,如30余元可获得头部视频平台半年会员[5] - 流量竞争激烈,需与电商、直播等多领域竞价,部分机构选择避开大促节日投流[6] - 非持牌机构若无法开展会员权益业务,可能转向服务符合36%定价的客户群体[6]
消费金融存在哪些风险?
搜狐财经· 2025-07-19 07:30
消费金融的核心作用 - 消费金融为个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 助力消费升级 [1] 消费金融面临的主要风险 信用风险 - 金融机构依赖消费者信用信息评估还款能力 但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 [1] - 消费者可能隐瞒真实财务状况或提供虚假资料获取贷款 [1] - 金融机构信用评估体系可能存在局限 难以全面精准评估借款人风险 [1] - 消费者因失业或经济困难无法按时还款会导致违约 金融机构面临资金损失 [1] 市场风险 - 利率波动会改变消费者借贷成本和还款负担 利率上升可能导致部分消费者违约 [1] - 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居民收入和消费意愿 经济下行时贷款需求下降且违约概率上升 [1] 操作风险 - 业务流程设计不合理 员工操作不规范 内部控制不完善可能引发风险 [2] - 员工贷款审批未严格遵循标准或合同签订存在疏漏可能导致后续纠纷 [2] - 外部欺诈行为如伪造身份信息或虚假交易骗取贷款给金融机构带来损失 [2] 流动性风险 - 金融机构需保证足够流动性满足消费者提款和贷款需求 [2] - 资金来源不稳定如存款流失或融资受阻时 面临贷款兑付或集中提款可能导致流动性危机 [2] 信息来源 - 以上信息由金融界利用AI助手整理发布 依托专业团队和资源网络提供金融资讯 [2]
消费金融公司积极落地名单制管理
金融时报· 2025-07-18 08:59
监管动态 -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管理局收回7家助贷机构涉金融事项经营资质 包括银川信融管理咨询合伙企业等机构 [1] - 2024年起公安部与金融监管总局联手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地方金融监管部门通过清理违规机构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 [2] - 3月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和金融监管总局稽查局联合部署为期6个月的金融领域"黑灰产"打击工作 聚焦贷款/保险/信用卡等重点领域 [2] - 深圳10余家银行声明未与鑫心惠邻(深圳)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合作 提醒消费者警惕贷款中介虚假宣传 [2] 行业整顿 - 宁夏清理对象主要为地方线下助贷机构 服务对象为区域内民营企业/个人及非法人组织 [1] - 部分被清理机构实控人存在严重信用问题 如宁夏上善助贷中心实控人周辉被立案执行并收限制消费令 [1] - 宁夏共卓略企业管理咨询实控人李建博4次被列为失信执行人 名下有多条限制消费令 [1] 合规发展 - 2025年4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 要求商业银行对助贷平台实行名单制管理并公开披露 [3] - 14家持牌金融机构已发布助贷业务合作白名单 涉及180家合作机构 [3] - 6家消费金融机构公布助贷合作方名单 包括平安/尚诚/南银法巴/宁银/北银/金美信消费金融 [3] - 互联网助贷市场呈现头部聚集特征 蚂蚁/美团/抖音/京东等平台在多家机构合作名单中高频出现 [3] 行业趋势 - 名单制管理有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 同时保障持牌机构自身权益与同业合作 [4] - 消费金融公司需持续提升合规经营水平 更加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 [4]